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壬寅宫变
2023-11-04 | 阅:  转:  |  分享 
  
壬寅宫变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三日,京师。天气已然入冬,寒风刺骨,天色刚刚微亮,这个时间街上理应没有多少行人。这天却很不一样,
整个京城似乎早早地就沸腾起来,四面八方的人们穿过一条条街巷,往一个地方汇聚而来。这些人男女老少都有,脸上都带着兴奋的表情,似乎在期
待着什么。他们的目的地是西市东面的一座牌楼。京师西市,历来是明代处决犯人的场所,明末杨士聪撰写的《甲申核真略》中明确记载道:西四牌
楼者,乃历朝行刑之地,所谓戮入于市者也。西市有东西两座牌楼,西牌楼是杀头的所在,犯人押到验明正身,监斩官一声令下,刽子手手起刀落,
人犯身首异处。按《旧京遗事》载:西市在西安门外四牌坊,凡刑人于市,有锦衣卫、理刑官、刑部主事、监察御史及宛大两县正官,处决之后,大
兴县领身投漏泽园,宛平县领首贮库,所谓会官处决。也就是说,杀人还要诛心——行刑之后,由大兴县领走尸身,由宛平县领走首级,使死者死后
也不得全尸。东牌楼则是西市东面的牌楼,此处就是凌迟的刑场。行刑时,牌楼下搭有席棚供监斩官员使用,立有悬首示众的一根高高的木桩。行刑
之后,首级挂起来,肉当场销售。犯官去了那里,都被片成片。片一片,扔筐里一片,片完之后向围观群众卖,百姓争相购食,据说能治疽疮。二百
多年间,不知有多少人尸横西市、血染黄尘。他们当中,有的人是死有余辜,在刑场受刑时,百姓是拍手称快的。如明武宗时专权的大太监刘瑾,活
着时候作威作福,时人称为“站皇帝”,何解?京城俩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坐着的是正德皇帝,站着的是立地皇帝。然而权势过盛终于
引来反噬,刘瑾风光没几年就被打倒,依律处以凌迟。由于刘公公平时作恶太多,在他行刑时,万人空巷,犹如过节般热闹。据正德年间大学士王鏊
《震泽纪闻》所载:都人鼓舞称庆,儿童妇女亦以瓦石奋击,争买其肉啖之。今天要在这里执行的,正是一场极刑中的极刑——凌迟。凌迟是古已有
之的一种酷刑,与一般人认知不同,明代以前,凌迟并非俗称的“千刀万剐”。明之前的王朝,对待凌迟比较随意,主要目的是把犯人慢慢折磨死,
过程并没那么讲究。一般是割8刀到120刀,在这个过程中,犯人早就断气了,余下的工作便草草结束。到明朝不一样了,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
以宽失天下,朕治之以猛”,明朝律例提倡严刑峻法,对凌迟也是一丝不苟。这种极刑发展到明朝,终于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有多变态呢?明朝的
凌迟,升级到了一千刀到三千刀,故此民间称为“杀千刀”,是真的要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的。死是肯定的,什么时候死,不一定,看各人体质
。还以刘公公为例,明武宗朱厚照给他定的刀数是3357刀,三天割完。行刑之日,刽子手把刘瑾剥去衣物,用渔网紧紧裹住,在保证他清醒的情
况下开始动刀。割起来有讲究,10刀一歇,给犯人喘口气,免得太快挂掉。第一天刽子手割了357刀下班,刘瑾竟然还喝了两碗粥。第二天就不
行了,割到一半刘瑾就凉了。不过按照刑律,犯人死了也不能停止行刑,于是又割了一天,凑足了3357刀。刘公公就此光荣成为明确记载中,受
刀数最多的犯人。刘瑾受刑已经是32年前的陈年旧事了,这次又大有不同,原因有三:首先犯人都是少女;其次人数众多,达到16人;并且,她
们都是来自宫内,身份都是宫女。这就太稀奇了,说是绝无仅有也不过分。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此大规模凌迟女犯人,且是来自后宫的宫女,史书记
载也就这一回,就在嘉靖二十一年十月的这一天。显然,光是凌迟已经足够激起看客的热情,更何况这种千载难逢的盛况。这一天,西市的街巷几经
