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角和道德抉择——有关《天气之子》的一些思考

 历史最美 2023-11-03 发布于重庆

新海诚的《天气之子》于2019年上映,与之前广受好评的《你的名字》不同,这部作品的口碑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作为一个看过新海诚绝大部分作品的观众,我也想针对这部电影说说自己的看法。

这部电影最大的争议莫过于男主帆高为了拯救女主阳菜,放任暴雨淹没东京的举动。很多人提到了有类似情节的《大鱼海棠》,称帆高的行为本质上与《大鱼海棠》中的椿没有区别。有关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一谈。椿在《大鱼海棠》中的行为无疑是引起了绝大部分观众的反感,但支持帆高的人则多了许多,这里涉及一个电影表现手法的问题。

电影是有叙事角度的,通常来说,一个故事都以主角作为视角展开,正因为如此,观众是容易站在主角一边的,即使是对椿也不例外。一个经典的例子,《泰坦尼克号》讲述的是男女主的爱情故事,但如果站在男二的角度看待这个故事,其实就是穷小子空手套白狼撬走了自己的未婚妻。但很少有观众批评这部电影三观不正,因为影片中展现更多的是男主的自由率真、才华横溢,以及女主被家世和身份禁锢束缚的人生,而男二不过是利欲熏心将女主看作是一件物品,男主才是来解救女主的,这其实就是导演想要观众去关注的焦点。因而多数人看完后思考得更多的是心爱之人死去后自己是否应该放下心结去追求新的人生,而非男主挖人墙脚死得大快人心。

这还是男二劣迹斑斑的情况,而多数时候即使站在男主对立面的人没有什么过错,观众依然会站在男主一边。之前有部恋爱喜剧动画叫《多田君不恋爱》,片中给女主泰瑞莎安排了一位完美的未婚夫查尔斯,他从出身到外貌再到人品都无可挑剔,属于现实中根本找不到的完美男性。虽然查尔斯也喜欢泰瑞莎,而且他比男主多田君更早认识泰瑞莎,从身份上也更加合适,但极少有人支持泰瑞莎和查尔斯在一起。原因很简单,因为整部动画都是站在多田君的视角来叙述这个故事,观众把自己代入到了多田君的身上。就像一个各方面普普通通的男生喜欢上了学校里的校花,这个校花有很多人追,男生知道无论按照什么道理,校花都不应该喜欢上自己,但还是会期盼校花来喜欢自己,这种自身视角上的期盼是无视一切道理的。

那么为什么观众又不愿意站在椿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呢?这是因为导演并没有表现出椿的合理动机,导致观众无法将自己当做椿。就拿刚才的《多田君不恋爱》来说,片中的多田君和泰瑞莎都是帅哥美女,假如泰瑞莎被设定成丑女并说多田君的特殊癖好就是喜欢丑女,或者多田君是一个性格糟糕的肥宅,估计就没几个人肯把自己代入他的角度支持他和泰瑞莎在一起了。

相比之下,《天气之子》在这方面的表现是成功的。片中展现了帆高和阳菜从相遇、相识到相恋的全部过程,整个动机是非常合理的,这就构成了观众代入帆高视角的基础。其次,片中把阳菜刻画成了一个过于完美的角色,15岁一边打工一边养活自己和弟弟,最后还为了拯救东京主动牺牲自己,完全就是一个坚强、独立、甘于牺牲自我的圣人形象。当阳菜牺牲自己时,观众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叹息,觉得这姑娘太可怜了,因而当帆高不顾一切去拯救她时,也会觉得情有可原,这是本片在情感表达上胜过《大鱼海棠》的地方。

要毁掉这部作品,设计一个水淹东京甚至是地球末日的结局都是无用的。只要诚哥在三年后帆高和阳菜再会时,给阳菜设计一个男朋友,这部电影的全部内容便会自行崩塌。

回到电影本身,那么,帆高的选择就一定是对的吗?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了,道德抉择。

在大二的发展心理学课上,老师为了讲解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安排了一个情景,内容是主角最亲的人身患绝症,而特效药已经被研制出,但主角买不起,请问他是否应该选择去偷药。

老师分别解释了处于不同阶段的人做出选择的理由。按照这套理由,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层次六个阶段,每个层次包含两个阶段。第一个层次是前习俗水平,也就是小孩子所处的层次。这个层次的第一个阶段叫做避罚服从取向,即行动的动机是规避惩罚,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选择去偷药或者不偷药是因为害怕受到某一方的处罚。第二个阶段叫做相对功利取向,即行动的动机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赞赏,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去偷药或者不偷药则是想要得到某一方的表扬。

