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莺莺莺莺,这样的《西厢记》展会不会曲高和寡?

 画游记 2023-11-03 发布于广东

《天下有情人——<西厢记>文化展》是广东省博物馆的第二个文学经典展,如果说第一个《红楼梦》展还是主要从中国国家博物馆引进的展览,那这个《西厢记》展则完全是广东省博物馆自己原创的。相比《红楼梦》这种人人都知道一点的显学,《西厢记》在现代就小众了许多,光从没什么影视改编都看得出来,所以现代人对《西厢记》的故事其实是比较陌生的,这种阳春白雪的展并不好办。

清,仇英、文徵明款《西厢记图册》,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人物开脸很明显就是清人的,书法的习性也跟文徵明不同,算是质量尚可的苏州片。整套都借来了,但只展一开,其余都是打印上墙,据说其他开都是连在一起的展不了,未知真假。所展的这开叫《佛殿奇逢》,出自《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说的是张生与崔莺莺在普救寺第一次相遇的情节,画中除了二人还有红娘及法聪和尚。所谓“西厢”就是普救寺的西厢房。

明,归昌世《行书崔莺莺传卷》,上海博物馆藏

看一小段好了,也不是多么精妙的书法。归昌世是归有光孙,归庄之父。此卷前有近代吴华源“书文双绝”题首,中间又有一崔莺莺小像,作者不知道是谁,应该是清人画的。《莺莺传》是唐代元稹写的传奇,又名《会真记》,是王实甫元剧《西厢记》的前身,但故事有较大差异,《莺莺传》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西厢记》则是才子佳人终成眷属。

明崇祯,《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5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这个也调到前面来讲,因为太重要了,配图版画是陈洪绶的作品,也是其代表作,构图之巧妙,线条之优美,细节之丰富,实在回味无穷。所展这一页叫《窥简》,画的是崔茑莺偷看情人来信的情景。

清,叶逋《西厢记图册》,故宫博物院藏

叶逋是康熙年间画家。

清,管希宁《西厢词意图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管希宁是扬州画家,此册共十四开,只展了这一开《莺莺听琴》,其余的都是打印展示。

展览中的书画就这么些,另外还有故宫博物院的宋画《打花鼓图》《眼药酸图》,但都是复制品,就不放图了。

宋金,杂剧持杖人物砖雕,开封市博物馆藏

人物为末泥色,相当于暖场的人物,引戏色介绍剧情,副净色和副末色进行诙谐的表演。

宋金,杂剧乐伎砖雕,开封市博物馆藏

乐器分别是大鼓、杖鼓、拍板、笛、筚篥。

明万历,臧懋循编《元曲选》,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收元杂剧百种,又名《元人百种曲》。可惜展的一页不是《西厢记》。

明,抄本《太和正音谱》,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朱权的戏曲论著,也是现存最早的北曲曲谱。

明,宣德款洒金簋式铜炉,广东省博物馆藏
明,璎珞纹铜瓶,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金属胎雕漆花卉香盒,广东省博物馆藏

然后开始铺陈广东省博物馆自己的文房雅器,其实是随便一个古代文化展都用得上的。

宋,影青釉博山形三足熏炉,广东省博物馆藏

元,青白釉连座炉,广东省博物馆藏

宋,吉州窑白地褐彩花卉四足炉,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青玉雕乳钉纹三足炉,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仿宣德铜炉、香插,广东省博物馆藏

明,潮州青釉小瓶,广东省博物馆藏

元,白玉镂雕龙穿牡丹炉盖钮,广东省博物馆藏

明,崇祯款青花罗汉纹炉,广东省博物馆藏

唐,鸾兽纹菱花铜镜,广东省博物馆藏

金,白玉透雕花纹盖铜错鸟纹椭圆盒,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铜镀金双凤花卉胭脂盒,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青白釉三连盒,广东省博物馆藏

明,银鎏金挖耳簪,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杏黄缂丝花果什锦香袋,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银地三蓝百蝶绦条带,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雕花木柄绸绣花卉团扇,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炉钧釉雕梅花文房瓷笔筒,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潮州金漆木雕《西厢记》“进京赶考”,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然后是跟《西厢记》里的内容相关的文物。

清,三品文官补子,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金漆通雕彩绘《西厢记》“白马解围”,深圳博物馆藏

清,金漆木雕《西厢记》长方形馔盒,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分别有“白马解围”和“乘夜逾墙”的故事。

清乾隆,竹雕《西厢记》“墙角联吟”香筒,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

清,象牙《西厢记》酒筹连刻花牙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清,黑漆螺钿《西厢记》人物故事倭角方盘,上海博物馆藏

分别是:墙角联吟、白马解围、红娘请宴、堂前巧辩、尺素缄愁、衣锦荣归。

清,千里款黑漆螺钿《西厢记》人物故事碟,故宫博物院藏

分别是:锦字传情、妆台窥简、月下佳期、堂前巧辩。

清康熙,五彩开光《西厢记》人物故事盖罐,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五彩《西厢记》人物故事图大笔筒,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铜胎画珐琅锦地开光《西厢记》“墙角联吟”图方形倭角茶叶罐,东莞市博物馆藏

元,白釉黑花《西厢记》“草桥惊梦”图瓷枕,开封市博物馆藏

清,粉彩镂空《西厢记》人物故事图长方形香薰,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青花《西厢记》人物故事图碗,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乾隆,蓝锦地开光粉彩《西厢记》人物故事图碗,广州博物馆藏

清顺治,青花五彩《西厢记》人物故事图觚,上海博物馆藏

清康熙,青花《西厢记》“莺莺听琴”图盘,广州博物馆藏

清康熙,青花《西厢记》人物故事图瓶,上海博物馆藏

还有很多广彩外销瓷,我的玩笑话是“广东省博物馆永远能把展览做出外销文物展”。

清,《暖红室汇刻传剧·王关北西厢》雕版,扬州博物馆藏

据明代凌濛初朱墨套印本《西厢五剧》刊行,刘世珩选辑,吴梅等校勘,陶子麟刻版。

明,《新刊合并董解元西厢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万历二十八年周居易刊本。

明,《元本出相北西厢记》2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王世贞、李贽评点,万历三十八年武林起凤馆曹以杜刻本。卷首有汪耕仿唐寅的“莺莺遗照”。

明,《鼎镌陈眉公先生批评西厢记》2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陈继儒评点,万历四十六年书林师俭堂萧腾鸿刻本。

清,《成裕堂绘像第六才子书西厢记》8卷,深圳博物馆藏

金圣叹评点,雍正十一年成裕堂刻本。

1894年,《西厢记》日文译本,广东省博物馆藏

以金圣叹评点本为底本翻译。其他语言的译本就不看了。

作为一个以“元曲”为主角的展览,这个展的元代文物实在太少了。广东省博物馆现在同时还有一个以“元构”为主角的永乐宫展,两个展放一起就对比强烈,永乐宫展一个厅太挤,西厢记展两个厅太空,如果两者互换一下就好了。

说回展览曲高和寡的话题,我开玩笑说“期待下次办《金瓶梅》展”。办这种古代文学展确实不容易,可能找到其精神内核跟当代的联系会好一些,王实甫《西厢记》的才子佳人桥段在现代看来已经略显俗套,元稹《莺莺传》的悲剧色彩和讽刺性反而更现代,聂隐娘、崔莺莺这些决绝的唐代女子可能会让现代观众更感到有血有肉,从这方面入手也许更好。

●《天下有情人——<西厢记>文化展》
展期:2023年10月25日—2024年2月25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