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4届高三化学新高考备考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
2023-11-03 | 阅:  转:  |  分享 
  
2024届高三化学新高考备考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一、单选题1.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BCD装置目的干燥CO2提
纯乙酸乙酯发生铝热反应制取Cl2A.AB.BC.CD.D2.以叶蛇纹石[主要成分是,含少量Fe2O3、FeO、Al2O3等]为原料
提取高纯硅的流程如下:叶蛇纹石SiO2粗硅SiHCl3高纯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2的副产物可作燃料B.反应3和反应4的副产物可
循环利用C.反应1、2、3、4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上述流程中反应3和反应4不可在同一容器中进行3.下列关于物质检验或推断正确的是(
?)A.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某溶液,观察到白烟,则该溶液为盐酸B.对某物质进行焰色反应,观察到黄绿色的火焰,则该物质为钡盐C.向
某溶液中滴加盐酸,能产生无色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32-D.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加热,若产生能使湿
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证明原溶液中存在NH4+4.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称取2.0gNaO
H固体先在两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右盘添加2g砝码,左盘加入NaOH至两盘平衡B除去CO2中的SO2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Na2CO3
溶液中C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观察颜色变化D测定硫酸浓度向洁净的锥形
瓶中加入20.00mL待测硫酸,用0.1000mol/L的NaOH标准液滴定A.AB.BC.CD.D5.一种从含Br-废水中提取B
r2的过程,包括过滤、氧化、正十二烷萃取及蒸馏等步骤。已知:物质Br2CCl4 正十二烷密度/(g·cm-3)3.1191.595
0.753沸点/℃58.7676.8215~2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甲装置过滤时,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漏斗中的溶液B.用乙装置将
废水中的Br-氧化为Br2C.丙装置中用正十二烷而不用CCl4,是因为其密度小D.可用装置丁进行蒸馏,先收集到正十二烷馏分6.以氯
酸钠()等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1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B.可以用于自来水的
杀菌消毒,且比氯气更高效C.对于反应2,反应过程中会有气泡逸出,生成的气体为D.粗产品还需要经过洗涤和减压干燥才能得到纯度较高的产
品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铁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②铝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③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浓氨水滴入A
l2(SO4)3溶液和Al2(SO4)3溶液滴入浓氨水的反应④铝粉与氧化镁共热可制取金属镁⑤用过量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
3+⑥除去Al(OH)3中混有的少量Mg(OH)2: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过滤⑦除去FeCl2
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过量铜粉,过滤⑧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中的碳含量依次增加A.①②⑤⑦B.②③⑥⑧C.②④⑥⑦D.③⑥8.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I-、NH4+、Cu2+、SO32-,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呈无色,则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①肯
定不含I-?②肯定不含Cu2+?③肯定含有SO32-④可能含有I-A.①③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
结论都正确的是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A向5 mL FeCl3溶液中加入5滴同浓度的KI溶液,再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FeC
l3与KI的反应是可逆反应B向AlCl3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Al(OH)3具有两性C铜片加
入稀硫酸中,加热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溶液变蓝硝酸钾作催化剂D向盛有2 mL 0.1 mol/L NaCl溶液的试管中
滴加2滴同浓度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振荡后再滴加4滴同浓度KI溶液,沉淀转化为黄色Ksp(AgI) AB.BC.CD.D10.下列各组描述正确的是A.化工生产要遵守三原则:充分利用原料、充分利用能量、保护环境。①燃烧时使用沸腾炉②
制硫酸时使用热交换器③制盐酸时将氯气通入燃烧的氢气中,这3种化工生产分别符合以上某原则B.①用燃烧的方法鉴别甲烷、乙烯和乙炔②用酒
精萃取溴水中的溴③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④用互滴法鉴别Na2CO3、盐酸、BaCl2、NaCl四种溶液以上均能达到实验目的C
