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如何看透一个人的因果

 写作的思文 2023-11-04 发布于黑龙江

很多朋友问,如何能观一个人,看懂一个人。

有人遇人不淑,不清楚如何交往,更不知道这个人是否值得相信。

其实,观人,非常简单,一定要从观自己开始,你是众生,众生也是你,其实人的特性有很多是相通的地方,只是,所呈现的面不同。

一个丰富的面,是立体的,更是多维度的,不仅仅包含了眼睛看见的部分,还有更深层的东西。

要学会用心,用因果去参透。

首先,看因果,可以从一些人的临命终时看。

生命的终点,往往会给我们最大的警醒,一个恶业多的人,在走之前一定是焦躁不安的。

一个善业多的人,即使离去也必然是安静祥和,灵魂的重量,决定了一切,身心越是轻盈,没有负担,业障的人,往往从中年就开始修德了。

而中年修德的人,形成了坚持,必然在晚年受益,如果一个人的晚年幸福,多半是做人的福积累深厚的回报。

这之中形成的东西,是一环扣一环的,而最终出现的果,不可能错漏。

第二,从童年的底色性格看

在童年未染一切的情况下,所显现出的天性,会伴随一个人一生,正因为后天的蒙蔽,所以才用修行的方式让灵气归来。

比如天性热爱音乐,有艺术天赋,就该从事相关,比如天性就爱闯荡,爱与人打交道,那也不适合深埋办公桌。

事业或人生,都是于空无中创有,做事业是在资源不足的前提下,完成资源的运转。

做人则是在没有条件下,必须完成自己的人格升华。

所以阳明先生曰:

每个人都能成为尧舜那样的人。就是因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已经表现出不可思议的强大心灵指引力。

一个人的天性,天命若能发挥出来,那么他在因果上将毫不费力的去交上试卷。

而人不尊重自己,开始拧巴,没活出来,因果是会颠倒的,种不出你最擅长的东西,也收获的非常稀薄。

三从说话逻辑上看

行为心理学中,有一个现象叫“习惯性反驳”。

这种人格的人,永远不会有朋友,也永远不会让人喜欢。

反驳型或是说教型的人,都会承担相应的因果,所以不知道问题发生在哪里的人,应该自我反思了。

别人说东,他偏要说西;别人支持的,他都反对;

看任何人的东西都不好,只有自己的好,看起来很热闹的唇枪舌战背后,隐藏的祸患是无穷的。

会说话,就是给自己积累福报,不是让你违心的去说,而是学会好好说话,看见他人。

其实,当别人想与你分享时,他多半是希望得到肯定的,这样才有继续沟通的欲望。

而语言的因果,能够直接改变一个人的印象,乃至人生。

四从个人业债上看

有的人,前世来时,欲望习气重,特别是淫业,这里的淫不仅仅是男女之间,其实嫉妒心,爱挑拨,说妄语,欺骗心,都是从这里生出来的。

为什么会遭遇欺骗,一定是也曾欺骗过他人,有个词叫拨无因果,这个意思表达的是一种邪见,他对因果不能认可,做事也不会有底线的。

这不是智力的原因,而是散漫,戏弄,玩的心态,什么都不考虑,就去做,做完出来的结果,他害怕了,原来是这个样子,要承担的。

如果他认了担下来还好,就怕不认又逃了,在旧的坑里又跳第二遍,第三遍,这种人,只能等老天爷给他最重的惩罚,才能醒来,其实是救他。

老天让一个人活着,是有意义的,否则不会留。

每个人的债不同,根据所作的业轻重,娑婆世间,爱恨交织,每个人的债,自己其实都知道。

五从人性的缺点上看

每个人都有贪嗔痴慢疑,人性也避免不了会发生种种。

在生生世世的轮回中,眼耳鼻舌身意都用来做事,有善的,也有恶的,什么都想拥有,什么都控制不住。所以,我们才称之为凡夫。

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就告诉我们,做人还是要有个约束。

高级的生命,其实一生都在克制,克制形成了自律,慢慢的就通神了,我们说人道,其实都不好去做的。

星云师说,所谓“人成,即fo成”!生活中的修行,就是要让自己做人无亏心于天理、无负于人道。

诚实、信用,孝父母,忠朋友。能说到做到,培养自己的力量,慢慢就可以“心能转境”,自然就能发挥力量。

如若将修行与做人分离,即使手拿念珠,但心口不一,做事也妄念丛生,时间久了,无法自圆其说,定会漏出马脚。

六从身体的情况上看

身体的问题,根源还是在于福报,之前有一篇文章是专门讲身体和福报因果之间的关系。

我们是能够从一个人的色身上,能够看出他的一切性格,大部分过往,包括人生可能会发生的走向。

这里,告诉你一个简单快速的分辨方法,就是观气,观呼吸。

呼吸粗重,常不能轻安的人,福报次之,更不必提病者,病者的气都与常人不同。

因果上来说,身轻,语缓,形沉,眼明,气轻,为最佳征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