拥塞,到处是四处赶来的人们,想要亲眼目睹这批女犯遭受凌迟的惨状。问题是,凌迟乃极刑之首,并不是寻常犯人有资格享受的。自元代开始,哪
怕是十恶重罪也不完全适用凌迟,够资格被判凌迟的只有“十恶”中的前五项罪名,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和“不道”。“
谋反”就不用多介绍了,造反在哪朝哪代都是首屈一指的重罪,不光凌迟,还要株连九族。“谋大逆”比谋反要轻一点,笼统地指侵犯皇帝利益,比
如不尊重皇帝,破坏皇家建筑,有损皇家的威严等,这样的罪名在古代依旧是不可饶恕的。明清律规定,凡谋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
死。“谋叛”与前两者不同,谋反和谋大逆针对的是皇帝,谋叛针对的是国家,也就是“里通外国”,或投敌卖国。“恶逆”指子孙殴杀祖父母、父
母、尊长等行为。以穷恶尽逆,绝弃人伦,故曰“恶逆”。“不道”,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造畜蛊毒厌魅。历代法律中都有关于“不道
”罪的规定,明、清律的处刑尤为严厉。刘瑾是谋反重罪,这群宫女犯的又是哪条呢?当时宫中传出的一份诏书揭示了答案,诏曰:这群逆婢,并曹
氏、王氏合谋弑于卧所,凶恶悖乱,死有余辜。你们既打问明白,不分首从,都依律凌迟处死。各该族属,不分籍之同异,逐一查出,着锦衣卫拿送
法司,依律处决,财产抄没人官。陈芙蓉虽系逆婢,阻拦免究。钦此钦遵。这份诏书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这群宫女所犯的罪行是“谋大逆”,仅次
于谋反。而且情节相当不可思议,是非常大胆地在寝宫行刺皇帝。这个罪行就太重了,等同于谋反,依大明律——谋逆者祖父、父子、孙兄弟、伯叔
父兄弟之子及同居之人,年十六以上,不论疾病残废,皆斩——也就是说,一族近亲都要受到株连,把她们凌迟了还不够,至少还有一百几十号人要
陪着掉脑袋。问题是,行刺皇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不说紫禁城戒备森严,光是要搞清楚皇上睡在哪里就是个大问题。按《日下旧闻考》记载,
皇帝居住的乾清宫暖阁有几个房间,“中一间置床三张于房下,即以天桥上左一间之下置床三张于上,又以天桥下左二间之下间置床三张于下,又以
天桥上左三间之上间又置床三张于上,又以天桥下左四间之下间置床三张于下,右四间亦如之。天桥即人家楼梯也。凡九间,有上有下,上下共置床
二十七张,天子随時居寢,制度殊异”。九个房间,二十七个床位,皇帝可以随意选择,不是身边亲信很难弄清他到底睡哪个房间哪张床。更何况,
当朝皇帝朱厚熜喜好修道,平时所吃丹药热剂太多,往往会心血来潮,跑到后、妃、嫔居住的宫中留宿。其次,就算知道嘉靖在哪里留宿,刺杀他也
显然是一个风险指数拉满的行动。无论成功与否,千刀万剐都是板上钉钉的结果,可谓是十死无生。那么这群宫女到底与嘉靖有什么深仇大恨,她们
又有何能力,为何甘冒如此后果,不惜代价也要刺杀嘉靖皇帝呢?诏书里还透露了另一些信息,里面提到的“曹氏”、“王氏”不是别人,正是嘉靖
的妃嫔——曹氏是曹端妃,王氏是王宁嫔。显而易见,根据诏书内容,这两位妃嫔也参与了这次弑君行动,这或许是宫女们能准确找到皇帝所在的关
键。至于其他细节,除了另一个名叫陈芙蓉的宫女外,诏书中语焉不详,点到即止。但这反而激起了围观群众更大的好奇心,人们交头接耳,纷纷猜
测,这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宫闱秘辛?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可以从一只大乌龟说起。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十九日日辰时,天色微亮,沉寂的紫禁城已
热闹起来,逐渐嘈杂的声音告诉着这座神秘宫殿群的人们,皇宫里新的一天已经开始了。景阳宫的宫女杨金英、邢翠莲,如往常一样从拥挤的寝室中
醒来。明代紫禁城人口稠密,尤其是嘉靖年间,后宫人口一再增加,连嘉靖皇帝也觉得“宫眷居住稠密”,想迁居一些前朝后妃们(武宗、宪宗后妃
