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怀庆 北洋直系将领 徐世昌在军界第一心腹亲信

 自修历史图书馆 2023-11-04 发布于河北

一分钟了解王怀庆

01:05

军阀王怀庆:可以没有女人,可以没有大炮,但不能没有马桶

02:22

【逯子说】北洋另类军阀,马桶将军王怀庆

06:53

 收藏

322

53

王怀庆(1866年 [4]  /1876年 [1]  —1953年),字懋宣,直隶(现河北省)宁晋县凤凰镇南塔庄人,民国时期北洋军阀、北洋直系将领。

徐世昌在军界第一心腹亲信,资格甚老,与“北洋三杰”同辈。1891年入直隶提督聂士成部当兵,后入天津武备学堂。1912年任蓟榆镇守使,1918年任北京步军统领,1920年任京畿卫戍总司令兼第十三师师长,1922年任热河都统,同年升任热察绥三特区巡阅使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寓居天津。1953年病逝。 [1]  [3] 

  • 中文名

  • 王怀庆

  • 别    名

  • 字懋宣,绰号马桶将军、王拉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日期

  • 1866年(一说1876年)

  • 逝世日期

  • 1953年

  • 主要成就

  • 镇压滦州起义
    击溃外蒙叛军

  • 出生地

  • 河北省宁晋县

人物生平

编辑 播报

早年经历

王怀庆,字懋宣,宁晋县南塔庄人。1866年(一说1876年),生于父亲王右彤怀柔营都司任所。王右彤为咸丰武举,官至怀柔营都司,为官清廉,治家严谨。王怀庆三四岁时,常大喊“杀人、杀人!”听到的人无不惊异。幼年,随父亲读书,学习用功,天资聪慧。

王怀庆王怀庆 [2]  

光绪五年(1879),奉父亲命,携堂弟妹回宁晋老家。从古北口到宁晋县迢迢千里,山路崎岖,乘着颠颠簸簸的马车,晓行夜宿,很不容易。十三岁的王怀庆,日夜照顾弟妹,一路上,关怀备至,不厌其烦。十几天的旅途,平安到达。王右彤听说一路情况,内心喜悦,说,“这孩子尚未成人,能这样爱护弟妹、办成事情,将来很有希望。”回乡以后,王怀庆和弟妹在私塾读书。他言谈举止端庄不俗,出入大街小巷,目不邪视,遇见长辈,恭恭敬敬,超出常人。他学习勤奋,成绩优秀,私塾先生常向人说:“这个学生,威重不凡,将来要成大事。” [4] 

十二岁时,王怀庆的亲生母亲去世,十五岁那年因不堪忍受继母的虐待离家出走,流落到直隶芦台时正赶上淮军将领聂士成部在此招兵,遂入伍当兵。王怀庆不仅勤快而且胆大,受到上司赏识,不久被保送到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第二期学习。 [1] 

效忠清廷

光绪十七年(1891),王怀庆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入聂士成部当教官,很受赏识。是年十一月初,热河金丹道首杨悦春、李国珍,召集各地代表举行会议,宣布反抗洋教欺凌人民、残害儿童,发动起义。平泉,建昌,赤峰一带群众纷纷响应,一个月的时间,起义者由数千增加到数万之众。清廷调派直隶、热河、奉天(今辽宁)三省军队,在传教士配合下,镇压起义群众。王怀庆随军征剿起义。几昼夜激战,起义群众被聂军战败,上司催报战况,文书人员未到前线,王怀庆挥笔代写,词语流畅、事实清楚,受到上司赞赏。

光绪二十年春,朝鲜为镇压东学党农民起义,请求清廷派兵支援。清廷应邀于六月派直隶提督叶志超率兵两千驻牙山。日军随后由大岛义昌率四千人驻仁川,和驻汉城的八百人呼应。七月二十九日,日军进犯牙山清军,清军溃退。叶志超谎报战绩,骗得驻平壤清军总指挥。日军又犯平壤,叶志超尽弃粮械军资溃逃。王怀庆转战数千里,夺取连山关,分水岭等险要关隘,屡建战功,被任命为马兰镇左营守备。