.①用硫粉覆盖地下撒有的汞②金属钠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灭③用热碱溶液洗去试管内壁的硫④用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是否集满
以上操作均合理D.①过氧化氢:火箭燃料②碳酸氢钠:食品发酵剂③钠:制氢氧化钠④硫酸:制蓄电池 以上物质的用途均合理二、多选题11
.下列玻璃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有A.烧杯B.容量瓶C.量筒D.试剂瓶1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的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前无需对a试管预热B.碱石灰的作用是干燥氨气C.b试管口下的原因是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大D.a试管中发生的主
要反应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1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
现象结论A室温下,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B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BaC
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Ksp(BaSO4)<Ksp(CaSO4)C室温下,向FeCl3溶液
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D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mol·L–1Na2
SO3溶液的pH约为10;0.1mol·L–1NaHSO3溶液的pH约为5。HSO3–结合H+的能力比SO32–的强A.AB.BC
.CD.D14.一定量的碳与8.0g氧化铜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如图所示),反应前后测定装置I、装置Ⅱ的质量记录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
是反应前质量(g)反应后质量(g)装置I56.355.2装置Ⅱ242.9243.7A.I中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B.Ⅱ中增加的质
量是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C.反应后I中固体成分可能有3种情况D.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混合物15.某同学采用废铁屑(主要成分为Fe2O3
、Fe,少量碳)制取碳酸亚铁(FeCO3),设计了如图流程,根据流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废铁屑往往附着有油脂,可通过热饱
和碳酸钠溶液洗涤除去B.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Fe2++HCO3-=FeCO3↓+H+C.操作I为过滤,洗涤操作,一系列操作II为蒸
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D.为避免硫酸溶解时Fe2+被空气氧化,废铁屑应适当过量三、有机推断题16.有机物A~M有如图所示转化
关系,A与F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且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F的分子式为C9H10O2,且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D能发
生银镜反应,M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产物,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已知: (R1、R2表烃基或氢原子)请回答:(1)B、F的结构简式分
别为 、 。(2)反应①~⑦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填反应序号)。(3)D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 。(
4)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80~260之间,从以上转化中不能确认A中的某一官能团,确定该官能团的实验步骤和现象为 。(5)符合下列条
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a.能发生银镜反?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核磁共振氢谱上有四个峰,其峰面积之比为1∶1∶
2∶6四、工业流程题17.五氧化二氮(N2O5)是一种绿色硝化剂,在军用炸药、火箭推进剂、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常温下N2O5
为白色固体,可溶于二氯甲烷等氯代烃溶剂,微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硝酸,高于室温时不稳定。回答下列问题:(1)1840年,Devill
将干燥的氯气通入无水硝酸银中,首次制得了固体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某化
学兴趣小组设计用臭氧(O3)氧化法制备N2O5,反应原理为 N2O4+O3→N2O5+O2。实验装置如下图:装置B的仪器名称是 ;
装置E的作用是 。实验时,先将三口烧瓶C浸入 (填字母编号)中,打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随即关闭。一段时间后C中液体变为红棕
色。然后打开活塞K,通过臭氧发生器向三口烧瓶中通入含有臭氧的氧气。a.热水?b.冰水?c.自来水?d.饱和食盐水(3)C中二氯甲烷
(CH2Cl2)的作用是 (填字母编号)。判断C中反应已结束的简单方法是 。a.溶解反应物NO2?b.充分混合反应物使其反应更加
充分?c.控制O3的通入速度?d.溶解生成物N2O5(4)该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缺陷,请指出 。(5)N2O5粗产品中常含有N2O4。
该兴趣小组用滴定法测定N2O5粗产品的纯度。取2.0g粗产品,加入20.00mL 0.1250mol·L-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充分
