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正史和演义里,姜维的武艺分别是什么水平?

 历史最美 2023-11-03 发布于重庆

先说正史上的,历史上姜维的武功应该不错,史书里虽然没有姜维冲锋陷阵的记载,不过钟会传里写了姜维战死的过程。

斯须,门外倚梯登城,或烧城屋,蚁附乱进,矢下如雨,牙门、郡守各缘屋出,与其卒兵相得。姜维率会左右战,手杀五六人,众既格斩维,争赴杀会。会时年四十,将士死者数百人。

在起火、被包围、弓箭乱射的情况下,姜维率领钟会的部下与敌交战,亲手杀了五六人才战死。从这段话来推测,钟会估计已经被敌人的阵势吓傻了,所以带头砍人的成了姜维。

姜维谢幕战

五六人这个数字听上去好像很少,实际上并不容易。动漫游戏里那种一骑击杀成百上千敌人的场面是十分夸张的,首先人的组织器官有韧性,骨头更是十分坚硬,外加军人身穿甲胄,想要将其击杀需要一定功夫。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切腹时请朋友森田必胜为自己介错(砍下头颅),森田必胜据说是剑道高手,但从没杀过人,因为太过紧张对着三岛的脖子连砍三刀全部砍歪,疼得三岛打算咬舌自尽。

有过下厨经验的人都知道刀是很容易磨损的,尤其是骨头这些坚硬物体需要特制的斩骨刀来切,而一旦刀具出现卷刃、崩口、铁锈等情况之后,就几乎无法完成对兵刃质量要求很高的杀人活动。战场上敌人不会像三岛由纪夫一样伸出头让你砍,兵刃的碰撞加上砍人行为对刀具本身都会造成损耗。

三岛由纪夫

有个关于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辉的故事,是说他被三好家袭击时,把生平收藏的所有名刀插在地上,每当刀刃砍卷之后就换把新的,直到砍卷了很多把之后才被杀。无论这个故事是真是假,都说明一件事,就是传播这个故事的人知道日本刀是很容易卷刃的,想要光靠一把武器在战场上手杀数十人,即使技术支持,工具也不支持。

战国时期商鞅制定的军功升迁制度是这样的:能得爵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爵首”在一些地方被写作“甲首”,指的应该是甲士的首级,赏赐如此丰厚,说明获得一个甲首是十分困难的事。

三国志曹仁传里写江陵之战时曹仁的部下牛金率领三百人被周瑜的数千军队包围,于是曹仁率领数十骑出城几次冲入包围,救出了这些人,长史陈矫等人惊呼其为天人。但这段资料又写明整个过程中曹仁只杀了几个吴兵,而且没说明是他一个人杀了几个还是这几十人加一起杀了几个。

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余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余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

曹仁

与之类似的还有后汉书吕布传记载袁绍和张燕大战时,吕布率领几十个骑兵每天冲入张燕的万军阵中三四次,一连冲了十几天,每次都斩首而还。

精兵万余,骑数千匹。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连战十余日,遂破燕军。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吕布每次斩首的数量是很少的,甚至可能就一两个,但给敌人造成了很强的震慑效果。以上案例都说明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纯粹靠兵刃交战斩杀有反抗意志的敌人是一件很难的事。

而姜维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还能手杀五六人,说明其武艺相当不错,即使算不上猛将,也肯定是个高手。更何况姜维此时已经六十多岁,这样的表现已经相当厉害,如果是在野外交战,且姜维有坐骑的话,恐怕有机会率领部下完成突围。

至于演义中的姜维,本号之前已经文章介绍过了:三国演义后期有赵云实力的武将吗?可通过姜维知答案。这里补充一点,后期姜维的打架风格非常特别,可以说独树一帜,和其他人的画风差别很大,就像是不同作者写的,主要表现为其非常喜欢使用巧劲,而且屡屡都能得手。

演义里的单挑大致上还是猛男互怼的模式,各自使出看家本领大战三百回合,打不过就是技不如人,想投机取巧越级杀怪的基本都会计划失败被对方轻易反杀,同级武将扔暗器放暗箭也很难真的奏效,只有提前派人布置的陷阱才是无敌的,天王老子都躲不掉。其主要原因在于演义的打斗描写比较脱离生活经验,所以显得十分粗糙,加上作者有意将语言去生活化,因而过程相对呆板。

但偶尔也有例外的,例如曹洪大战飞天夜叉何曼等等。而姜维算是这种异端武术的集大成者,尤其在晚年更是功力大成,各种玩战术搞技巧,丝毫不讲武德。

例如姜维在铁笼山逃跑时武器没了,箭也掉了,只剩把弓,这时敌将郭淮追了上来,正常情况肯定是要玩完。结果姜维拿起弓连拉十几次,放空箭吓唬郭淮,郭淮闪躲几次后估计是被觉得没面子,想反过来羞辱一下姜维,于是不慌不忙放下武器,居然准备用弓箭射回去。结果姜维表演了一个空手接箭,反手又将郭淮射死。没见过死得这么冤的......

维手无器械,腰间止有一副弓箭,走得慌忙,箭皆落了,只有空壶。维望山中而走,背后郭淮引兵赶来;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看看至近,维虚拽弓弦,连响十余次。淮连躲数番,不见箭到,知维无箭,乃挂住钢枪,拈弓搭箭射之。维急闪过,顺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待淮追近,望面门上尽力射去,淮应弦落马。

当然就算郭淮不装X也不一定赢得过姜维。姜维在和邓忠单挑时觉得正面不能取胜,于是又打算搞点不讲武德的事,先和郭淮一样把枪挂住引弓射箭,邓忠闪过一箭后认为优势在握,对着空手的姜维挺枪刺之,结果姜维当场把枪挟住。这时要是姜维抽出自己的枪就能轻松刺倒邓忠,可以说是凭借丰富的经验打败了年轻小伙子,谁知道邓忠反应居然比自己想的要快,直接扔掉武器逃跑了。

只见魏阵中一小将,全装惯带,挺枪纵马而出,约年二十余岁,面如傅粉,唇似抹朱,厉声大叫曰:“认得邓将军否!”维自思曰:“此必是邓艾矣。”挺枪纵马来迎。二人抖擞精神,战到三四十合,不分胜负。那小将军枪法无半点放闲。维心中自思:“不用此计,安得胜乎?”便拨马望左边山路中而走。那小将骤马追来,维挂住了钢枪,暗取雕弓羽箭射之。那小将眼乖,早已见了,弓弦响处,把身望前一倒,放过羽箭。维回头看时,小将已到,挺枪来刺;维一闪,那枪从肋傍边过,被维挟住。那小将弃枪,望本阵而走。维嗟叹曰:“可惜!可惜!”

对付徐质时更是神奇,普通武将搞突袭时都是将对方一刀砍杀或者一枪刺死,例如赵云杀高览、黄忠杀夏侯渊、关兴杀越吉、魏延杀王双都是如此,生猛点的像张飞直接一把生擒严颜。姜维偏不,他搞突袭时专门跑去刺对方的马,然后让小弟们冲上去乱刀砍死,完全没有猛将的矜持,满脑子都是搞死敌人的骚操作。

徐质奋死只身而走,人困马乏,正奔走间,前面一枝兵杀到,乃姜维也。质大惊无措,被维一枪刺倒座下马,徐质跌下马来,被众军乱刀砍死。

姜维第一次出场时是和赵云单挑,赵云回去后向诸葛亮“夸奖姜维枪法与他人大不同”,也不知道老赵是不是当时就从这个小伙子的枪法里察觉到时代变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