)前往西城宫殿居住,但是被大学士毛纪劝阻,可见紫禁城实在拥挤。宫女们居住条件普遍较差,换算成现代单位,大约是三四个人睡在10平米的
宿舍,环境是比较逼仄的。草草洗漱完毕,杨金英、邢翠莲便与其他宫女一起,开始这一天的工作。在外人眼里,由于皇宫大内的关系,宫内服役人
员的工作有层神秘感,其实绝大部分宫女的工作本身并没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些打扫、整理、清洗的日常,与仆人无异。有所区别的,只是她们服
务的对象不同。据宋起凤《稗说》记载 :凡宫中诸女侍,每娘娘位下,内外服役若干人,如司衣尚食,供洒扫巾栉,盥沐浆洗,纫针裁剪,以至厨
馔诸役,悉有名载籍,别其尊卑。杨、邢二人,正是宫中女侍,司衣尚食、盥沐浆洗,都是她们的日常工作。杨金英、邢翠莲服务的场所是景阳宫,
史料并没有记载她们是通过何种方式入宫的,有明一代,除了少数来自官宦人家的自荐与国外的进贡,宫女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采选;二是战俘
;三是罚没入宫的犯罪人家女子。其中人数最多的也最普遍的,就是民间采选,谓之“选秀女”。如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
:所取女子,除富豪家不收外,其余即使贫穷之家,女子年纪十五至二十岁者,皆许选入宫中。并允许各家父母亲自伴送入京,可赏钞五十锭。不过
具体如何采选,标准是什么,完全凭时任皇帝喜好。杨金英、邢翠莲她们生活的嘉靖时代,是历任皇帝中采选秀女次数和人数都相当多的一朝,这与
嘉靖的特殊爱好有关。有理由相信,杨金英、邢翠莲是通过最普遍的采选方式被选入宫中。这些宫女,不管她们在娘家本名是什么,入宫后均会重新
起名,大多为莲、菊、兰、荷之类,与民间的粗婢命名一般无异。如果宫女出外,会再换一个名字。如遣出监公主、驸马府,一般会联系其父亲名字
来命名,诸如赵甲的女儿称赵甲女、钱乙的女儿称钱乙女等,地位也相应提升到了管家婆级别。这些少女们入得宫来,经过一小段时间的培训,就会
被分配到各宫殿,为居住在这里的娘娘服务。杨金英、邢翠莲被分配到的景阳宫是内廷东六宫之一,这是座二进院的宫殿,面阔3间,黄琉璃瓦庑殿
顶。虽是内廷东六宫之一,景阳宫的主人王宁嫔却已荣宠不在,当朝皇帝已经数年没有御驾此宫,景阳宫已成为东西六宫中最为冷清的院落之一。虽
说嘉靖不来,宫中的活也一样不少。这天天气不错, 杨金英、邢翠莲与宫中其他宫人一起,一番洗晒下来,已是微微出汗。眼看时近午时,管家婆
也不再那么严厉,宫女们回到室内略为休息。手上一闲下来,这群少女嘴巴就活跃起来,由于工作关系,宫女们日常所讨论的,除了一些宫闱间的八
卦,其他也与民间女子无异,无非也就是些衣、食、装扮,以及将来等等话题。接近开饭时间,便有宫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起,今日宫中膳食,不
知是羊肉,还是鹅掌啊?这倒不全然是开玩笑,讲到宫中饮食,弘治年间韩邦靖有诗云:日给行粮米半升,大官空有珍羞馔。宫女的伙食自然不可与
高官同日而语,每天半升米就是405克,正是勉强可以维生的量。不过这是光禄寺按规定配给的数量,韩邦靖是外廷官员,对内廷情况不怎么了解
。事实上在规定的配给之外,宫中在不同的季节还会对应不同的食材。据《酌中志》记载,十月宫中膳食有羊肉、麻辣兔、虎眼、乳制品等;十一月
有腌猪蹄、鹅脆掌、羊肉包、混沌、冬笋;十二月有灌肠、油渣卤猪头、烩羊头、羊肚、牛白、酒糟虾蟹、炸银鱼等等。固然,这些食物不是特意为
宫女准备的,但分配到各个宫中,底下宫女多少也能沾个光打打牙祭。说话间,小宦官已提来热气腾腾的饭盒,众宫女打开一看,只是些寻常饭菜,
并没有羊肉、鹅掌之类。这并没有没有影响宫女们的心情,毕竟这些菜品不可能每天都有,宫女们多半来自贫苦家庭,即使是这般寻常饭菜,对比宫
外食不果腹的穷苦百姓,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吃饭时,往往也是宫女们一天聚在一起最多的时候,话题也随之多了起来。身为女子,宫女们聊
