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语成谶的“谶”,到底什么意思?看完还是管住嘴吧!

 新用户6516h3hB 2023-11-02 发布于山东


艺述史官方原创



一语成谶——“谶”字怎么读?我发现啊,这也是生活中人们常常读错的一个字,一语成谶,说的是一些不吉利的话,或者开玩笑的话竟然不幸言中,那这个字到底有什么不吉利的含义?它最早又是在预言什么呢?

“谶”这个字,在秦汉时期就已经被应用,他指的是当时方士的预言。当“谶纬”两个字合起来用时,就代表以神学来解读经典的学问,它包括天人感应阴阳学说,包括星相学,占卜学,祥瑞或者灾害的预警,这些都属于“谶纬”,在秦汉时期特别流行,可以说是主流的文化思潮。

因此“一语成谶”的现象,在秦汉时也已经出现了。

最早有记录的谶语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的时代,在秦始皇嬴政去世的前一年,一块陨石掉在了东郡境内,人们发现,陨石上竟然还有字,赫然写着:“始皇死而地分”!一心求长生的秦始皇对这种天命语言当然是比较忌讳的,于是他不仅把这块石头焚毁了,还斩杀当地的百姓来灭口。这一桩谶语事件在许多史书中都有记载。

当然,以历史的角度来看,“始皇死而地分”也确实很快就应验了,可以说是相当早有记载的“一语成谶”!

在封建王朝中,谶语的发展经久不衰,也是人们常用的宣传武器,其中比较有名的当属隋炀帝的一首“诗谶”。

隋炀帝杨广开凿运河,亲自下扬州,正在兴头时作了一首诗:“三月三日到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意欲持钓往撩取,恐是蛟龙还复休。”诗不怎么样,但他却非常喜欢,叫来乐工作曲,让人弹唱。可是有见识的人听了却胆战心惊,鲤与“李”音相近,这诗中岂不是说李渊是真龙?杨广还有一首诗里说“他日迷楼更好景,宫中吐焰奕红辉。”他钟爱的迷楼,将来也被李渊带领的军队付之一炬,真是一张精准的乌鸦嘴。

正因为有这些一语成谶的前车之鉴,因此家里老人常说话不能乱说,要管住嘴,说了晦气话,还会让人赶紧呸呸呸,一方面确实是担心“一语成谶”,我想另一方面,正是告诫人们,凡事尽量往乐观方向看,说出的话积极向上,事情发展更容易昂扬的劲头,您说是吗?

一语成谶咱们就说到这吧,提了这么多遍这个字,您能把它准确写出来吗?不妨试试。

the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