连年苦战,王怀庆病回芦台驻地疗养。聂士成对王怀庆的病情十分关心,医生开的处方他要亲自审查,所需名贵药材,不惜远方求购。王怀庆感于聂士成知遇之恩,立誓相报。

光绪二十六年,爆发义和团反帝斗争。帝国主义想借此扩大对华侵略,纷纷调兵侵犯。六月二十一日,清廷宣布对各国开战。聂士成部守卫天津,对抗八国联军。战斗激烈,炮火弥天。聂士成在南郊八里台指挥中阵亡,王怀庆不畏死亡,收拾聂士成的尸体,突出阵地。他为聂士成拭血净面,整理衣冠,装殓入棺。有人主张将灵柩先送芦台,有人认为应暂寄古北口,众说不一。王怀庆毅然决定护送灵柩回原籍合肥安葬。他将军务交待以后,乘船从天津出发,沿运河南行,船到静海县北独流镇,和聂士成的妻子宋氏携女儿中途相遇。宋氏扶棺,痛哭欲绝.此时,义和团的人马将船包围,王怀庆被俘.义和团勇士将他捆绑起来,押到神坛前,揪着他的头发,钢刀压在脖子上,说:“你定是外国间谍,现在就将你斩首祭坛!”王怀庆神色从容,说:“我护送忠义人的灵柩和妻女,回南方安葬。义和团常以忠义教人,怎么会杀害无故呢!”经义和团首领盘查,知道了底细,说:“是忠义之人,应该保护。”将王怀庆送回船上,船向沧州驶去。王怀庆将聂士成安葬,报了聂的知遇之恩。受山东巡抚聘任,官至参将副将

光绪三十三年(1907),徐世昌任奉天总督,王怀庆任总督府军务处会办、奉天巡防中路统领等职。其间,他创办陆军学校、整饬军队,作了很多军务要事。宣统元年(1909),徐世昌调任邮传部尚书,兼津浦铁路督办.王怀庆改任统领淮军后路,驻扎昌图。淮军后路为原张勋的部队,凶猛强悍,桀骜不驯,是有名的“难治之旅”。王怀庆整饬有度,以诚相待,使上下悦服,军纪整肃。 [4] 

镇压滦州起义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京师大震,全国云动。直隶总督北洋大臣陈夔龙,急奏朝廷,召王怀庆入关,保卫京畿。王怀庆奉调任直隶通永镇总兵,统辖京东陆海诸军。是时,正值秋季军队操练,各路军队云集。军队中的革命军。借此机会酝酿滦州起义。原计划,九月举行作战演习,分东、西两军,东军多汉人,西军多满人。战斗开始,东军先胜,最后胜利归西军.革命军暗中约定,实弹射击,先将禁卫军扫除,再整军入京,和武汉同时起兵,使其首尾难顾,推倒满清。为引诱反对革命的岳兆麟、王怀庆,愿拥立他们为北军政府大都督职务。十一月十二日,岳兆麟到通永镇见王怀庆,说:“滦州兵变,行将独立,如何制止,请速图之。”

王怀庆听后,即给袁世凯发电,请求派兵抵御.袁世凯让王怀庆亲赴滦州,相机行事。十三日,王怀庆到滦州,召集军政人员询问情况。滦州官僚绅士们吱吱唔晤都不肯说出实情。王怀庆说:“现在南北议和,还没有达成协议,革命成败,也不好确定。我们都是军人,应忠于职守。军人独立,不合法纪。就是这点兵力,怎能与大军战斗!审时度势,实在是不适宜之举.希望诸位慎重抉择,免得后悔。”三营长王金铭肃然起立,朗声说:“满清朝廷误国殃民,罪恶昭著,海内仁人志士,争相反抗。凡是有血气的人,都应当起来反对满清,光大汉民族的声威。王公应统率军卒,革命反满,以民意为重。请不要执意背离民心,自招危险。我们宣言独立,辞大义正,思想一致,万死不辞.”

