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泽文化瑰宝|北大街和南大街

 吴越尽说 2023-11-05 发布于江苏

盛泽北大街和南大街是盛泽最早形成的两条街。清乾隆《盛湖志·坊巷》载:“大街,一在西肠圩,一在充字圩,俱过东西,两夹市河。”

清乾隆年间(1736~1795),“两夹市河”的北大街和南大街己然形成,北大街在市河之北的充字圩,南大街在市河之南的西肠圩。两条大街形成于何时?虽然没有确凿的文字资料记载,但可以从市河上多座桥梁的建造年代来推测。

市河上最早建造的桥梁是庙桥(东庙桥),始建于西晋泰始五(269),它是吴江范围内有文字记载的建造时间最早的桥;其次是善嘉桥,唐开元二年(714)建;之后是龄嘉桥,唐开元八年(720)建;登春桥,宋雍熙二年(985)建;开源桥(俗称观音桥),《盛湖志》载明崇祯五年(1632)建,有误,最晚应在万历年间;永安桥(俗称西庙桥),原为木桥,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改建为石桥。


▲“五桥晴市”(庄子明绘)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卜梦熊所作《盛湖八景》诗中有一景为“五桥晴市”,此“五桥”即市河上的庙桥、龄嘉桥、登春桥、善嘉桥、开源桥等五座桥。

从庙桥至善嘉桥长不足500米,却在千年之前的宋朝初年就有庙桥、龄嘉桥、登春桥、善嘉桥等4座桥梁沟通市河两岸,500年前的明代中叶就形成了“五桥晴市”,因此可以推测,当时两岸之间的人员和经济往来己十分频繁。

此外,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中说:“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处最盛。他所描述的明代嘉靖之后的盛泽“市上两岸绸丝牙行有千百余家”,可见当时的南、北大街早己形成。

1972年至1976年,南、北大街之间的市河被填平,两条大街合并成一条大街,名为盛泽大街,全长870米。

1999年,东白漾大桥、西白漾大桥相继建成,道路向东西两端延伸,盛泽大街改名为舜湖中路。

来源:《盛泽地名探源》

2023-11-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