得最多的还是自己的前途和归宿,在宫中服役,她们的前途如何呢?宋起凤的《稗说》中说宫女们“悉有名载籍,别其尊卑”,这里提到了尊卑等级
的概念,没错,宫人之中也是有等级的。或者说,是她们的晋升次序。明代妃嫔以下,统称宫人。宫女在宫中一般以分配到各殿阁为主,每间宫殿各
有资深的宫人担任领班,宫内称为“姥姥”或“婆婆”,正式称呼是管家婆。如张鼐在《宝日堂杂钞》中所录,万历年间,翊坤宫就有婆婆于景科女
、田仁女、田德女等九人。乾清宫、福王府、寿宁公主府中也都有婆婆,她们负责与管事太监一起提督本宫宫禁之事。管家婆拥有特殊的权威,需要
入宫服侍年久,劳绩卓著者,才可以晋升,一般都是由大龄或老龄宫女升任。管家婆以下是老宫人,宫女在宫中日久,能力与资望累积之余,也有可
能成为拥有特殊权力的老宫人。明代规定,被挑入宫的宫女必须不断读书学习,据刘若愚《酌中志》记载 :“宫内教书,选二十四衙门多读书、善
楷书、有德行、无势力者任之。三四员、五六员不拘。”她们所使用的教材,如《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女训》、《女诫》、《内则
》、《诗》、《大学》、《中庸》、《论语》等书。文理能通者,升女秀才,升女史,或升宫正司、六局掌印。凡是圣母及后妃礼仪等事,则以女秀
才为礼引、礼赞、礼官。明初,后宫共设六局二十四司,设宫官187人,女史96人,由这些女官承担宫女教学任务。自永乐以后,宦官受到重用
,六局二十四司逐渐遭到裁撤,仅保留了尚宝数司。后宫宫女人数无定数,或多或少,总在数千人之间。女官人手不足,教习宫女的任务也逐渐转移
到了宦官身上。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载:凡诸宫女曾受内臣教习,读书通文理者,先为女秀才,递升女史,升宫官,以至六局掌印,则为清
华内职,比外廷通显矣。可是宦官并没有专职的人员负责此事,于是许多时间,这个任务就由进宫久,学习时间长的老宫人担任,小宫人通常称呼她
们为姆师、傅姆或姆训。管家婆与老宫人之外,就是小宫人。小宫人之中也分等级,杨金英、邢翠莲她们是什么等级呢?据案发以后,刑部主事张合
后来在《宙载》中的记录,她们属于宫女中常在、答应的级别。受清宫影视作品影响,许多人可能会认为常在、答应是皇帝的低级妃嫔,其实不是的
。明代皇宫之中便有答应、常在的称呼,且有大小之分,在当时并非是皇帝临幸过的女子,只是较为低级的宫女。比如程嗣章在《明宫词》中云:景
泰帝皇后汪氏,英宗北狩时,钱皇后在宫忧劳哭泣,日藉后慰恤,有如妯娌……及英宗复辟,仍令称王妃,后沦落,一兴一衰。因于后归国时流涕饮
饯,凡在宫所有服御赀器及其故宫人、答应、皆令随后迁外王府。这是讲的明英宗天顺年间景泰帝皇后汪氏的一段往事,显而易见,答应与宫人都是
服侍妃嫔的低级宫女,也就是小宫人,且答应的地位还排在宫人之后,常在也与其类似,都属于地位最低下的宫婢之列。她们是什么时候入宫的,史
料没有记载,不过我们不难通过她们的地位,来合理推测出她们生平的一些线索。嘉靖年间是选秀女较为频繁的一朝,据《皇明大政记》、《明世宗
实录》等记载,嘉靖皇帝曾在嘉靖十年(1531年)七月下诏采选女侍百人入宫;嘉靖十四年十二月,又选收民间女子八十人入宫,“量给其家银
币有差”;嘉靖十九年五月,又下诏采选京城内外淑女一百名。明代采选宫人的年龄一般是15-20岁,但在嘉靖朝有所不同。在嘉靖皇帝采选民
女的圣谕中,多次规定有具体年龄,如“限年十一岁以上,十四以下”、“八岁至十四岁者”、“取民间女子十岁以下者”诸如此类。也就是说,嘉
靖皇帝采选秀女的年龄要比前朝小得多,普遍要小六七岁,大约是在8岁到14岁这个范围内采选。这样推算,假设杨金英与邢翠莲是在嘉靖十年那
一批被采选入宫的,那么到嘉靖二十一年,她们的年龄大概在二十上下,不会超过二十四五岁。这些宫女入宫时间未必很短,却仍然还是小宫人,那
么她们的归宿是什么呢?这也是宫人们时常会讨论的问题,聚在一起时,姐妹们这个说不知哪年才能当上管家婆;那个却说,我只要能快快出宫就好
。当然也少不了心中想着一夜登天的宫女,想着得到皇上临幸,便能摆脱这景阳宫,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宫女们的议论与想法,并非是空中楼阁,而