他听了这番话,知道滦州起义军意志坚决,没法挽回,只好随话应答,虚与应酬。十四日七时,王金铭等率军队迎接王怀庆入滦州城,就任北军政府大都督。他看到军队整肃,旗帜林立,气势威严,没法推托,便假装进城,打马前行。张建功领兵护卫,马到城北紫金山地方,王怀庆将马猛然一勒,向西疾驶,转眼间烟尘腾起,消逝在远方。王金铭见王怀庆逃跑,急命黄云水开枪射击,为时晚矣。

王怀庆回到开平,将所辖淮军马队两个营,布置在铁路两侧,以为防御。滦州城内,张建功倒向王怀庆,将城门紧闭,大肆搜捕革命党人。一经查获,立即杀害。袁世凯电令北洋陆军第三镇,派兵一协,开往开平,由王怀庆指挥镇压滦州新军。宣统三年十一月十七日,直隶总督陈夔龙,致电内阁军谘府陆军部:“顷接王镇电,该镇所部淮军及初到之陆军,于夜半三钟在滦西与叛兵接仗,大获胜捷,怀庆现在雷庄督战。”王金铭、施从云被王军围困,王怀庆命令立即枪杀。十二月二十日,内阁给宜统的奏章说,“……午十二钟又接曹锟、王怀庆电称,本日黎明已将乱首施、王两管带及余党七人在阵击毙,并毙乱兵百余人。余已遗散,滦城、滦站平靖,京奉全路安谧,照常通车。”滦州革命被镇压。 [4] 

抵御外蒙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3月15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这时候蒙古的各亲王在前清肃亲王的游说煽动下,纷纷独立,反对共和。1913年6月2日,民国政府裁撤通永镇总兵,改置蓟榆镇守使,驻开平,以王怀庆任之,同时授为陆军中将。6月28日袁世凯调王怀庆署多伦镇守使,命他抵御外蒙入侵,并奉袁世凯密令秘密搜寻传国玉玺。他连有胜绩而收复有成,粉碎了外蒙库伦当局试图合并内蒙古的妄想。8月28日给予二等文虎章。9月10日,北洋政府令,“镇守使王怀庆到防未久,迭获胜捷,调度有方,谋勇兼备,应特授勋五位以奖殊勋”,地方稍趋安定,不料王部下统领高青山节外生枝,无端杀害蒙古甘珠尔活佛,由此再度激怒蒙古人复起战事,袁世凯迫于舆论,遂将高青山惩办,并将王怀庆降调闲置。 [5] 

参与军阀混战

袁世凯在宣布接受帝制后,大封功臣,于1915年12月23日册封王怀庆为“二等男爵”。1916年6月,王怀庆调任大名镇守使。袁世凯死后,王怀庆依违于直、皖两派军阀之间。1918年2月,王怀庆升任直隶军务帮办,9月授将军府庆威将军。10月10日,徐世昌宣誓就任大总统,委王怀庆为总统府高等顾问。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京师步军统领李长泰因处置失宜,被迫于5月21日去职,徐世昌任命王怀庆署理京师步军统领兼第十三师师长(同年7月31日改为实任)。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战争结束后,徐世昌命王怀庆任京师步军统领兼署京畿卫戍司令,督办近畿军队收束事宜。王怀庆根据曹锟的旨意,将京畿的皖系溃兵先聚集起来,然后一律缴械,遣送回原籍。甚至连北京政府陆军部和段祺瑞公馆卫队共三千余人也全部缴枪遣送回籍。前后有四五万人的皖系军队被王怀庆解除武装遣回原籍,此举得到直系军阀首领曹锟、吴佩孚的赞赏。

1922年1月,毅军统帅姜桂题病故,北京政府命王怀庆会办毅军事宜。4月28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5月3日,张景惠指挥的西路奉军被击败,此路奉军于次日败退至北京附近时,王怀庆指挥他的军队在南苑,对正在败退的奉军发动攻击,一举俘虏奉军三万余众。