反应后,用0.1000mol·L-1 H2O2溶液滴定剩余的高锰酸钾,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H2O2溶液17.50mL。已知:N2O
4与KMnO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N2O4+2MnO+2H2O→Mn2++10NO+4H+,H2O2与KMnO4发生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5H2O2+2MnO+6H+→2Mn2++5O2↑+8H2O,H2O2与HNO3不反应且不考虑其分解。判断滴定到达终点的方
法是 。粗产品的纯度为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五、原理综合题18.碳循环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CO2过度排放将导致酸雨 B.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维持大气中O2和CO2平衡C.煤和石油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D.碳循
环过程中,碳元素均被氧化(2)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葡萄糖转化为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3)测定煤或石油的含碳量:将a g的样品进行
充分燃烧,测定所得气体(CO2、SO2、NO2、N2)中CO2的含量,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所用试剂均过量):?①装置A的作用是 。
② 实验结束后,还需要向装置中通入N2,其目的是 。③ 用x mol/L HCl溶液滴定装置B中过量的Ba(OH)2,消耗y mL
HCl溶液,样品(a g)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列出计算式)。(4)将CO2转化为甲醇,既可减少CO2的排放,又可节约能源,转化
过程涉及如下反应: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 ΔH1= -49.1kJ/mol反应Ⅱ:CO2
(g)+H2(g)CO(g)+H2O(g) ΔH2反应Ⅲ:CO(g)+2H2(g)CH3OH(g) ΔH3= -90.0kJ/m
ol① ΔH2 = 。② 在下图中画出,不同温度下(T1>T2),反应Ⅱ中CO2的平衡转化率随压强变化的关系图(请在图上标注温度T
1、T2) 。?19.资料显示“O2的氧化性随溶液pH的增大逐渐减弱”。某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KI与O2的反应.实验如下。装置
烧杯中的液体现象(5分钟后)①2 mL1 mol/LKI溶液+5滴淀粉无明显变化②2 mL1 mol/LKI溶液+5滴淀粉+2 m
L0.2 mol/L HCl溶液变蓝③2 mL1 mol/LKI溶液+5滴淀粉+2 mL0.2 mol/L KCl无明显变化④2
mL1 mol/LKI溶液+5滴淀粉+2 mL0.2 mol/L CH3COOH溶液变蓝,颜色较②浅(1)实验②中生成I2的离子方
程式是 。(2)实验③的目的是 。(3)实验④比②溶液颜色浅的原因是 。(4)为进一步探究KI与O2的反应,用上表中的装置继续进行
实验:烧杯中的液体现象(5小时后)⑤2 mLpH=8.5混有KOH的1mol/L KI溶液+5滴淀粉溶液才略变蓝⑥2 mLpH=1
0混有KOH的1mol/L KI溶液+5滴淀粉无明显变化I.对于实验⑥的现象.甲同学提出猜想“pH=10时O2不能氧化I-”,设计
了下列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猜想。i.烧杯a中的溶液为 。ii.实验结果表明,此猜想不成立。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通入O2后, 。Ⅱ
.乙同学向pH=10的KOH溶液(含淀粉)中滴加碘水,溶液先变蓝后迅速褪色.经检测褪色后的溶液中含有IO3-,褪色的原因是(用离子
方程式表示) 。(5)该小组同学对实验过程进行了整体反思.推测实验①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⑥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六、
结构与性质20.常应用于电池、催化剂、染料等方面。含钴废水会污染环境,须经处理后才能排放。(1)中钴离子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以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含)为原料可以制备。主要步骤如下:①碱浸:将正极材料浸没于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取滤渣
(LiCoO2)。写出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还原:将滤渣浸入稀与的混合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酸化用不用盐酸其主要原因
:I.盐酸挥发利用率低;II. 。③沉钴:向步骤②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溶液,可得。(3)氧化石墨烯/硅基杂化膜是一种主要基于“阴阳
离子之间的静电吸附”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常用材料。利用氧化石墨烯/硅基杂化膜处理某含钴(Co2+)废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对钴离子
的吸附效果如图所示,A点吸附率比B点低原因是 ,C点吸附率比B点低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1.C【详解】A.浓硫酸干燥除水应使用
长进短出连接的洗气瓶盛装,A选项错误;B.NaOH会使乙酸乙酯水解而消耗,应使用饱和碳酸钠溶液,B选项错误;C.药品装置正确,可以
发生铝热反应,C选项正确;D.MnO2与浓盐酸反应需加热,D选项错误;答案选C。2.C【详解】A.反应2是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下反应
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其副产物CO可作燃料,故A正确;B.反应3是硅和HCl反应生成H2和SiHCl3,反应4是H2和SiHCl3反应
生成Si和HCl,反应3的副产物是反应4的原料,反应4的副产物是反应3的原料,因此反应3和反应4的副产物可循环利用,故B正确;C.