是各人基于现实的自身考量。一般而言,明代中期以后,底层宫女的出路大致有三种。一是晋升为老宫人、管家婆,拥有一定等级与权力。这条路除
了自身要善于做人,主要还是靠熬,另外就是跟对人。倘若宫人的主人一朝得宠,那宫人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比如说,乾清宫、慈宁宫、翊坤宫这
些宫殿管家婆人数众多,多的有十个以上,其他宫殿与之相比,显然大有不如。那么如果宫女在几个大娘娘手下服务,升迁的几率一定会比小妃嫔高
上很多。可惜,景阳宫的宫女没跟对人,晋升对她们而言遥遥无期。二是退休。古语道,一如拱门深似海,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宫女。严格来说,宫女
没有退休这个概念,她们的退休可以理解为外廷大臣致仕,皇上同意,你就能回家退休;皇上说还需要你的服务,那你就不能走。在这点上,明初倒
是做得比较人性化。可惜到了嘉靖朝,宫人退休同样遥遥无期。第三,就是等待皇帝临幸。吸取元朝后宫乱政的教训,大明立国之时,明太祖朱元璋
便有规定,凡是天子或亲王的后、妃、宫嫔,慎选良家之女充任,进奉者一概不受。明太祖的规定即为祖制,祖制不可违,所以明代的后妃大多出自
民间。这其中,又有不少皇后、妃嫔都是宫女出身,如宪宗朝万贵妃;万历生母李太后;万历的孝靖皇后王氏等等。再普通的宫女,一旦“一承天眷
” ,次日便要报名谢恩。自此内廷方“异礼待之”,而皇帝也会命令给已临幸之女“铺宫”,以待册封,这就是明代各朝基本遵行的内宫制度。得
到皇上临幸,是大部分宫女的夙愿,一旦如愿,她们就能乌鸦变凤凰,如果能诞下一子半女,那更是母以子贵,从此成为有等级的妃嫔,甚至日后母
仪天下,也不是没有可能。可是皇上临幸宫女是非常随机和随意的,假若机会出现,如何才能得到皇上垂青呢?这便是宫女们讨论的另一个话题,即
服饰打扮。据《稗说》载:后妃、嫔御、夫人、才人以下,月有常给,尚衣司衣,尚食司食。寒暑服饰悉着于籍,司者按籍别上下大小轻重之分,或
月一进之,或季一进之。每月、每季度,后宫都会发放制服,宫女们的服装是什么样的呢?按明初洪武四年礼部拟定的宫女服色:宫人衣用紫色,团
领、窄秀,遍刺折枝小葵花。以金圈之珠珞缝金束带、红裙。弓样鞋上刺小金花,帽额饰以花。随着季节变化,宫女还配发不同季节的时令服装。每
年三月初四起,宫女起穿罗衣,四月初四起穿纱衣,九月初四又换罗衣,十月初四起穿纻丝,十一月北京早已入冬,又会有暖耳。此外,到了节庆日
,服饰也会有相应的改变,穿节日应景的服饰——年前祭灶前后,穿葫芦景补子、莽衣;元宵节穿灯景补子、莽衣;七月初七穿鹊桥补子,莽衣;重
阳节穿菊花补子,莽衣。从以上描述看,宫女的服饰还是比较精美与多样的。其实不止是服饰,宫中还有给宫女们的胭脂水粉钱,也就是补贴。正所
谓“日给花粉钱,月给鞋料帨帕钱”。后来清朝的康熙皇帝曾感慨明末宫女的待遇,谓之曰:“有明之季,脂粉钱岁至四十万两”。虽说有夸大之嫌
,倒也不是空穴来风。俗话说好看的女人都是打扮出来的,要想吸引皇上注意,妆容和饰品必不可少。对于宫女来说,金银首饰固然极难得到,但在
玉石类饰品上,内廷并不吝啬。如嘉靖年间曾有女官记录过内库一年发放的玉石数量:乌玉、黄玉、绿玉、白玉、红玉若干斤,玉璞七万几千斤。如
此庞大的数量,宫内的贵人们得用到猴年马月,可以肯定大部分都是为宫女准备的。所以,宫中比较重视宫女的仪容仪表,宫女们也普遍重视自己的
妆容,这其实是一个双向的选择,事关宫女的归宿。实际上宫女的物质生活并不算太差,除了住得差点,基础的衣、食,乃至饰,都算是有保证。对
比宫外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穷苦百姓,她们还算是幸运的。当然,物质的相对充裕,并不能掩盖情感生活的匮乏。因为在整个紫禁城就只有一个真
正的男人,那就是当朝皇上,可是皇上是很忙的,后宫女子有几千人之多,哪里顾得过来?事实是绝大部分宫女根本不可能得到皇帝的垂青,管家婆
名额有限,绝非人人可以当上,老宫人又多半得熬个几十年。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宫女熬成了老宫女,既不得晋升更不可能得到临幸,因此也就有了
