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诗歌报诗词评论专栏(7)本期出镜:悠悠子衿 | 诗评人:君羊

 中诗报 2023-11-04 发布于河南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古韵组诗

感秋三首

文/悠悠子衿

秋浓

秋高风静雁南飞,枫叶红时映日晖。

金菊寒花香满院,相期醉赏故人归。

秋思

秋光如水净无尘,黄叶飘零思渺津。

今夜故园多朗月,家山何处梦归真。

秋桂

金粟枝头玉露凉,三秋桂子自飘香。

谁人解识幽深意,明月清风写赋章。

君羊点评:悠悠子衿的《感秋三首》是一组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通过对秋浓、秋思和秋桂三个主题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深深感触和细腻理解。

第一首《秋浓》中,作者以高远的视角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壮丽。诗中的“秋高风静雁南飞”,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高远与宁静,大雁南飞,划过天际,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枫叶红时映日晖”则用生动的色彩描绘了秋天的壮丽,红彤彤的枫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在最后一句“金菊寒花香满院,相期醉赏故人归”,作者将视线转向了庭院中的金菊和桂花,满园的花香让人陶醉,而“故人归”则带给人一种深深的归属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第二首《秋思》则展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深深思考。“秋光如水净无尘,黄叶飘零思渺津”,这里的“秋光如水”和“黄叶飘零”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清澈明净的景象和黄叶飘零的凄美。而“思渺津”则引出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对家乡的思念,对友人的思念,对过去的思念都在这一刻涌上心头。“今夜故园多朗月,家山何处梦归真”,这一句中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都在其中。

第三首《秋桂》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桂花。“金粟枝头玉露凉,三秋桂子自飘香”,这里的“金粟”和“玉露”描绘了秋天独特的景色,“桂子飘香”则引出了秋天的主题之一——桂花。而“谁人解识幽深意,明月清风写赋章”则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深意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只有理解了秋天深意的人,才能真正地欣赏到秋天之美,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总的来说,悠悠子衿的《感秋三首》是一组描绘秋天景色的优美诗歌,通过对秋天不同侧面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深深感触和理解。每一首诗都充满了情感和思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剪梅·无眠

文/悠悠子衿

骤雨初停风袂轻,竹影疏帘,月染长亭。

一湖蛙吠曳浮菱,明灭繁星,十里华灯。

茶煮箫声和夜鸣,心绪难平,独自三更。

半城蝉韵与谁听?且对残壶,又到天明。

君羊点评:这是一首充满静谧与恬静的词作,作者悠悠子衿以其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独特的无眠夜景。

词的韵律优美,意境深远。从“骤雨初停风袂轻,竹影疏帘,月染长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骤雨过后的清新空气中,微风轻轻拂过竹林,透过疏帘,月光洒在长亭上,渲染出一片宁静的美。而“一湖蛙吠曳浮菱,明灭繁星,十里华灯”则描绘了湖面上蛙声此起彼伏,闪烁的繁星与远处的华灯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幽雅的画面。

词中的关键词分析同样引人入胜。例如,“骤雨初停”暗示着风雨过后的宁静,“竹影疏帘”则展示了竹林与疏帘间的优美互动,“月染长亭”则凸显了月光的皎洁和长亭的古朴。这些关键词句与主题“无眠”紧密相连,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在无眠之夜的所思所感。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歌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韵味。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邃思考。同时,词中的“茶煮箫声和夜鸣,心绪难平,独自三更”也折射出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彰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雅致与孤寂。

作为读者,我深感这首词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感悟和体验。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无眠的夜晚,感受着骤雨过后的清新空气、月光的皎洁、竹林的宁静以及蛙声与繁星的交响。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寂静而美丽的夜晚,同时也传达了作者深深的内心独白。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在某个夜晚体验过无眠的痛苦。然而,在这首词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这种痛苦转化为一种静谧的美,使我们重新认识到夜晚的独特魅力。

总之,《一剪梅·无眠》是一首充满韵味和内涵的词作。通过对其深入的点评赏析,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自然景观的美妙融合,还能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相信这首词会成为许多读者在夜晚中的心灵寄托和灵魂安慰。

【本栏目主持人】君羊,原名黄卓群,广东潮州人。中国诗歌报诗词总监,兼中诗报会员室、一室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