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狄更斯:人生只有一次,不妨活得大胆一点

 新用户3738L4CZ 2023-11-05 发布于湖北
狄更斯:人生只有一次,不妨活得大胆一点

托尔斯泰自己就是天才,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但对于狄更斯,他赞不绝口,甚至放言说:

狄更斯是一个世纪里,我所曾见过的唯一的一个天才。

画家梵高,是艺术界的疯子,也是天才,但他说:

我的人生目标,就是把狄更斯和那些画家笔下的日常生活通过我的画笔表现出来。

狄更斯是谁?

他是《双城记》和《雾都孤儿》的作者,是被公认的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作家,但他不是生来就是作家的,他最初是鞋厂的学徒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很有前途的记者。

然而,他不甘于庸碌地度过一生,所以他尝试写作,最终成了作家,在活着的时候就赢得了空前的名声,也获得了大量财富。

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人生只有一次,只要活在爱里,你不妨大胆一点,去尝试生命的各种可能,拓宽生命的边界,努力冲破生命的局限。

狄更斯:人生只有一次,不妨活得大胆一点

01

在《双城记》里,狄更斯说: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1812年2月7日,狄更斯在这样的时代里出生了,他的父亲是海军军需办的小职员,勤奋工作,为人活泼慷慨。

狄更斯的母亲,出身贵族,有很好的教养,美丽善良。

虽然家里有稳定的收入,但由于不善持家,一家人越过越穷,入不敷出,常常背着一堆债务,要债的人络绎不绝。

在狄更斯看来,父母不是在躲债,就是想办法躲债。

狄更斯五岁的时候,家里大搬家,狄更斯一家搬去和姨妈同住,和狄更斯的父母比起来,姨妈更擅长管家,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一点改善。

在新居里,狄更斯的房间在屋子最顶层,他可以站在窗前俯瞰整个小镇,还能看到镇上蜿蜒曲折的河流和河上的船只。

一有时间,小狄更斯就在这里观看窗外的风景,那是世界的某种缩影。

小时候,狄更斯身体不好,身体经常抽搐痉挛,一发病,就会一连持续好几天,父亲会坐在床边给他讲故事。

看着父亲讲故事的神态,狄更斯觉得很有趣,他也渐渐喜欢上朗诵,有时候他突然跑到楼上,对家人大喊:

快,快,快来看精彩好戏。

等一家人都就座,狄更斯开始朗诵,他会像父亲讲故事一样,给朗诵加上适合的手势和神态。

父亲觉得有趣,有时候外出,也带着狄更斯一起,让他尽情地表演,而狄更斯的表演,常常让大家开心。

他喜欢读书,常常读得入迷,他想象着自己就是书中的人物,畅游在一个神秘的世界里,感受着那个世界的悲欢。

他的姨妈感叹说:

说起读书,他简直是不得了。

他不仅读书,还将书中的故事变成游戏,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自导自演。

人生只有一次,但读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人生,从而给自己的内心注入生活需要的能量,去选择,去探索,去寻找。

狄更斯:人生只有一次,不妨活得大胆一点

02

有一次,狄更斯跟父亲外出,路过一座古老的房子,父亲说,这座房子的主人是一个很有教养的绅士。

狄更斯心里决定,未来自己也要成为一个有学识、有教养、有尊严的绅士。

他问父亲,这能不能实现?

父亲告诉他,只要人能不屈不挠,努力向上,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生活变化无常,狄更斯一家的生活,很快就出现了变故,姨妈嫁人后,不善持家的一家人,经济开始走下坡路,商人们纷纷来要债,家里只能一再缩减开支,不得已,搬到了更便宜的房子,还卖掉了大部分家具,连家中的仆人,都解散了。

家庭条件困窘,狄更斯却立志,一定要上一个著名的大学,成为有学识的绅士。

在他10岁的时候,父亲工作调动,一家人前往伦敦,可是还没走,就被债主们堵住了门,没办法,只好变卖了所有家具,勉强还清了债务,才得以离开。

离开的那天,天气阴冷灰暗,狄更斯不得不用稻草将一双脚裹得紧紧的,以便暖和一点。

在伦敦,狄更斯发现,很多人早出晚归,因为付不起马车的费用,步行很长的距离去上班。

新的住处,又离城里挺远,一到下雨天,镇上每条路都泥泞不堪,到处都是水坑和垃圾。

最让狄更斯难受的是,到了伦敦,父亲便没提他上学的事情,他便只能待在家里,为父亲刷鞋子,帮助母亲照顾弟弟妹妹。

年幼的他,只能不断在心里盘算,到底要付出什么,才能重回学校。

然而,他无计可施,只能听天由命。

无奈之余,他走进伦敦,他想知道,这座城市是否如读过的书中所描绘的那样美丽,然而,他看见贫民窟一片惨相,一到晚上,流浪汉、乞丐从城市的四面八方涌来。

十来岁的狄更斯觉得,贫穷,是一种极度可怕的邪恶。

尽管没法进学校,但狄更斯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想方设法找书来读,不断丰富着自己。

