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清海 |​ 年少记忆​——追念故乡大朝村孙文河烈士

 聚力阅读 2023-11-04 发布于河南

总第2123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一个人年少时的初始记忆,尤其某事件对于一个少年思想的影响,是深刻的,是让他铭记在心的。       

 ——题记 

年少时的一些记忆,虽然记忆悠远,但是,对于一些有别于日常生活的事件,印象是十分强烈的,尽管有些模糊,但是记忆深刻,甚至会铭记在心。

于是,前几天,我专程回我的老家安阳县瓦店乡大朝村一趟,为了拾起我年少时一个铭记在心的记忆。

近一段时间,因为喜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春雷老师的作品,就逐渐的买来不少他的著作,也添加了他的微信公众号《春雷纪实》,几乎是每日阅读,欣赏,受益匪浅。

在《春雷纪实》微信公众号上,陆续刊发了他的抗战系列纪实文学《铜墙铁壁——河北民间抗战纪实》,如《麦香》《兰花指》《飞翔的战马》等,写的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小人物,故事生动,活灵活现。阅读着这样一帧帧的红色故事,让我的思绪进入到八十多年前的抗战时空里。春雷老师的抗战纪实文学,也一下子勾起我年少时的红色记忆:我在我们村上小学和初中,那个时候,一到清明节,我们村就会涌来诸多周边乡镇村的中小学生,还有党政机关干部,成群结队地排着队,穿着整齐的衣服,手拿白色的小花,很是肃穆地,到我们村东南地的孙文河烈士墓进行扫墓和悼念。我大致是上三年级时开始融入这一信仰的洪流的,小小的年纪,穿上整齐的衣服,排着整齐的队伍,手拿白色的小花,前往孙文河烈士墓悼念,走向英雄,心情彭拜,激动不已,连续五年,一直到我上高中离开村子。

我们村子有两千五百口人左右,孙氏人口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按村子里的辈分,我叫孙文河叔叔。他弟兄三人,他为长。他1967年1月份牺牲,具体由组织集体在清明节为他扫墓,是从啥时候开始的,我不清楚,但是,从我们每年清明节参加为孙文河烈士扫墓,在烈士墓碑前介绍烈士英雄事迹的,是他的大弟弟孙文礼,是一名村干部。

我想要详细了解孙文河烈士的英雄事迹,就通过邻家运平哥联系上了文礼叔,确定了见面时间,他说在家等我。

开车回大朝村,经过示范区,路路通畅,半个小时来到文礼叔家。我们见面,简单寒暄后,他将文河烈士的证书、遗照、遗物放到床上,一个一个的小心翼翼地展开,并开始讲述孙文河的故事。我带着崇敬的心情,仔细地端详着,认真的倾听着,孙文河的故事,将我带进六十多年前的往昔。

相关资料上显示,孙文河1941年6月出生,1960年6月参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长春三六零四部队事务长,党员,不幸于一九六七年一月五日,在执行任务中,为了抢救人民财产光荣牺牲。

文礼叔还原了文河烈士大致牺牲的经过。他说,据文河部队战友讲述,一九六七年一月五日,孙文河事务长与一名司机战士开车去拉物资,他们一大早就出发了。这一天早上,因为夜里刚刚下过大雪,早上的整个世界,白皑皑雾茫茫,光线不好,路又滑,孙文河事务长坐在副驾驶座上,两眼紧紧地盯着前面的路面。汽车缓慢的,小心翼翼地行驶着,突然间,孙文河发现右前方顺行有一辆马车,他赶紧叮嘱司机小心,司机却临近马车的时候按响喇叭警示。那时候的汽车还很少见,这匹马哪里见过这个阵势,听到刺耳的喇叭声,它倏地一惊跃起,马车驾驶员即刻抓紧马的缰绳,惯性使然,猛然间,马车和人一同滑向内侧,眼看就要被汽车撞上,千钧一发时刻,孙文河事务长猛地推开车门,大步向前护住马车驾驶员和马车……刹那间,孙文河事务长被撞倒,他护着的马车、马车驾驶员生命保住了,孙文河却因伤势过重当场牺牲!顿时,雪的世界,白茫茫地呜咽着,呜咽着……

孙文河1月5日牺牲,1月9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烈士。部队领导安排家乡去人,之后,又派人与家乡人一起,将烈士骨灰护送到他的故里安放,还替村里起草了烈士墓碑碑文:“孙文河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长春三六零四部队事务长,在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的事业中,不幸于一九六七年一月五日,在执行任务中,为了抢救人民财产光荣牺牲。全村群众怀哀奠祭英灵,并与家长商榷葬于村南,为世代效法其光荣传统以碑纪念。大朝大队全体群干敬赠 公元一九六七年四月十五日”。

