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治板栗小叶病措施

 自在时光 2023-11-04 发布于北京

图片

王天元

板栗小叶病,也叫板栗黄化皱缩病。1990年开始发现在北京的怀柔和密云等板栗产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几年在京东板栗主产区的迁西、青龙、宽城、遵化、兴隆、抚宁、迁安等大部分县、市都有发生,虽然呈零星分布,低发病率、低危害性且处于局部发生阶段,但多年来在京东板栗产区间歇流行,大有逐渐扩展蔓延的趋势。京东板栗产区以其优良的品质,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一旦大面积发生,防治会非常困难,将导致树体衰退、板栗减产,已进入盛果期的整株树几乎不结果实,甚至造成树体死亡,是栗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现将板栗小叶病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以供种植者参考。

1 为害症状

叶片沿叶脉黄化、皱缩,枝条变脆,节间明显变短,栗蓬内栗果果皮褶皱、瘪小、失去光泽,导致栗果失去商品价值。发病严重时,树势衰弱、枝条细弱、叶片黄小、畸形,栗蓬内空壳无栗果,造成板栗减产,甚至绝产。

2 病原

板栗小叶病病原为植原体,以前称为类菌原体(简称MLO),属于细菌界,是一类无细胞壁的类似植物病原细菌的原核微生物,寄生于植物韧皮部的筛管组织。

植原体与其他病原物相比,发现较晚,长期以来植原体病害被误认为病毒病害,或是缺素症等生理性病害。板栗植原体病害作为可嫁接传播病害首先在日本板栗上发现,被称为“板栗黄化病”。2007年北京怀柔区园林绿化局与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分子生物学、基因检测等方法,发现板栗植原体病害,并定名为板栗黄化皱缩病。因其得病后叶片窄小、黄化、畸形,俗称“小叶病”。

由于植原体不能进行人工培养,因此对植原体病害病原性质、发病规律、传播途径、致病性、病害流行性、病害防治等方面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植原体病害防治困难,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长期以来给板栗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3 发病规律

3.1 传播途径

植原体专性寄生于树体韧皮部筛管组织内和介体昆虫体内。在自然界中病原主要依靠通过刺吸式口器昆虫介体传播。此外,植原体也可由带病的植株、砧木和接穗营养繁殖材料传播,及人工嫁接等方式传播。

3.1.1 媒介昆虫

通过刺吸式口器昆虫传播。如叶蝉、蚜虫、飞虱、茶翅蝽、斑衣蜡蝉等从韧皮部取食。传毒媒介害虫在病树上吸食树体韧皮部汁液后,再取食健树,健树就会被传染。

3.1.2 病株及嫁接

通过带病苗木、嫁接(芽接和枝接)等均可传病。接穗或砧木有一方带有病原,即可使嫁接株发病。

3.2 传播规律

病原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转。一般病原物的运行与分布,在萌芽展叶时由下向上运行到树冠,秋季板栗枝条停止生长、栗果采收后至落叶前养分回流期由上向下运行到根部。夏、秋高温生长季节,在病株幼嫩组织中植原体含量丰富,地上部所表现出的症状也较明显;而在冬季,地上部病组织中植原体含量则明显减少,植株多处于隐症状态。病原侵入树体后向下运行,增殖后又从下而上运行到树冠。

品种间的差别抗病力不同,有的品种发病率高。植被丰富的栗园发病重,植被少、传病昆虫少,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此外,土壤干旱、土层瘠薄、肥水条件差、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防治不力等导致树体衰弱的栗园,也会加重发病。

与菌原体类原核生物一样,植原体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能被四环素簇抗生素所抑制。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不敏感。

4 防治方法

以控制传染源、清除病原菌、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为基础;以加强栽培管理、平衡施肥、合理修剪,最终增强树势壮树防病为中心;以树干打孔药物输液滴注治疗挽救为保障;同时结合培育良种、工具消毒、消灭刺吸式害虫传播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4.1 加强植物检疫,保证苗木及嫁接接穗无病害

严格执行检疫审批程序,严防调入、调出的板栗砧木苗木、嫁接接穗等繁殖材料携带危险性板栗黄化皱缩病植原体病原的传入和传出,杜绝传染源。

杜绝从病区、病树及周边栗树上采集接穗作嫁接繁殖材料,进一步规范建立无病苗繁育基地和无病良种嫁接采穗圃;避免人为传染扩散。

4.2 选育抗病良种

进一步从当地实生老树中培育和选育板栗抗病良种。

4.3 注意嫁接和修剪工具的消毒

在病树上作业的工具要彻底消毒,减少工具的传病,避免人为交叉感染。可用小包装带喷头的修剪工具并用消毒液随时对工具,并用喷布消毒,非常方便。

4.4 彻底清除栗园零星发病树

对发现零星少量的无经济价值的患病栗树及早锯除,将修剪下的病枝清除,带出栗园。包括病树要连根彻底刨除销毁,或春季萌芽时用草甘膦涂抹,消灭传染源,防止病毒繁殖扩散。切勿只剪除病枝或锯除病树,造成下年根蘖丛生,拖延刨树,否则后害无穷。

在原地补栽应该挖除病树1~2年后,没有残留植原体病根时再进行栽植。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健苗作嫁接砧木栽植苗。

4.5 加强肥水综合管理,提高抗病性

秋季多施有机肥作基肥,增施磷、钾肥,改善树体营养条件,增强树势,促使栗树生长健壮,提高自身抵抗各种病害能力。

展叶后结合防治病虫害喷药,喷布0.3% 浓度的尿素+0.3%磷酸二氢钾+0.2%的硫酸亚铁制成的叶面肥,也可喷布其他多元素商品叶面肥。

4.6 消灭刺吸式昆虫传毒介体

及时清除栗园杂草,不要间作白菜、芝麻、玉米等农作物,可有效减少传病叶蝉、蚜虫等害虫数量,减少昆虫传播机会。

害虫严重时,可用50% 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20%氟啶虫胺腈·吡蚜酮、2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46%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40%氟啶虫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等杀虫剂喷雾防治。这些药剂具有内吸性强、速效高、持效期长、杀虫谱广等特点,对蚜虫、飞虱、叶蝉、粉虱、蝽蟓、斑衣蜡蝉等刺吸口器害虫有特效。

4.7 树干打孔药剂输液滴注治疗

防治最佳时期为栗树春季萌芽展叶期,京东板栗产区在4月下旬至5月初最好。此时,树液开始由根系向树冠上部流动,病原体随着韧皮部的筛管运转养分一起向上运输,应及时进行打孔输液药物防治。

采用树干打孔注药的方式,先在树干刮去老皮,露白为止。在主干上离地面30cm 处顺病枝方位用电钻或专用手摇钻倾斜45°角打3个孔,深2.5~3.0cm,孔间平面夹角120°(3孔均匀分布一圆周),用铁丝掏净孔中木屑。在树上高于1.5m 处挂药袋。用带输液针头的专用输液塑料袋向树干孔内注药,调节流速调节器到药液不外溢。

盐酸四环素治疗效果很好,祛疯1号对板栗黄化皱缩病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最好在秋季板栗采收后落叶前的10月养分回流期,再进行1次。中、重度病树应连续治疗2~3年。

用高压注射器树干注入四环素类抗生素,也能抑制植原体在韧皮部的增殖,可定期用1% 盐酸溶解四环素粉进行注射,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源自:果树资源学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