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年以后》

 心然的原香 2023-11-02 发布于湖北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已出版散文集《故乡的女儿》。

三十年前,我出嫁。他没有父亲,家境贫寒。我有父母,但他们各有家庭,不会为我准备一分一厘的嫁妆。他家里有现成的家具,有看旧了的电视机。我有一千元钱,当时应该买一台洗衣机。我拿出来,买了一套音响。记得,花了五六百元钱。

我宁愿用手洗衣服,但我要听,听音乐。那是我憧憬过的,关于家庭生活的场景,一边做家务,一边听歌。

写到这里,想起一件十六岁时候的事情。湖南的表舅上中南财经大学,我去他寝室玩。他很腼腆,不怎么和我说话,倒是他寝室另一位男生,喜欢和我说话。他有一台手提式收录机,当时流行听《粉红色的回忆》之类的歌。每次去,寝室里就在放这些歌。

不记得是我找他借,还是他主动借给我,反正那天,我用自行车驮着他的那台收录机,从阅马场到大东门到洪山到街道口。回到自己那间小屋,听了三天。

现在回忆起来,应该是他主动借给我的。按我的性格,想借,也不会敢说,我可能是转弯抹角地暗示,表达自己想拿回去听几天。他明白后,主动借给我的。

表舅毕业后,分到长沙工作。很多年没看见他,等看见他时,已是最后一面。他得了重病,生命垂危。那次,我问起了他那个同寝室同学,得知他们同时分配在长沙工作,依然是很好的朋友。表舅的夫人,还是那位同学介绍的。

出嫁的时候,我二十出头。还什么都不明白,就迷迷糊糊走进了婚姻。

那个时候的音响,是放磁带。买的第一盘磁带,就是姜育恒的《多年以后》。里面的所有歌,我都喜欢听。但《多年以后》,我最喜欢听。

那个时候,城市里的万家灯火,是我最伤感的凝视。没有户口,没有工作,我想,我有青春,那是我在城市安家的本钱。

说到青春,心颤抖了一下。我没有珍惜过自己的青春,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我没有为自己做有益于今后的事情。我的所作所为,是在结一枚苦果,酿一杯苦酒。

“多年以后”这个词本身和他那略带嘶哑略带沧桑的嗓音,安慰了那个时候的我。也或者说,我把忧伤融进歌曲之中,就轻盈了很多。

多年以后,也似乎只是一瞬,就到了今天这个年龄。感觉只是一瞬,却又经历了那么多。当年,憧憬的美好生活的样子,都没有出现。有的只是,个人命运应该有的点点滴滴,淋淋漓漓,斑斑驳驳。有的只是,品尝足了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的苦涩。

“给我一个安静的角落,避开所有眼光的探索,寂寞是我唯一的借口。经过多年刻意的漂泊,面对无数陌生的面孔,想个归宿找不到理由。为什么,经过多年以后,所有的过与错无法解脱。为什么,经过多年以后,得失的过程如此冷漠。并不是我故意冷漠,也不是要让自己孤独,只是心里话该向谁诉说?我只想要简单拥有,一片小小真实的天空,不要再有飘零的失落。为什么,经过多年之后,所有的爱与恨不能淡薄。为什么,经过多年以后,风干的伤口心痛依旧。”

听这首歌,有蒙太奇一般的感觉,思绪在二十岁和现在之间转换。那个时候,我年轻,还有很长的路。现在,我的前路变短了,属于我的日子不多,忧伤都谈不上了。我甚至觉得,已经没有资格听这样的歌了。这歌,沧桑,但是有希望。我老了,已经没有希望。这歌,有爱情,虽然怅然。我老了,内心隐晦而苍茫,谈爱情,感觉是奢侈了。

现在的万家灯火,依然是我伤感的凝视,虽然我已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盏灯。那盏灯,无论我怎么努力,都不够亮,不够暖。

一点点咬着那枚苦果,一点点喝着那杯苦酒。人之苦痛,生之绝望,全都只能咽进肚子。不可诉,不可说。说不清,说了无用。孤独、痛苦,是宿命一般深邃。

痛哭只能在大雨里滂沱,叹息只能在清风中吞吐。不再感到安慰。是什么,也说不清,是在歌声里绞痛一场,然后活一天算一天吧。也有想把自己沉浸在当下,风化掉。我,不曾来过这个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