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部学习会丨用“匠心”开展调查研究

 老玉米棒 2023-11-02 发布于广东

李保顺

“匠心”是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坚守初心、勇于创新的代名词。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下,广大党员干部也不妨常修一颗“匠心”,弘扬“工匠精神”,在错综复杂的问题矛盾中,雕琢出熠熠生辉的调研成果。

修炼“求索斟酌去残芜”的匠心,坚持精益求精,深察实情。“不细观则不能明识。”高质量的调查研究必然是细致入微、精益求精的产物。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寻乌镇开展调研时,二十多天时间里,调查会白天开晚上也开,干部、农民、秀才、商人等各类人群都要调查,政治、经济、环境、交通等各方面内容都得了解,素材一遍遍分析,数据一遍遍核实,最终造就了调查研究的典范——《寻乌调查》,为当时党在土地革命初期制定正确政策提供了实际依据。寻乌调查正是一次“匠心”凝聚,广大党员干部要跟随伟人的足迹,将“精”的态度融入到调查研究的各个方面。常在细微处用功、于细节上深挖,从群众的家长里短、衣食住行、生活环境等细微之处发现问题、了解实情。分析研究时要以“最完美”的高标准抽丝剥茧、入木三分,切忌囫囵吞枣、马马虎虎,在始终保持精益求精的劲头中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调研工匠”。

修炼“不日新者必日退”的匠心,确保与时俱进,创新多变。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效的调查方法,但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变化,一些传统的调查方式效率较低,获取的样本数量和覆盖的领域都有限,亟需创新变革。身处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多借助网络化信息化技术,不断创新调研方式、更新调研工具、丰富调研手段,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主动运用网络舆情甄别、大数据分析、线上留言等新型调研方式,使了解的情况更全面、获得的数据更有说服力,不断增强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成为调查研究的“能工巧匠”。

修炼“纤毫杂念不相侵”的匠心,牢记出发之始,坚守初心。“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只有时刻心系民生、心念民情,才能出成绩、有实效。因此,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去屋角炕头坐一坐,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听听人民群众的“心思”,真正将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声音传递出来。要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对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对遗留的“老大难”“硬骨头”等问题,明确目标、紧盯不放,真正做到对群众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做人民满意、群众放心的“为民干匠”。

(作者单位:青州市委组织部)

监制:韩浩

统筹:吴永功

实习生:薛舒晓

(大众日报 山东党建云平台 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