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用策展的理念提升摄影作品的价值》— 朱洪宇分享会实录(17000字)

 zzm1008图书馆 2023-11-04 发布于上海

海报设计:@二姑娘


蚂蚁隔壁班--朱洪宇在线分享会声音版
语音整理:玫瑰之上
图文整理:树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来到蚂蚁隔壁班,咱们今天共同分享一个话题《如何用策展的理念提升摄影作品的价值》。因为昨天是咱们传统的中秋节,明天又是国庆节,首先祝贺朋友们双节快乐。

刚才,大家从群里看到我的基本介绍了,在这儿就不多说了。因为我从事了几十年的摄影工作,这个圈儿里有的朋友对我比较熟悉,但也有些朋友对我比较陌生。这么多年,我确实出了一些书和画册,比如《黑白人体》、《摄影策展实用手册》、《用照片赚钱》、《动静夜北京》、《中国国宝展》、《世纪国宝》、《青州北朝佛教造像》、《盛世吉金》、《观复图录年册》、《中国珉田石艺术雕刻集》、《鞍山-路灯与城市》等等。

图片

当然,最近一段时间,有很多朋友跟我开玩笑,说我赶的机会都不错,当年在全国拍摄人体热的时候,我出了一本画册《黑白人体》,这个大家知道的比较多,也在业内传的还是比较广泛的。这是纯正用灯光和影调拍的人体,所以,大家可以看这个画面。这是当时人体热的时候出的一本,后来有一段时间国内的销售也特别火。

后又有一阵子,图片销售热了,我又出了另一本书《用照片赚钱》,这本书当时在市场上卖得很好,介绍如何用照片赚钱,这本书在市面上流传也很广,大家可以看一看。因为这两本书当时销售还不错,好像现在市场上基本买不到了。

大家也知道,这些年中国得摄影展览很多,这就导致了目前有一个最热门的职业——策展人。策展人也是国内近二十来年来一个很流行的一个职业。所以,我在上个月又出版了一本国内摄影圈儿里头关注策展人的一本书,叫《摄影策展实用手册》。

图片

这本《摄影策展实用手册》,目前刚刚上架,在网上很容易买到。当然,我今天跟大家探讨的是用策展的理念来进行摄影创作。所以,前面我简单介绍了我的基本情况。

那么今天,咱们从几个角度来说说用策展的理念提升摄影作品。

第一,是如何将摄影作品的展示功能发挥到最大。

第二,学会用策展的理念确定拍摄主题。

第三,如何用策展的理念提升摄影作品的社会价值。

第四,如何用策展的理念提升摄影作品的学术价值。

第五,如何用策展的理念提升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

第六,如何用策展的理念提升摄影作品的商业价值。

第七,怎样用借用展览场地来提升摄影作品的品质。

我想,今天咱们就围绕这七项来重点说说。

图片

首先要说一下,如何将摄影作品的展示功能发挥到最大。

我们都知道,拍摄摄影作品,初期不一定非得是作品,我们进行摄影的拍摄大概是针对几个层面,最后的用处也就几方面。

第一,我们一般来说,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拍照片也不外乎就是发朋友圈,发自媒体,大家娱乐娱乐,朋友之间互相点个赞,一般来说这个用途还是很广泛的。第二个,就是拍的比较成熟了,也有一定经验了,另外,也得有人脉了,这样,就发报纸杂志,参加群展等。第三个方面来说,肯定就拍摄更加成熟,形成自己的拍摄风格,就可以办个展呀,出版个人画册、著作,阐述自己的拍摄理念,和更高层面摄影专业人士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等等,这就是拍的比较不错的了。那么,最终拍的最高层面,无外乎也就是把自己的摄影作品进行市场化运营,市场化运作把照片销售出去,还有一个就是面对的国内外重大的奖项,去参加摄影比赛获得大奖。

当然,无论是更高层面的摄影家,还是初学者,其实本意还是拍完照片,多少还是愿意在朋友圈、微信里发一发,做一个自我展示等,这还是最基本的一个功能。所以,这个功能比较普及也比较常用。我有时也发一些朋友圈,九宫格等等。当发一些有点意思的内容,朋友之间互相点个赞也是应该的。但是,最初的目的还是拍完片子在朋友圈有一个展示,实际上这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小型展览的策划。
 
图片

比如,有的朋友也看我的朋友圈,我有时候参加一些重大活动,如庆祝中国共产党在鸟巢的大型活动,在活动结束后也发一些朋友圈儿。另外,比如出去创作、旅行,我是四月份去的西藏,去了两个月,随机随拍,也拍一些好的风光,发一些朋友圈。另外,就是因为北京国际摄影周十年来一直做策展总监工作,很多展览我也有时候发朋友圈宣传,还有就是有时候出国旅游等,多发一些朋友圈。所以,这个九宫格儿的形式,实际上是最简单的一个展览形式。

就在几天前,2023年第四届沈阳国际在地影像艺术节9月27号上午在沈阳K11购物艺术中心开幕了。其中,有一个策展人杜子的作品《填海》,就是用微信九宫格形式做的展览,这个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觉得很有意思。这真正的就是用微信九宫格的形式做的展览,同时,又把底下很多人点赞、留言等,都给记录下来,做了一个我觉得很不错的展览。实际上这就真正的告诉人们,即使我们随手拍的一些微信朋友圈都可以做展览,大家可以看看下面。
 