“宫怨”一说——如“可怜空长彤宫里,一世光阴半世闲”,“空有华堂十数重,等闲不复见君容”,绝大部分宫女都是在这种期盼中而不知老之将
至。我们再看一下这次刺杀行动的十六名宫女,她们的名字是:杨金英、杨莲香、苏川药、姚淑翠、邢翠莲、刘妙莲、关梅香、黄秀莲、黄玉莲、尹
翠香、王槐香、张金莲、徐秋花、张春景、邓金香、陈菊花。从命名来看,她们都是下级宫人,也就是答应、常在的级别。这些宫女的主要工作就是
服侍主人,负责各宫殿的日常杂役。若遇到皇帝举行宴会,或是皇家有什么重要活动,她们也要出场列队,以作仪仗。若是各宫后妃在宫中行走,手
下宫人自然也要跟随。如果是皇帝谕命幸某宫,则由其宫中之人前导,妃嫔着朝服出迎。这时候,宫人就要忙碌起来,随侍的随侍,旁列的旁列,务
必要随叫随到,听候差遣。只是这种忙碌的光景,杨金英、邢翠莲等景阳宫的宫女,已不知多少年没有见到过,因为皇上压根就不来了。嘉靖皇帝是
出名的喜新厌旧,他有名分的妃嫔就不下数十人,在明朝皇帝中可算众多,其人喜怒无常,更是很少有人能得到他长期专宠的荣幸。通常来讲,皇上
不来,妃子清闲,宫女们的工作也会轻松很多。但是在这一天午后,杨金英、邢翠莲却意外地接到了一个特别的工作——皇上指定景阳宫挑选宫女二
人饲养一只大乌龟,内务府报上去的名字,正是杨金英、邢翠莲两个人。说到饲养动物,宫女们并不陌生。古代皇宫中豢养着诸多动物当宠物,各种
鸟、鹿、鹤、猫、狗、蟋蟀、蝈蝈等等不一而足。养宠物是调剂皇室生活的重要娱乐休闲方式,这只乌龟却不一样,它不是什么宠物,而是灵物,是
由时任工部侍郎赵文华以祥瑞的名义向嘉靖皇帝进献而来。《礼记?礼运》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在中国古代,传说龟是玄武苗裔,
与龙、凤、麟三者并称“四灵”或者“四神”。在所谓“四灵”之中,龙、凤、麟都是神话中的生物,只有乌龟是现实存在的动物,再加上乌龟通常
都很长寿,历来被古人视为福禄深厚的灵物。杨金英、邢翠莲负责照顾的这只乌龟,它不光是大,据说还“身有五色”。要照今天来看,这可能只是
一只身上长着藻类的绿毛大龟。但是当时的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这么奇特的乌龟,已经不只是灵物了,而是上升到了祥瑞的高度。什么是祥瑞
呢?祥瑞又称“服瑞”,指吉祥的征兆。儒家和道教都认为,一些奇特、对人有益的自然现象,可以解释为上天对皇帝的行为和所发布的政策的赞成
或表彰。古代祥瑞种类繁多,大体分为五种,即五个等级。按《新唐书?百官志》载:“礼部郎中员外郎掌图书、祥瑞,凡景星、庆云为大瑞,其名
物六十四;白狼、赤兔为上瑞,其名物二十有八;苍鸟、赤雁为中瑞,其名物三十二;嘉禾、芝草、木连理为下瑞,其名物十四。”神龟、灵龟、宝
龟等各种龟,就是祥瑞中的第一等级,《礼乐记》记载:“青黑缘者,天子之宝龟也”,与龙、凤凰、麒麟、白虎、白鹿等异兽并列,称为“上瑞”
。再说赵文华,他得到这只乌龟后,欣喜若狂,立马就把龟作为祥瑞献给了嘉靖皇帝。赵文华为什么这么兴奋呢?两个原因。其一是赵文华这个人,
此人颇有文才,最高职务当到了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并以右副都御史衔总督江南、浙东军事。但是赵文华之所以能身居高位,并不是凭他的能力,
而是靠趋炎附势。《桃花扇》中李香君《骂筵》中的唱词“赵文华陪着严嵩,拌粉脸席前趋奉”,说的就是这个钻营的小人。赵文华的性格,《明史
》中的记载是“性倾狡”,也就是说他的性格很奸诈狡猾。关于这点,有这么一件事。赵文华嘉靖八年中进士进入官场后,长期担任外放的小官,很
不得志。后来嘉靖朝著名的大奸臣严嵩逐渐崛起,靠着以前在国子监时与严嵩有过师生关系。赵文华攀附上了严嵩,认他为义父,得以调回京城,出
任通政使(正三品),进入九卿之列。即使这样,赵文华还是觉得升迁不够快,想要绕过严嵩与嘉靖接触,直接博取皇上的欢心。可是以什么理由呢
?赵文华就想了个办法,他找到一种百花仙酒进献给嘉靖,并且告诉嘉靖:我的老师严嵩就是喝了这种百花仙酒才长寿的(臣师嵩服之而寿)。结果
嘉靖是个求知欲很强的皇帝,便问严嵩:你有这种仙酒,怎么不早点呈上来?严嵩一听莫名其妙,什么仙酒,他哪儿知道啊,一查说是赵文华捣的鬼
