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人、浙江人是“吴越世仇”还是“吴越同舟”?

 吴语资料馆 2023-11-02 发布于江苏

“吴语今说”公众号已经开通了评论功能。


作者:莫瑶文化

新媒体团队,专注于挖掘、提炼江浙本土文化。腾讯认证科普媒体。

☝️点击头像,关注本号不迷路

前言

江苏人(含上海)、浙江人是“吴越世仇”还是“吴越同舟”?

江苏人到底算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当然,都属于炎黄子孙

江苏地图和浙江地图

23魔方

在中国某知名基因检测机构的数据库,有一张南方父系O-F265单倍体的频率图:

O-F265支系分析

如此看起来,浙江省的父系和江苏差距较大。光看分布的话,江苏省似乎在北方一侧,浙江省似乎在南方一侧。

然而,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点击头像,关注本号不迷路

细化科学研究

其实会有这种结果是因为拿省份平均化了。简单来说,拿街头乞丐马云平均一下,也是亿万富翁。

清朝的江苏是由明朝的南直隶分割而成,而南直隶又是从元末的淮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强行拼凑而成,内部差异巨大

元朝的江浙行省

元末的淮南江北行省

对科学研究要严谨细致,我们可以将数据细化到地级市,在全国范围内以地级市来区块上色,就可以得到相对更科学的分布图。

O-F265单倍体频率图

从频率图中也可以发现,南方父系(O-F265)主要分布于南方,恰好符合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

南方、北方分界线

浙江属于深色区,江苏最南的苏州也属于深色区,苏南其他地方属于中间色,但苏北属于浅色区。可见江苏的淮河以北确实不是南方人,而江苏的淮河以南的江淮民系,还是基本属于南方人的。

O-F265单倍体频率图(局部)

而江苏最南的苏州,显然是南方人。那么为何苏州的南方父系会如此之高呢?

那就需要再细化到区/县一级,探究背后的原因了。

☝️点击头像,关注本号不迷路

江浙沪皖父系频率研究

当代的地级市、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区划得比较细,过细的行政区划可能导致频率地图的容错率较低,出现超高频超低频,不利于统计,也不利于读者理解,所以此图做了一些调整。

杭州市地图

①如:浙江省杭州市统计为余杭区、杭州市区(含临平区、拱墅区、上城区、西湖区)、钱塘新区、萧山区、滨江区、富阳区、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临安区。一是为了统计方便,二是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三也是为了尊重传统行政区。

杭州市本来有江干区,应该统计为杭州市区,但是其于2021年并入上城区,东部的下沙与萧山北部合并成钱塘新区,本案只能按照系统目前的区名为基础来统计。

无锡市地图

②如:江苏省无锡市统计为无锡市区(含新吴区、锡山区、梁溪区、惠山区、滨湖区)、江阴市、宜兴市。

无锡市原本的北塘区已于2008年撤销。

南京市地图

③如:江苏省南京市统计为南京市区(含鼓楼区、建邺区、雨花台区、玄武区、栖霞区、秦淮区)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浦口区、六合区。

④如:安徽省马鞍山市统计为马鞍山市区(含花山区、雨山区)、和县、含山县、当涂县、博望区。

其他城市遵从类似原则,调整统计方法,不再赘述。

O-F265单倍体江浙沪皖频率图

从这份地图,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上文图中的分布特点,也可以了解古代移民、战争历史。

1.湖州市安吉县为低频,原因显然和太平天国战乱有关。安吉、长兴南部经过太平天国十不存一,到现在安吉还有一些的客籍方言地区,在当地,吴语已经不再通行。

江苏吴江市传统婚礼

2.苏州市的南方父系高频,实际主要来自吴江市。吴江是苏南有名的水乡泽国,至今农村还保留一些吴越原始的氏族母系权力,非常古老。

3.无锡市南方父系不高频,主要来自宜兴。

4.常州市南方父系不高频,主要来自金坛。常州金坛与镇江、扬州、泰州靖江等地不同,后者虽然地处吴语边缘,但本土居民、移民都来自周边的江淮、苏南地区、本身也属于南方人,但金坛的客籍移民大多来自河南,所以金坛市低频,导致常州市总体不高。

百越分布图

5.安徽省的淮河以北,不再有高频。江苏省的淮河以北不再有高频,但有一些中频,可能和“同省效应”有关。

☝️点击头像,关注本号不迷路

O-F533越人父系分布情况

江浙地区越人的基因是怎么变化的?

网络上有人说“吴人和越人的基因完全不同”,但是根据古籍记载,“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音xiù),下共一理”,又记载“吴之与越也,接土临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那么根据现代分子人类学,吴地和越地的基因到底是怎么样的?

