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为知己”抑或“梅为知己”

 海涛书屋 2023-11-03 发布于山东

图片

文/毓慧

孔子云:“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借以兰的高洁比喻君子的美德。梅兰竹菊,古时被冠以“四君子”之美称,素来为文人所爱,成为诗书画印中的主要风景。

以“兰”入印很多,明代篆刻家梁袠就有一方赫赫大名的代表作“兰生而芳”,印文柔美,印风却无比粗犷霸悍,颇有其师何震风采。吴昌硕的“兰为同心”,齐白石的“浴兰汤兮沐芳华”亦各具风采,以“兰”一抒胸臆,更有人,将“兰”视为知己。

图片

图片

兰为知己(清·邓石如)

“兰为知己”,是邓石如1780年为他的好友梅缪所刻。邓石如(1743-1805),他的标签很多,“皖派创始人”“印从书出第一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哪一个都振聋发聩,傲视群雄,他的“计白当黑”艺术理论的创建,影响了后世数百年,至今依旧被诗书画印各个艺术领域奉为圭臬。

据《完白山人传》记载,“山人客于梅氏八年”,邓石如自1774年始寄居大收藏家梅缪寓所,甚为交好。梅氏家富收藏,邓氏如得以遍观所藏金石善本,日日精研,艺技大增,是印当是此间为梅缪所作。

2019的西泠秋拍,得见邓石如的一方篆刻原石,即这方“兰为知己”。

邓石如于篆刻上的成就巨大,开宗立派,创立独具特色的“皖派”,以一己之力,与当时独霸武林的浙派分庭抗礼。对于皖派,他更像一面旗帜,融入了自己美学理想的“印从书出”的篆刻理论,直接吸粉吴让之、徐三庚,对赵之谦及吴昌硕等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过,他一生篆刻作品却并不多,现存世作品更是鲜见。

“兰为知己”,为郭若愚旧藏,印石小巧,酱油青田石素章,朴素无华,高3.2cm,印面仅1.7×1.7 cm,上有边款:庚子冬中,邓琰。

印面四字白文,左右排列,“兰“字独成一列,呈纵式;“为”“知”“己”三字一列,呈横式均匀分布。印面看似中规中矩,却也有细心安排。右侧一字,分解为上中下三部分结构;左侧三字,为避免拥塞,将“为”字做了简化处理,同时制造出了部分的留红,增加了印面的变化。

     “兰为知己”比起邓石如的其它佳作,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意与古会”“一日之迹”“十分红处便成灰”等,无论从体量上还是艺术价值上都远远不及。此次拍卖会上,“兰为知己”估价150-250万元,最终以218.5万成交,这其中,应归功于边款中的“邓琰”二字。值得一提的是,在印石的另一个侧面上,同时存有他人旧款,上有“目天”二字。

邓石如一生布衣,以一身的仙风道骨和书卷之气芒杖竹鞋闲云野鹤般游历名山大川,他的好友姚鼐曾为他写过这样一副对联:茅屋八九间钓雨耕烟须信富不如贫贵不如贱,竹书千万字灌花酿酒益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精彩写照了他高洁的精神追求与淡泊平生。

这方“兰为知己”刻于邓石如的人生壮年,其间寓居梅府八年,不仅眼界大开,与梅缪亦为知之。也许,在镌刻这方印章的时候,邓石如的心中,同时浮现着另一方“梅为知己”呢。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