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十岁后,收起对子女的“大方”,避免晚景凄凉

 布衣粗食68 2023-11-05 发布于湖南

父母很容易犯一种错误:我以为。

我以为把子女培养好了,养老的问题,高枕无忧了。

我以为给了子女很多财富,他们会懂得感恩。

我以为掏心掏肺,就能换来一心一意。

我以为容忍了子女的言行,子女也终究会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

当父母到了五十岁之后,子女也成年了吧。再看两代人的关系,就会发现,付出和回报是不对等的,甚至所有的付出,都是打水漂的。

养老还得靠自己,幸福的源头,还得抓在自己手里。

收起对子女的大方,父母才能有效避免晚景凄凉。

01

对子女太大方,只会害了家庭。

在《醒世恒言》中有一个故事。

南宋时,临安箭桥附近,有一户人家,男主人叫刘贵,祖辈留下很多的财产。

刘贵结婚不久,父母就过世了,他的日常靠老丈人来引导。

不管刘贵做生意,还是科举,都没有成功,家业逐渐凋败。

家业没有了,刘贵应该想办法去赚钱,但是他却依靠老丈人的接济,不思进取,并且还找了妾。

老丈人过生日,刘贵去喝喜酒。

想着女婿的生活状况,老丈人拿出十五贯钱,说:“刘贵,你还是开个小店吧。等店铺开好了,我再去指教,再给你一些钱,用来周转。”

带着老丈人的钱,刘贵没有直接回家,却和一个朋友喝酒到醉。

喝酒之后,刘贵就对小妾说胡话:“妾,我已经把你卖了,十五贯钱,也收了。”

小妾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刘贵醉倒在床,被人偷盗......

很明显,老丈人对女婿的大方,并没有让女婿站起来,反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痛苦。

大方的害处,起码有三点。

首先,儿女认为钱来得太容易,就会乱花。明知自己没有本事赚钱,还找小妾的刘贵,就说明了这一点。

然后,儿女习惯了不劳而获,劳动的意识都没有了,能力就更别提了。

最后,父母把棺材本都掏出来的话,并不会得到子女的感激,也许子女还嫌弃这钱太少了,不够痛痛快快地赌一天,玩一天。

俗话说:“碗米养恩,斗米养仇。”

父母给了子女无数东西,但是有一次不给,或者给少了,那就把恩情都断了。这好像一个公式:一百减去“一”,剩下的都是“零”。

02

收起你的大方,子女终究会感激你。

父母对子女的善良,是需要有底线的。

子女触底了,才有可能会触底反弹。

当子女长大了,走出校园了,父母就应该重新审视家庭关系,学会这样思考:子女会有小家庭,父母会有家庭,不要混为一谈。

吃大锅饭,看起来热闹,但是吃亏的总是父母。别等父母走不动了,才发现家里变成了破锅冷灶头。

其一,子女买房,适度支持。

俗话说:“六十不建房,七十不添衣。”老人以后还能住多少年?也应该掂量。

若是五十岁之后,你有房子住,就不要考虑买房的事情了。

子女结婚,或者要在大城市定居,父母可以适当帮忙,但是不要掏空家底,更不要轻易答应承担房贷。

让子女有房贷的压力,不见得是坏事。想一想,父母不也是这样苦过来的?哪有谁送房子呢?

其二,子女娱乐,与你无关。

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周立波讲过一个笑话。

一个男子去买车,车价十万。

男子数了数手里的钱,还差两元,于是向店铺门口的乞丐讨要:“求你了,给我两元钱吧,我要买车。”

乞丐大方、迅速地拿出四元,说:“帮我也买一辆 。”

是啊,凭什么自己辛辛苦苦拿来的钱,要给别人买车?你知道开车去兜风,我怎么就不行?

吃喝玩乐是一个无底洞,要遏制。

生活简朴,这是任何一个家庭都有的风气。

非得买车,可以是廉价的代步车。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至于旅行,有机会就去,没有资金,就算了。保持一日三餐的开销,比看风景更重要。

平时的吃喝、聚会、买衣服等,都是年轻人自己去考虑,赚不到钱,父母是没有义务供养的。

就怕平时花钱太快,到父母掏不出钱的时候,收不住手,那就几代人都穷困了。

其三,子女啃老,坚决杜绝。

谈起啃老的孩子,人人深恶痛绝。

事实上,子女啃老是父母培养出来的习惯。

对子女有求必应,子女在家窝着,父母也不嫌弃。

父母的无限包容,让子女以为“没事,有父母呢”,依赖性特别强。

断了对子女的生活供养,子女会苦一阵子,但也会幸福一辈子。独立起来的人,走到任何一座城市,都不会挨饿。

实在不行,去工厂打工,总是行的,虽然不会发大财,起码不会把父母拖累。

当子女有了小家庭,收入也不错的时候,会感谢父母的“心狠”,也会有反哺的能力。

03

父母要常常问自己:儿女多大年纪,才算长大了?

社会上,有十几岁的孩子当家,种地、打工、养殖,都行。

也有二三十岁的男人,从未工作过,吃饭还得父母伺候,找个媳妇回家,一起啃老。

长大没有规定的年纪,而是在父母的运筹帷幄之中。

当父母不再对子女大方,不是没有能力供养一家人,而是看到了几十年之后的生活,给了子孙最好的教育。

父母过了五十岁,也应该给自己退路了。

父母有退路,养老无忧,那么子女就能更好地奔赴前程,少了牵绊。

血脉之情很浓,但也要淡淡地交往。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