叶蛇纹石SiO2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因此反应1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硅的熔点高,如果反应3和反应4在同一容
器中进行,不能达到提纯目的,应通过温度不同,利用反应3除去难溶性杂质(如SiO2),然后将三氯硅烷蒸馏出来,故D正确;答案选C。3
.D【详解】A.浓硝酸也具有挥发性,可以和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固体,也可以观察到白烟,故A错误;B.对某物质进行焰色反应,观察到黄绿
色的火焰,说明含有钡元素,但不一定是钡盐,也可以是氢氧化钡,故B错误;C.含有HSO3-的溶液也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C错
误;D.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产生了氨气,则原溶液含有NH4+,故D正确;故
答案为D。4.C【详解】A、腐蚀性药品不能用滤纸垫上进行称量,应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选项A错误;B、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硫,
选项B错误;C、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观察颜色变化,若红色变浅,则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使碳酸根离子
浓度降低, 在CO32-+H2OHCO3-+OH-中平衡逆向移动,氢氧根离子浓度降低,红色变浅,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选项C正确;D、锥形瓶中没有加入指示剂,选项D错误。答案选C。5.B【详解】A.搅拌易捣破滤纸,过滤时不能搅拌,A错误;B.氯气
可氧化溴离子,用乙装置将Br-氧化为Br2,B正确;C.CCl4与溴的沸点接近,应选沸点差异较大的正十二烷,便于萃取后蒸馏分离,与
密度无关,C错误;D.沸点低的先被蒸馏出来,根据表格数据,溴先蒸馏出来,D错误;故选B。6.A【详解】A.在反应1中,和在硫酸的作
用下生成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A错误;B.是新型消毒剂,具有强
氧化性,因此可以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又相较于,二者做消毒剂时均被还原为-1价,因此杀菌消毒时单位质量下转移电子数更多,消毒效果更
好,故B正确;C.在反应2中,与在作用下反应生成,氯元素的化合价从降低到,则是氧化剂,是还原剂,会被氧化生成,故C正确;D.粗产品
上附着其他杂质,洗涤可以使产品更纯净,流程中采用减压蒸发说明可能受热易分解,因此减压干燥可以保证产品的产率,故D正确。故选:A。7
.D【详解】①生成Fe3O4;②铝与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Al进一步与氧气反应,错误;③因为氨水是弱碱,正确;④铝的活泼性小
于Mg,所以铝不能置换出氧化镁中的镁,错误;⑤过量的氨水与Fe3+、Al3+反应均生成沉淀,错误;⑥Al(OH)3与过量的烧碱反应
生成NaAlO2,过滤除去Mg(OH)2,滤液中的NaAlO2与H2O、CO2反应生成Al(OH)3,正确;⑦又掺进了新的杂质Cu
2+,错误;⑧生铁中含碳量最高,错误。8.D【详解】还原性SO32->I-,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说明一定含有SO32
-,溶液中可能含有I-离子,因加入溴水少量,I-没有被氧化,含Cu2+离子的溶液呈蓝色,原溶液无色说明不含铜离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
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铵根离子,故正确的有②③④,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的检验,明确亚硫酸根离子和碘离子还原性的相对强弱是解
本题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④的判断,要注意溴水是少量的,溴水只与SO32-反应,与碘离子没有发生反应。9.D【详解】A.氯化铁过量,
不能判断是否可逆反应,如判断是否为可逆反应,KI溶液过量,故A错误;B.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此时发生复分解反应
,生成了氢氧化铝白色沉淀,继续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白色沉淀消失,则表明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偏铝酸钠和水,说明Al(O
H)3具有酸性,故B错误;C.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可氧化Cu,与催化作用无关,故C错误;D.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说明生成AgI
,生成物溶度积更小,则Ksp(AgI) ;物质的鉴别与分离有化学方法,也有物理方法,结合物质的性质和实验现象可分析B选项;了解实验室基本操作和处理措施,即能解答C选项;物
质的性质决定着应用,了解相关物质的性质即可分析D选项。详解:A、①燃烧时使用沸腾炉,是将固体物质粉碎并吹进大量的空气,增大反应物之
间的接触面,使物质得以充分燃烧,符合充分利用原料的原则;②制硫酸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而反应又需要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所以使用热交换
器,将反应放出的热量用于反应物的预热,达到充分利用能量的原则;③制盐酸时将氯气通入燃着的氢气中,可防止氯气过量而扩散,符合保护环境
的原则,所以A正确。B、①由于甲烷、乙烯和乙炔的含碳量不同,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的火焰不同,甲烷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带