一个人,如果他自己都放弃了自己,那这个世界,就会真正放弃他,直到他一点一点烂下去,到最后一点都不剩。

在这浮沉的生活里,只有你不断将自己捞起来,最后才能走到岸上。

狄更斯:人生只有一次,不妨活得大胆一点

03

狄更斯在为自己的未来着急,他父亲的事业,也每况愈下,讨债的人越来越多。

狄更斯十二岁生日刚过没多久,父亲就因为债务被捕入狱,整个家庭都陷入了混乱。

十二岁的狄更斯,四处奔走,乞求别人能借点儿钱给他,但殷切恳求换得的,不过是冷漠拒绝。

后来,父亲进了监狱,十二岁的狄更斯,进工厂当了学徒工。

他觉得,这辈子完了,因为他觉得,一旦进了工厂,就会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他再也不可能进学校了。

在鞋油工厂,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他的工作是在鞋油罐上贴标签,然后装进盒子,算是一个包装工,到了晚上,自己也累得仿佛变成了一个一罐鞋油,倒头就睡。

刚进工厂的狄更斯,行为笨拙,连老板都觉得,这个员工很没前途,可看到工厂里操作熟练快捷的老员工,狄更斯却开始担心,自己未来是不是也会变成这样粗鲁无礼?成为工厂的一颗螺丝钉?

未来啊,该死的未来,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让狄更斯绝望的是,他那种读书人的、绅士的态度,还引来其他人的仇视,他在工作之余,试着给工友们朗诵,换来的却是嘲讽。

他向被关在监狱的父亲哭诉:

我很孤独。

然而,父亲并不能理解,只是让妻子为儿子换了一个住处。狄更斯习惯早起,每天早上,他在街上流连徘徊,在心里为自己看到的景象编写故事。

他不知道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但自己总要为自己负责,此时,父亲意外获得了一笔遗产,还清了债务,狄更斯也得以再次走进学校,成了一名专科学生。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眼看着狱友一个个沉沦下去,安迪依旧不愿意放弃自己,他在内心保持希望,没有让自己沉下去。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有句话说:

当你真正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全世界都会帮你。

只有真正想走出来的人,最终才能真正走出来,这就是人生最大的规律。

狄更斯:人生只有一次,不妨活得大胆一点

04

再次走进学校,虽然不是理想中的大学,但至少给了狄更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两年之后,家里再次陷入了经济困难,狄更斯也被迫离开学校,由于受过专科教育,他可以找更好的工作,成了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小职员,为生计奔忙。

他想当记者,但要成为记者,还必须等到二十岁,在那之前,他得学会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速记。

现在,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抄写文件,他的工作并不忙,但他一点都不愿意荒废时间,他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利用起来,看书,学习。

短短18个月,他就用业余时间学完了速记。

他还想当一个演员,于是就开始琢磨自己的演技,他当临时演员,寻找面对观众时的感觉。

后来,他当了速记员,工资更高,他工作完成得又快又好。

此时的狄更斯,已经十六岁了,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他开始探索,究竟什么才是他想要的?

他渴望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而这种渴望,往往会让人痛苦,狄更斯也不例外,因为身边的朋友,大多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他们麻木地活着,反而很快乐。

但狄更斯难以接受,他想寻求真理,用真理指导人生。

可是这世间,往往为术容易,为道艰难。

追求技巧往往比追求道更容易,狄更斯想要追求的,却是那更难的,向上之路难行,但他不愿意放弃。

他想给自己买书,却没钱,幸好,他快十八岁了,满了十八就可以去图书馆阅览了。

阅览证在他十八岁生日的时候,终于到手了,他迫不及待地给自己列了一份长长的书单,然后开始阅读。

他喜欢上一个女孩,却因为太穷,惨遭鄙视。

二十岁时,他成了记者。

人生是一片旷野,只要你愿意探索,就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但很多人却将自己固定在一条轨道上,放弃了在旷野探索的自由。