。严嵩大怒,赵文华作为他的门生、义子,又是头号亲信,却不打招呼就绕过他直接拍皇上马屁,还拿他这个老师当背书,这是官场大忌!这个赵文
华,你想干什么?严嵩一点也不顾赵文华的面子,立马把他叫到内阁,当着徐阶、李本两位阁老的面一顿臭骂(嵩恨文华不先白己,召至直所詈责之
)。要说赵文华,也实在是个很有城府的人,他知道弄巧成拙闯了祸,挨骂时他长跪不起,边哭边承认错误。等严嵩骂完了,赵文华一转身,就用重
金贿赂了严嵩妻子欧阳氏,让她帮忙说好话,请求严嵩原谅自己。赵文华确实很聪明,也很了解严嵩,严嵩虽然官声很差,但他有个优点——用情专
一。严嵩的夫人名叫欧阳淑端,严家和欧阳家是世交,严嵩和欧阳淑端两人早早就结下了娃娃亲。当时欧阳家富有,严家贫穷,严嵩是属于高攀的。
严嵩20岁与19岁的欧阳淑端完婚后,欧阳家为严嵩的学业助力甚多,家谱中称她“助公食贫力学,比贵不失素风,与公白首相敬”。严嵩在弘治
十八年(1505年)中进士以后,在官场扑腾了几十年,几经沉浮,逐渐发生了蜕变,变成了一位左右逢源、溜须拍马、阴险毒辣的官僚。明代官
员纳妾成风,尤其是有一定品级一定地位的官员,要是不纳几个小妾,就好像不正常似的。严嵩更是位高权重,有个三妻四妾实在不算什么事儿,可
他对夫人却不离不弃,两人相守相伴60余年,严嵩从未纳妾,始终与夫人相敬如宾。“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这是《严嵩传》中
对他的点评。严嵩一辈子作恶多端,坑害的人不计其数。但从严嵩对夫妻的感情来看,是他唯一一个值得称道的亮点,后人可以说严嵩愧对天下人,
唯独不能说他愧对自己家人。赵文华走欧阳氏这条路子,是非常聪明的办法。欧阳氏对严嵩一顿枕边风一吹,再叫来赵文华磕头认错,严嵩这才释然
,待之如初。不久,还借着修筑京师外城的机会,又保举赵文华当上了工部右侍郎。这件事说明,赵文华既喜欢溜须拍马,也是个懂得变通,善于动
脑子的人。可是上次他献百花酒出了丑,这次为什么还要献神龟呢?这就要讲到第二个原因。第二个原因,与这桩行刺案中的受害者——嘉靖本人有
直接关系:这位皇帝非常迷信道教,是喜好祥瑞的一个皇帝。需要说明,对待这些祥瑞,并不是所有皇帝的态度都是一致的。有的皇帝特别喜欢,献
上祥瑞的大臣会有重赏;有的皇帝就一般般,没有就没有,就算有人献来,也就当一乐子,未必会给多高的赏赐。比如嘉靖的前任——明武宗朱厚照
,就是个对祥瑞不怎么感冒的皇帝。朱厚照崇信的是佛教,在他执政时期,对于佛教的扶持力度很大——“准度在京、在外僧三万名”。他甚至和自
己信赖的僧人一起居住吃饭,表现出对佛教的极度青睐。祥瑞与道教有着密切联系,佛教不讲祥瑞,既然皇上信佛,对祥瑞这种事儿也就不怎么上心
。我们知道,进献祥瑞它本身是种政治投机,既然是投机,就隐藏着风险。如果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就没什么人肯干,所以在武宗一朝,基本没有
大臣敢进献祥瑞。万一你献个什么东西,皇上反应冷淡,朝中的政治对手察言观色再给你来个弹劾,说你是“子不语怪力乱神”,那可如何是好?纵
观中国历史,佛教占据主导地位的时间要比道教长得多。大明立国以后,社会的稳定再度给予佛教发展的环境,道教虽然也有一定地位,与佛教比起
来却依旧有所不如。在通常情况下,道教只有在皇帝加持的情况下,才能稳压佛教一头。恰好,明世宗朱厚熜就是这样一个皇帝。由于嘉靖信道以及
著名的“大礼议”事件,嘉靖朝献祥瑞是非常普遍的事。嘉靖在位45年,所谓的祥瑞出现了76次。比如抗倭名将胡宗宪就进献过白鹿,还由他的
头号幕僚——后世大名鼎鼎的徐渭徐文长执笔写下两篇《进白鹿表》一起奉上。当然,这些人献祥瑞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像赵文华是为了
在官场更进一步,胡宗宪则是担忧抗倭大业得不到朝堂支持,以进献白鹿来换取嘉靖的赏识。嘉靖对祥瑞的态度也有些意思,这个皇帝很聪明,也很
懂权术。他对祥瑞的态度,和他对修道的态度类似:一半是真信,一半也是将其视为一种统治工具。嘉靖一朝祥瑞很多,但一般都是甘露、瑞麦、白