图片


图片

大家可以看这个,因为我这两天在沈阳应邀参加这个展览的开幕式,同时,又看了一些展览,杜子的《填海》这个作品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它实际上就是说咱们国家沿海漫长的沿海线上,现在有很多地方就是拼命的去填海,用海堤和沙滩石块延绵了很长,都超过了长城的长度。大片的湿地、滩涂、红树林,变成了开发区、港口、产业基地、度假村,当然,还有很多烂尾的填海计划。所以,杜子就拿这个项目做了一个风景病理学的视觉议案,来探讨病理背后的真正的病灶。这是一个挺不错、有深度、有想法的一个策划,同时,真的在这展览中就把它呈现了。但是它最基础的就是这个朋友圈的九宫格,所以这个展览给我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

因此我们说所有的作品,它的更高层的分享无外有以下几个标志,第一,它标志着一个作品的完成,第二,得到了作品的反馈,第三,从艺生涯一个阶段的标志,第四,作品想要表达个人思想、观念、情怀得到的大众的检验。

另外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出售自己的作品,同时,也是一个相互交流的学习的好机会。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有共同情怀的一个关系网。所以说,用策展的理念逐步的纳入到摄影创作中,实际上是人们最初的一个想法。

那么,也有人问为什么非要用策展的理念进行创作,我们国家这么多年来大家创作的理念,开始一直是另一个观念,就是怎么去获奖。这个大家都知道,一说拍片就想获奖。这样来说,就要强调一下,为什么要用策展的思维进行摄影创作,而不是要用获奖思维去创作呢?因为获奖人的思维,通常都是把关注的热点放在了极少数评委的身上,这样的话,容易关注点就窄了。而用策展人的思维,他的关注点肯定是面对的整个社会,因此,他会用更高更深的去思考社会的需求。所以说,咱们今天就是重点探讨策展的理念。

说到策展的理念,就是说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策展人。

策展人的全称就是展览策划的人,是指在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一般来说,因为他是一个项目的总经理,策展人定位更高,更专业,策展人能从每个人的作品中,用专业的眼光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所以,策展人,可以更好的帮助艺术家完成作品呈现的愿望。总之,策展人是用编辑的眼光、展览的语言、社会的认知、市场的需求、观众的视角等对作品进行了梳理和认定。

当然,策展的理念不但是简单地把优秀作品聚集在一起,选几张好的作品悬挂下来就行,一般来说,还需要在艺术的多样性中制造出整个展览的层次和结构,然后突出重点来把展览形成一个完整的架构,形成它意义的升华。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因为我做了十年的北京国际摄影展的总监,遇到了很多的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如果我们简单的从摄影的角度来说,就会遇到下面的情况。我2018年在做北京国际摄影周总监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实际案例,当年,我们国家吉林舒兰地区,这地方生产大米,结果他们就带着作品来参加北京国际摄影周了。当时,我也挺高兴。我想他们带着作品,又有策展人,应该问题不大。所以,我当时口头儿确实说,“那你们来吧,来了看看作品没什么问题呢,准备一块儿地方就可以做展览了。”后来,人家真的来了以后,我一看到作品,我这心里就是忽然一下觉得,这作品就是太写实了。我可以给大家看一看这个作品,他要是真的要参加北京国际摄影周这种艺术性的摄影节,我觉着可能还有问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家可以看这组片子,它是一个大专题,其中我挑了几张,比较有典型性的就是这类作品吧,它更写实些。显然艺术性还是弱一些,如果这类作品要来过来直接参加北京国际摄影周,显得艺术性不足,它跟我们摄影周整体格调还是不太容。但是,舒兰这个地方是一个为皇家生产贡米的一个地方,它有自己独特的资源,热情也很高。还是希望能参加北京国际摄影周,可是,这类作品参加摄影周,实际上对策展人和总监来说都是个难题。

我想各位朋友看到这组作品,你们想有什么办法,让这组作品最后能参加到摄影周来呢?我想大家可能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当时给我很大的困扰,很长时间找不着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么写实作品到底如何参加到北京国际摄影周?因为他相对来说还是缺少一些艺术的要素。但是,这事还得往前推。我想了很长时间,到底怎么办?想的时间很长,我觉着还是有办法来解决的。首先,我们都说的是影像文化,对吧。文化是什么呢?在这一组专题中,如何体现文化二字?这是解决问题的实质性的钥匙。应该可以把舒兰稻米最后纳入到影像文化,想到这,问题基本上就能想明白了,显然把农耕文化融入到影像文化中。这可能就容易解决问题,中国的农耕文化有几千年了,舒兰的稻米就是农耕文化。仔细把这条思路想清楚,实际上中国的农耕文化那就是二十四节气。

一旦把这条思路想通,那么这个展览就容易解开了,到这里我就跟策展人沟通,舒兰大米不是简单的展示大米,实际上是借着舒兰大米来说清楚中国的农耕文化,中国的农耕文化的核心是结合24节气。那么舒兰大米的种植过程在24节气中作为整体的呈现,这个展览就出来了,再补充一些照片。最终这个展览真的依托24节气做出来了,而且最后得到了舒兰地区的各级政府,还有北京国际摄影组委会的一致认可,大家可以看下面的作品展览情况。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举这个例子实际上说明的一点是什么?就是我们不能简单的像以前似的只为了摁快门来摁快门,如果说只为了简单的摁快门,摁摁快门的话。那么很多事情你是无法想象、没有延展性的,那么就拿这个例子来说,你一开始就以策展的思维要拍这照片的话。显然一开始你就想的是农耕文化,一开始你就顺着24节气来拍,那么作为一个展览来说,就非常的好操作了。如果你不是按照这个思路来拍片子,你只是随便拍摄,实际上这个是很难组织的,你最后即使想明白了,你还要重新组织拍摄或找作品。

所以,一个优秀的摄影师,他在拍摄一个专题的时候,首先一定要有好的策展理念来做支撑。当然,如果有更好的展场,再加上好的作品,这就能出现一个好的专题。这么一个架构就能实现这个好的专题的呈现。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展览是自己的作品,为什么非要找策展人呢?

