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斑节对虾,为何从繁荣到萧条,为什么又能够卷土重来?今天就跟你揭露!

 一号水产 2023-11-02 发布于海南



尽管现在斑节对虾的产量,与南美白对虾养殖相比相形见绌,但现在该品种有望卷土重来,许多亚洲养殖户意识到,它可能是替代集约化养殖南美白对虾一种利润丰厚的替代品。



池塘里的斑节对虾(也称为黑虎虾) 

斑节对虾(也称为黑虎虾)是最早进行商业化养殖的虾种之一。早在70年代和80年代,亚洲许多国家开始试验养殖,该物种成为整个亚太地区商业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至2003年,斑节对虾产量约占全球养殖虾产量的一半。随后,疾病影响、技术限制,以及南美白对虾产量的增加,使这一比例下降至约15%,这一趋势似乎仍在持续。


一、斑节对虾产业,从繁荣到萧条


70年代和80年代,斑节对虾的早期生产依赖于野外捕捞虾苗 (PL),这些虾苗要么是手工收集,要么是在涨潮时自然进入沿海蓄水池。随着人们对养殖的兴趣和对虾苗的需求增长,一些斑节对虾的孵化场开始运营。最初使用野生亲虾,并且需要进行单侧眼柄的切除手术(去除每尾雌性的一只眼柄,以促进产卵)。有时,虾苗生产方面似乎产生了可接受的结果。然而,这些野生捕获的雌性亲虾,通常表现出产卵率低,以及卵和虾苗质量问题。

很快人们就发现,在许多产区,斑节对虾野生亲虾的数量不足,而且所获得的结果也不可靠。虽然研究人员和商业孵化场在对圈养雌性亲虾,进行去眼柄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要扩大虾苗的产量却很困难。之后,使用亲虾饲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产卵的结果,但圈养雌性亲虾的质量和卵存活率通常较低。此时,多数孵化场仍然更喜欢使用野生捕获的雌性亲虾,因为它们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产生更多的虾苗,并且营养需求更简单。

据相关资料表明:斑节对虾孵化场的人工饲料工作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旨在解决亲虾和虾苗的营养问题。

斑节对虾是首批商业化养殖的虾类之一

随着该行业的扩张,许多疾病给斑节对虾行业带来了问题。最引人注目的是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这种病毒在台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波利尼西亚、夏威夷和新加坡等多个国家造成了问题,MBV通过野生亲虾不断进入孵化场。早期研究表明,斑节对虾能够很好地耐受病毒的存在,但是当应激源存在时,虾体内也会出现大量的MBV,随后往往会造成大量的死亡。

业内资深人士、虾类健康专家史蒂芬·纽曼(Stephen Newman)博士就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无特定病原体 (SPF)南美白对虾亲虾的出现,是将养殖户转向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关键点。此时,野生斑节对虾是斑节对虾亲虾的来源,携带多种专性病原体,常常导致疾病造成巨大损失。但是南美白对虾,在受控条件下养殖,使其能够“清除”特定病原体。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会感染所有病原体,只能说,它们不太容易受到某些病原体的影响,只是虾苗在以生物安全方式生产时,不会将特定病原体带入养殖池塘系统。”

斑节对虾虾苗

“斑节对虾孵化场还遇到了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严重问题,筛选野生亲虾和被丢弃WSSV感染的虾,能够在虾苗中保持较低的WSSV携带水平,而弧菌管理则依赖于虾苗孵化场广泛使用的标准水处理和消毒方案。然而,2000年代初期,斑节对虾生长缓慢综合症出现,泰国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斑节对虾产量在两年内下降了40%至70%,这种综合征与一种称为Laem-Singh的病原体有关,但似乎也涉及其他因素。”

世界上最杰出的虾专家之一维克多·苏雷什(Victor Suresh)博士和我分享了他的观察和经验,以解释整个亚洲斑节对虾产量的下降,这些观点与史蒂芬·纽曼(Stephen Newman)博士的观点基本一致。

“从2000年代初开始,养殖斑节对虾的虾农就一直在与各种疾病问题作斗争,主要是斑节对虾的驯化取得的成功有限。直接使用海洋捕获的斑节对虾作为亲虾,意味着疾病无法控制,导致池塘里投放的是感染了病毒病原体的虾苗。即使养殖户投放的是无疾病携带的虾苗,一些病原体也潜伏在供水渠道或旁边的池塘里,这些将导致斑节对虾大量死亡或生长发育迟缓、饲料转化率不佳,以及虾的尺寸大小变化很大。”

“亚洲国家开始使用从美国进口的经驯化无特定病原体(SPF)南美白对虾亲虾,发现这些亲虾生产的虾苗生长良好,患病风险大大降低。另外,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密度可以远高于斑节对虾,因此池塘生产力和养殖户的盈利能力成倍增加。这导致南美白对虾取代斑节对虾,成为亚洲80%-90%养殖场的首选物种。”

水下的斑节对虾


二、斑节对虾,为什么能够卷土重来?