黑烟,而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带浓烟,所以可以用燃烧的方法鉴别这三种物质;②由于酒精与水互溶,所以不能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③硝酸铵固
体溶于水是吸热的,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是放热的,所以可以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④将Na2CO3滴入盐酸中产生气泡,滴入Ba
Cl2中有白色沉淀,滴入NaCl中无明显现象,所以可以用互滴的方法鉴别Na2CO3、盐酸、BaCl2、NaCl四种溶液,可见不能全
部达到实验目的,故B错误。C、①硫粉与汞在常温下即可反应,所以可用硫粉覆盖地下撒有的汞,除去汞产生的污染;②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
气是易燃易爆气体,钠着火生成的Na2O2能与水和CO2反应,且生成的O2能助燃,所以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灭,应
用干沙覆盖灭火;③硫与热的碱溶液反应,所以可用热碱溶液洗去试管内壁的硫;④氨气与水反应生成NH3·H2O,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湿的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所以可用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是否集满,所以这几种操作不是全部合理,故C错误。D、①过氧化氢是一种绿色氧化剂
,助燃剂,不是火箭的燃料;②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的气体使面粉蓬松,起到发酵的作用;③钠与水反应即可生成氢氧化钠;④硫酸是一
种强电解质,用于制蓄电池,所以这几种物质的用途不是全部合理,故D错误。本题答案为A。点睛:本题涉及的物质多,知识点多,知识面广,从
工业生产到实验室操作,从物质分离、鉴别到应用,从物理方法到化学方法,从能源到环保,尽管没有太大的难度,但一定要有全面而牢固基础知识
,方能准确答题,其中热交换器是容易忽视的,火箭燃料需要靠平时的积累。11.BCD【详解】A.烧杯可以放在石棉网上加热,A不符合题意
;?B.容量瓶不能用于加热,它只能用于配制溶液,B符合题意;?C.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于加热,C符合题意;?D.
试剂瓶只能用于盛放试剂,不能用于加热,D符合题意;答案选BCD。12.AC【分析】由装置图可知,该实验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
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氨气为碱性气体,反应过程中产生水,氨气中混有水
蒸气,可用碱石灰吸收水蒸气,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详解】A.若加热前未给试管进行预热,容易
造成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故A错误;B.氨气为碱性气体,反应过程中产生水,氨气中混有水蒸气,可用碱石灰吸收水蒸气,故碱石灰的作用是干
燥氨气,故B正确;C.从图中看出,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故C错误;D.a试管中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
,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故D正确;答案选AC。13.AC【详解】A.室温下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发生反应:+ CO2+ H2O+ NaHCO3,说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A正确;B.硫酸钙为微溶
物、硫酸钡为难溶物,均能形成白色沉淀,但题给实验无法判断二者的Ksp大小,B错误;C.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
发生反应:2Fe3++2I–=2Fe2++I2,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C正确;D.亚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这说明亚硫酸氢根离子
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因此题给实验说明HSO3–结合H+的能力比SO32–的弱,D错误;答案选AC。【点晴】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
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
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所以,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观察
实验现象的方法。14.BD【分析】根据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
碳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详解】A.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一氧化碳,所以Ⅰ中减少的质量是碳、氧元素的质量,故A错误;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不会与一氧化碳反应,
所以Ⅱ中增加的质量是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故B正确;C.8.0gCuO里的氧元素质量为1.6g,但装置I只减少1.1g小于1.6g
说明氧元素有剩余,则CuO一定有剩余,应该是Cu和CuO的混合物,故C错误;D.A中减少的质量大于B中增加的质量,可能是生成的一氧