其实展览作品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就像自己孩子,就难免有点溺爱的心理。我也是摄影师,在做我自己展览的时候,也想让更多的自己喜欢的作品上展览,这是每一个摄影师的一个共同的想法吧。那么策展人就像一个老师,他能客观的找到这孩子的潜力在哪,挖掘他的闪光点,能找到这个孩子的优点是什么。一定是突出优点的向人们去介绍,这也就是一个策展人能把一个普通展览通过策展的理念,使这个展览更高的提升一下。所以,作品好的展览还是要委托好的策展人来去操作,这是最好的结果。

还有一个问题,策展人具体的职责是什么呢?很多人都会认为策展人也不外乎就是,把作品整合整合,挂挂作品,写个前言,就初步认为策展人就这么一个基本职责,其实还真的不是这么简单。

首先,策展人不是一个搬运工,他并不是直接把作品搬到展览空场地中往墙上一挂就完了,他一定是个视觉文化和公共传播的专家,是通过空间来展示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家与公众之间对话沟通的桥梁的任务。所以说,策展人的工作还是非常艰巨的,他的职责有很多,第一,策展人要确定整个展览的学术定位和主题。第二,还有可能要负责资金的来源。第三,一个大的摄影展,还要邀请各个专题的策展人。第四,要邀请一些相关的艺术家和作品。第五,负责展讯的整理。第六,宣传品的设计。第七,展览的制作、运输。第八,展览的布展。第九,开展览的开幕。第十,展览的宣传和推广。

所以说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背景、专业素养的人来担任摄影展的主要策划者。同时,是将展品的选择权,展览主题的决定权和展览效果的确定权,都赋予专业的策展人来进行操作,这样才能确保这个展览具有好的品质和品味。

我再举个例子,我在做摄影周的时候。我有一个美国的朋友,他想参加北京国际摄影周,他当时在美国,给了我一组照片。我一看这组照片,说实话拍的真不错。我发给大家可以看一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些片子不是一组,这些片子发给我一看,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每一张片子都有一个故事,还是很有功底拍的片子,非常不错。当时我看了一眼,就是感觉这些片子各自跟各自是不搭的,就这么要上到北京国际摄影周就属于眉毛胡子一把抓。他没说清主题是什么,他展示的主线是什么,每一张片子都有他自己的一个故事。但是,这样来参加摄影周,显然是不行的。我就跟他说,你的每一张片子都有故事,能不能把你觉着比较成熟的一个片子做成专题发给我?这样我好判断到底哪一个专题更适合参加北京国际摄影周。因为我觉得策展人,首先要提出一个展览的概念,并且,在展厅上才能得以完整的展示,但是作者可能想象不到。所以我就跟他说,依靠这些片子,你去梳理哪一张照片,最后能形成一个专题。因为他肯定不是拍了一张,他可能要表述一件事情,要表示整个的观念。所以,我说,你提供比较完整的东西我再看。经过几轮的沟通,最后我帮他挑了一组专题来展。

那一年,北京国际摄影周的主题是“影像:新时代·新视界”,所以,结合我们当年摄影周的主题。他有一组芭蕾舞,比较符合我们的主题。因此,我是推荐他把那组芭蕾舞的片子做一个完整的梳理,再经过几轮的沟通和商量,最后在我们北京国际摄影周中展出的是这组芭蕾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所以,摄影师可能在提出展览的概念和策展人展览的所要做的展览肯定还是有出入的那么一个好的策展人一定有效的降低观众看到劣质展览的风险风险也可以让摄影人感悟到摄影精品的价值体现。最后,给他选中的是那组芭蕾舞在当年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

第二、就是学会用策展的理念确定拍摄主题。

作为一个摄影师,不管是刚上手的摄影师也好,还是资深的摄影师也好,他们所要拍的片子最终要作为一个展示。也就是说,还是有一个展览展示的概念。首先,最重要的一定是主题优先。从策展这个思维来说,先是要对主题的思考和判研,拍摄之前预判展览的最终呈现效果,要把大量的工作放在策展的周期上。策划的周期长,最后这个展览的呈现只是一个思考的结果。

再给大家放一组片子,今年的四月份,深圳国际摄影展要做展览,深圳国际摄影展一直是以城市为主题的。所有这些年做的展览都是围绕着城市来做,所以,到深圳参加展览,所有的题材内容都围绕着城市来做。我有一个朋友也来准备要参加,当时给我提供了一些照片,我当时第一眼看的时候,还是觉着欠思考的,都是北京标志性建筑的照片,照片拍的没有问题,但是没有明确的主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就帮助他先明确一个展览的概念,要让他知道北京政府这几年来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中轴线申遗,这组北京城市标志性建筑照片完全可以围绕中轴线申遗来做,这样我就建议他挑选建筑摄影作品一定是有代表性的,从最南边的永定门一直到中间的前门、天安门,还有中间的天坛,另外故宫。景山一直到鼓楼,而且要有内景、外景,要有大全景、中景、特写还要有人文。老外更注重的是人文,更注重的是在中轴线。当下中轴线人们的生活状态是什么?这是老外很关注的。所以,我说你这种城市千万不要单一的只是作品,一定要有更多的人们的呈现,这才是一个好的专题。

