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3诗 葫芦岭2002年4月

 罗浮山客舍 2023-11-02 发布于广东

葫 芦 岭

东江河畔的葫芦岭别名浮碇岗,地处东江北岸罗阳属域,博罗古城东侧,岭高约100米,面积约0.7平方公里。宋代王象之《與地纪胜》有述:"相传浮山初来,碇石于此而成岗。岗形似葫芦,又名葫芦岭”。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详之:“自恵阳东下,两山夾江,怱一峰横出中流,形如葫芦,谓之葫芦岭,博罗县城环之”。

——2002年清明时节于博罗罗阳

墨青的苍穹  正渐渐地淡稀。

一顶金冠  在天水交接处冉冉升起。

红晕  伴着霞光刷刷亮相,

以璀璨的潇洒  装扮着千古浮碇朝曦。①

阳光  顺沿着红砂岩石级攀爬,②

慢慢冲散了云雾乳化的凝聚。

登山古道的烟霭  己迤迤消散,

两旁林竹的摇曳  以示频频敬意。

岭畔东江  也兴奋地蹈舞着粼粼波光,

一泓碧水  簇拥着舢帆点点远去。

陈禅钟声正隐隐传来,

莫是东岳朝拜  祈佑着罗阳甲第?③

……

山路弯弯  还闲卧着莹莹露珠。

山花漫漫  已装点着葱葱绿意。

赫赤的夕阳  正缓缓地掩蔽。

一天暮色  仍将远近渲染的扑朔迷离。

贝灰和着蚬土层层堆叠,④

以肥沃的素养  培育出满山嫣红姹紫。

楼亭  俯览着青麻石步阶路径,⑤

闪闪相衬着殿影嵯峨的庙宇。⑥

黄甲岭澳的骊光  正慢慢褪色,⑦

依落松榕的雀鸠  也嘈嘈待栖。

岭表  散发着日照后的淡淡泞香,

铁炉韩屋  相约的炊烟袅袅升起。⑧

周遭夜幕  正幔幔施展,

岭下校园的自习  已传来朗朗诗句。⑨

……

山风徐徐  仍送来缕缕芳馨。

山蟋蟀蟀  正欢歌蛐蛐得意。

……

啊!葫芦岭!

昨天  我为您参加过周末义务劳动,

扛沙搬砖  修筑起通往山顶的层层阶梯。

今天  我被您启蒙的童心依然盎盎未泯,

满山遍野  探究着葫芦吐九珠等等传奇。⑩

明天  我祝您修葺建设的更加溢彩美好,

再来寻觅  万象更新的丽景瑰观和词章诗句!

啊!葫芦岭!葫芦岭!

我深情依恋的故乡印记……

注:

博罗于公元前214年置县,原名傅罗,为华南三个最早县治之一。280年傅罗县改称博罗县,479年划出新丰县和罗阳县。503年博罗县治迁到葫芦岭西罗阳镇,属南海郡。627年罗阳县再并入博罗县。自此,博罗县治一直设于罗阳。博罗的县治架构、文教育化等历史久远,早有评荐“博罗八景”活动,“浮碇朝曦”为八景之一。     

②⑤在葫芦岭西、北两面故道和东南面江边上山路径,分别用青麻石和红砂岩石修筑了登山石级,均通向山顶西坡所建的三层红墙六角飞檐的楼亭。

③⑥⑦方志史书等记载:原葫芦岭及其四面山麓,最少建有包括本诗所提的东岳庙、罗阳甲第、专望黄甲岭骊光的望骊亭,以及笋香亭、竹素园、书云台等命名别致的11座庙宇亭阁,所以可谓“殿影嵯峨”。

早年对葫芦岭勘掘时,在其由贝灰、蚬土、砂砾等为主体堆垒而成的冲积泥层中,采到夾沙、印纹等黑陶以及石斧石锛等许多新石器时代文物,表明葫芦岭形成的历史久远与文明深厚。

葫芦岭下(主要是西边)有十多条街巷连衡交错,其中铁炉巷,韩屋巷因紧连西麓山口通道且久负文风教化佳绩而盛名。

葫芦岭南山腰西麓下座落有3间学校,其中罗阳中心小学历史久远。清康熙3年(1664年),官府与地方士绅在罗阳上街现罗阳中心小学所在地创办怀芝书院,雍正年间易名罗阳书院。清道光4年(1824年),县人曾孟卿、李树基倡导捐款重建罗阳书院,并带头各捐银1000两。1904年,在罗阳书院內创设(易名)博罗阖邑第一高等小学堂,这是博罗县第一间公立小学,首任校长谢清 。民国6年(1917年),县长陈荣新将学堂改名为博罗县立第一小学。1949年10月博罗解放,是年冬学校改称为博罗县城镇一小,首任校长程亮。1986年1月,罗阳改区设镇后,镇一小改称罗阳中心小学至今,为惠州市首批市一级小学。192510月,蒋介石、周恩来率军东征路过博罗时,曾分别在校长谢润民和教导主任刘程九的卧室借宿居住;还有1926年创办的博罗中学。这小学和中学都是我就读至毕业的母校。

铁拐李云游至博罗救洪水灾民与葫芦吐九珠是当地最为弥传久远的传说。

后记(2012年4月)

铁炉巷进葫芦岭的西门口,已用花岗岩石材建置了山门碑楼,上横匾镌刻描红着“葫芦岭贝丘遗址公园”九个大字。葫芦岭山顶稍下南坡,新装罝了如人般大的铁拐李雕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