奉系战败退回山海关外,北京政局由直系军阀首领曹锟、吴佩孚把持,5月28日,王怀庆实任京畿卫戍总司令,29日又兼任热(河)察(哈尔)绥(远)巡阅使兼热河都统兼第十三师师长,多种职务集于一身,成为第一次直奉大战的赢家。

直系接连取得直皖战争和第一次直奉战争的胜利,曹锟的政治野心急剧膨胀,吴佩孚为此策划将大总统徐世昌赶下台,迎前大总统黎元洪复位,召集旧国会,再利用旧国会选举曹锟为大总统。为此,吴佩孚首先指使直系议员发表宣言,斥徐世昌的大总统非法无效,后又指使直系将领通电逼迫徐世昌立即辞职。徐世昌不甘心失去大总统宝座,更不愿被北洋后生辈逼迫下野,于是找来王怀庆问计。徐世昌问王怀庆:“你是我的体己人。你说,事到如今,咱们还有没有什么法子可想?”此前,王怀庆已得到曹锟的密令,叫他派兵押解徐世昌出京。王怀庆听完徐世昌的问话,直截了当地回答:“只怕没法子可想了。我看您老还是让步,免得节外生枝。”6月2日下午,徐世昌发表辞职通电,随即由王怀庆亲自护送乘火车出京前往天津寓所。

6月11日,黎元洪被直系军阀捧上台。直系的意图是让黎元洪复位补足任期。可黎元洪一登上大总统的宝座就舍不得下台,想方设法延长总统任期。黎元洪恋栈,使得迫不及待要上台的曹锟忍不住了,决定以武力驱黎下台。于是,身为京畿卫戍总司令的王怀庆又担当起驱黎元洪下台的急先锋。

6月7日,王怀庆奉曹锟旨意,率领军警五百余人,腰佩军刀闯入新华门,围住黎元洪办公的居仁堂,索要军饷。面对王怀庆率领的气势汹汹的军警,黎元洪答应端午节(6月28日)前拨军饷四百万元。王怀庆才带领军警退出大总统府。

其实索要军饷只不过是名目,真正目的还是逼黎元洪辞职。6月9日,北京城的警察全体罢岗,守卫大总统和黎元洪在东厂胡同住宅的卫戍部队也撤走了。6月10日,又有三百多名军官到黎元洪在东厂胡同的住宅闹事,住宅内电话被军警监视,自来水龙头也被堵塞。天安门前还有大批的所谓公民团集会,高喊“总统下台”的口号。6月11日,又有千余名军警闯进黎元洪的住宅。黎元洪住宅内的水电全被切断,电话不通,一片混乱。身为京畿卫戍总司令的王怀庆竟向黎元洪提出辞职,表示不再负责维持治安。王怀庆还指使第十三师中下级军官集体辞职。至此,黎元洪感到大势已去,于13日下午匆匆乘专车离开北京。

将黎元洪驱赶下台后,王怀庆又将他搜刮来的几千两烟土(鸦片)献给曹锟,用作贿选费用。在正式选举那天,王怀庆率大批军警到象坊桥众议院以刺刀监督议员选举,众议院里里外外布满军警,在众议院对面的墙上还架设起了机关枪。议员们投曹锟一张选票,可得五千银元的支票(重要议员还有高达一万甚至几万的特殊票价)。曹锟以贿选的形式坐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宝座。

曹锟上台后,要王怀庆尽早去承德组建巡阅使公署。王怀庆因为迷信,迟迟不肯出京。曹锟念他保自己当选大总统有功,让他在北京成立热察绥巡阅使署军务处。热河都统的职事则由热河军务帮办米振标代行。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曹锟任命吴佩孚为直军总司令。9月17日晚上,吴佩孚在中南海四照堂召开军事会议,派兵点将。王怀庆自告奋勇担任直军第二路军总司令,指挥第十三师及驻热河的米振标部毅军,总兵力大约有两万三千余人,此路的作战任务是出喜峰口,趋平地泉至朝阳攻击奉军。王怀庆的对手是奉军第二军。军长李景林,副军长张宗昌,此路奉军大约三万人,其作战路线是由北镇出朝阳,经凌源,直奔喜峰口。

