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素材】独家解读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如何抵达生命难以言说之处?

 清新语文郑刚 2023-11-04 发布于陕西


约恩·福瑟

人生难以言说之处,用文学的方式抵达

【导语】

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开始,国人总是对诺奖保持着很大的热情,在2023年诺奖颁布前,中国作家残雪诺奖赔率榜第一。作为被翻译到海外作品最多、世界知名度最大的中国女作家,残雪得奖理所当然,但却被来自挪威的剧作家约恩·福瑟“捷足先登”。

约恩·福瑟对中国读者相对陌生,但他却是作品被搬演到舞台最多的在世作家,在欧美享有盛誉,先后获得了40多项国际大奖。正如颁奖词所言,福瑟的文学创作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不可言说之物发声”,在他剧作中,不去表达大人物大事件,而是聚焦小人物的琐事,如家庭、爱情、生存、死亡等,不刻意营造戏剧冲突,而是表现人的情绪张力,就连人物往往只有性别和年龄之分而没有名字,如“男人”“女人”“孩子”“老人”等等,从而更好地聚焦人精神最深处的状况,将语言抵达不了的心灵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

他的作品语言简练紧凑,富有音乐美和诗意,善于通过语言的重复和静默来表现因疏离隔膜而产生的荒诞。这种荒诞不是源自于对生命意义的取消,而是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对自我灵魂的袒露和凝视。

所以,当我们读福瑟的剧作时,总是能将自己带入其中,沉浸剧作营造的类似于挪威西海岸阴冷潮湿的氛围里,当合上书本,会格外珍视现实凡俗生活中阳光的温暖,明白这就是生命的崇高之所在。

【解读作家】

作为“世界尽头”的一个普通人

不断发现,不断确认自我

福瑟并不是一开始就从事戏剧创作的,最初,他喜欢音乐,曾在一个摇滚乐队里担任吉他手。但慢慢地,他发现自己更喜欢安静,不擅长表演的他不会在音乐方面有多大成就,于是便开始了文学创作。除了音乐,他也喜欢绘画,经常画一些几何图形和房子、动物等小图案,他自己还收藏了很多画画的工具。

但这些经历,让他认识到音乐和绘画与文学的联系,写作剧本就像是在谱曲,两者都要注重节奏的起承转合,剧本中人物与背景的设置富有画面感,从而更好地让深层的情绪,变化的情感,以疾徐有致的节奏和简单灵动的画面呈现出来。

和很多北欧人一样,福瑟也曾深陷焦虑和抑郁而难以自拔,不得不依靠酗酒来缓解,甚至达到日夜不停喝酒才能保持正常的状态,直到因酒精中毒和谵妄而住进医院,他才下决心戒酒。在他成功戒酒后,精神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积极面对生活,而不是逃避;与他人建立联系,而不是离群索居;努力保持乐观,而不是抑郁。

与其说福瑟的人生向我们展示了天才的成长,还不如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如果没有对自我的准确认识,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事,并且矢志不渝去做,福瑟可能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乐手;如果没有从酒精中脱身,也就不能继续从事他心爱的文学事业了。

来自“世界尽头”的“冷酷仙境”

约恩·福瑟主要生活在挪威西海岸边的城市——卑尔根,卑尔根在挪威语中是“群山中的草地、山中的聚居地”的意思,它偎依着迷人的海港,被七座群山与七座峡湾所环绕,仿佛嵌在漫长海岸线上的彩色水晶。

如果我们从地图上看,挪威比中国最北的城市漠河更北,在欧洲的西北角,真可谓“世界的尽头”。在这里,眼前广阔的大海,起起伏伏的波涛,昼夜不停,有一种喧嚣的宁静;身后巍峨的高山,常年笼罩着白云,一年四季阴雨连绵,有一种神秘的潮湿和阴郁。