兔、白鹿、五色云之类,没有乌龟。嘉靖得到这只乌龟,当然很高兴,当即指定两名宫女专门照看神龟,好生伺候,不得怠慢。皇上亲自指派的工作
,一般人会求之不得。但是杨金英、邢翠莲接到这个差事,却暗暗叫苦。她们担忧的并不是工作的繁重,而是一个不小心,便会有杀身之祸。宫女们
有这个担心,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在当时的后宫,在嘉靖手下干活,确实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前文我们说了,嘉靖好道,崇信道士。在嘉靖一朝,
最得宠的道士起先是邵元节,邵元节死前又推荐了陶仲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陶仲文的出现,促成了宫女们对嘉靖的行刺。陶仲文是湖北黄冈
人,算是嘉靖的半个老乡,他本来在黄梅县当小吏,后来学会了龙虎山道士驱邪捉鬼的伎俩,混到了京师,拜入邵元节门下。邵元节很欣赏陶仲文,
把他推荐给了嘉靖,陶仲文也略懂点医术,为嘉靖的儿子治好了天花,很快得到了嘉靖的信任。邵元节帮助嘉靖解决了从无子到有子的问题,但他还
有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嘉靖体弱多病的问题。从现代医学讲,嘉靖身体不好是先天问题,成年后好好调养,控制欲望,体质是可以改善的。可嘉靖
15岁就当上皇帝,尚未完全成年。一个本来就体弱的未成年男子,面对后宫如此众多的如花似玉的美女,而且从法律上说,这些美女他都可以随意占有。在女色方面,嘉靖不是个能把持自己的皇帝,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如此长年累月下来,嘉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到了嘉靖十三年九月,才28岁的嘉靖皇帝就生了一场大病,连续一个月没有上朝。而在这之前,也是因为身体问题,嘉靖已经连续两年没有亲自祭天。在《明世宗实录》中,嘉靖对这两件事情一并作了个解释,大概意思是:朕自幼多病,每次发病,总要持续五到七天才好。这些年来,朕的身体更不如前,已经两年没有去祭天了。本想好好进行调整,以便来年身体好转,能亲自祭天。但进来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倒加重了。咳嗽多痰,夜不能寐,所以一个月都没法上朝。嘉靖十八年(1539年)邵元节去世,陶仲文成为嘉靖最崇信的道士。摆在他面前的问题也很棘手,不光要在不影响皇上后宫生活的前提下,帮助他解决体弱的毛病,更要帮助嘉靖解决他的终极目标——得道成仙。为了满足嘉靖的需要,陶仲文使出了浑身解数帮助皇上修仙。按陶仲文的说法,要想成仙,除了诚心修道以外,还有两件事必须要做。一是“吸风饮露”。《庄子》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中有很多故事,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寓言来读。《庄子》中说的吸风饮露,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性的生存状态。就算真的存在,那也是得道成仙以后的事。但是根据陶仲文的解读,凡人吸风饮露也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吸风可以理解,呼吸新鲜空气罢了,饮露又是饮什么露呢?陶仲文的解释是树叶上的甘露,说白了就是清晨的露水。为了保持露水的纯洁,还必须要由处子之身的年幼宫女去采集。这些宫女本身年龄都比较小,每天宫内有繁杂的工作要做,还要很早就起来采集露水,她们的身体就有点吃不消。等到了冬天,天气寒冷,更是经常有宫女身体受不了而病倒。陶仲文这个馊主意导致许多宫女生病,她们的生活雪上加霜。这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更恶劣了。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