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一首小经方 13 :小半夏茯苓汤

 感悟_johnson 2023-11-03 发布于福建

【三师融一体,齐言道百态;无论何时都要给自己多些关爱】

我是和大家一起学习领略中医药传统文化魅力的中医硕士老齐!

点关注,看点不一样的中医养生与健康内容;


今天是 “每天一首小经方” 第 13 期 / 300期;

13、小半夏茯苓汤

【组方成分】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一法四两)。

【煎服方法】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原文出处】

《金匮要略》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主治病证】

主治呕吐,痰饮内停证,见呕吐、胃脘胀满、头昏目眩、心悸、舌淡苔腻滑、脉滑。可用于为各种呕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美尼尔氏综合症、胃神经官能症、肺心病、心包积液等疾病。

【参考剂量】

半夏18克,生姜15克,茯苓9克,加水1400毫升,煎取药汁300毫升,分次温服。

【经方钩玄】

“小半夏汤”与“小半夏茯苓汤”的爱恨情仇: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半夏1升(20g),生姜半斤(10g)。生姜散寒去饮,半夏降逆去饮。为治呕之祖方。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为什么加茯苓?因为茯苓既可以治“眩”,又可以治“悸”,最合适不过;如果单纯治“眩”,则白术、泽泻更为合适,但它们没有治“悸”的功效。

经方用药之谨慎与细致如斯,难怪胡希恕老告诫我们:

不止痰饮这样,其它病全是这样的,不是逮一个因素就能把这病治了。所以中医与西医不一样,西医把这个病名掌握住就这么治,病好不好,不是当大夫的责任;中医不行,有水饮治水饮不错吧,虽不错但不行,他是呕不是咳,那你给治那个咳的药,不但治不好病反而有害,所以还得细辨。所以在中医不是去水饮的药就能治好水饮的病,旁的病都是。谨记谨记,不可不知!

【中药启微】

《雷公炮制药性解》

 半夏,味辛平,性生寒熟温,有毒,入肺、脾、胃三经。下气止呕吐,开郁散表邪,除湿化痰涎,大和脾胃。须汤淋十遍,姜、矾、甘草制用。射干、柴胡为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忌羊血、羊肉、饴糖、海藻。

《本草纲目》:时珍曰:脾无留湿不生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半夏能主痰饮及腹胀者,为其体滑而味辛性温也。

涎滑能润,辛温能散亦能润,故行湿而通大便,利窍而泄小便。

所谓辛走气,能化液,辛以润之是矣。

洁古张氏云:半夏、南星治其痰,而咳嗽自愈。

丹溪朱氏云:二陈汤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

聊摄成氏云:半夏辛而散,行水气而润肾燥。

又《和剂局方》,用半硫丸治老人虚秘,皆取其滑润也。

世俗皆以南星、半夏为性燥,误矣。

湿去则土燥,痰涎不生,非二物之性燥也。

第 14 期预告:泻心汤

点下面加关注图片,再点右上角“。。。”,添加星标⭐不迷路,

学点正规的健康养生知识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