据文礼叔讲,农村第一拨实行平坟政策的时候,将文河烈士纪念碑拆除;之后,又可以堆坟头啦,也就没有再将纪念碑立起来。文礼叔讲这一番话的时候,看得出,他有一些无奈,有诸多心酸,我也一时不知道怎样来安慰他,谈话气氛一下子凝固了。

2013年,安阳县委县政府在辛村镇吴太保村兴建一座“安阳县辛村烈士纪念园”,同时,将散落在安阳县东部乡镇的烈士聚集,请他们来这里“安家”。孙文河烈士的骨灰也被请来这里“安家”,这既是对烈士英灵的告慰,也让烈士不再来回“搬家”,在此安息,供后代敬仰。说到此,文礼叔长出一口气,像是得到莫大安慰,也像是了却一桩心事。

回安阳后的一天,准备坐下来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脑子里总感觉缺少些什么,似乎还有什么遗憾。思绪缥缈时,想到采访文礼叔时的情形,他说,他哥进烈士纪念园安葬,是统一的墓碑形式,于是,就将文河烈士的第一块墓碑放到院子里保存。我提议能不能看看,他说,太重,两三个人都搬不动,于是作罢。这时候才想起来,也许这就是我心中的缺憾啊。用什么弥补?亲自去一趟文河烈士安息的“安阳县辛村烈士纪念园”拜谒。于是,我就又与文礼叔联系,开车接上文礼叔,去了安阳县辛村烈士纪念园。我在回大朝村的路上,专程买了黄色的鲜菊花作为悼念之物。十多公里的路,很快就到了。我俩轻脚迈步进入这个葱葱郁郁的安安静静的纪念园,来到孙文河烈士墓前,我很是崇敬地将鲜花轻轻地摆放在墓碑上,然后,后退两步,我俩一起三鞠躬,再行注目礼,凝思,凝思……

附记:一位老烈士的寂寥

在来往辛村镇的路上,我与文礼叔聊天,问他村子里还有没有其他烈士?他说有,是已故老支书孙芳林的父亲,叫孙光全。我感到震惊,震惊于我竟然不知道我们村有这样的战斗英雄!

我们村的老烈士孙光全,1914年生人,参加革命具体时间不详。由于他奋勇当先,作战英勇,1947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他在参加湖北花园战斗时英勇牺牲。1956年1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他的家人颁发了烈士证书。

据孙光全烈士的战友介绍,在这次战斗中,机关枪手一时找不到架设机关枪的地方,大个子孙光全见状,毫不犹豫地用双手将机枪架子举起来,成为机关枪的“支架”,和战友密切配合向敌人扫射,掩护部队打冲锋。不幸的是,在之后的战斗中,他不幸中弹,当场壮烈牺牲,年仅34岁!烈士留下妻子和两个儿子,大儿子年幼,小儿子还在襁褓中。

文礼叔说,那时候,全国解放前夕,还有不少惨烈的战争,加上社会混乱,新生的共和国面临着百废待兴,组织上还无暇顾及找寻烈士遗骸,安抚烈士家属。据孙光全烈士的战友讲,孙光全牺牲后,战友们将他的遗体掩埋,也留有记号,但是,解放后风平浪静了,家人再去战场遗址找寻,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无奈,家人回村里后,给他建起一个衣冠冢。呜呼,在那个战争纷飞的年代里,为了全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有多少英雄身埋何处,后人却无法查证。也许,这就是遍布全国的烈士陵园里诸多“无名烈士”墓的由来。这样众多的“无名”们,是怎样的默默无闻又是怎样的伟大啊!

在大朝村,我见到了孙光全烈士的孙子春富,他也是我从小学到高中时的同学,是他在保存着爷爷的烈士证,也就是唯一一个还在铭记着孙光全烈士身份的明证!再问春富他爷爷的其它信息,他已经是一问三不知,甚至是一脸的茫然,一脸的无可奈何……我看着孙光全烈士的烈士证,内心突然感到无比的酸楚!

我所心酸的不单是老烈士孙光全的遗骸未能回归故里,心酸的是这样的战斗英雄,在我们这个洋洋洒洒2500余口人的大村子里,现在竟然只有极个别的人知道他是革命烈士!这之后呢?还能有多少人想起他?一位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青青草堂创作于

2023年10月20日洹上.陋室

作者简介

青青草堂,本名孙清海,曾用笔名文兵、孙青、老青的,曾经的文青,衷情于文学创作,曾有小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发表于《中国煤炭报》《雪花》《河北工人报》《邯郸日报》《安阳日报》等报刊。现致力于人物传记、散文创作。

往期精彩回顾



青青草堂 |大伯父

青青草堂 |岳父的智慧

孙清海 | 子欲孝亲健在

孙清海 | 再出发——站在60岁的人生起跑线上想说些啥

青青草堂 | 60岁,做一个快乐的跑者


主编:风雨薇、绿柳
julichuanmei@yeah.net

扫码关注,阅读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