化碳逸散,也可能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充分吸收,故D正确;故答案选BD。15.BC【分析】废铁屑(主要成分为Fe2O3、Fe,少量碳
)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Fe2(SO4)3+Fe=3FeSO4、Fe+H2
SO4=FeSO4+H2↑,过滤,将少量碳滤出;滤液中加入NaHCO3溶液,发生反应Fe2++2HCO3- =FeCO3↓+CO2
↑+H2O;过滤后,洗涤、干燥,即得FeCO3。【详解】A.洗涤废铁屑表面的油脂,可使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A正确;B.由以上分析
知,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Fe2++2HCO3- =FeCO3↓+CO2↑+H2O,B不正确;C.因为操作II是从混合物中分离出Fe
CO3沉淀,所以应为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C不正确;D.Fe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洗涤时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废铁屑应适当过
量,D正确;故选BC。16. ④+2Ag(NH3)2(OH)+2Ag↓+2NH3+H2O+(n-1)H2O 取反应①后的
混合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稀硝酸至酸性,滴加AgNO3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A中含氯原子;若生成浅黄色沉淀,则A中含溴原子
2【详解】试题分析:A与F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且均能与 NaHCO3溶液反应,均含有-COOH,F的分子式为C9H10O2,不
饱和度为,且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不含不饱和键,应含有苯环,F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M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产物,其一氯代物只
有一种,故F中应含有乙基,且与羧基处于对位,故F为,M为.由A→B→C的转化可知,C中含有-COOH,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D,D能发
生银镜反应,结合F的结构可知,C为,故D为,B为,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80?260之间,故A中苯环上的乙基中不可能连接羟基,应为卤
素原子,A的结构为,X相对原子质量大于180-28-76-45=31,小于260-28-76=111,X可能为Cl或Br.C发生消
去反应生成E为,E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C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H为;(1)由上述分析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F的结构简式为;(
2)反应①属于取代反应,还发生中和反应,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③⑥属于氧化反应,反应④属于消去反应,反应⑤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⑦
属于缩聚反应,故答案为④;(3)D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g(NH3)2(OH)+2Ag↓+2NH3+H2O ;反应⑦
的化学方程式为: +(n-1)H2O ;(4)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X可能为Cl或Br,要确定X是哪种官能团的实验步骤和现象为取反应
①后的混合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稀HNO3至酸性,滴加AgNO3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A中含氯原子;若生成浅黄色沉淀,则A中含溴原子
;(5)符合下列条件的F( )的同分异构体:a.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分子中存在醛基;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分子中
存在酚羟基;c.核磁共振氢谱上有四个峰,其峰面积之比为1:1:2:6,说明有4种氢原子,符合以上条件的F分子中有2个甲基、1个酚羟
基、1个-CHO,且2个甲基处于间位,另2个分别处于对位,所以F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考点定位】考查有机推断、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
构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名师点晴】综合分析确定F的结构是关键,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通过正反应推导确定A~M的结
构简式;A与F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且均能与 NaHCO3溶液反应,均含有-COOH,F的分子式为C9H10O2,不饱和度为,且
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不含不饱和键,应含有苯环,F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M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产物,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故F
中应含有乙基,且与羧基处于对位,故F为,M为.由A→B→C的转化可知,C中含有-COOH,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D,D能发生银镜反应,
