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少年梦想插上科技翅膀

 慈善国际何新民 2023-11-03 发布于陕西

豆果少年国际科技院何新民

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只有科技队伍后继有人,祖国未来的科技天地才会群英荟萃,科学的浩瀚星空才能群星闪耀。当每一个孩童都有着爱好科技、向往科学的心灵,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孩子的世界从来不乏梦想,许多科学发明,都是儿时梦想的回响。

科技教育是实践教育。陕西豆果科教基金将投资创建豆果少年国际科学院我们将通过形式新颖,对少年儿童有吸引力、有激励作用的载体,开展内容鲜活、富有时代特色的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和科技交流活动,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致力于打造中小学生最喜爱和向往品牌活动旨在为少年儿童与科学家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聚焦聚力培养国家科技后备人才。我们将整合优化国际资源,组织力量,积极组建“一带一路”豆果少年科学院建设与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我们将围绕服务国家重点战略的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重点面向青少年提升科学素养组织力量积极参加“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聚力打造国内一流青少年科技赛事平台我们先认真学习我国“少年科学院”先进经验,并与之展开合作。1999年2月8日,“少年科学院”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13名少年科技爱好者从领导和专家手中接过“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证书”,成为少年科学院首批小院士。活动期间,白春礼院士,卢嘉锡院士、杨乐院士等出席团中央举行的“老少院士共话21世纪座谈会”,并与小院士们就21世纪的科技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专家院士对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在组织和参与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一致认为从首批小院士身上看到了当代少年儿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良好素质,看到了当代少年儿童中间蕴藏着的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看到了中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希望和未来。著名科学家卢嘉锡曾指出:“少年科学院”通过一系列活动,把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创新行动,变成少年儿童易学易懂的内容,为少年儿童与科学家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对国家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和科技事业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少年科学院活动具有深远的背景。早在1958年,浙江临安县交口小学少年科学院成立,并在以后的时间里做出了成绩。1962年周恩来总理到浙江考察时,对省委负责同志说:“一定要把交口少年科学院这朵花培育得更好。”之后,一些地方陆续成立了少年科学院。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科技事业开始全面复苏,那次会议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科学的春天”。科学大会后,1979年3月由江苏常州市少先队员发起的“我们爱科学活动”的倡议,得到了团中央、全国科协、教育部的支持和全国少先队员的响应。同年10月第六次全国少先队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把“热爱科学”作为少先队重要工作内容。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蔚然成风,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1993年10月全国少工委提出“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启明星”科技活动列为雏鹰行动”四项主题活动之一,以此为推动,全国基层少先队涌现出一批“少年科学院”。以南京市为例,从1993年春开始,一批批少科院创建起来,有南师大附小“信息科学院”,北京东路小学“娃娃科学院”,南京林业大学附小“娃娃环境学院”,行知小学“娃娃农科院”,中山门小学“鸟类标本博物馆”,富贵山小学“少儿绿色科技院”,拉萨路小学“计算机学习中心”等。为了加强对少年科学院活动的指导,1999年6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发出了《关于发挥中国少年科学院作用开展少年儿童科技教育的通知》,对少年科学院的性质、任务及工作方法做出明确规定,确定少年科学院活动目的是通过形式新颖,对少年儿童有吸引力、有激励作用的载体,开展内容鲜活、富有时代特色的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和科技交流活动,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进入21世纪以来,少年科学院活动也在各地少先队工作者们的努力下不断发展。少年科学院由零星的发展向规模化发展转变。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全国建有少科院的学校屈指可数。2000年12月,江苏省少年科学院建设与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并颁布试行的章程。此后,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等一大批省级少年科学院相继诞生,大都由团、教、科协等部门联合主办,各地校级少年科学院和红领巾科技小社团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普遍建立。少科院研究的内容,由主要是农业和林业,发展到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地质土壤、生态环境、生物、医学、药物、机械、心理、航天、天文等多种门类。镇江市蒋乔中心小学的梦想少年科学院”通过科技模型社团长江生态保护社团等活动,不断丰富少先队科技教育内容和形式。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联合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DFD少年科学院”,科学大咖请进校,引领少年探索科学魅力。由自然科学的学习研究发展到历史、文化、经济、民俗民风等人文科学的学习研究。无锡堰桥中心小学“吴文化少年科学院”拥有12个文化研究所,历时12年,开少先队研究社会科学之先河。依托的社会资源社会化程度更高,众多的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科学家、名人的故居及展览馆,有特长的学生家长等都成为少先队科技社团依托的资源。除校内科技辅导员外,涌现出一大批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部的17名科技类专职辅导员,皆为杭州少年科学院的专业辅导员,同时外请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市环保局的专家、学者等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对社团进行专业指导。无锡市育红小学“小先生”少年科学院聘请12位科学专职教师作为科技辅导员,其中四位科技辅导员获得市科协认证。同时,学校充分挖掘校外资源,每年聘请一批致力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家长为科技志愿者。强大的师资团队协助少科院开展教学、培训工作,为学校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少先队科技教育活动纳入新一轮课程改革。许多中小学校把少科院列为活动课程或校本课程,或在少先队活动课中开展少年科学院活动,使活动有了时间、经费、指导教师等保证。少科院建设向课题化科研化方向发展。浙江上虞市下管镇中心小学山里娃小科技协会”,盖北镇中心小学“少年农科技学院”,新昌县青年路小学“爱迪生少年科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马家沟小学“手、脑、口并用科技体验乐园”等少先队科技社团,都是用课题研究的科研方法来建设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近年来,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始终坚持少年儿童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的职责使命,把握面向共青团、少先队开展示范性实践教育工作定位,继续深入推动开展“少年科学院”系列科技教育实践活动。

围绕服务国家重点战略的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重点面向青少年提升科学素养,以“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为牵引,持续打造国内一流青少年科技赛事。经教育部批准,在共青团中央少年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单位的指导下,2023年第六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已进入决赛阶段,大赛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智能机器人应用、智能程序及算法设计、智能芯片及开源硬件方向、人工智能技术综合创新4个参赛方向,设置14个专业赛道,5万余名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参加,5千多名青少年入围了全国决赛。

给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为主题的第六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决赛暨少年科学院科技实践展示交流大会,将于8月17日上午在江苏省南通市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近3000名青少年将在现场竞技角逐。科技教育是实践的教育,“少年科学院”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科学实验、进行野外考察、参与课题研究,让科技教育飞出课本、走出课堂,越来越多青少年打开了科技的“魔盒”,感受科技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