虽然斑节对虾可能永远无法恢复其在全球虾贸易中的先前地位,但它仍将是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

正如纽曼博士指出的那样:“由于南美白对虾市场已经饱和,一些生产商正在重新生产斑节对虾,而且现在有SPF和转基因斑节对虾品系可用,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疾病传播到养殖场的问题。另外,斑节对虾在饲料中需要更高的蛋白质含量,通常是动物蛋白,导致养殖成本比南美白对虾更高。如今,印度尼西亚有大片地区斑节对虾的养殖密度非常低(大规模)。这些密度几乎不需要添加饲料,并且可以保持较低的养殖成本,非洲也在探索这种方法。”

“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已转向高密度养殖模式,这需要大量资本投资,并导致债务负担增加,这主要是由于生物安全差和监管不足造成的疾病。他们无法与厄瓜多尔的养殖模式竞争,厄瓜多尔以较低的成本养殖南美白对虾。另外,一些人将重新开始使用SPF和转基因虾苗来养殖斑节对虾。然而,这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高密度养殖斑节对虾以降低每尾动物的总体成本是挑战之一,因为它们往往更具攻击性,并且在这些条件下通常表现不佳,斑节对虾可能仍将是一个专业市场。”


三、斑节对虾的新动力


许多正在进行的举措,可能有助于斑节对虾养殖的持续存在,甚至可能扩大。东南亚渔业发展中心最近启动了一项计划,旨在向虾农提供优质斑节对虾虾苗,以恢复菲律宾的生产。并且,大多数基础设施以及供应链和价值链都已到位,可以支持斑节对虾行业复苏。在越南,斑节对虾与青蟹和海藻的混养已被证明是有利可图的,而在印度,在综合多营养水产养殖(IMTA)系统中,斑节对虾与遮目鱼、黄蛤和盐生植物的混养也被证明是有利可图的。

专门针对该物种的营养进步,也有望降低斑节对虾的饲料成本以及死亡率。然而,这些方法的好处在一些国家比在其他国家更容易获得,一些企业已经完成了圈养斑节对虾亲虾的一些遗传改良。而且,尽管斑节对虾针对性遗传改良的应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通过基因组数据集识别关键遗传标记。

收获的斑节对虾

苏雷什博士指出了一些可能决定未来几年斑节对虾生产未来的因素。

“最大的机会是迎合一些市场喜欢大虾,斑节对虾可达35-50克,比南美白对虾大。斑节对虾还为物种多样化提供了机会,并降低了全球虾市场仅依赖南美白对虾的风险。斑节对虾最近的卷土重来是由于驯化的斑节对虾亲虾作为特定的无病原体虾苗的可用性。马达加斯加的Unima、美国的Moana和泰国的CP提供此类亲虾。这些亲虾生产的虾苗比野生捕获的斑节对虾亲虾表现更好,在某些情况下比驯化的SPF南美白对虾亲虾表现更好。”

然而,维克多·苏雷什(Victor Suresh)和其他许多人表示,斑节对虾水产养殖仍然面临重大挑战。

“没有足够的SPF斑节对虾供应商,而且目前的供应商可以生产的亲虾数量有限。要知道,在孵化场环境中成功繁殖斑节对虾并不像南美白对虾那样容易,因为斑节对虾应该培育到更大的尺寸才能成为亲虾。并且,在长途运输大尺寸亲虾,以及让亲虾成熟仍然是挑战;另外,SPF斑节对虾的虾苗,仅在低养殖密度下表现良好;全球大规格虾市场很小,这些都是斑节对虾行业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苏雷什博士总结道:“因此,就全球产量而言,斑节对虾产量仍然相当南美白对虾的一小部分。斑节对虾养殖户应该专注于高价值产品,如:有机虾或带头虾,以便在他们的养殖中获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