由此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环境,而城市又是都市人生活和工作的空间,所以现在随着大城市的步伐迈进,城市的改造也在加剧。目前来说,很多城市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都夹杂在我们生活中,我们都能看得见,摸得着。

再举一个实际案例,中国的纪实的摄影代表性人物,他是东北最有名的一个老摄影艺术家——王玉文。他关注的是中国的工业发展,他曾经出过那本儿书,叫《工业时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本书是中国著名的摄影家王玉文老师用了40多年的工业摄影作品做精选,完全就是把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整个工业发展的变化历程做了一个真实的记录,是一个既接地气又有历史传承的影像专题。记录了中国工业由盛到衰,然后又有新的兴起,工业的一个整体变化,是一个非常好的摄影家。


我们从玉文老师镜头中看到了辽宁老工业基地过去的辉煌,看到了改革的阵痛,也看到了重新振兴的豪情。让我们真正看到了东北工业的发展,特别是辽宁工人阶级的这种奉献精神和奋斗情怀,让我们真的感受到玉文老师对历史见证的一个留存。

其实在这些片子中,我们隐约的能感受到,玉文老师在拍摄的初期,恐怕也只是为了记录而拍摄,但是拍到一定数量和一定程度的时候,玉文老师也逐步有了清晰而鲜明的拍摄思路。他是从中国工业的发展全局着手,最终还是以策展的理念和思维,从拍摄的大场面到细节,人文的生活状况等等。最后,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工业题材大专题,我想这是玉文老师最终形成自己这个大专题的独特思路。
 
图片

因为我跟玉文老师关系也非常好,有时候我们应邀一块儿出去,这是他讲课时我随手儿也给他拍点儿照片。大家可以看到实际上他对工人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观察的非常仔细,而且,也非常注重从人们的生活中去捕捉最精彩的画面。也让我们从整个中国工业的变革中,产生对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变迁的整体思考。当然也是很不幸,玉文老师今年四月份不幸离开了我们。在此,我们对玉文老师,深深表示怀念。

所以说所谓好的摄影作品,真正吸引读者的一定是在于画面背后内涵。只有表述了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层面,有人文价值和普世精神才会取得读者的共鸣。因此,一个好的摄影题材,通常具备的是社会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当然,这四种价值也可以叠加,一组作品的价值越丰富、越有层次,也就越有可能成功。所以,大家一定来关注的是这四个价值。今天我们重点要说的就是社会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下面,咱们说第三个话题,如何用策展理念提升摄影作品的社会价值。

所谓社会价值,就是写《世界摄影史》的美国策展人纽霍尔说的,纪实摄影是以社会学为目的的手段。所以真正优秀的摄影专题一定是有益于社会发展并警示社会的。我们都知道,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素材来源于生活,如实反映我们所看到的。因此,纪实摄影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具有作为社会见证者独一无二的属性。

现在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在社会转型,经济急速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说有一些留守儿童的问题、农村教育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还有一些社会的矛盾等等。现在有担当的一些纪实摄影家们,都会关注这些社会现象,来深度挖掘问题的本质。

这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中我们最熟悉的比如说解海龙很早以前就关注的中国希望工程。希望工程这组片子大家非常熟悉,这组片子一问世就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正是这组照片改变了中国的基础教育结构,推动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当然,这就体现了影像的力量,恐怕目前中国还没有几个专题能像能像希望工程这么大的力度的引起全社会共鸣。因此,真真正正的改变了中国的农村教育。所以说,这组片子到目前我们看依然具有非常强烈的震撼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可以说这组专题,不但成就了摄影家解海龙,也成就了这个大眼睛的姑娘——苏明娟,实际上更成就了中国的农村教育。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摄影史非常具有传承的故事。这组专题片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由此我们也看到了纪实摄影,是最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它秉承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善良的准则,不虚构、不粉饰、不夸张,大多数以抓拍的方式再现了真实的情景。

再举个实例,中国摄影史还有一个摄影家是绕不过去,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王福春。王福春拍的火车上的中国人这组照片啊,是从1978年到2016年,真正记录了火车车厢这种独特的封闭式空间中一幕幕的人生百态。

王福春也是从西藏到新疆,从广西到四川,从北京到上海,几乎把能坐的火车都坐了个遍。火车就像一个小社会,浓缩了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最能反映中国近40年的变与不变。至今,这组照片应该是拍火车这个题材上,还没有人能超越的,也是中国摄影史上绕不过去的一组专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因为火车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坐过,甚至岁数偏大的话,从绿皮火车一直坐到现在的动车。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中国铁路曾经有过难以承受人口流动达到10亿人之多的现实状况,买票难,乘车难,从旅客列车流动的小社会里的演绎了一幕幕人间百态。《火车上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感受记录下了中国铁路这段无法忘却的历史。甚至在每一个车厢里头都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王福春恰恰在这个独立的火车车厢封闭空间里,把中国近40年的发展变化给记录下来。特别是进入了新世纪,中国铁路连续六次大的提速,时速从每小时由过去不到100公里到提速到200公里、300公里。京津高速每小时到250公里,武广、京沪、京广、兰新高速时速达到了300多公里。现在的列车已经俨然变成了豪华的流动宾馆,从人们的精神面貌,穿着时尚和车厢里发生的变化,能感受到社会在不断的前进和发展。