王怀庆受命后却按兵不动。原来,王怀庆每次出征都择黄道吉日。王怀庆迟迟不到前线,热河前线只有第二路副司令米振标指挥的毅军。奉军第二军军长李景林练兵一向注重“急行军”,他以快速行军进攻朝阳,迅速打败了战斗力弱的毅军,占领了朝阳。王怀庆到前线后,见奉军攻势猛烈,为了保存实力,不敢与奉军交锋,节节败退。随后,直军第三路军总司令冯玉祥与援军第二路司令胡景翼率军倒戈,回师北京与北京警备副司令孙岳发动北京政变,将大总统曹锟囚禁,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大败告终。直系失败后,王怀庆被北京政府免去热察绥巡阅使、陆军第十三师师长等本兼各职,第十三师的番号也被取消。王怀庆被免职后,寓居天津。 [1] 

1926年4月,国民军撤离北京,北京治安一时陷入无政府状态,北京商会、银行公会等团体发起组织“京师临时治安会”,聘王士珍赵尔巽熊希龄等主持一切,以维地方治安,同时酝酿直奉合作,王怀庆亦参与其事。吴佩孚推荐王怀庆任京畿卫戍总司令,经奉方同意。王怀庆庆得治安会电,即率毅军三旅进入北京。以前王任卫戍司令时,警察总监和宪兵司令都在他的控制之下,所有北京治安方面的权力完全掌握在他一人之手。此次再起,警察总监李达三则为张作霖所派,宪兵司令王琦又为张宗昌所派,他们只听张作霖和张宗昌的指挥,而奉军的纪律又很坏,以致使他这个卫戍总司令对地方秩序感到难以维持。在经费方面也没有着落,索饷的结果,同样的支票,宪兵司令部在银行能取现款,卫戍司令部则不能。王怀庆很气愤,便派司令部人员到财政总长顾维钧家里坐索现款,僵持一天,直到晚间才获解决。当时张学良经常在铁狮子胡同顾维钧家跳舞,每晚八时,即禁止男人在这条胡同出入。李达三常于夜间派汽车送来伴舞的妇女。王怀庆对此不能过问。北京的治安情形很坏,奉军和张宗昌的军队尽用的是不能兑现的奉票和直鲁军用票,谁要说不用就得挨打。前门一带的妓院,因仗势争风,往往发生军人用手枪打伤游客的事故。前清某王公的儿媳到东安市场游玩购物,被张宗昌塞进汽车抢走。王士珍为此找到王怀庆,请王怀庆立即设法营救。王怀庆当晚即去见张宗昌,和张宗昌套交情,拉关系,一直谈到深夜一两点种。王怀庆见谈得很投机,便提议要和张宗昌拜把兄弟。张亦欣然同意。于是王怀庆给卫戍司令部副官处打电话,要他们赶快置办一份香烛纸马送到张公馆,他便和张宗昌焚香叩头,拜了把兄弟。“拜把”之后,王怀庆才渐渐把话题引到抢走妇女这件事情上来,说了很多好话,张宗昌才答应立即将人送回。王怀庆看到北京的治安情况如此,对公事即不愿多问,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清理曹锟私产方面。曹锟自被冯玉祥拘禁,私产多已不知去向,他为了保持小站练兵时的“道义”,要把曹锟的私产进行一次清理,同时借机把自己的私产也清理一番。他为此事特地成立了军法处,约请了一批京、津失业军政人员,供给饮宴和住所,希望借助这些人查对曹锟的财产。当时经查对出曹锟有一项九十万元的存款,存折已押在银行;尚有其它财产,一时都不易清理。北京城在奉军的控制下,秩序混乱,王怀庆感到束手无策,便以回籍省视为借口离开了北京。他在北京收编的两个步兵团遂被奉军改编,京畿卫戍司令部亦于此时自行撤销。 [7] 

