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如磐石》:“士农工商”一句封神,追根溯源,原来这才是真相

 新用户86028838 2023-11-03 发布于内蒙古
笔下见真章
笔下见真章
2023-10-9 20:09
《坚如磐石》:“士农工商”一句封神,追根溯源,原来这才是真相
《坚如磐石》:“士农工商”一句封神,追根溯源,原来这才是真相

张艺谋的《坚如磐石》大咖云集,金句频出,已经突破了10亿票房大关。

但最让人感到震撼的一句台词,恐怕不是黎志田的那句“钱外有钱,官上还有官”。

而是何秀丽的“士农工商,明白吗?”

《坚如磐石》:“士农工商”一句封神,追根溯源,原来这才是真相

不错,正是副市长郑刚的老婆何秀丽,面对金海市最大的企业家黎志田,铿锵有力地说出的这句话,成为了全剧亮点,一针见血。

不像《狂飙》里“风浪越大,鱼越贵”、“我想吃鱼了”等,那些因为剧情特色而走红的台词。电影《坚如磐石》里走红的“士农工商”,却是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四字成语。

何秀丽说这句话的目的,显而易见是为了抬高自己,贬低黎志田,告诫他无论他多么有钱,“商”的身份永远低于“士”,让他意识到谁尊谁卑。

《坚如磐石》:“士农工商”一句封神,追根溯源,原来这才是真相

那么,“士农工商”这个词,真的是对身份阶层的排序吗?

如果是,怎么理解排在中间的“农”和“工”?

如果不是,何秀丽又为什么如此怒斥黎志田?观众又为何对这句台词印象深刻?

《坚如磐石》:“士农工商”一句封神,追根溯源,原来这才是真相

带着疑问,我翻阅典籍寻找“士农工商”的出处,推演这个词语内涵的演变过程,终于找到了它走红的真相。

《坚如磐石》:“士农工商”一句封神,追根溯源,原来这才是真相

士农工商,来源于一个商人之口

追溯士农工商的源头,它出自于《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

而《管子》这本书,主要记录的是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

所以,“士农工商,国之四民”,我们可以认为出自于管仲之口。

《坚如磐石》:“士农工商”一句封神,追根溯源,原来这才是真相

管仲何许人也?齐国鼎鼎大名的相国,但在他入仕之前,从事的却是商贾行业。

所以,从管仲的出身来看,他将“商”置于“士农工”之后,并非出于对商人的打压。

管仲为了富国强民,在齐国的商业方面进行了大力改革,一时间为齐国的繁荣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因此,管仲提出的“士农工商”,实际上并非基于身份地位排序,而是基于国家治理对象重要程度的排序。

《坚如磐石》:“士农工商”一句封神,追根溯源,原来这才是真相

士大夫阶层,作为一个国家大权在握的阶层,把控着一个国家兴盛衰败的关键,自然要排在第一位。

而农业在古代的地位可以说举足轻重,看看过去历朝历代经历过多少次饥荒之年。

同样在《管子》这本书中,《牧民》篇有一段文字写到:“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这句话的意思就说,只有人民吃饱了肚子,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由此可见,在古代,解决温饱问题才是国家治理的第一要务。

因此,农民排在士大夫之后理所应当。

至于“工”,并非我们现在说的工人,而是泛指拥有专业技能的工匠、技工等。

这些人在古代主要是提高老百姓以及士大夫阶层的生活质量,比如木匠、铁匠、石匠、医生等。而且并非人人都能干,需要一定的技能基础,所以重要性也就排在了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民之后。

至于说商人,其实最初只不过类似于现在的物流运输行业,把一个地方的货物运输到另一个地方卖掉,主要挣得是运输费。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商人除了促进商品流通外,本身并没有带来附加价值,所以,重要度要远远小于前面三者。

《坚如磐石》:“士农工商”一句封神,追根溯源,原来这才是真相

商人口碑的变化,主要是三个阶段

既然“士农工商”最开始是基于治理国家重要度的排序,为什么逐渐演变成对商人身份地位的否定呢?

这就要从商人口碑恶化的三个阶段说起。

《坚如磐石》:“士农工商”一句封神,追根溯源,原来这才是真相

第一个阶段,商人从物流运输行业向贸易行业转变。

最早的商人,主要是把运输费作为自己的利润所得。但他们慢慢发现了信息差的存在,也就是一个地方的人,不知道另一个地方的商品价格。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把商品运输变成了倒买倒卖,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商人从中赚到的就不再是薄薄的运输费了。

因此,“逐利”成了商人形象的代名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生动地描绘出了古人对商人的印象。

《坚如磐石》:“士农工商”一句封神,追根溯源,原来这才是真相

这就遭到了占据人数最大比例的“农”、“工”的抵制和反对,而统治阶级为了支持老百姓中的大多数,自然也就站在了人数多的一方。

整个社会对士农工商排序的理解也就渐渐变味了。

第二个阶段,商人不再仅仅赚取商品的价差,还要压榨雇佣劳动者。

在上一阶段的商人里,更多是依靠倒买倒卖带来的价差获利,加之一般都是家族人员一起经商,自身所雇佣的劳动者数量极其有限,基本不存在压榨雇佣劳动者的情况。

但是,当商业从小规模贸易商向大规模制造商、服务商发展之后,商人也就有了另外的称呼——企业家。商业也就成了企业,员工应运而生。

于是,商人逐利的渠道,除了来源于销售渠道以外,还有成本压缩。而构成成本的要素中,除了材料成本以外,人工成本就成了商人眼中的一块海绵,用力挤挤总能压缩。

商人的口碑进一步黑化。

《坚如磐石》:“士农工商”一句封神,追根溯源,原来这才是真相

第三个阶段,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一个商人哪怕富可敌国,也不会招来普通人的仇视。

只有当他置员工及客户的利益于不顾,个人肆意挥霍时,才会成为众矢之的。

虽然商人的口碑一再恶化,但仍然挡不住在财富的加持下,地位也随之攀升。

“士”稳居第一位岿然不动,而“商”的位置早已向前挪动了两位。

“农工商”来了个翻转,变成了“商工农”。士商工农,似乎才是当今最恰当的顺序。

其实,人们仇富,并不是仇视“富有”本身,而是仇视“为富不仁”。

当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依赖于个人的体力或脑力付出,而是凭借风口、凭借关系的时候,这样的成功就不可复制。

运气和不择手段,才是这种成功的关键。

人们对《坚如磐石》中的这句“士农工商”印象深刻,并非出于认同商人的地位处于社会之末,而是对“任凭商人钱再多,终究还是要被人治住”产生的一种快感。

《坚如磐石》:“士农工商”一句封神,追根溯源,原来这才是真相

当权势和财富相碰撞的时候,人们似乎更倾向于被压制的是后者。

《坚如磐石》:“士农工商”一句封神,追根溯源,原来这才是真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