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秦郡考》(王国维,1913)

 圆弧YH 2023-11-04 发布于北京

【提要】王国维在《秦郡考》(1913)文章中,开头先提出问题。《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三十六郡,后人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如《汉书·地理志》认为,三十六郡是秦朝一代总的郡数。一种解释如《史记集解》认为,三十六郡是秦始皇二十六年时候的郡数。

【批注】

    王国维(1877—1927)《秦郡考》(1913),结合了《史记》散见于本纪、列传等的材料,把握了秦设置郡县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梳理了秦郡设置的前因后果,结论简洁扼要,文章颇为精彩。

(王国维:《秦郡考》,《观堂集林》,《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38-342页。)

【提要】王国维引出问题。【】

【摘录】

(王国维:《秦郡考》,《观堂集林》,《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38页。)

【提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十六年从廷尉李斯议,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摘录】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複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锺鼓,以充入之。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39页。

【提要】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房绾上书,请求在燕、齐、荆地设置王侯治理,秦始皇将议论交给群臣讨论。廷尉李斯认为,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最后互相攻击如仇人,现在国家统一,应该实形郡县制。秦始皇认同李斯的建议。


【批注】秦帝国刚完成统一大业时,李斯还是廷尉的位置,但是他的见识超过了群臣,和秦始皇的想法一致。嬴政和李斯都是见识超前的人,无怪乎两人最后,一个是帝王,一个是丞相。

【摘录】

裴骃不之数,而易以鄣郡、黔中,并数内史为三十六郡。《晋志》从之,益以后置之闽中、南海、桂林、 象郡,为四十郡。者钱氏大昕用班说,姚氏鼐用裴说,二者争而不决久矣。

(王国维:《秦郡考》,《观堂集林》,《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38页。)

【摘录】

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集解】三十六郡者,三川、河東、南陽、南郡、九江、鄣郡、會稽、潁川、碭郡、泗水、薛郡、東郡、琅邪、齊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代郡、鉅鹿、邯鄲、上黨、太原、雲中、九原、鴈門、上郡、隴西、北地、漢中、巴郡、蜀郡、黔中、長沙凡三十五,與內史為三十六郡。(【正義】風俗通云:“周制天子方千里,分為百縣,縣有四郡,故《左傳》云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秦始皇初置三十六郡以監縣也。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39页。


【表格】


班固裴骃
1河东

河东

始皇即位,已并巴、蜀、汉中……有河东、太原、上党郡。
2太原

太原

庄襄王四年,初置太原郡。
3上党

上党

始皇即位,已并巴、蜀、汉中……有河东、太原、上党郡。
4东郡

东郡

始皇五年,初置东郡
5颍川

颍川

十七年,内史腾攻韩,以其地为郡。
6南阳南阳 三十五年,初置南阳郡。
7南郡

南郡

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
8九江

九江


9巨鹿

巨鹿


10齐郡

齐郡


11琅琊

琅邪


12会稽

会稽

二十五年,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
13汉中

汉中

后十三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
14蜀郡

蜀郡

后九年,司马错伐蜀,秦有蜀郡。
15巴郡

巴郡

始皇即位,已并巴、蜀、汉中……有河东、太原、上党郡。
16陇西

陇西


17北地

北地


18上郡

上郡

《秦本纪》惠文君十年,魏始纳上郡十五县。
19云中

云中


20雁门雁门
21代郡

代郡


22上谷

上谷


23渔阳

渔阳


24右北平

右北平


25辽西

辽西


26辽东

辽东


27南海

28长沙

长沙


29三川

三川

庄襄王元年,初置三川郡。
30泗水

泗水


31九原

九原


32桂林

33象郡

34邯郸

邯郸


35砀郡

砀郡


36薛郡

薛郡




鄣郡


黔中三十年,蜀守若伐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


内史



《史记》列传中,有陶郡(《穰侯列传》)、河间郡(《甘茂传》)、闽中郡(《东越列传》,《始皇本纪》“降越君”),


【摘录】

裴骃:

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鴈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39页。)

【提要】班固列出36郡,有南海、桂林、象郡。裴骃列出36郡,有鄣郡、黔中、内史。二者列出的其余33郡是相同的。《晋志》选择裴骃说法,在裴骃36郡基础上,加上闽中、南海、桂林、象郡,为40郡。

班固的观点:秦王朝总共是36郡,南征越,以为“南海、桂林、象郡”。这和贾谊《过秦论》中的观点一致,可能是当时汉代人的普遍观点。

裴骃的观点:秦王朝建立初期,没有南征越,还没有南海、桂林、象郡”,秦始皇二十六年这时候总共是36郡。

《晋志》的观点:秦始皇二十六年这时候总共是36郡,南征百越后,增加四郡:闽中、南海、桂林、象郡。秦始皇结束统治时候,秦王朝总共40郡。

【提要】王国维的方法论,用更接近于秦时期的材料。

【摘录】

【摘录】

(王国维:《秦郡考》,《观堂集林》,《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38页。)

【摘录】

【批注】王国维认为《水经注》中的广阳郡,不能确定,但是在燕国腹地,应当是设置了郡。这是王国维的预设条件。

【批注】数字模型,思路可能是对的,但是可能会有影响。

【笔记】从地理学角度,看中国历史地理。可以追溯到王国维。它们文献对文献,这个问题来考虑。王国维是从地理空间来考虑在考证中有地理学的思维方式。动态演化,过程和空间思维,地理学上的“格局”、“过程”,这是王国维高于刘师培等人的。

【摘录】

【批注】王国维在这里有地理空间和动态变化的思维。地理空间:齐国和燕国所处位置,设置郡的情况。动态变化:郡的时间现后设置。

【提要】王国维分析了汉代的齐国和燕国的郡,认为汉初的郡,应当是沿袭秦。

【摘录】

【摘录】


(王国维:《秦郡考》,《观堂集林》,《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38页。)


【批注】郡:36+6=42 

【提要】王国维从数量的角度考虑后,又从建制的角度考虑,提出了新问题。

【批注】

【摘录】

(王国维:《秦郡考》,《观堂集林》,《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42页。)

【提要】王国维的意见:“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将关东六国故地分为三十六个郡。关中有六郡。后来秦从北方的胡人手里夺取九原郡,从南方的越人手里夺取南海、桂林、象郡、闽中,分出陈郡,又得到六郡。总共是四十八郡。

【地图】

【心得】


【笔记】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去考证古人。今天的问题,是今天的社会现象。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思维方式探究古代的问题。比如,王国维在当时用数术(6的倍数)来进一步说明,这是当时秦时期的人的思维方式。我们现在不再用这种思维,但是古代人是可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