第二个层次是习俗水平,通常是青春期以后的人所达到的层次。这个层次的第一个阶段叫做寻求认可取向,即行动的动机是为了取得他人的好感,并由此认为做出满足大众期望的行为便是好的行为,他们选择偷药与否更多决定于身边人的态度。这个层次的第二个阶段叫做遵守法规取向,即行动的动机是法律和道德规范,他们服从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无上权威,选择偷药与否也依据于此。

以上是绝大部分人所能达到的层次。而第三个层次,也就是后习俗水平,则并非所有人都能到达。这个层次的第一个阶段叫做社会法制取向,即行动的动机是为了维护社会和大众的共同最大利益,他们会怀疑法律和道德的不足之处,选择偷药与否也是根据他们判断这样的行为是否能给最多的人带来好处。最后一个阶段叫做普遍伦理取向,即行动的动机完全依凭本心,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已经能够认识到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本质,他们做出判断不依凭外物。

在我看来,这些道德阶段实际上并没有高下之分,处于普遍伦理取向的人未必是好人,也未必对社会做出贡献,处于更低阶段的人也未必是坏人,他的贡献更可能超过前者。但这些层次有着向下兼容的关系,即处于高阶段的人可以理解低阶段的人的动机和想法,但处于低阶段的人则难以理解高阶段的人。

放到著名的fate系列中,FSN的主角卫宫士郎在故事的初期以及fate线当中无疑是处于习俗水平这个层次,因而有了成为正义的伙伴这样的理想,并走上了红A的道路。他的养父卫宫切嗣则是处于社会法制取向,即任何行动都以大众利益的最大化作为目的。而经过种种变故之后,这对父子最终都抛弃了原本的理想,到达了普遍伦理取向这个阶段,切嗣和士郎不再想要保护整个世界,只是想要身边的人过得好。没人能说这对父子在道德层次滑坡了,应该说他们只是理解了比之前的自己所理解到的更深的层次。就像小孩子不做坏事是因为怕受罚,但你无法说小孩子的道德水平很高,因为他们只是无法理解更深的道德。

本片的男主帆高选择拯救阳菜其实也是同样的原因,他不是基于其他任何基础的判断,不为了任何奖惩或者法律道德,仅仅是自己想要阳菜活着。之前有部优秀的华语电影《我不是药神》,其中徐峥饰演的主角程勇在经历各种事件后,也到达了这一层次。如果说前期的程勇选择走私药品是为了赚钱或者要回儿子,那么当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死后,程勇走私药品就不再是为了任何现实的目的,他不是为了钱或者别的什么,只是为了不出现下一个吕受益而无法放任眼前的事不管。这时候和他谈法律或者药品专利都是没意义的,他行动的动机只有“我想做”和“我应该做”。

至于很多人所提到的日本警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把他们拍得像反派一样。这其实也是个艺术表现的问题,就像《我不是药神》里要把药厂拍成邪恶组织似的一样,实际上他们所做的也不过是打击走私,这本身是维护社会秩序甚至是救助病人的一环。因而药厂错了吗?他们没错。程勇当然更没有错。双方都有各自行动的准则,当他们都没有错,但所做的事形成对立时,才会产生戏剧性,并引发思考。但这个问题却是无法回答的,帆高到底应不应该这么做,我回答不了。我能回答的是:如果我是帆高,那我一定会这么做。

很多人反感帆高的原因是他在电影中的某些表现过于中二,最后更是做出一副要带着阳菜和弟弟对抗全世界的架势。我认识的一个小姐姐就说自己如果再年轻个几岁估计会很向往这种不顾一切的行为,但现在老了,没那力气了。

拒绝成长,这是新海诚在本片中所传递出的另一个主题。众所周知,新海诚是大富之家出身,父亲是建筑公司的老板,和飞机厂老板家庭出身的宫崎骏一起被戏称为只有富二代才能追求动画梦想。新海诚拒绝接父亲的班,到东京追求动画梦想本来就是一件十分叛逆的事。他在最近一次访谈中说道,自己家里在乡下有个公司,如果自己不是在做动画,那么就可能成为东京的上班族,或者回老家接班。这表示,在新海诚对人生的规划中,做动画>在东京上班>继承建筑公司。除非在东京走投无路,否则新海诚不会想要回到老家。