从这些照片我们能看到王福春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真真实实的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最后一张是王福春自己在铁道部摘牌换制的时候,自己给自己的一个留影。也是挺遗憾的,王福春老师也是去年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作品确实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精神食粮,是非常好的大专题。由此来看,王福春老师在拍摄过程中从一开始的单张拍,最后形成的自己的拍摄风格。

所以,我们都知道纪实摄影的作品,无论是美好的还是丑陋的,它的目的都在于表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引起人们的关注,唤起人们对社会的良知。同时,记录特有的文化,为后世留下的宝贵的历史财富。

总之,纪实摄影是一种记录生活的生动方式,通常最让人们难以忘怀或者感动的画面都来源于生活。而这些也是摄纪实摄影所展现的最大魅力所在。纪实摄影往往是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要求摄影者必须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所以说纪实摄影也是我们很多人所特别关注的摄影的方式和类型。 

下面,我们再说如何用策展理念提升摄影作品的学术价值。

刚才说的是社会价值,当然,重心表述的是纪实摄影,那么下面探讨的是如何用策展理念提升摄影作品的学术价值。

所谓摄影的学术价值,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的形式,还能通过图像的方式传递和呈现各种意识、观念和思想。学术价值通常包括视觉传达与表达、记录与见证、文化与社会反思、艺术的基因与艺术的表达、艺术创新与实验、美学与审美教育等等。

摄影作品的学术性也通常是由业内的理论家、批评家、策展人等在展场的展览前言、著作的前言或媒体的传播中的推文中进行深度的阐述和论述。同时,在展览经营中,线上线下举办学术论坛、学术对话等等活动,都体现学术价值。

我们前面说,无论是大展览还是小展览,都是一幅一幅作品编辑整理,最后形成一个展览。所以,通过一定数量摄影作品的主题阐述,一定要表达的是一个主题概念的出现。比如说,我们作为一个摄影节,不但展览要有主题,摄影节也是有主题阐述的,我们2016年北京国际摄影周的主题是“影像·在场”。我们根据“影像·在场”,组织了一个主题展览——《梦幻的翅膀:新欧洲摄影》。我们组织这个展览是展示欧洲报道摄影界的十位有名的摄影师的150件作品,每位摄影师将敏锐的感觉、理性的智慧和特别的技巧应用于建立个人的独特风格上,并以此映现了人类生存现状和深刻的背景。

其中,有一组摄影师拍的作品非常有意思,德国的柯蒂斯和苏黎世的索德瑞格完成了一组展览,这组展览有意思在它是用影像表达模拟了人类近代史发生的各种重大事件。比如说窗外的景象,这是世界上第一张照片,叫窗外景象。还有包括阿波罗登月、911事件、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试飞成功、泰坦尼克乘沉船、长崎原子弹爆炸、尼斯湖水怪等等。因为他们俩当时都没在这些重大事件的现场,只是用道具实现了一个情景再现,也很符合我们那年的主题“影像·在场”。所以这个展览是很有意思的,大家可以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摄影作品的学术价值,另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视觉的传达与表达。从纪实摄影向观念摄影的转变与过渡,这两种方式本身也并不相克,只是在摄影表达方式上多了一种使用摄影语言的根源的传承的丰富性。

那么这多了一个概念,就是观念摄影。观念摄影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的可能性的指向,让观众自己去领会。并且,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是观念摄影。现在,大家都知道,有时候我们去看摄影节也好,摄影展览也好,现在这个观念摄影已经非常的普遍了,它具有摄影走向的引领性和前沿性。

由此来说,摄影作品的学术价值往往会体现在观念性,因为它具有探索性、引领性,还有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艺术的创新与实验。摄影艺术作为一种现代的艺术形式,具有创新和试验的潜力,他不断的探索新的拍摄理念。拍摄手法和表现形式也是给摄影界带来的新的视觉体验和观念。

今年的平遥摄影节,我策划了一个挺有意思展览。展览的题目叫《跨界的灵动》,这组片子它是十张,作者叫侯泰,你猛一看无法判断它是绘画还是摄影。因为我感觉这作品挺有意思,但是经过跟作者侯泰的沟通,我感受到当代观念摄影的探索性和前沿性,这组片子是用金属锈迹的瘢痕和这个加工残留的印记形成一个不可思议的画面。这里头深红色的一束红,体现出事物的萌发和生命的绽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因为,侯泰跟我说,这组片子的十张照片是有顺序的,节奏不能乱、不能错。所以,我是两张一组,按照他所排列的顺序,一张张发上来的。从第一张到第十张,它是有轮回的这么一个理念,他跟我说,这个作品的创作灵感呢,来自宇宙的天体。从天体的大爆炸,到物质的产生,到逐渐形成将光和一切物质收于微小的空间的黑洞,如此循环反复,是一个大自然的规律。这是他跟我的一个阐述描述,所以我就不能给他打断顺序来展示。他说第一张和第二张是起源与源聚,第三张和第四张是萌发与绽放,第五张和第六张是轩昂与多彩。第七张和第八张是释放与规矩,第九张和第十张是相离以及纪念。总之,侯泰全部拍的一些钢铁的锈迹斑斑。但是,他拍出的又是一个生命轮回的理念,所以,这也可能是当代摄影的魅力呈现吧。

因此在我们拍摄的时候,用策展的理念和思维,其实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摄影的创作思维和学习的激情,也就是创新。这既是衡量摄影人对世界认知和包容的尺度,也是容纳百家所长所获得的一个突破。

