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珍藏的赵孟頫书法,见过的人不到百分之一,专家多次讨要均以失败告终

 三余字画 2023-11-02 发布于山东

众所周知,当年列强侵华不仅掠夺了中国的经济资源,连文物也不会放过。看看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和美国、日本的博物馆,藏着数不尽的华夏珍宝,时至今日它们依旧漂泊在外、难以讨回。美英等国虽然看不懂中国书法,但在“高人”指点下,他们抢走的全是顶级名家的绝世珍品。

诸如王羲之、欧阳询、苏轼、米芾、赵孟頫、王铎的书法,都能在美英两国找到。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哈佛大学,是世界最顶尖的名校,该大学图书馆内有两件镇馆之宝,一是褚遂良摹本王羲之小楷《道德经》,另外一件则是世所罕见的赵孟頫《梅花诗》渤海藏真本。

赵孟頫传世作品较多,而这件《梅花诗》却很不出名,知道此作的人还不到百分之一。学者称赞此作“诗文清丽,字法精绝,炉火纯青”,国内收藏家多次向该馆提出购买交涉,但均被拒绝。此作也被称为《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以行书写就。

此作写于元皇庆二年(1313年)五月,是赵孟頫60岁时的得意之作,全卷纵约28厘米、横150.5厘米,共49行、450余字,单字大小约3厘米。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就能领略到赵孟頫如何将笔画之美发挥到极致。

很多人批评赵孟頫的字“因熟而俗”,董其昌年轻时就是这么想的,但他晚年却十分后悔自己的“幼稚”,直言道:“余年十八学晋人书,便目无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

很明显,如果对书法的理解还很浅薄,自然会人云亦云,看不出赵体字之妙,当真正深刻理解后,便会明白为什么赵孟頫会被忽必烈称为“神仙中人”。

赵孟頫行书取法很广,他学过赵构、米芾、李邕、褚遂良、智永、“二王” 的字,尤其受“定武本”《兰亭序》和《真草千字文》影响。《梅花诗》用笔一波三折,自然灵巧又不脱古人,起笔顺锋直入,中锋行笔,笔速迅疾流畅,连带、调锋、翻笔、内擫处理得无丝毫破绽。

《梅花诗》笔画有提有按,有轻有重,粗细、大小、断连变化明显,结字时而以纵取势,瘦劲纵长;时而以横取势,宽绰舒展;时而撇捺外拓、左右开张;有时又收回挑收笔,含蓄隽永,明显可以看出王羲之和李邕的风格特征。

此作章法疏密有致,字与字间或飞白虚连,或笔画实连,气息贯通、一气呵成。纵观全卷,文人雅逸之气充盈纸面,从笔法结字到气韵美感,都做到了雅俗共赏、精妙工致。如果能将这部作品临摹透彻,将会对行书的书写和对魏晋笔法的接受有更好的把握。

而今,我们将赵孟頫《梅花诗》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还原出与原作别无二致的作品,并进行纯手工装裱,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