退隐津门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天津很快沦陷。王怀庆离开天津,回原籍宁晋县居住。日本侵略军继而占领涿州、保定、石家庄、邯郸等地。为了进一步掠夺华北的资源,日军制定《华北各铁路运营纲要》,拟委任王怀庆担任平汉铁路治安军总司令。王怀庆闻讯,借故推辞,重返天津。

王怀庆在任京畿卫戍总司令和热察绥巡阅使时,从北京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盗出大批古玩、玉器和名贵字画等文物。1937年他从天津回原籍居住时,将这些珍宝带回藏于家中。为时不久,藏在老家的珍宝被日军洗劫一空。王怀庆受此打击,从此精神失常,多年卧床不起。1953年,王怀庆病死于天津。 [1] 

轶事典故

编辑 播报

马桶将军

王怀庆最大特点就是没完没了地蹲马桶,蹲一次就得两三个钟头.因而被称之为“马桶将军”。他家居北京东四十一条,是个相当富丽堂皇的大宅院,门上嵌着“宣武上将军(应为靖武上将军)府邸”。这位将军的办公室是宽敞的大厅,在厅中的两室套问里放着一个特制的高级雕花马桶椅,椅前放有办公桌,桌上是文房四宝、办公用具、机要文件等。每当上班时刻.他总是稳稳当当地端坐在马桶上,一边漫不经心地批阅文件,一边慢条斯理地解大手。此时,他的下属们为听取指示或汇报下情,都习以为常地排着队,在“厕所”中耐心等待接见并聆听教诲。就是行军打仗.他的马桶也叫轿夫挑着.紧紧跟在身边,随叫随到,不误使用。为此,王怀庆被称为“马桶将军”或“王拉”。 [6-7]  

用人之术

王怀庆认为军校出来的学生靠不住,因而他宁可培养营中老粗和贴身副官,让他们带队伍乃至独当一面。他对这些老粗,时常无故施以责骂或处罚,视其能否贴然接受,有无怨言,来考验其是否“忠诚”,然后决定升迁。据说这种“不打不升”的办法,是小站练兵的一套“宝贵经验”。如后来做过察哈尔都统的谭庆林和将军府将军张昆山等,就是这样提拔起来的人物。 [7] 

为人迷信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曹锟出任总统,升任王怀庆为热察绥巡阅使,原来是希望他到承德组织巡阅使署,将京畿卫戍司令让出。但是王怀庆不愿出京,一再拖延。原来是因为承德有个棒槌山,而“棒槌打磬”(磬字与庆字同音),王怀庆忌其不祥,故不愿往,只在北京成立了热察绥巡阅使署军务处,派一中将参议驻承德联系。

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吴佩孚派王怀庆为第二军总司令,出冷口,经朝阳,趋义县、锦州。王怀庆在京养尊处优,甚不愿往,故意迟迟其行,后因朝阳方面情况紧急,不得已,才决定出发。司令部也未组织起来,只带了参谋长马履恒和参谋二人、参议数人及随身副官差役人等。他事先特地选定了农历八月十九这个宜于出征的黄道吉日,并且选定经由德胜门出城,取其含有得胜凯旋的意思。到火车站登车时,由事先特地物色得来的一个名叫王得胜的军官跑步向前,高声大喊:“王得胜迎接将军!”王怀庆即颔首微笑。登上专车,向东方进发。 [7] 

更多图册 

概述图册

概述图册(1)

  • 参考资料


    • 1  李新等.史中华民国 人物传 · 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

    • 2  郎俊山.避暑山庄大辞典.北京:故宫出版社,2012:751-752

    • 3  吴如蒿.中华军事人物大辞典.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

    • 4  宁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宁晋县志.北京:中华书局,1999:250-252

    • 5  刘向权.滦河文化丛书 滦河流域历代名人.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9:262-263

    • 6  姜昆.《民国轶闻》第2册: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62页

    • 7  李纶波.《王怀庆二三事》,《文史资料选辑 》第10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年:第100—107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