下面再举一个例子,是今年四月份的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就是我说的关注城市为题材的摄影大展,有一幅作品也是非常不错的。作者王昕的《色·界》这组片子,它完全是受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非具象绘画的启发,采用了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直线、直角、色彩等等,象征着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的本身。通过简单的线条来关注建筑内部的安宁,用形状和色彩的动势平衡来表达建筑的纯粹。它最大的特点是用了色彩,提炼了建筑自身的色彩来表述自己内心所要表答的本质。大家可以看这组片子也是很有意思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能看到摄影是一种独特的媒介,它具有向现实社会投射直接的、不寻常的、动态的视角的能力。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深思熟虑的观点下发人深省的一些作品.所以,当代影像由于其探索性和关注摄影者自身的内心感受,目前来说更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探索性,很值得我们现在很多摄影人去这个关注这一个话题。

我们现在来探讨第五项内容,就是如何用策展理念提升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

所谓的艺术摄影与纪实摄影,是由他们所拍摄的目的不同,手法也大相迳庭。艺术摄影是在内容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的是摄影师主观的意愿和主题的表达。摄影作品的成型,包括前期的拍摄和后期的加工。所以,在前期拍摄过过程中很注重手法的变化,并不拘于抓拍。摄影作品一定要有艺术性,即在和谐画面的基础上,保证画面具有暗示的意义,暗示的意义也是就是摄影艺术层面的一般意义。

摄影作品中的暗示性是艺术的灵魂,至少在绘画和摄影上是如此的。对于摄影来说,艺术性的表达分为主题、光影、构图和色彩等。所以,我们更多的从摄影的观念上就更容易判断它的艺术性和它的艺术价值,这也是吸引我们看摄影作品的很大的原因。

下面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在中国摄影艺术性的传承上非常典型的。

拍佛教其实真的是不好拍,如何把佛教的体系拍到更艺术,这实际上是一个很难的。我们业内有一个很著名的一个摄影家,他拍了一组作品,关注的就是佛教。这个著名的摄影家就是张望。这个人很文静,我跟他接触时间很长,我其实很欣赏他的作品。他为了拍这组佛教的作品啊,竟然在寺庙里跟这个寺院的法师们共同吃住,居住了九年,深入佛门与僧侣同吃同住,与法师们共悟禅意,将深奥的佛教教义通过影像艺术来进行艺术性的升华,也以此来给我们读者一个空灵、静恬之美的享受。大家可以看这组专题,张望老师独创了一种用空灵虚幻来表现佛教教义的风格。他的作品充分表达了佛教文化的内涵,用视觉的艺术表达一种哲学的思想,传达了佛门特邀的禅意美感,真是能准确的表述禅意的一组专题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张望老师这组专题,他就是运用了各种的镜头语言,包括广角、大场景到中景、近景,然后用动静虚实等多种的镜头表述方式,来表述佛教的禅意之美。不愧为同吃同住九年得到的一组真正令人信服的一组大的专题。

总之,同样都用相机在拍摄,都表述的艺术性,那么张望老师他在拍摄之前恐怕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考虑了。也就是说在如何拍好自己的专题上,他已经不是零敲碎打了,上来他就会用整体的,用策展的理念来拍的这组专题。所以说呢,从艺术上来说,它既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也是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和物质媒介将审美的意象物态化的成果。艺术作品是艺术的现实存在,也是艺术家艺术创造的结果。

说到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啊,北京在很早以前也有一个很著名的摄影家,他用艺术性来表述北京胡同。这个作者是叫徐勇,他是中国最早以北京胡同为摄影专题的,甚至成为了北京胡同的一个代名词了。他拍摄的作品中最有名的就是胡同101巷,是1989年到1990年,他的创作的手法让人感受他对身边社会的关注。他在摄影创作方面确实也是一个比较罕见自觉者,大家可以看他的作品,也是非常艺术性的表现了北京胡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什么说徐勇老师在创作方面是一个比较罕见的自觉者呢?因为在一开始选择互动的话题来用艺术性的表述,其实是一个很难事。我们都知道北京的胡同,在最初阶段,它是比较杂乱的,那么如何在这种杂乱之中表现作者自身的内在感受,这实际上是作者的一个提炼,也是他的修养。

那么,徐勇老师在这方面确实也做到了。《101胡同》前100幅作品,全部都是在没人的情况下表述胡同的内在的美,美的提炼只有最后一张,恰恰最后的一张是有人的,是一家子的合影。所以,徐勇的胡同一百零一项是一个有完整结构的作品,整体形成了一个叙事,几乎所有照片都是拍摄空无一人的胡同景物,只有最后一张照片拍摄了居住在拥挤胡同中的一家人。大家可以看看这张照片呢。这表情的肃穆,凝视着镜头的全家福也似乎在凝视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变化。所以这组专题还是非常具有艺术性的,当然也有一定的纪实性。

第六、如何运用策展理念提升摄影作品的商业价值。

好的摄影作品是经得住时代的考量和后人的检验的,特别是当今这个社会,好的作品一定也有商业价值。所以,我们现在这些摄影节里都开辟了市场化运作的展区。我们在2015年的北京国际摄影周的展览非常有名,就是引进美国的薇薇安的原作展。当时为什么选引进那个展呢,实际上当时薇薇安在美国上出现已经非常有名。
 
