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伊利股份投资者的困境 投资者面对的问题,永远是未知的未来。想要获得良好的结果,一个人需要对未来有理性的评价、准确的判断和沉着的应对。有时候,在...

 资本屋 2023-11-05 发布于湖北

投资者面对的问题,永远是未知的未来。想要获得良好的结果,一个人需要对未来有理性的评价、准确的判断和沉着的应对。有时候,在众人的质疑声中,还需要一点坚定的信仰和坚持的执念。今天要讲的伊利股份,就是这样一家看上去很好,却在未来给不了确定性的公司。

之前的文章《看懂企业的标准:如何知道自己看明白了》讲道,真正看懂一家企业,需要对企业的未来具有较为准确的洞察力。比如巴菲特在投资可口可乐时,就知道它的品牌力在未来会越来越强。他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可口可乐历史悠久,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独一无二的位置。而且可口可乐味道独特,人类的味觉对其没有记忆,即使一天喝三罐也不会觉得腻。

那时,可口可乐尚未进入广阔的国际市场,在彼时的中国,只有富人和权贵才能品尝得到。巴菲特敏锐地察觉到,随着全球化加深,可口可乐凭借其口味和品牌,一定会在国际上大卖特卖。时间不但证明了巴菲特的预言,甚至超出了巴菲特的想象。仅中国的崛起,就为可口可乐提供了宇宙级的市场。巴菲特自己判断可口可乐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应该能翻几倍,没想到现实是翻了几十倍。

在A股市场,可以和可口可乐一较高下的公司除了茅台,就属伊利了。当然,伊利的知名度很高,人人都知道伊利牛奶。但美誉度一般,大部分人并不觉得喝伊利是一件光荣或者享受的事。那么,中国的伊利能够复制美国可口可乐的传奇吗?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如果能够预测伊利未来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分红等,他应该期望获得多大的回报呢?

对于未来的业绩,有三种发展方向:增长、稳定和下滑。

一、增长

首先看增长的可能。目前,伊利在国内牛奶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大约为20%。从消费者的直观感受看,不论是一线城市,还是六线小县城,成箱的伊利牛奶都随处可见。大致可以看出,国内市场已基本饱和。做投资不能只凭感觉,用实际数据验证一下。

以2022年年报中的销量为依据,计算如下:

1.2022年伊利液态乳销量为949.49万吨,简单起见,按照950万吨液体乳。

2.一瓶牛奶大概是250ml,简单起见,按照250g/瓶,那么伊利2022年卖了

950*1000÷(250/1000)=380亿瓶。按照一天一瓶,那么2022年喝伊利的人

=380/365=1.04,大致约等于1亿吧。

3.中国有14亿人,伊利的渗透率为7.4%,也就是说14个人中有一个天天喝伊利的牛奶。结论与感觉相符。

4.考虑到大部分人都不会天天喝牛奶,或者天天喝伊利。更常见的是想起来喝一瓶,一年估计能喝3个月。这样看伊利牛奶的渗透率更高。

5.没有那么多人喝牛奶,首先乳糖不耐受人群大约有2亿,其次,中国人的早餐和饮食习惯还是包子油条豆腐脑,很少看见是三明治和牛奶的。国内的牛奶品牌还很多,伊利最大,老二蒙牛卖得也不错,还有光明等本地企业。相对来说,牛奶真是不好卖,没有什么品牌力。销售费用占了营收的20%,全靠广告和人员推销硬撑着,否则伊利也卖不了这么高的量。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市场已经没有增长空间了。那国外市场呢?欧美就不用说了,这些国家比国人喝牛奶更早,大牌企业众多,伊利没有任何机会。可能存在的机会,或许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但这些地区一方面穷得很,喝不起;另一方面,本地的企业比外国企业更好生存下去。所以,国外市场几乎没有多大的指望。既然全球化过程中,东南亚和非洲这些地区都没有发展起来,未来逆全球化的形势下想要再发展,难于上青天。

于是,增长这一可能概率不高。

二、稳定

再说稳定。目前看,国内牛奶市场已形成了稳定的竞争格局,伊利、蒙牛两家独大,占据了国内一半的市场份额。根据Euromonitor,2020年伊利和蒙牛两大巨头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6.4%和21.6%;光明、君乐宝、新乳业、三元市场份额分别为4.1%、3.1%、1.7%和1.7%,剩余的为一些不知名的本地企业。这一竞争格局比美国和日本市场更寡头,稳定性也更强。在十年内,几乎没有企业可以挑战伊利和蒙牛的地位。而且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牛奶作为营养品仍然会有稳定的销量。

如果伊利的业绩保持稳定,净利润每年为100亿,那投资伊利相当于买入了一只债券。债券的利息为每股收益1.5元,以2023年11月4日的股价27.6元计算,利率(理论的收益)为5.43%,按照分红率60%,实际可获得利率(股息率)为3.26%。结果相当平庸,只比银行五年期定存高一点,但银行的定存是保本保息,股票可是上下波动。

三、下滑

业绩下滑,是任何投资者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但这并不能阻止它不会发生。

1.国内总人口呈现下降趋势,这意味着消费的总盘子在下降。

2.从人口结构上看,青年和老年消费牛奶较多,成年人喝奶较少。因为老年人新陈代谢变慢,进食量变少。所以,牛奶消费者中占大头的仍然是30岁以下的青年人。而未来国内进入老龄化社会,减少最多的恰恰就是30岁的年轻人。

从上图可以看出,以日本为例,在1989年经济泡沫破灭后,人均奶制品消耗量就逐步下降。而国内目前的状况,正像是日本1989年地产崩盘的前夜。5年内,人均消耗量下降5%,10年内下降10%,30年下降20%。因为,经济刚开始下滑时,人们对未来仍然有美好预期,消费惯性仍在。但随着时间流逝,收入预期破灭,消费随之减少。

综上所述,投资伊利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境:增长的可能性远小于下滑的可能。以目前的价格看,即使伊利业绩保持不下滑,这项投资仍然不让人满意。

$伊利股份(SH600887)$ $贵州茅台(SH600519)$ $招商银行(SH60003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