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文文化】中国水文志·民国时期(十九)——长江

 涛儿—taoer 2023-11-02 发布于辽宁

中部城市生活指南 

114万+ 文章 | 9亿+ 阅读

编者按:

水,不仅孕育了华夏民族,还影响了中华文明的产生,在中华文化的演进历程中演绎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形成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水文化。现开设“水文文化”专栏,转发刊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章作品,厚植文化底蕴,擦亮水文底色。

《中国水文志》是中国第一部水文领域的专业志,它记录了中国水文事业发展历程,对中国水文作了系统的科学总结, 本期水文志将讲述外来影响时期中民国中国的水文发展——自公元1921年到公元1926年。

民国10年(1921年)

淮河洪水

6-9月,淮河流域不断出现大雨和暴雨,有四次集中降雨过程,每次降雨历时较长,大部分都在10天以上。7月份降雨量最大,7月5-15日,蚌埠站10天降雨量216.7毫米,中渡站201.6毫米,7月降雨量比常年高出1.5-3.1倍。淮河干流正阳关、蚌埠、蒋坝站自6月中旬起涨,至9月初出现最高水位(蚌埠因决口除外)后,直到11月底才退尽,历时超过5个月,为本世纪历次大洪水中历时最长的一次。根据分析估算:中渡站洪峰流量约为15000立方米每秒,120天洪水总量约为800亿立方米。淮河流域造成严重水灾,山东、河南、安徽、江苏4省被淹农田326.7余万公顷,受灾人口766余万人,死亡2.5万人。

苏、浙、皖、鄂水灾,湖南旱灾

江、淮大水。苏、浙、皖3省惨遭水灾。安徽水灾遍及41县之多,死者数千人。浙江嘉、湖等屑各县入秋以来,迭遭大风雨肆虐,高下田畴,十淹七、八,(民国10年《申报》)。江苏10余县圩堤溃决,波及范围达50余县。伏秋盛汛,陡起异常风潮,加之骤雨,江湖顶托,外洪内涝,太湖地区发生数十年来少见的大水。湖北境内汉江钟祥王家营堤段溃决,钟祥、京山、天门、潜江等11县被灾。湖南入春以来长期不雨,夏秋期间各地禾苗大都枯死,全省50多县收得多的仅三、四成,受灾饥民近200万人。

民国11年(1922年)

扬子江水运讨论委员会成立

1月23日,北京政府决定设立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隶属内务部。会长由内务总长高凌尉兼任,孙宝琦(税务处督办)、张謇(运河局督办)、李国珍(水利局总裁)为副会长,杨豹灵(水利局技正)、翁文灏、海得生(浚浦局总工程师,瑞典人)等为会员,并聘英国人柏满为咨询工程师。下设扬子江技术委员会,陈时利(内务部土木司司长)任委员长,杨豹灵、周象贤(内务部技正)、额得志(海关巡港司,英国人)、海得生、方维因(内务部咨询工程师,英国人)、沈豹君(水利局金事)等为委员。另设立驻沪测量处,聘美国人史笃培为总工程师,处下设汉口和九江两个流量测量队、一个精确水准测量队及地形测量队。水道讨论委员会常设办事人员共42人。

长江中下游水早期灾并发

6月,湖南湘资沉澧四水发生山洪,20多县遭受水灾。7月,洞庭湖滨湖各地连日大雨,加上川江水涨,沿湖10余县皆成泽国。6月间,皖南各县连日大雨倾盆,山洪暴发,致宣城、南陵等10余县为大水所淹,冲破圩堤数十处,为数十年来所未有。“青弋镇一处,溺毙之尸,计连日捞起者逾三百具之多”。湖北夏季“雨泽衍期,沔阳秋泛,宏恩江堤溃口六十余丈(近200米)”。秋后天久不雨,全省大部地区受旱。江苏宝山、川沙等县8~9月间迭起异常风潮暴雨,昼夜不息,冲毁东西塘各段。

太湖各口开展水文观测

6-9月,督办苏浙太湖水利工程局先后于七浦塘之浮桥、浏河之浏家口、大浦港之大浦口、百渎港之百渎口、澄锡运河之江阴、江南运河之平望、八坼、望亭、奔牛、丹阳、木渎等处开始设置水位站。此为长江流域适应水利需要用近代技术设置较早的水文测站,并在青浦县蒲汇塘、川沙县龚镇、宝山县吴淞炮台湾设雨量站。民国12年在吴湘江嘉定县黄渡设水文站。

大通等站首测长江流量

10月,扬于江技术委员会于安徽大通开始施测长江流量,民国12年12月停测。待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成立后,于民国24年9月才正式设立大通水文站。民国25年3月增测雨量和蒸发量,均至民国26年12月停测。在长江干流与大通同时施测流量的还有汉口、九江、湖口等处。此为长江干流上最早的流量测量。

李仪祉发表《黄河之根本治法商榷》论文

本年,李仪祉发表《黄河之根本治法商榷》论文,指出以科学从事河工的必要性,并分析了黄河为害的原因及中国历代治河方针,提出了治理黄河的主张。首次提出要重视“水事测量”(即“水文测验”)。论文对治黄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长江开始逐年刊布《水文年报》

