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不姓李 也不姓老

 大连北溟子 2023-11-02 发布于辽宁
老子不姓李 也不姓老

撰稿人 : 毛国福

人们普遍认为李姓出自老子,奉老子为李姓的始祖。那么,老子真的姓李吗?非也。近代著名学者郭沫若、陈独秀、马叙伦、唐兰等均认为,老子不姓李,而是姓老。

老子不姓李 也不姓老

好多学者都认为,老子姓李名耳的说法是错误的。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名称。因为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阳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以及其余,都是氏族后面加'子’字的。老子“老聃”在古书中丝毫没有姓李的痕迹。先秦古籍《庄子》《荀子》等,对孔、墨等人都说的是姓,称为孔子、墨子,而对老子则称为老聃,不是称为李聃;称老子而不称李子。有专家则说:“称老子而不称李子,明见老子原姓老矣。”他们都认为老子不姓李,这与我想法一致,但说老子姓老,我则不敢苟同。

其实,李姓始祖不是老子,而是早在老子之前300多年的李利贞。早在晋文公时期,就有一个李姓人出现。这人叫李离也称理利贞,是晋文公的理官。绝大部分李姓人均尊李利贞为始祖,这才是正理。

那么,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老子“姓李名耳”,又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最大的可能是,老子的小名叫李耳。老子生于公元前571年,这一年是庚寅年,生肖属虎。民间传说中,在楚地方言中,称老虎为“狸儿”,所以大家亲切地称呼老子为“狸儿”,也就是“小老虎”的意思。所以,后来人就把“狸儿”转音为“李耳”。

司马迁(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又因曾任太史令,故人称太史公。因为司马迁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知识信息所限,《史记》中仍有错误与不足在所难免。例如,司马迁称老子姓李就是错的。在《老子传》中,史马迁一会儿说老子是西周守藏史老聃,一会儿说是春秋末期楚国的老莱子,一会儿说是战国中期的太史儋。给后人玩了障眼法。尤其是史迁认为老子活了“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则不可信。

老子是公元前571年的春秋时期人。司马迁小他400多岁。难怪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有关老子信息是模模糊糊,所以司马迁对老子的记载也是一知半解。

春秋末年,华夏文明进入了大迸发时期,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同时出现了两位伟大的哲人——老子和孔子。上古流传之《易经》、老子所著《道德经》和孔子的《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老子无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但他留给人世间的只是个扑朔迷离的身影和一部充满智慧的书——道德经。老子和他写的书《道德经》一样,都有好多解不开的谜。他像一条龙,乘云驾雨,来去无踪。直到现在,老子的身世和生平一直像个谜。

如果说司马迁距离老子生活的年代久远,《史记》记载不详倒有情可原,而老子与孔子并世且年长孔子20岁,老子为孔子师,并且孔子几次入周问礼于老子,也是大家的共识,这些都是史料记载的事实。那么孔子作《春秋》中从不提他的老师老子这就真的难以理解了,就连王子朝奉周典籍奔楚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春秋》中也竟然失记,这显然是孔子有意隐瞒了什么。

其实孔子写《春秋》期间,正是公元前516年毛伯得佐助王子朝争政失败后逃亡楚地期间,孔子的老师老子正在遭遇追杀迫害和躲藏隐蔽的受难时候,孔子怎么可能写书暴露其老师的信息与下落呢?也许这个时候毛伯得正隐蔽在楚地在写《道德经》呢。看到这里各位读者客官应该明白----毛伯得其实就是老子其人。老子不姓李,也不姓老,老子本姓毛。

作者无心攀附名人,也无意抢认先祖。因为古代近代和现代历史上毛氏已经是够荣耀了,从周文王嫡幼子冉季载到三年平定东夷之乱奠定成康之治的毛懿公,位列穆王之三公的毛班,毛公鼎中懿夷时期的太宰毛公歆,到历宣幽时期的毛公仲山父、皇父,还有战国时期的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毛遂,以及力挽狂澜救国于苦难的人民领袖毛润之,随便哪一个都是响当当的历史人物。现在论证老子就是当年的毛伯得只是为了正本清源,以还历史的本来面貌,仅此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