图片


图片

薇薇安·迈尔,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美国当代杰出摄影师,薇薇安本身职业是一个家庭教师,她自己这一辈子爱好摄影,有闲暇时间,就去美国的街头去街拍,一生中她用一部禄来双镜头相机在芝加哥、纽约等城市的街头捕捉了成千上万个生动瞬间,用影像生动记录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生活。她一直自己一人生活,也没有其它的家庭成员。然后,等她去世以后,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的时候发现这个老太太没有别的什么东西,穷困潦倒,只是留下了十几万张照片。这个引起后人对她的一个关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而且,她拍照片也是当时美国人街拍很盛行的一种手法,用了很多年,无形中就把美国底层社会都给记录了下来。后来,有人把她的事情拍成了一部电影,叫《寻找薇薇安》,然后去参加了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虽然没有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但是,获得了奥斯卡提名,由此一下轰动世界。人们也由此认识了这个薇薇安,我们北京国际摄影周就把这个展览引进了。

我为什么说这个案例呢?实际上它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市场化运作展览的案例。大家可以看这些照片,这是薇薇安给我们留下了一组美国街拍,到目前看都是很有价值的一组照片。它的市场化运作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艺术商品化已经是当今社会的趋势,甚至在摄影艺术市场出现之前,摄影就与商品化经济密切相关。

2022年8月20日,由北京国际摄影周2022组委会、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秘境PHOTO杂志承办的组“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作品收藏大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

图片

其中,百名摄影家中王庆松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摄影艺术家之一,他的巨幅照片有着海量的信息和鲜明的观点,从多个层面,指向过去2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变。还有就是这幅作品《跟我学》,他是零三年创作的。画面中这个人就是王劲松本人。他坐在中间,用教棒指着黑板,黑板上密密麻麻写的都是英文学习的内容。那个时代为了考职称,必须都要学会英语。所以,当时学英语在社会来说是一个很流行现象,而且,对每个人的压力都极大。因为你要考职称,所以必须每个人都会。王劲松本人说他的感受更大,所以,由此就创作了这个《跟我学》这副作品。当然,他后面还有《跟他学》、《跟你学》,也是形成了他的一个“学”的系列。

由此来看呢,无论是哪一种类别的摄影作品,我们都需要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细细的品味,去看待所具有的艺术性和商业价值。其中还有很多著名的摄影家,也是很具有价值的,这个作品的呈现,大家也可以看一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因为整个项目有100位摄影家,我也不可能给大家全都展示出来,就挑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其中,《民以食为天》是中国老一辈著名摄影家朱宪民的作品,还有那个当代的作品是钟维兴的作品。另一张多次曝光的人体是我的作品。这些作品在这个“百人百幅”里头相对来说还是有代表性的。既有纪实,又有观念摄影和当代摄影,还有风光和人像等等。我在这里都没有展示出来。下面我还会介绍这个展览的。总之,这个大理摄影节是目前走进市场化运作里呈现出一种成熟趋势的摄影节。

“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作品典藏”也是推动了中国国内的摄影艺术收藏体系的完善,梳理了中国影像收藏的依据和脉络,树立了中国影像收藏风向标,在艺术点亮生活的同时,沉淀影像历史价值,打造了一个立足于当代影像收藏的经典案例。

咱们最后要探讨的一个话题就是,怎样用展览的场地提升摄影作品的品质。

我们都知道,策展人一定是用策展的理念和思维确定主题后,组织相关的摄影家,将他们的作品结合展场的具体情况,融合成一个展览。包括展览的内容,展览的场地,展览的形式,前期的宣传和推广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策展人如何借用场地来提升摄影作品的价值。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也是我们每一个策展人所要关注,所面临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我刚才说到,去年8月20号的北京国际摄影周跟大理国际影会共同策划的“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作品典藏”在中华世纪坛举办。实际上,这个项目已经成型了两年,而且,这个展览已经在全国展了十个城市了。当时大理的这个项目创办人鲍利辉跟我沟通的时候,说想来北京做展览。我说我来帮你。因为我对世纪坛场地很熟,我就给他提供了一个场地。我说你看这个场地,应该适合你那展览,但是我觉得这个场地要给你展览,稍微有点空了,你要增加内容。他就说那怎么增加内容呢?因为他那个展览已经成型两年了,而且,在全国展了十个城市,他已经形成了风景篇、观念篇、人文篇和肖像篇四个篇章。这100幅作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展览体系,如果说直接把这100幅作品挂下来,完全是可以的。

但是我觉着你要来到北京展览,我认为,还是应该要借着这空场地增加一些内容。要补充但是还不能不能破坏掉这四个篇章。所以我是建议还是增加点儿内容,他问那增加什么内容呢?我跟他说,你这100幅作品是100幅艺术作品,但是我觉着更应该突出这100名作者的学术价值和专业价值。他一听觉得挺有意思,说怎么来增加学术价值和专业价值呢?我说,我认为你这100名摄影家。至少有80名是发行过正式出版物,我说一定要让每个人要拿出自己的一本或两本正式出版物,哪怕跟他作品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代表他自己的学术价值的,这本著作一人拿一本来,就可以再展出第二个100主线,这叫学术性的提升。他听后非常同意我的观点,他说,那我这个在北京的展览,就你来策展吧。毕竟他不在北京嘛,我说那我来策展,我认为你还有第三个100的主线展示,他问,那还有一个什么主线呢?第一个100是艺术性的100,第二个100是学术性的100,我认为你第三个100应该是商业市场化运作的100。他给每一位作者一套作品的时候,他不但给了一套作品,还给了一本画册,同时还一人赠送了一瓶酒。这瓶酒并不是原酒的商标,而是每一个作者自己的自身的作品成为商标。我说这就是一成功的市场运作的模式。