“断发纹身”的越人

湘西的侗族女孩

据研究,越人的基因演化:
O1a-M119→O-F533→O-F492→O-F656
据信,O-F656是【越王勾践家族】的基因
在O-F656的上游O-F533,浙江全境比较高频,而在江苏地区有意思的是苏州和无锡也属于高频。

☝️点击头像,关注本号不迷路

江浙沪O-F533分布情况

(1)江浙沪单倍体O1a1下游O-F533频率图表

O-F533属于O1a-M119的下游,在江苏、浙江、上海频率如下

江浙沪单倍体O1a1下游O-F533频率图

(2)江浙父系基因小结

可以发现:
1.浙江的频率总体比江苏、上海高

2.上海总体比江苏高,但除去上海的金山县、崇明岛外,总体和苏南水平略相当

3.浙江内部有一定差异,最高频为丽水,远高于其他地区。而最低频的湖州、舟山越人父系甚至比苏南的苏州还低。

4.上海内部有一定差异,不过主要集中于最高频的金山县、崇明岛。这两个地方之外总体水平基本无差别。

5.江苏内部有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苏州、常州、南通、无锡较高镇江、泰州、扬州、南京、盐城略低宿迁、连云港、淮安很低

江浙沪单倍体O-F533分市频率表

☝️点击头像,关注本号不迷路

江浙地区越人父系结论

(1)苏南,浙江的父系基因基本一致,都为O-F533及其下游高频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①吴国灭亡后,越国的首都搬到了苏州等地,越人血统开枝散叶;②苏南本来就住着越人

战国时期,越国首都在吴(今苏州)

战国时期,越国首都在吴(今苏州)

(2)无锡鸿山墓葬的揭示

在无锡东部的鸿山,就有越国贵族墓葬。江浙吴越地区有常见的石室土墩墓,即不将墓葬挖于地下,却是直接在地面堆一个土墩掩埋埋葬。甚至“鸿山”这个地名的得名便是来源于此。

2006年,无锡鸿山遗址土墩中发现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历史遗存,这就意味着其存在时间为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无锡处于吴国控制之下,战国时期,无锡处于越国控制之下,却挖掘出了横跨西周、战国时期的越人墓葬。这充分说明,在西周、春秋时期,以无锡为代表的苏南地区生活着越人,即便西周时期,传说中“泰伯奔吴”之后,无锡仍然为越人的区域,即吴国人本身就是越人为主。

内迁越人——“山越”之谜

1.山越就是住在山中的越人吗?

2.“越人”就是浙江人吗?

3.越人后面变成了山越吗?

这些问题比较复杂,切不可望文生义。

1.实际上,有不少学者认为,山越的主体并不是越人。即使其中有越人后裔,也是华夏化了。所以“山越”构成比较复杂,不是简单来说住在山中的越人。

项义华.政治人类学视域中的“山越”[J].浙江学刊,2020(06)

2.有很多论文指出,三国的丹阳郡是山越的活动中心,也即在今天的皖南地区。丹阳郡是山越最多也最强的地区。所以“山越”和浙江关系不大。

夏彬.皖南山越考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8(04)

何光岳.山越的分布与消融[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05)

更何况,明朝的《皇明经世文编》等古籍明确写道:“安吉、长兴以西本山越巢窟,界在广德之间。”而众所周知安吉、长兴位于浙江省的西北界,它们的以西就是出了浙江,进入安徽地界了。所以“山越”自然和浙江人没多大关联。

3.还有很多学者指出,汉末三国的山越,本身就是来自汉初迁入江淮地区瓯越人闽越人。山越虽然具有越人成分,但其本身不是直接来自秦汉的于越人,而是来自迁入江淮的瓯越、闽越族系。

柏家文.皖南徽州山越族文化消融与其汉文化趋同路径[J].贵州民族研究,2014,35(07)

对于山越人的最终去向,目前有两种主要的观点。

1.一种观点认为,部分山越人向南迁移,最终在广东、福建等地形成了客家民系客家人是南方汉族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形成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而山越人被认为是客家人的重要前身之一。客家人在语言、文化、风俗等方面都与中原汉族有所不同,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他们的形成与发展,与山越人的南迁和融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山越和皖南、闽西等地的畲族或许也有一定关系。

2.另一种观点认为,另一部分山越人则选择在原地或向周边地区融入当地社会。在安徽南部江苏西南部等地,山越人与当地汉族居民混合居住,共同劳动生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这些地区的语言和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受到了山越人的影响。此外,山越人也逐渐接受了中原文化和制度的影响,与中原汉族逐渐融合。他们在历史上曾经多次起义反抗中央政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接受了中央政权的统治。

☝️点击头像,关注本号不迷路

尾注

单倍体突变路径:

NO→O-F265→O-M119(O1a)→O-F78→O-F533→O-F492→O-F656(越国公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