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栖心斋主人 2023-11-05 发布于陕西

书法学习,要在示人以法门,使学者有入路,有依据。但是,现今的书法教学,好多都是一味强调临帖,而古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其原因原理何在?却没人知道。

元代赵子昂在《定武兰亭序》题跋中说:“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因时代不同或因人不同,“结字”的形态是会有变化的。同一个字,唐人与宋人的写法(外形)不同,张三与李四的写法(外形)不同。这是“变”,但是,也有“不变”的东西,那就是结字的基本原则。

如果仅从外形细节上去临习记忆,一个字千人就有千种写法,将不胜其烦,所以要从“不变”原则出发,才能一劳永逸,学会自己结字,这样才能写出自已的字,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这篇《行草书结字十三忌》,实际上就是从反面(也即避忌方面)总结了行草书结字“不变”的原则。

下面,我们就用实例来说说行草书结字的“十三忌”:

一、交点忌平分

一个字中,相交的两个笔画,交点不要在笔画的中间住置,以免形成平分之势。

如1,孙过庭《书谱》中的“十”字,交点偏离中点,一横是左长右短,一竖是上短下长,形成错综变化之势。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例2,王羲之《不大思帖》中的“大”字,有两点交点,横与撇的交点,一横是左长在短,一撇是上短下长。撇和捺的交点,对于撇来说,是上长下短。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二、两竖忌平行

当一个字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竖时,相邻的两竖之间要尽量避免平行。这就是王羲之所提醒后人的:“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

例3,孙过庭《书谱》中的“目”,左边的竖稍直些,右边的竖作者故意写成圆弧状,以避免左右两竖形成平行之状。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例4,贺之章《孝经》中的“顺”字,有五个竖画。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处理的?一二两竖之间,采用上合下开之法,二三两竖则变为上开下合之法,至于右边的“页”字,作者则直接变了游戏规则用符号代替,避免再出现竖的笔画了。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三、两横忌平行

一字之中,出现两横或多个横画时,要努力避免笔画象铁轨一样的平行等距之势。

例5,孙过庭《书谱》中的“二”,作者将两横写成左开右合之势,以避免平行。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例6,蔡襄《思咏帖》中的“自”,有四个横,一二两横是左合右开,二三两横之间则变为左开在合,至于第四个横,作者径直将其变为弧形的点,从而避免了多横平行的呆板之状。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四、空间切割忌平均

古人曰:“笔者,界也。”意思是说,笔迹是界,它会对平面空间形成分割。这切割出的空间要避免平均等分。

例7,“田”字在印刷体中是分成四个相等的小空间的,但是在书法中是万不能这样写的。鲜于枢《石鼓歌》中的“留”字,其下面的“田”字,作者作了巧妙的处理,使四个小空间,不仅形状不同,而且大小也各不同。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例8,孙过庭《书谱》中的“南”字,中间的一竖分割出的两个空间左小右大,形状也不同。俗手面临右左对称的字,很容易写成对称之势,使空间分割均等。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五、两头(两脚)忌等高

由左右两个部件组成的字,两头和两脚要形成上下错位之势,以避免等高。

例9,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的“颜”字,由“彦”和“页”左右两部分组成,头部是左高右低,脚部是左低右高,参差有致。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例10,孙过庭《书谱》中的声(繁体写法为“聲”)头部是左高右低,脚部也是左高右低,形成错位,避免了头尾的等高齐平。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六、两点忌等高

一字之中,出现两点的,不管是头部还是脚部,都要力求避免等高齐平或等分的情况。

例11,苏轼《寒食帖》中的“首”,头部由两点但成,左低右高,富有变化。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例12,孙过庭《书谱》中的末”,脚部是由两点组成,左低右高,左近右远,形成高低远近的变化,避免了雷同。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七、多点忌等距等高

一字之中出现多个点时,要注意点之间的关系,要有分合,有错位,有变化,切忌等高等距。

例13,徐渭《前赤壁赋》中的“然”字,下面的四个点,整体有向在上斜倾之势,而其距离也是呈渐远之势。

例14,孙过庭《书谱》中的“不”字,实际上由四个点组成,下面的三个点与上面的一个点,形成疏密之势,而下面的三个点之间又形成远近高低的变化。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八、左中右结构忌等大等距

由左中右三部分组成的字,在结字时要有变化,注意避免形状等大距离等宽的现象。

例15,范成大《垂诲帖》中的“湖”字,由三部分组成,从左向右呈大中小之势,距离也是右疏左密。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例16,孙过庭《书谱》中的“溺”字,三个部分由左向在,形成渐宽渐大之势,且高低上也形成错落。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九、上中下结构忌等中线

由上中下三部分但成的字,三个部分的中线要形成错位变化,切忌在一条线上。

例17,怀素《草书千字文》中的“郁”(繁体为“欝”)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而三部分的中线,呈逐渐向右移动之势。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例18,孙过庭《书谱》中的“兰”(繁体为“蘭”)也是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中的中线形成错位,下部分的中线却成右倾之势。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十、圈忌太圆

行草书重圆转,故多圆笔,多圈圈。但是这些圈圈要避免象圆规画出一样标准,有时可以通过“暗折”的方法来转。

例19,怀素《自叙帖》中的“轴”字,有多处圆转的笔画,“车”字部分的圆转,其实是由几个“暗折”要完成的,“由”字部分的圈,作者也努力避免标准化,其中也有些“暗折”。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例20,张旭《李清莲序》中的“归”,有几个圈圈,作者都尽力避免太圆。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十一、口忌太方

不论是口字,还是囗,抑或是冂,都要避免写成标准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例21,智永、孙过庭、怀素三书家写的四个“口”字,无一为正方形。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例22,于右任《千字文》中的“园”字,四周的方框,尽力避免形成长方形。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十二、线忌太直

一字之中,不管是横竖撇捺,都要力求避免象几何直线似的太直。特别是长横和长竖,要注意变化。卫夫人《笔阵图》中所谓的“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其意皆在于此。

例23,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宦”字,其下的一横,通过提按和微变方向来避免写得太直。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例24,张旭《古诗四帖》中的“中”字,那长长的一竖,也是通过提按和微变方向来规避太直的。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十三、相同的部件忌外形相同

书法创作中不免会出现一些由相同部件并列或叠加形成的字,相同的部件要有变化,不能雷同。

例25,孙过庭《书谱》中的“競”字,左边按多,笔画粗重,右边提多,笔画秀美,这是通过疾涩和提按的不同来实现统一中求变化的。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例26,怀索《自叙帖》中的“弱”字,是通过笔画省减来避免左右雷同的。

王君敏《行草书结字秘诀:十三忌》

书法,是变化的艺术,我们在结字时要善于变化,切忌标准化。一旦标准化,也就失去了艺术。上面的“十三忌”,其实质就是忌平忌等忌太忌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