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中国盾构机卖到你老家去2

 钟家台 2023-11-02 发布于湖北

之后,这项技术蔓延到全城的地铁隧道挖掘中,在施工高峰期,有近百台盾构机在北京地下工作,而地面上,人们完全感受不到这些庞然大物的存在。

作为“入地”利器,盾构机是大国建设必不可少的核心装备,而目前令人骄傲的是,我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一。

目前,中国盾构机不仅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90%,还出口到21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市场占据了2/3以上的份额,在最近3年,无论是产销量还是施工里程,都稳居世界榜首。

但谁能想到,12年前偌大一个中国,居然没有一台属于自己盾构机。

01

看人脸色

1997年,中铁挖掘西康铁路秦岭18公里隧道。

按当时中国的技术水平,炸药炸了再运出土石残渣,再到隧道建成,可能需要至少8-9年之久。

为了缩短工期,我国第一次从德国引进了两台盾构机。

在这两台庞然大物的协助之下,秦岭项目的挖掘效率大大提升,不仅施工安全问题减少了4倍,隧道还提前一年就贯通了。

尝到甜头之后,我国开始更频繁的买入盾构机,进入21世纪后,随着大基建时代的来临,我国对盾构机的需求飙升至占全球六成。

但是高度依赖国外设备,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首先,价格太贵。

盾构机还有一个外号叫做“地下航母”,听这名就知道,肯定便宜不了。当时一台进口盾构机的价格要上亿元,秦岭隧道使用的盾构机,德国人一张口就要3.5亿元一台。

当年买两台机器,那就是7个亿。

那可是1990年代的7个亿,人家态度就那样:爱买买,不买拉倒。

图源:纪录片《超级工程2

更要命的是,买回来之后,修也要看别人脸色。

中方在出故障求助于国外厂家时,对方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两个字:抬价。

1999年,在广州二号线施工中,一台进口盾构机没有抓牢“管片”,对方也不管具体情况是什么样,伸手就要300万换修费用。

而且就这样,外国专家们在检修时还要拉起警戒线,不让中国人靠近观看,怕偷学技术。

2001年,外方甚至还提出,要把一台旧的盾构机按照新盾构的价格出售,并且对配件进行加价100%

那一年,中铁集团连买带修,一年就花出去50多个亿人民币。

没有核心技术,还有巨大的需求,就得处处受制于人,让我国备受煎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