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枪林弹雨中诞生的“巾帼伟人”,不做富家女,被誉为女界梁启超

 趣史探奇 2023-11-02 发布于山东

1924年的南海,一群海盗船在海面上疾驰,他们的目标是一艘即将驶入的商船。海盗们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开张了”,所以当他们发现这艘船时,他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登上商船,大肆劫掠,但当海盗头子遇到一女子时,却扑通下跪,请求女子饶恕自己的罪过,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个女子叫张竹君,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医生。海盗头子对于她的事迹如雷贯耳,也受过她的恩惠,对她十分敬仰,海盗将抢走她的东西归还给了她。

张竹君( 1876~1964),广东番禺人,出身于一个官宦之家。她的父亲是晚清时期的三品官员,家境富裕。出身旧式封建家庭的张竹君,并没有成为千金小姐,她并不满足于过着富贵的生活,却偏偏进了外国人办的夏葛女医学堂,离经叛道地学起了西医。

她想做一名医生的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但张竹君并没有放弃,她决定自己去求学,成为一名医生。

1899年毕业于广州博济医院医科班(今中山医学院前身)。在医学院的学习过程中,张竹君展现出了出色的医学才华。她不仅学会了西医的医学知识,还学会了手术技巧。

同年,她创办裎福、南福两所医院,并亲自担任院长。

张竹君的医院很快就吸引了大量的患者。她的医术高超,而且她对患者非常关心。很多穷人看病,她都只收取很少的费用,甚至有时候还会免费为患者治疗。这使得张竹君在广州的百姓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张竹君本来就长得很出众,身材高挑,高鼻梁,大眼睛,她又喜欢穿洋装和男装。在广州,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她头戴礼帽,一身男式西装打扮,脚穿男士鞋,大步流星,加之她医德高尚,气质上颇有侠义之风。

事实上,她也是这么做的,秉承的是为国为民的大义。

在武昌起义爆发之际,革M者们经过激烈的战斗,成功夺取了武昌并建立了军政府。然而,面对清廷的强大军队,湖北的起义者们急切地希望黄兴能够前来指挥。但黄兴当时身在香港,尽管他和妻子徐宗汉从香港赶到上海,但由于清军在长江沿岸设立了众多的检查点,他们无法进入武汉。这时,徐宗汉想到了她们在广州的老朋友张竹君。

张竹君是广州的名门之后,她不仅是一名医生,还是一位热心的教育家和女权活动家。在广州时,她已经是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后来,她移居上海,成立了多家医院,并成为上海红十字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当徐宗汉向张竹君求助时,张竹君迅速提出了一个计划:利用红十字会的身份,帮助黄兴夫妇穿越清军的检查点,并前往武汉前线提供医疗援助。虽在中途有些关卡进行过检查和盘问,由于张竹君事先对黄兴等人都进行过装扮医生、护士的常识训练和嘱咐,均应付过关了

经过精心的策划,他们成功地抵达了武汉。黄兴被任命为革M军的总指挥,并开始指挥战事。

而刚抵达汉口的张竹君,立即为一名重伤的团长进行了紧急手术。随后,她与几名助理走了五里路,深入战场为伤员提供医疗援助。尽管身为富家女,她过去很少走这么远的路程,但为了完成使命,她毫不犹豫。

在战场上,她连续工作了数小时,没有时间吃饭和休息。在返回汉口的途中,她为数十米名伤员进行了手术。回到汉口,她又连续为三十余名士兵提供了医疗服务。工作直到深夜,她还赶到大智门救治伤员。每一天,张竹君都在为革M军的伤员治疗,忙得不可开交。

11月8日至13日,张竹君如同风中的蒲公英,频繁地穿梭于武昌与汉口之间。每次过江都是生死未卜,尤其是在汉口沦陷后,清军频繁地利用船只进行炮击,使过江之路变得更加险恶。她,勇敢地冲破枪林弹雨,一天之内多次往返。有一次,清军对她连续开了七枪,但她机敏地避开,幸运地逃过一劫。

当革M军在汉口遭遇挫败,转战汉阳时,张竹君毫不犹豫地跟随,为伤员提供及时救治。她在县署设立了一个临时医疗点,门前骄傲地飘扬着“红十字会”的旗帜,吸引了大量伤员前来求医。

11月17日的夜晚,战事异常激烈。张竹君亲自走到前线,为伤员提供医疗服务。她既是护士,又是医生,忙得焦头烂额。在那漆黑的夜晚,只有微弱的灯光和不断响起的炮声,她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伤员进行手术,为他们争取生的希望。

然而,11月30日,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位英勇的女医生。在为伤员包扎时,她的手被感染,但她坚韧不拔,继续工作。尽管身体已经到了极限,但她的精神却依然坚韧。为了更好地救治伤员,她决定返回上海筹集医疗物资。

当她回到上海,人们为她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她穿着革M军的制服,站在台上,向大家讲述了她在武汉的经历。她坚定地表示,她将再次带着医疗物资返回武汉,并加入女子军,继续为革M而战。后由于战事结束,张竹君没能再去武汉。

战争结束,她荣获“巾帼伟人”的匾额,并获得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授予的立国纪念勋章、赤金红十字军功勋章及中华民国忠裔纪念章。

张竹君,这位在汉阳保卫战中为革M军付出巨大努力的女医生,被誉为“中国妇女之光荣”。当时报上有撰文称赞:“作为医生的张竹君女士,一连许多天她冒着炮火努力工作,将生死置之度外,不愧为中国妇女的楷模。

在中华民国初立之时,张竹君的许多昔日知己,如胡汉民等,都身处权位之上,享受着权力的荣耀。但张竹君没有被名利所诱,她收养了20多个孤儿。她的心中充满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无论在繁华的上海还是热闹的广州,她所创办的医院总是为贫困的病患提供温暖的庇护。

对于他们,她从不计较金钱,甚至常常免去医疗费用。这使得她的生活时常陷入经济困境,但每次都有何妙龄这样的知己伸出援手,帮助她渡过难关。

右五为张竹君

1964年,以88岁的高龄在上海病逝,结束了传奇的一生。她的英勇事迹,至今仍被人们传颂,成为辛亥革M武昌起义纪念馆中的一部分。

她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女权运动,为女权运动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勇敢地挑战了传统,为女性争取了应有的权利。人们称她为“女界的梁启超”,这不仅是对她的赞誉,更是对她一生付出的最高评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