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野名将丁盛:战功赫赫却犯了错,98年找老首长帮翻案,却被拒绝

 历来现实 2023-11-04 发布于北京

1999年9月25日,四野著名的“丁大胆”,曾经的开国少将丁盛,以86岁的高龄去世。

当他的亲属和老部下们,就他的追悼会事宜向有关部门请示时,得到的却是这样一个答复,追悼会可以开,但不能出现“将军丁盛”或“老红军丁盛”的字样,更不能称“丁盛同志”。

最后丁盛亲属和老部下们,在黄冈殡仪馆大厅召开告别仪式时,横幅上只好写上了“丁盛老人告别仪式”。

丁盛少年时代参加革命,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可谓战功赫赫。为何最后却被开除党籍,连告别仪式都不许称“同志”的地步呢?

少年从军

丁盛是江西于都县人。于都县地处江西省赣州市东部,在中央苏区时期,这儿曾经是中共赣南省委的驻地,也是中央红军长征时的出发地。所以这个县不但是革命老区,同时也是有名的将军县;连同丁盛在内一共出了15位开国将军。

1930年丁盛17岁的时候,陈毅带着部队路过他的家乡新坡上水排村,他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一合计,就一起加入了陈毅的队伍。

丁盛的运气还是不错的,因为他参军后并没有被编入一线寻找部队,而是当上了一名通讯员。跟他一起参军的6个小伙伴中,有3个编入了战斗排,不久就先后牺牲了,还有两个既吃不了行军之苦,也受不了真枪实弹的惊吓,俩人一起当逃兵溜回家了。

丁盛当通讯员虽然也有很大的危险性,但那个时候通讯员经常兼任警卫员,经常跟领导干部们接触,耳濡目染之下还是能开阔一些视野,提升一些眼界的。

而丁盛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王稼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遇到他的。

1932年,这时候的丁盛已经因为表现优异,被提拔为了通讯班长。后来总政治部成立的时候,丁盛被调到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身边当通信员。

众所周知,在老一辈革命家当中,王稼祥不但学历比较高,脾气也是出了名的好。丁盛为人机灵懂事,跟着王稼祥自然是如鱼得水。

1933年王稼祥在反动派的空袭中受了重伤,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而身为通讯员的丁盛,在这个时候就担负起了警卫员的责任,在医院陪同照料王稼祥。

王稼祥在养伤期间,有一次无意间问丁盛:小丁,你有没有往家里写过信?

丁盛听到之后,很不好意思地说:首长,我倒是也想往家里写信,可是我不识字呢……

王稼祥听了之后眉头就皱了起来,说:这可不行!你这么年轻,往后的路还有很长,不能读书识字的话,未来肯定会遇到很大的局限性。从那一天开始,王稼祥在养病之余便开始教丁盛读书识字。

丁盛本人对自己的这段经历也十分看重,曾经对别人形容他和王稼祥的关系的时候,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来形容。

后来王稼祥的伤势逐渐好转,达到能够自理的地步之后,他干脆就把丁盛推荐进了公略步兵学校学习。

现在大家都会读书识字了,觉得这项技能好像没什么了不起。但在当时那个年代,一个村识字的人不满五个手指头才是常态,在国共两方的部队里,能读书识字都是很大的加分项。

丁盛从公略步兵学校毕业之后,王稼祥一封书信把他推荐到了彭老总指挥的第三兵团,直接升任为卫生队指导员。从此丁盛开始搞政工,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都没打过什么大仗,职位却非常平稳顺遂的升到校级军官。

1940年“百团大战”的时候,丁盛担任晋察冀教导二旅一团的政委,也参与了对日作战,据说还被日本人送了个“守路钉”的绰号。总体来说,丁盛在中央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主要的工作方向还是政工方面,在军事方面并不算太出彩。

他真正打出自己的名号,是在四野林总手下开始的。

赫赫声威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之后,丁盛带着一个团赶赴锦州一带。不久后该团和冀中来的一个团、新组建的一个团合编为27旅,由丁盛担任旅长。

这个时期我军的实力规模增长很快,军官们升职的速度普遍堪比“坐火箭”。

然而升官太快,有利也有弊。“利”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多说了。这“弊”就是对军官们的个人能力,具有很大的考验性。

部队都在扩张,各种配套的专业人才根本就不够用,这就意味着作为长官就得什么都得懂,什么都会干,不然摊子铺的太大根本管不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丁盛会读书识字,先前又多次进修学习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他带着自己的人马,打击地主恶霸解决后勤问题,进山剿匪树立威信。军事、政工、建设等各种问题,他都能有条不紊的解决。因此他职位也很快升迁,1947年8月8纵成立时,他走被任命为24师师长。

不久之后24师编入45军,改编为135师,丁盛继续担任师长。正是在135师师长这个位置上,丁盛打出了他“四野名将”的威名。

1949年9月,“衡宝战役”拉开序幕。

这场战役敌方是由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指挥,他在衡宝一线布置了5个军的兵力,想要跟我军决战,以图挽回他们的颓势。而我军则兵分两路:切断敌方逃往贵州和海上的退路,然后挺进广西。

当时林总电令各部停止前进,等待我军兵力集中后再发起进攻。在这个过程中丁盛的135师由于没有接到命令,一路快速向前挺近。

等到他们再次跟上级联系上的时候,已经越过了衡宝公路,到了白崇禧背后的沙坪、灵官殿一带。

这一下不但林总没有想到,连白崇禧都懵了。丁盛和135师不止上了他的卧榻之侧,简直就是一把刀子顶在他的后心!