狄更斯:人生只有一次,不妨活得大胆一点

05

狄更斯从学徒工,到律师事务所职员,到速记员,最后成了记者。

他没有给人生画上一个框架,而是在人生里自由探索,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年纪轻轻,却成了记者,而且还前途无量,颇得赏识,但狄更斯却还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争取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此时的他,虽然还没有找到的意义,还没有找到真理,还没有确立人生的目标,但他知道,只有让自己活得更好,才值得更好的世界。

他出色的速记能力,让他从记者团队中脱颖而出,他和同行相比,是最年轻的,也是最有前途的。

就算他只是按照这样的路子走下去,也能出人头地。

然而,狄更斯却不甘心这种一眼看到头的生活,他要在生命的原野上不断尝试,要找到自己能为之奋斗一辈子的事业,他不愿意草草将一生定义为某种样子。

于是,他开始写作。

一开始只是为了能赚一点外快,但写着写着,他在这里发现了另一片天地,一片更广大的天地。

然而,狄更斯并不是很有信心,他虽然能讲很多有趣的故事,但面对一张白纸,他还是会怀疑自己能不能行。

他决定试试,能不能行,你必须去做过才知道,没有做就放弃,那就真的不行了。

他写写改改,不满意的,就撕掉,然后重新开始。

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琢磨出一篇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他认认真真地誊写完,在一个月色朦胧的晚上,他将稿子寄给了杂志。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稿子被刊用了,虽然没有稿费,但狄更斯还是兴奋异常。

他不停地写,写得越来越熟练,文笔越来越好。

很多人害怕改变,不愿意尝试新的东西,总是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中,但这样的活法如同给生命某种束缚。

人生最难的,就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尝试不同的可能。

人生只有一次,不妨大胆一点。

狄更斯:人生只有一次,不妨活得大胆一点

06

记者狄更斯,一直在寻求突破。

此时,他还太穷,拼尽全力,也只能为自己争取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一个美国出版商出其不意地到找到了狄更斯住的地方。

狄更斯出来开门,穿着一件破旧的工作服,纽扣掉了三四颗,房间里只有一张木头桌子,两把椅子,几本书。

狄更斯尴尬不已,他找了一个借口离开,将自己最体面的衣服穿上,出版商告诉他:

如果你在美国,凭你的才华,绝不至于落魄至此。

他之所以落魄至此,不是他的错,而是他有一个无底洞的家庭,父母不善持家,负债累累,狄更斯也受到牵连。

此时的他,虽然看起来还很落魄,但已经成了报社的一员大将,可以独当一面,他的一些短文不断被发表,后来被结集出版,他成了一个不出名的作家。

凭借出色的才华,狄更斯还受到了另一家报社主编霍格斯的赏识,使得他得以参加霍格斯家的家庭聚会,狄更斯因此结识了凯瑟琳,并很快爱上了这个女孩。

不久之后,他两就订婚了。

爱情来了,狄更斯的写作事业也蒸蒸日上,《匹克威克外传》1836年3月底开始连载。

连续出了几期,销量不断上涨,到第四期,销售量已高达40000份,匹克威克出名了,狄更斯也出名了。

成为作家后,约稿越来越多,狄更斯渐渐退出了记者行业,成了一名专业作家。

人是自由的,因为他可以选择自己做什么,但很多人丢失了这种自由,因为他们不敢选择,于是便放弃了选择的自由。

狄更斯:人生只有一次,不妨活得大胆一点

07

《匹克威克外传》还没完结,《雾都孤儿》也被提上了日程,这本书同样大火。

可狄更斯的生活,却有点不好过,他的儿子出生了,本就拥挤的家里,更加拥挤了,婴儿哭声不断,火炉边铺满了要晒干的婴儿衣服,写作实在难以进行。

为此,他只能找一个大一点的房子。

几年下来,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生,作品一本接一本地出版,他的身体提出了抗议,于是,狄更斯打算给自己放个假,他出去旅行。

有些停留,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有些前进,只不过是惯性的重复。

作为名人,狄更斯出行,也有很多烦恼,因为很多人听说马车里坐的是狄更斯,便从窗户里把头伸进去,只为了看狄更斯一眼。

他抱怨说:

我不能做我想做的事情,去我想去的地方,看我想看的东西,假如我在街头出现,马上就会有一大群人跟在后面。

还有很多人邀请他出席活动,但他都拒绝了,取而代之的,是独自去盲哑学校、感化院、孤儿院等地方。

他走在美国波士顿,但波士顿人批评他说,狄更斯在餐桌上梳理头发,这不礼貌,他对女性品头论足,也不礼貌,还说他的穿着打扮,实在太艳俗。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他重新开始创作,作品不断出版,他赚钱越来越多,但他始终无法忍受无所事事的人生,所以即便不写书,他也不闲着,而是投身慈善,参与义演。

1848年10月,狄更斯想写一本自传,他进行了尝试,可实在难以继续,他决定用想象的、象征性的手段来写。

于是,他化身大卫·科波菲尔,来到了读者面前。

《大卫·科波菲尔》从1849年5月开始连载,到1850年10月完结,快写完时,他写信给朋友说:

奇怪的是,我现在的心境一半是喜,一半是忧。

1854年1月,狄更斯目睹了一次大罢工,他产生了创作的灵感,创作了《艰难时世》。

萧伯纳说:

它是对物质文明造成的社会问题的一种警示,同时它也指出,这些问题不是我们的错,而是社会秩序本身的紊乱造成的。

人生很难,正因如此,这世界才需要爱,需要改变。

狄更斯:人生只有一次,不妨活得大胆一点

08

功成名就,但狄更斯却抱怨说:

我想逃避我自己,当我看到自己憔悴的脸色,我的空虚简直无法形容。

造成他空虚的原因,除了繁忙的工作,还有婚姻生活的不和谐。

他终日奔波忙碌,朗诵、演戏、参加宴会、写作,夫妻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多,最后两人还分居了。

于是,为了逃离家庭生活,他用工作来麻木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

他创作了《双城记》,这让他的作家事业达到了巅峰。

《双城记》完成后,他得以稍作休息,偶尔到海边散散心,谢谢散文,其中有一篇,狄更斯觉得有千言万语要写,于是就写成了《远大前程》。

当他再次前往美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待,当他离开的时候,有人建议为他立一个雕像,他不住地摇头:

不要,千万不要。

美国之行回来后,狄更斯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时时失眠,一只眼睛的视力越来越差,不过,他又签下了一个包含一百场朗诵的合同。

1868年10月,他的朗诵开始了。

长时间的朗诵,让他身体越来越差,痛风又发作了,有时候连站都站不起来,家人朋友劝他赶紧停下,狄更斯不愿意。

但医生说,再不停止,可能会中风。

他才终于停下来休息。

1870年初,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太无所事事了,于是又安排了12场朗诵,工作让他精神昂扬,他每天早上写作,下午在山间漫步。

一场又一场朗诵会,狄更斯脉搏越来越快,最后一场朗诵,他说话无力,连词语都念错了,但朗诵完毕,还是迎来一片掌声。

狄更斯泪流满面地说:

现在,我将永远从炫目的水银灯下消失了,我以真诚、感激、尊敬、挚爱的心怀,向各位告别。

他终于告别了朗诵,又开始创作小说,可是还没有完成,他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是1870年6月。

他的遗嘱中说,葬礼不登报纸,要没有人穿着黑色的披肩、斗篷或者其他令人嫌恶的荒谬之物,名字用平常的英文字体刻在墓碑上。

人都是要死的,但他这一生,没什么可遗憾的。

狄更斯:人生只有一次,不妨活得大胆一点

09

人生应该怎样过?

很多人活在某种标准立,如同一颗钉子,钉在哪里,就是哪里。

有些人却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去尝试生命的种种可能,不断拓宽生命的边界。

事实上,人生没有标准,不必非要活成什么样子,你愿意活成什么样,就可以活成什么样,只要你觉得,这唯一的一生,这终究要死的生命,并没有被浪费,其实就是很好的人生。

狄更斯十二三岁时,是一个工厂学徒,后来成了记者,成了作家,这都是他一次次寻求突破的结果,

米兰昆德拉说:

人永远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他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尼采也说过类似的话,人生只有一次,还都是要死的,不妨活得大胆一点。

可是这世间,物价在上涨,房价在增高,工资在上涨,人的年龄也在上涨,连血压血糖都会上升,可是,很多人的胆子却越来越小,他们连选择改变都不敢选择。

这可能是生存的某种样子,但绝对不是生命的样子。

文|不有趣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