结合F的结构可知,C为 ,故D为,B为,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80?260之间,故A中苯环上的乙基中不可能连接羟基,应为卤素原子,A
的结构为 ,X相对原子质量大于180-28-76-45=31,小于260-28-76=111,X可能为Cl或Br.C发生消去反应生
成E为,E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C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H为,据此解答。17.(1)2Cl2+4AgNO3→4AgCl↓+2N
2O5+O2(2) 球形干燥管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中 b(3) abd 液体中红棕色
褪去(4)缺少尾气处理装置(5) 溶液的紫红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79.3%【分析】装置A中Cu和浓硝
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装置B中装有无水氯化钙,可以干燥NO2,二氧化氮可以发生可逆反应生成四氧化二氮,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
为,N2O5常温下为白色固体,可溶于二氯甲烷等氯代烃溶剂,所以二氯甲烷的作用为溶解反应物,充分混合反应物使其反应更加充分也可以溶解
产物N2O5。装置D为保护装置,防止倒吸,N2O5可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故E装置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中与N2O5反应。【
详解】(1)干燥的氯气通入无水硝酸银中,生成了N2O5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装置B的名称为球形干燥管,因为N2O5可与水
反应生成硝酸,所以E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中。二氧化氮生成四氧化二氮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将C浸入冰水中,装置内温度降低,
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可以生成更多的N2O4以便后续与臭氧反应。(3)二氯甲烷可溶解反应物NO2,充分混合反应物使其反应更加充分,此外
也可以溶解生成物N2O5,可通过观察二氯甲烷中臭氧的鼓泡速率了解其流速,但是无法控制臭氧的通入速度。装置C中NO2溶于二氯甲烷使溶
液变红棕色,故当红棕色褪去可推断C中反应已结束。(4)该装置中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最后的浓硫酸无法吸收多余的二氧化氮,会造成环境污染
。(5)酸性高锰酸钾为紫红色,随着H2O2的加入,高锰酸钾不断消耗,当高锰酸钾消耗完时溶液紫红色褪去,故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溶液的紫红
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H2O2的物质的量为17.5mL×0.1mol/L=0.00175mol,根
据H2O2与高锰酸根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H2O2消耗的高锰酸钾为,共加入高锰酸钾物质的量为20mL×0.125mol/L=0
.0025mol,则N2O4消耗的高锰酸钾为0.0025-0.0007=0.0018mol,根据N2O4与高锰酸根离子反应的方程式
可知,与0.0018mol高锰酸根离子反应的N2O4的物质的量为,则2.0g产品中含有N2O5的质量为,所以粗产品的纯度为。18.
BC C6H12O6+6O26CO2+6H2O 除去SO2、NO2,防止对Ba(OH)2吸收二氧化碳产生
干扰 将装置A中的气体赶入装置B,确保CO2被完全吸收 +40.9KJ/mol?【详解】试题分析:(1)A.过度排放CO2
形成温室效应,也生成的碳酸不稳定,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形成酸雨,SO2和NO2气体过度排放形成酸雨,故A错误;B.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
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
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生物体利用氧气,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
呼吸作用,是一切生物的共同特征;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能够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促进
植物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有关的生理作用是光合作用,故B正确;C.石油的
主要成分为烷烃,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有机物,故C正确;D.生物圈中的碳循环涉及含碳的化合物之间可以相
互转化,碳酸的形成、碳酸的分解、碳酸钙和碳酸氢钙之间的转化等都不涉及化合价的变化,故D错误,故答案为BC;(2)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
葡萄糖转化为CO2的反应为葡萄糖和氧气在酶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6CO2+6H2O
,故答案为C6H12O6+6O26CO2+6H2O;(3)①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SO2、NO2,防止对Ba(OH)2吸收二氧化碳产生
干扰,故答案为除去SO2、NO2,防止对Ba(OH)2吸收二氧化碳产生干扰;②验结束后,还需要向装置中通入N2,其目的是:将装置A
中的气体赶入装置B,确保CO2被完全吸收,故答案为将装置A中的气体赶入装置B,确保CO2被完全吸收;③氢氧化钡溶液中含氢氧化钡物质