新海诚把老家称为乡下,而他在作品中毫不掩饰自己对于东京这座城市的特殊感情。东京城市圈以日本十分之一不到的土地创造了日本40%的GDP,毫无疑问是所有日本人追梦的场所。东京是新海诚多部作品发生的舞台,他的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从乡下到东京打拼的角色,毕竟诚哥自己就是一个从长野县来到东京的“东漂”。诚哥描写东漂多多少少有些代入自己的经历,而这回的剧情直接就是描写男主帆高的少年东漂经历。影片多处给了帆高随身携带的书籍——麦田里的守望者特写,这是一部讲述叛逆少年的小说,基本也就点明了主角的特质——这个角色所想要表达的就是一种叛逆。

另一个有趣的角色则是收留帆高的中年大叔须贺圭介,片中多次借其侄女之口说他和男主很像,还说他当年也是孤身一人独闯东京,因而他就是大人版的帆高。须贺圭介虽然是个大人,但工作是少年杂志的主编,内容是各种奇异事件,他的侄女叫他小圭,暗示着这还是个没长大的大孩子。须贺圭介刚登场救了男主后说自己是第一次被当做救命恩人,后来又被侄女说已经变得和大叔没什么两样了,他自己也说年纪变大后需要考虑的事变得越来越多。这些都在体现圭介在长大和拒绝长大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联系到已经46岁但一直在拍少男少女故事的诚哥,可以认为须贺圭介就是诚哥本人在电影中的化身。而和少年圭介很像,同时又象征着叛逆的东漂小子帆高则是步入中年的诚哥理想的化身。

前面说自己已经没力气去不顾一切的小姐姐在被我说成熟之后,表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如果每件事都投入全部的心力,那也太累了。这一点我对她还有须贺圭介都有同感,其实在看电影时我就像须贺说的那样总是忍不住去想很多,例如男女主靠贩卖天气赚到钱的时候,原本是剧情发展中的一个小高潮,整体节奏是轻松愉快的,我却代入现实去思考他们在网上出名后会不会被居心不良的人盯上,以及七菜的能力使用过多会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事实证明还真会),整个过程心里都悬着放不下。现实中年龄变大后的我们因为生活中需要考虑的事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无法体会到纯粹的感情,也难以产生纯粹的喜欢和纯粹的快乐,活得更累,乐趣也更少。

但帆高对阳菜有着纯粹的喜欢,他也不会去考虑那么多,为了拯救阳菜他可以和警察对着干,甚至水淹东京。这正好是须贺,也是诚哥所向往的。所以最后须贺来阻止帆高的剧情其实是诚哥内心迈向成熟的一面在劝说向往少年的一面,而少年战胜了成熟,选择任性这么一把。

纵观诚哥从出道至今的作品,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轨迹。他早年拍摄的《她和她的猫》讲述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星之声》、《云之彼端》、《秒速五厘米》都是恋人强烈的羁绊被现实因素所阻断而无法传递。这时原本年轻的诚哥却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他告诉你这个世界的规则,劝说你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无论再怎么反抗也没有用,只能默默接受。

但后来的诚哥却开始推翻从前的自己,开始让笔下的角色去反抗习俗、反抗时空、反抗命运。如果说《言叶之庭》里的主角还不敢无视一切,面对现实的阻隔选择的做法绕开矛盾等待合适的机会,到了《你的名字》里,主角已经开始不太讲道理,要把面前的阻碍一一扫清。而轮到《天气之子》时,主角的做法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法律也好,道德也好,就算喜欢的人之外的一切被毁掉都可以在所不惜。年纪增长后的诚哥表现得越来越激进。

最后点评一下,《天气之子》比起《你的名字》来,其不及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它有问题,但并没有反对者所说的那样差,更谈不上所谓的“三观不正”。这里再啰嗦一句,三观不正本身是个很奇怪的说法,谁有权去定义别人的三观“正”不“正”?所谓的“三观正”,不过是表示“我认同这样的三观”。从技法和剧情来说,本片依然值得一看。顺带一提,诚哥把《你的名字》里的超自然支线扩写一笔就搞出了《天气之子》,照这个模式,再结合这两部作品中多灾多难的日本以及诚哥越来越激进的表现,他以后的作品拍个黑帮甚至赛博朋克题材我都不会意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