分享

那醉人的秋啊(2)/秋雨

 山东王新雷 2023-11-02 发布于山东

“一层秋雨一层凉。”秋天的雨可不只是冷的,有时它连凉都算不上,倒让人从内心里生出几分清爽。

不要说走在街上立在院子里接受它的抚摸,即使只在窗内看它淅淅沥沥,看着树儿和花草雨中摇曳的姿态,整个人就会莫名的喜悦。这大概是暑热肆虐的必然反应吧——人在暑热里蒸煮久了当然烦厌,那暑热让空气都粘粥似的糊在人身上弥散一股酸臭味儿,有了这层雨,不由会生出从粘腻的罩子里挣脱出来的欣喜。

秋雨的性子非常稳,像极了曾经沧海的邻家大叔耐心而又温和,几乎没闹过什么脾气。就这样淅沥淅沥,不紧不慢的样子有点像坐在门口石头上的老农抽着旱烟袋听故事的悠闲,又像瘪了嘴的老太太拉着熟人手唠家常的娓娓诉说。

院子里的雨绵长而细密,宛如姑娘纤指缠绞着丝线织纱。那丝线有时白亮亮的,有时却带出几分淡淡的灰,落在伞上、瓦棱上、大草笠上或者裸着秀发的头顶上,体贴而又温柔,没有一丁点儿声音,生怕惊动了什么似的。伞在路上开满了花,瓦棱缝隙里的三两棵细草挺着腰身,头顶的秀发也有几根依然倔强,和雨叫劲儿似的,细碎的雨珠挂在发梢,晶晶亮亮的,滑下来一个又迅速结成一个,好像有口令一般排好了队候着。

檐下的雨可就粗豪了许多,不光是雨滴大,连线也明显粗壮甚至有时扯成细细的瀑。那雨滴落在窗前的铁皮雨罩上,落在檐下那丛矮矮的美人蕉肥大叶片上,啪哒,啪哒,啪啪哒哒,哒哒哒哒……

这声音有一种特别的韵致,分明是雨打蕉叶,却似乎是叩击心弦,颤颤悠悠中透几分清闲、几分寂寞和几分莫可名状的忧伤或欣喜。

如果说院里的细雨有点像手指触到蛛丝似乎带着几分粘,檐下的雨也许心里早就烦厌那种粘濡却又不好意思说,便只管用自己的爽脆来表达,落在胳膊上竟然会有几分碰撞的力气。

听着这雨,也许你会不由地埋怨自己缺少写诗的才华,总觉得不吟几句诗愧对这份秋雨的缠绵。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如果肺腑里没有李商隐的那种相思,这份孤寂总觉得有些突兀。

“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若真如王建所写的那样,清闲倒真清闲,可总又遗憾少了呼朋引伴的那份热闹和烟火情绪。

至于子兰那句“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也许你会迷惘到底是声声雨让你想到点点萤,还是点点萤令你想到声声秋雨甚至寒蛩夜鸣。

都对不上这景,都应不上这难言的心情。

还是让宋人李洪那首“世事悠悠莫问天,一觞且醉酒中贤。阶前落叶无人扫 ,满院芭蕉听雨眠。”终结这无端的乱想吧,虽然最终也没弄清自己读出来的到底是通透是寂寞还是闲适意趣……

这样的雨天适宜干点什么呢?

当然是饮酒了。“小雨淋淋,喝酒半斤。”这不是老话儿么?

当然是宜于饮酒的,对于酒徒来说,又有什么日子不宜饮酒呢?对雪围炉自然不能少了酒,即使雪完全没有起身的意思空中只不过飘过几朵云也可以写便条邀约“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啊!

可我觉得似乎更宜品茶。

宜于静坐独处。

当然也适宜三五知己泛舟湖心或漫步江畔,如果是小情侣共撑一把伞,依偎在伞下边走边说笑,更适宜。

试想临窗而坐,泡一壶茶。唇齿间一边品着茶,腹心里滚煮着这样那样的文字,那是一种何等的惬意啊!

或者摊开一本书,读累了听一听窗外的雨声,站起来伸个懒腰,信口发个感慨,或者什么也不做,就伫立窗前,默默地立,静静地听,任雨滴洗刷时光。


                               点赞,关注或转发

   我在这儿,你来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