反应过来的白崇禧,立刻集合了4个主力师,全力围攻135师。一个师被4个师围攻,连林总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觉得敌众我寡之下,135师很难从容过关。

机会不一定是给有准备的人,还是给那些没有了退路的人。项羽的破釜沉舟是一个好例子,丁盛打白崇禧的4个师也是一个好例子。

在分析135师的处境之后,丁盛果断地抛弃了辎重,疏散了伤员、文工团等非战斗人员,集中优势兵力,在白崇禧的4个师之间迂回穿插作战。

白崇禧的4个师人数和装备虽然占据了绝对优势,却被丁盛的135师牵着鼻子打,愣是把白崇禧布置打成了一团乱麻。

林总这边集中优势兵力之后,趁势向白崇禧发起总攻,里应外合之下,“小诸葛”也无力抵挡,只好抱头鼠窜了。

这一仗打下来丁盛声威大震,被林总称之为“丁大胆”。而135师也被称为“冲入羊群的猛虎”,直到本世纪初的时候,135师还保留着在战车上画虎头做标志的传统。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决定组织高级军官进修,丁盛也分配到南京高级陆军学院学习。1952年全新番号的第54军成立,丁盛担任第一任军长。

这支队伍成立之后,1953年入朝作战,在“金城战役”中初露锋芒,是最晚离朝的部队。

真正让54军声威大震的,是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瓦弄战役”。

1962年10月,54军按照总参的命令调一三零师到中印边界东段参加自卫反击战。

对于印军的表现,国际社会普遍的评价尽管都是太拉胯,甚至有外国媒体评价我们打印军“像热刀切黄油”一样。实际上这场战争中由于地形和环境复杂,我军不但作战条件非常艰苦,对阵的印军也不是无名之辈。

这场战争中印军的锡克锡克联队,是印军精锐中的精锐,曾经跟着老主人英国在二战时打过隆美尔军团。虽然不知道隆美尔军团对印军的印象如何,记不记得他们,但印军自己是按“打败过隆美尔军团”吹的。

在这场战争中丁盛指挥54军,配合友军对印军进行穿插割裂作战,歼灭了大部分印军,剩下的残兵败将仓皇逃窜到峡谷和密林中保命。印军第四军军长考尔中将只能扔下军队,带着自己的亲信乘坐直升机仓皇逃走。

“瓦弄战役”是对印自卫反击战最精彩的一战,也是双方打的最后一场有规模的战役,丁盛经此一战之后威名更盛。

这一战,也是丁盛的最后一个辉煌战绩。

行差踏错

丁盛虽然参加革命很早,曾经也在第三兵团任职过,但他崭露头角毫无疑问是在林总和罗荣桓指挥的四野,而且林总对丁盛的印象明显还很不错。

1968年2月,原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升任总参谋长,丁盛接替他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以开国少将的身份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将军,只有丁盛和龙书金两位,而且他们两人还都是四野出身。

1969年4月九大召开之后,丁盛又当选为中央委员,一时间可谓“风头无两”。也正是这个时候,丁盛多少有点不够谨慎了。

后来朱老总和叶帅等老帅被“疏散”到广州后,身为广州军区司令员的丁盛,对老帅和老干部们态度比较冷淡,这无疑为他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不过丁盛对林总的态度,其实也很复杂,最起码算不上是“死忠”,且在关键时刻及时划清了界限。

1971年之后,同为四野出身担任军区司令员的龙书金被一撸到底,立案侦查了好多年,而丁盛不但没有被追究,反而在不久之后增任广州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广东省委书记、广东革委会主任,并于1973年当选为中央委员。

对比龙书金来看,很明显能够看得出来中央当时对丁盛有多信任。

然而自此之后的丁盛,却没能保持头脑清醒。

1973年底,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的,是当时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

在对调到南京军区之后,丁盛跟许世友留下的副司令员肖永银相处的不太愉快,甚至他对许世友也颇为不满,把关系一度搞得很僵。当时大家都是大区司令,关系不好也不至于出大问题。

让丁盛真正落难的,是1976年四人团伙被打倒之后。他受到一些牵连,被强制退役,解除了所有职务。

在余生之中,丁盛多方奔走想为自己洗脱罪名,1998年曾经亲自进京,找担任过最高检查院检查长的黄火青反应自己的问题。

丁盛1940年回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的时候,黄火青是中央党校的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黄火青先后担任热河军区政委、冀察热辽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而他每一次任职的时候,丁盛都是他的下级。

对于丁盛来说,黄火青算是“老领导”。黄火青在听完丁盛的陈述之后,却认为丁盛的事情已时隔多年,而且原有的证据的确对他不利,很难翻案,最终回绝了他。

关于丁盛是否冤枉,长时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有上觉得冤,也有人觉得不冤。

好在丁盛晚年虽然没能恢复名誉,但他的老部下、老战友对他都非常照顾,所以晚景过的还算比较热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