扬子江水利机构,自民国11年起到民国36年止,逐年将长江干支流的水文资料成果编刊《年报》,未曾间断,惟抗战期间及以后每年只将年报统计图表蓝晒成帐,未再刊印发表。

民国12年(1923年)

长江订造专用测轮

本年,扬子江技术委员会订造水利测轮二艘作专用测船。一为“利商轮”,专备九江测量队之用,一为“利农轮”,专备汉口测量队之用。是为长江有专用测轮之始。

德人恩格斯作黄河丁坝试验

本年,德国恩格斯教授(H.Engels)受美国费礼门工程师的委托,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水工试验室进行黄河丁坝试验,研究修筑丁坝缩窄河槽的丁坝间距、丁坝与堤岸的夹角以及坝头的形式等。试验后写出《黄河丁坝试验简要报告》。这次试验有中国在德进修水利的郑肇经参加。思氏旋又写出《制驭黄河论》一文,主要论述黄河之病不在于堤距过宽,而在于缺乏固定的中水位河槽。该论文于民国13年夏由郑肇经译成中文。

民国13年(1924年)

山东运河工程局成立,督导水文测验

山东南运湖河疏浚事宜筹办处改组为运河工程局(孔令榕任局长),由济宁迁至济南办公,隶属山东省建设厅,继续督导南运河水文测验工作。

最早的径流泥沙试验

南京金陵大学森林系美籍教授罗德民博士(Dro WalterClayLowdermilk)在一般性考察的基础上,会同助教任承统、李德毅、沈学礼等,于民国13-14年,在山西沁源、宁武东寨、山东青岛林场等处设置径流泥沙试验小区,观测不同森林植被和无植被山坡水土流失量的变化。根据试验资料写出《影响地表径流和面蚀的因素》。这是中国采用径流小区观测方法研究坡地水土流失规律的开始。

金沙江、澜沧江洪水

从7月初开始直至8月中下旬,金沙江、澜沧江中下游及元江上游的礼社江地区发生历时40多天的连绵淫雨间大雨,大雨区位于金沙江石鼓至龙街和雅砻江雅江以下的干支流区间。据调查,金沙江上游石鼓站洪峰流量6810立方米每秒,为一般洪水;下游屏山站洪峰流量36900立方米每秒,为自1813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澜沧江下游允景洪站洪峰流量15000立方米每秒,在近百年来的大洪水中仅低于1905年。云南全省计有36县受灾,范围广,灾情重。

长江中游水灾,四川大旱

湖南湘、资、沉三水流域6、7月间淫雨不止,湘北湖区10余县又因四口来水互相顶托,以致灾区遍及全省,灾民在300万人以上。7月,湖北各地亦淫雨连绵,山洪暴发,江襄并涨。汉口江堤决口,水位高至26.65米。下游鄂城、黄石港、蕲春、武穴等地江岸多没于水。襄河沿河堤垸也溃决甚多。全省被灾20余县。江西赣江中下游大水,吉安洪峰流量18700立方米每秒,遍地尽成泽国。南昌水势暴涨近10米,外洲洪峰流量24700立方米每秒。安徽马华堤溃决。四川西起彭山、西昌,东至奉节,北自通江、巴中,南达巴县大旱。民国14年继续大旱,巴中饥冠全蜀,流亡载道,死者枕藉,瘟疫大作,全省灾民死亡70万人以上。

民国14年(1925年)

长江上中游大旱

8月8日,据《民国日报》载:8月四川省70余县受旱,通江、南江、巴中、綦江、甫川、昭化、广元、剑阁等县最重,连遇3年旱灾,颗粒无收,饿死者10余万人。湖南旱灾达30余县,不少地方井泉枯竭,河道干涸,有到40里外挑食水者,较民国10年旱灾尤重。湖北旱情为近60年所未有,全省69县旱灾严重者十居六、七,尤以鄂东为最,黄梅等地悉成赤土。江西今年奇旱,为近数十年来所未有,受灾31县,达全省二分之一。贵州、云南旱象亦重。“贵州奇荒,灾民500余万”。

民国15年(1926年)

湘、资、沉江洪水

6月下旬至7月初,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三水,汩罗江,赣江支流袁水等流域,出现连续降雨,历时达10余天。大雨区主要在湘江、资水和沉江流域,范围约28万平方公里。暴雨中心在湘江和资水的中下游。湘江长沙站、资水益阳站和沅江常德站于7月3日同时出现最高水位。湘江湘潭站洪峰流量21900立方米每秒,为近百年来最大洪水;资水桃江站洪峰流量21500立方米每秒,为近150年来的最大洪水;沅江桃源上游王家河河段洪峰流量30200立米每秒,约相当于20年一遇。这场洪水使湘、资、沅三水中游及洞庭湖区40余县市受灾,湘、资两水受灾范围大,灾情重。鄂、赣、皖三省也有局部县镇遭受重灾。

来源:《中国水文志》

● 菏泽市水文中心

● 求实 团结 奉献 进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