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切都是机缘巧合

 于德明秋枫 2023-11-05 发布于河南

一切都是机缘巧合

——我和《中国教育报》的故事‍






1
















和《中国教育报》的相识,

纯属机缘巧合。

2012年7月,

大丫从县直幼儿园毕业。

6月初,作为家长代表,

我被邀请参加大丫的毕业典礼。

原本乘兴而去的我,

最终却败兴而归。

尽管毕业典礼的节目

营造出一种蹦蹦跳跳、

热热闹闹的氛围,

但表面的繁华

始终难以掩饰

形式的单调和内涵的缺失。

怎么才能把幼儿毕业典礼

办得更加多彩多样,

富有内涵呢?

典礼还没结束,

这个问题就横亘在我的心头。

经过反复思考,

我觉得可以这样改进——

设计三个乐章,

即节目汇演、

回顾“昨天”、

展望“明天”。

回到家,

我立刻打开电脑,

以“展示昨天,展望明天”为题,

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敲成文字。

第二天,在学校门卫室浏览报纸时,

无意中

看到《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栏目的征稿,

主题恰好就是

“上好幼儿人生第一堂'最后一课’”。

于是,

我立马将自己的拙作发送了出去。

其实,此前我总以为

《中国教育报》如龙在天,

是我等草根教师高不可攀的,

所以这次投稿纯属玩玩而已,

根本没抱什么希望。

可没曾想到的是,

6月24日再次浏览《中国教育报》时,

却发现学前教育栏目治园版面

赫然刊出

一篇题为《展示昨天,描绘明天》的文章。

再定睛一看,

居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意外不仅使人惊喜,

而且立刻就改变了我的认知——

《中国教育报》亲民接地气。‍














2
















有了夏天的成功,

秋天的自信

便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

那年秋天,

周末时间,

我们经常带大丫去爬山玩耍,

路上留下了

许多特别有趣的故事。

为了避免日久遗忘,

也为了让孩子

将来可以重温孩提时代的快乐,

妻专门给大丫记录了一本《成长日记》。

而且又恰逢

《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栏目征集

幼儿趣言趣语的小故事。

拿出大丫的成长日记,

我选取了三件事情

——“爸爸,我们是'走山’,

不是爬山,

爬山就要像小猴子一样,

手脚并用地在地上爬”、

“爸爸,

菊花就是橘子上开的花”、

爸爸妈妈,

那下一次,

你们结婚一定要带上我去照相”

写成以《家有小精灵》为题的小文章,

发送给《中国教育报》

不料,

幸运之神又一次降临,

2013年1月6日

我的名字

再次出现在《中国教育报》上。

时隔不久,

《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再次征稿——

“陪孩子在生活中发现奇妙的数学”。

恰恰那段时间,

我们经常引导大丫在生活里认识数学。

比如晚上睡觉前,

让5岁的女儿一边数数一边为我踩背;

周末创设购物情景,

玩人民币购物的游戏;

以手指为工具,

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等等。

因为有了充分的体验,

感受便格外深刻。

所以,

我以“好玩的亲子数学游戏”为题,

总结了自己的做法,

投稿给《中国教育报》,

2013年2月17日文章见报。‍














3
















有人说,

成功是靠成功激励的。

此言不假。

后两次的小确幸,

除了照例增添生活的快乐之外,

最大的作用则是坚定了我写作的信念,

开启了我专业成长的新征程。

2013年那一年,

我天天坚持写千字文,

365天无间断,

而且有三十多篇文章

在《中国教师报》《教育时报》

《河南教育》《人民日报》

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从此,我便爱上了写作,

一发而不可收拾。

虽然后来在《中国教育报》上

发表的文章并不是很多,

但她之于我的鼓舞、激励和引领作用,

却时刻在心头回荡。

每每想起,

心底暖烘烘的!

近几年,

因为懒惰和懈怠,

写的稿子少了,

与《中国教育报》的距离

也渐行渐远。

但从心底里,

我依然非常感谢《中国教育报》!

因为有她,

我的生命才变得更加丰润,

日子也更加绚丽!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明说愚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