这样的环境奠定了福瑟作品沉郁冷寂的基调,在他的剧作中,大海、阴雨、秋、老房子是典型意象,天高地迥而更显人的微小,昼短夜长更让人孤独,阴冷多雨更使人忧伤。广阔的物理空间带来人与人之间巨大的疏离感,人总是渴望走进人群,却又不得不从人群中走出,要获得爱、关怀和温暖的努力,却反而拉大了与所爱之人的距离,想要得到却总在失去,想要爱却总不得不孤独,来来往往,生生死死,最深的爱和生命的意义,都不可言说,唯有海浪阵阵,昼夜不息。

好好过生活的普通人

“生活在别处”是现代人的主要困境

发达的网络技术让我们轻易就能看到别人展示出的另一种生活——财富自由、个性张扬、随心所欲,而反观自身,庸常琐碎、劳累疲惫、常常无助。

但福瑟用他的生活和创作,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生活的意义不在生活之外,不能用想象的生活替代真实的生活。尽管作为一个作家,福瑟荣誉等身,但他却坦言,他的幸福更多地来自于家庭,尤其是孩子,他自己有4个孩子,最大的已经37岁,而最小的才4岁。

他的剧作中多少有他自己生活的影子,尤其有他作为普通人对普通人生活的凝视和洞察。那就是,每个人都只有在爱与付出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而那些旅程中留下的印痕,让我们的自我得以确立。这样,你就比他剧作中的任何一个人要幸福。生而为人,绝大多数人注定平凡,那就对平凡的生活报之以歌。

【解读作品】

“不可言说”是灵魂最深处的真实

《有人将至》:得偿所愿未必是一种幸福

*作品回放

150字左右,呈现一个精彩的、有代表性的戏剧选段(以下选段为举例,也可另选)

惊涛拍岸 / 白色的巨浪和黑色的大海 / 想想看,屋子里会多么冷,当风乍起,穿透墙壁 / 想想看,这里是多么的远离人世/ 会多么黑暗 / 会多么安静 / 想想看当风乍起 / 惊涛拍岸 / 想想看,秋天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 在黑暗中 / 在暴雨和黑暗中 / 白色的巨浪和黑色的大海 / 只有你和我/在这房子里 / 如此的远离人世

(节选自《有人将至》第一幕)

*作品解读

《有人将至》讲述了一对中年男女,抛弃过往的一切,用毕生的积蓄,买了一所坐落在陡峭悬崖上的老旧房子,准备在这里开始二人生活。这里面朝大海,人烟稀少,他们对此很满意。然而,对“有人将至”的担忧,一点点稀释他们初来乍到的喜悦。终于,在房子的前主人到来后,他们之间对彼此的信任开始动摇。

世界上的悲剧有两种,一种是求之不得,另一种是得偿所愿。

在童话故事的结尾,总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但回到现实,我们就会发现,情感是在不断的考验中得到强化的,而不会一劳永逸,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到贾宝玉与林黛玉都是这样。浩瀚而奔涌的大海,构成这场戏最重要的背景,短暂的生命上演的种种悲欢离合在它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但反过来看,茫茫的天地之间,所爱之人却只有这一个,因格外珍视而担心有人将至便能理解了。

《我是风》:如何言说不可言说之物

*作品回放

另一个人:就像刚才我不明白也算了一样

一个人:是的/ (静场。) / 是啊我就是喜欢 / 我就是喜欢 / 万事万物都静默无声/ (极短暂的静场。) / 还有轻盈的风 / 我也喜欢/ (极短暂的静场。) / 我喜欢 / (极短暂的静场。) / 轻盈地 / 轻盈地摇摆。/ 在沉重的船上 / (极短暂的静场。)/这真好

另一个人:是吗

一个人:我喜欢待在船上

另一个人:是吗 / (极短暂的静场。)我想我也是/ (突然停下来不说了。)是的我也是 / 我 / 也喜欢大海的味道 / (短暂静场。) / 还有我也喜欢看着海滩上圆圆的石头(极短暂的静场。)那些礁石 / 那些小岛 / (极短暂的静场。)而且我也喜欢看天空

(节选自《我是风》)