所以我认为要在北京给你做展览,应该是三条主线,形成一个大展览。第一个主线是100幅艺术作品的悬挂,第二个主线是100本画册在展场上的呈现,第三条主线是应该100瓶酒,我认为第三个100应该是市场化运作最成功的,也是在我们摄影界内还真没有人这么操作的,展示那100瓶酒,可不是简单的展示的这100瓶酒品牌,一定是展示的是成功的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个是我给他提供的当时场地的各类图纸,包括平面图、立体图,也就告诉他一定要借用场地来立体化的把更多的元素展示出来。所以,他看到这些图以后还表示可以增加另外两条主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后面这几幅作品,一个是100本画册的展示,还有一个100瓶酒的展示,另外就是我跟鲍利辉的合影。最后倒数第二个是宣传。因为这个展览,当时受到业内比较高的关注。同时,很多专业媒体,包括人民日报新媒体、光明网还有很多专业杂志,还有新浪、搜狐,还有咱们摄影界内的一些媒体都及时的做了报道。因此这个展览当时还是非常成功的。这三条主线整个撑起了这么一个好的展览,得到了业内的一致的认可。

所以说好的展览一定要有这个借场地来烘托出展览。我们特别是要借鉴策展人的理念,因为我们都知道策展人对于展场的要求还是很严的,特别是对展场的位置、体量、格局、布展、展成形式,灯光色彩等。这些都是策展人所要特别关注的。因为策展人只有把这些元素都统一的来处理,才能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展览。

我们在2014年北京国际摄影周上,著名的策展人陈小波在世纪坛策划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展览,大家可以看那个场地运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时,是策划了一个“中国梦——人民生活和社会变迁”的主题展览。整个展览记录了建国前后,一直到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整个的社会变迁。它恰恰是借用了场地的展墙,先搭了一个绿皮火车外形,然后把这些照片放在这个车的舷窗上头,给人的感受是中国的社会发展变革随着时代的列车的快速发展而得到了一个发展,寓意很深刻,非常的好。

所以说在今天摄影展览的布展中,更多的是讲究空间的利用,不仅仅是在展板上或者展墙上悬挂摄影作品,而更强调的是让我们的作品占据的空间,让作品和空间浑然一体。我们应该根据空间的不同特征,确定展览的尺寸大小、装裱的材质,乃至艺术品的装置的选取等。因此,一个优秀的摄影人不但要熟知图片的编辑,同时具有清晰策展的思维和理念。而且更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图片市场的经纪人。

我们今天啰啰嗦嗦地阐述了用策展的理念来进行图片的创作。那么很多人会说,我对策展也不太熟,我真的不是特了解。由此我才向大家推荐我最近出的这本《摄影策展使用手册》,大家有机会可以看一看这本手册。首先,我先说一下,我不是为了推销这本书而来说的这个事的。核心上还是希望大家更多的了解一下策展的理念。所以,我跟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

这本《摄影策展使用手册》,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介绍的是策划展览,下半部分是介绍的是策划摄影节。是都很系统地阐述了策展人的职责、展览的工作节点和流程、展览的主题立意、专题的展览的图片和选择、展场的评估与使用、展线的设计、展陈的搭建、展览资金的预算、开幕式和展览的宣传方案等理论体系。我为什么要跟大家介绍这本书呢?其实,通过这本书,就能无形中提升大家借用策展的理念进行摄影创作的意识。

摄影展览继承艺术的手法,哲理的思维,打造的艺术,它是艺术家与公众之间的一种特殊展示交流平台,供大众品读与欣赏,被收藏家收藏,被艺术家评论,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集艺术创作、艺术传播、艺术营销、艺术欣赏与艺术一体的展示的系统。其中,宣传也是十分的重要。所以一个成功的展览策划不仅仅能够创造一个完美的展示的平台,更能给参展作品与观展者之间提供一个心灵的互动体验。

所以最后,我也跟大家最后再阐述一句话。

就是优秀的摄影人一定要借用各种方式,千方百计的用策展的理念提升自己的摄影作品的社会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今天,占用大家时间,跟大家共同探讨了如何用这个策展理念来提升自己摄影作品的价值。我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



END


点击查看:

“蚂蚁隔壁班”分享会海报集锦(1-180期)
“蚂蚁隔壁班”线上分享会回顾合集(共71期)

“浙江摄影”系列分享会(1-10)

“拾城”系列线上分享会合集
《旱塬上的星星》— 魏庆分享会实录(9000字)

《以虚化实,意在象先》— 李泛分享会实录(13000字)

用影像去发掘一个城市的历史-陈华分享会实录(11000字)
《乌蒙山影像》— 卯明勇分享会实录(9000字)
《我的摄影思考——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薛华克分享会实录(13800字)
《蓝晒印相工艺的实践运用》— 侯剑华分享会实录(11000字)

《离开“摄影”之后的影像》— 徐丰兆分享会实录(9770字)

《论照片:如何读懂一幅摄影作品》—江融分享会实录(23600字)

《AI影像,一场不存在的展览后记》— 方政分享会实录(10000字)

《AI影像,指令投喂与数据劳工》- 海杰分享会实录(14000字)

《AI影像,填补历史想象的空白》— 洪菘分享会实录(7900字)

《AI影像,重构一份公共记忆》— 李揽月分享会实录(5300字)

《跟我看阿尔勒摄影节》- 张沐榕分享会实录(14000字)



欢迎分享摄影经验、摄影故事,当然不聊摄影也可以
具体请联系令胡歌 微信:antphotos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