的量为bmol,用来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钡物质的量=bmol-xy×10-3mol,CO2+Ba(OH)2=BaCO3↓+H2O二
氧化碳物质的量=bmol-xy×10-3mol,样品(a g)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0%,故答案为×100%;(4
)①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H1=-49.1kJ/mol反应Ⅱ:CO2
(g)+H2(g)CO(g)+H2O(g)△H2反应Ⅲ:CO(g)+2H2(g)CH3OH(g)△H3=-90.0kJ/mol结
合盖斯定律计算反应Ⅱ=反应Ⅰ-反应Ⅲ,得到CO2 (g)+H2(g)CO(g)+H2O(g)△H2 =△H1-△H3=+40.9K
J/mol,得到反应Ⅱ的焓变为+40.9KJ/mol,故答案为+40.9KJ/mol;②CO2 (g)+H2(g)CO(g)+H2
O(g)△H2=+40.9KJ/mol,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变,二氧化碳转化率不变,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
向进行,二氧化碳转化率增大,T1>T2,则二氧化碳转化率T1大,据此画出变化的图象为:?,故答案为?。考点:考查了探究物质的组成或
测量物质的含量;反应热和焓变;化学平衡的计算;"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19. 4I-+O2+4H+=2I2+2H
2O 验证Cl-是否影响KI与O2的反应 其他条件相同时,CH3COOH是弱电解质,溶液中c(H+)较盐酸小,O2
的氧化性减弱 pH=10的KOH溶液 电流表指针偏转,烧杯b的溶液颜色变深 3I2+6OH-=IO3-+5
I-+3H2O 中性条件下,O2的氧化性比较弱,该反应速率慢,短时间内难以生成“一定量” 碘单质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pH=10的KOH溶液中I-被氧化生成I2,I2迅速发生歧化反应变为IO3-和I-【详解】(1)实验②是在酸性条件下氧气将碘离子
氧化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使溶液变蓝,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I-+O2+4H+=2I2+2H2O;(2)实验②加入盐酸电离产生
的H+和Cl-,通过实验③可以排除是否为Cl-离子对于KI与O2的反应的影响;(3) 其他条件相同时,CH3COOH是弱电解质,溶
液中c(H+)较盐酸小,O2的氧化性随溶液pH的增大逐渐减弱,故实验④比②溶液颜色浅;(4) i.甲同学提出猜想“pH=10时O2不能氧化I-”,故烧杯a中的溶液可以为pH=10的KOH溶液;ii.通入O2后,若电流表指针偏转,烧杯b的溶液颜色变深,则pH=10时O2也能氧化I-,此猜想不成立。Ⅱ.碱性条件下碘单质发生歧化反应生成IO3-和I-,则开始滴入时遇淀粉变蓝,后碘消耗而褪色,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I2+6OH-=IO3-+5I-+3H2O ;(5)实验①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中性条件下,O2的氧化性比较弱,该反应速率慢,短时间内难以生成“一定量”的碘单质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实验⑥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pH=10的KOH溶液中I-被氧化生成I2,I2迅速发生歧化反应变为IO3-和I-。点睛:本题考查氧元素和碘元素的氧化性强弱的探究,通过对酸碱性溶液中氧的氧化性强弱进行探究,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现象进行判断,综合考查了实验基础及电化学基础,离子反应等知识点,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实验条件的理解及离子变化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20.(1)[Ar]3d7(2) 会将盐酸氧化为有毒的氯气,污染环境(3) H+与钴离子是竞争吸附关系,随着pH的降低,H+将先于Co2+被吸附 随着pH升高,部分钴离子转化为氢氧化亚钴,导致吸附量下降【解析】(1)CO2+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7;(2)①碱浸:将正极材料浸没于NaOH溶液中,其中A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LiCOO2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取滤渣(LiCOO2),则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还原:将滤渣(LiCoO2)浸入稀H2SO4与H2O2的混合溶液中,LiCoO2和H2O2在稀H2SO4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锂、硫酸钴、氧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Co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把氯离子氧化为氯气,氯气容易污染空气,故酸化用不用盐酸其主要原因:I.盐酸挥发利用率低;II.会将盐酸氧化为有毒的氯气,污染环境;(3)pH较低的时候,氢离子浓度较大,也可能吸附在石墨烯/硅基杂化膜上,从而导致钴离子的吸附率降低,故A点吸附率比B点低原因是:H+与钴离子是竞争吸附关系,随着pH的降低,H+将先于Co2+被吸附;pH较大的时候,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较大,可以和钴离子形成氢氧化亚钴,从而降低了钴离子的吸附,故C点吸附率比B点低的原因是:随着pH升高,部分钴离子转化为氢氧化亚钴,导致吸附量下降试卷第1页,共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