*作品解读

《我是风》中两个人(抑或是一个人分裂成的两个人)乘着一艘破船,只有少量的食物和水,飘荡在大海上。忽然,远处岛屿浓雾弥漫,海水汹涌,将他们带入神秘未知的旅程深处。

梁漱溟曾把人在世上要处理的关系分为三种,即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这其中,人与自我相处的时间最长,也最复杂,本我、自我与超我在此消彼长的矛盾中运动,不断变幻,而难以言说。

对这样的“不可言说之物”,福瑟巧妙地设置戏剧化的场景,在大海上飘荡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无名无姓,没有性别和身份,可能是观看这部剧作的任何一个人,从而实现了“能指”的最大化。

另一方面,福瑟通过“大海”“食物”“船”“小岛”“礁石”等等意象,巧妙地映射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这样,就能让读者很容易将自己和其中的一个人重叠,感受着他感受到的一切,从而也就能跟埋藏在深处的那个真正的自我对话。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荣获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挪威文学家约恩·福瑟,很擅长在其剧作中使用“留白”——人物的台词间,经常会有长时间的静默。这种静默更符合生活的真实,静默之下,暗流涌动,没有说出的话比说出的话更有分量,更能体现戏剧的张力。

材料二:

“留白”是中国艺术的显著特征之一,无论是诗文,还是书画,运用虚实相生、有无相成的技巧,才能实现言有尽而意无穷、超乎其外得乎其中的高妙境界。

以上材料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佳作】

留白处方见人生境界

河南省渑池县容一国际学校 赵敬飞

书画的留白处,“空故纳万境”,灵气往来,气韵生动。戏剧的留白处,“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少胜多,言近旨远。人生亦是如此,留白彰显境界,娴静方能从容。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留点时间给亲情和山水,让我们能够平衡生命的轻与重;留一点空间安顿心灵,才能更好地抓住生命的意义。

生活忙忙碌碌,会留白方显智慧。人活于世,要有进取之心,并积极行动,才能有一番成就。但不如意之事常有,求其上得其中已是幸运,诸多愿望必定难以全部实现。善于留白,是懂得取舍的大智慧,舍去那些不必要的,才能追得上真正想得到的。福瑟放弃了对音乐和绘画的爱好,才能有时间集中精力去写作。叶嘉莹先生也曾感慨:“人的精神品格能够提升,提升以后,他就有他自己内心的一份快乐。他不会每天总是为追求现实的那一点金钱之类的东西而丢掉人生最宝贵的价值。”所以,给自己的人生留白,从而超脱于简单的物质追求,才能发现真正的自我,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

当今社会,物欲让很多人迷失,竞争让很多人内卷。吾生也有涯,而“名利”也无涯,于是,有人不惜性命地追逐,永无休止地拼搏在无尽的欲望中,沉沦在永不封顶的事业上,埋头在无尽的金钱里。甚至生命陨落,给家庭和社会留下无尽的悲伤和遗憾。要知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由此看来,给人生“留白”,需要不过分在意成败、得失与荣辱。适当的留白,不仅能品得人生百味,更能提升生命的高度与广度。在宦海沉浮中,苏轼并没有执着于官场功名得失,主动留仕途之空白,转而拥抱“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尽享豁达人生;在怀疑嘘声中,左思并没有沉迷于质疑自己,主动留定位之空白,转而醉心于文学创作,成就千古名篇《三都赋》。古今大贤者都在告诉我们:给人生留白,需要懂得适时放下,量力而行,留有余地。我们只有先做好一个人,然后才能成为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懂得留白,才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更高!

当然,“留白”处要与“着墨”处配合得当,才能成就画作的精妙。人生不能只“留白”,而不创作,那意味着对生命的浪费。此外,给人生“留白”,不仅止于人生追求要量力而行,饮食起居、待人接物、交友处事等,同样应注意“留白”。注意分寸,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对人不要求全责备,对己不要妄自菲薄,平心静气,自信豁达,善良真诚。

“对于不可言说之物,必须保持静默。”这是维特根斯坦对我们的告诫,人不能看轻自己,也不能太看重自己,人的心灵有很多语言抵达不了的地方,人的智慧也难以穷尽一切知识,那么,懂得敬畏,善于留白,就能灵魂轻盈,行动从容,从而抵达更高远的境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