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转黄河一壶收/阿土

 冰凌花文学 2023-11-05 发布于黑龙江


 九转黄河一壶收

                                              
                               文/ 阿土

从车内往外看,不远处,一条不大的河流,平静地卧在弯弯曲曲的龙槽之中,波澜不惊,无声无息,向着后方慢慢退去,我心中不由得纳闷:黄河就这么一点儿大?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

"各位杭州游客,再过几分钟,我们就到壶口瀑布了!"操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刘导,一面微笑着提请大家注意,一面口若悬河地介绍起相关景点。

旅游大巴内开始活跃起来。

"呶,那肯定是壶口瀑布了!"有人手指窗外一抹升腾的乳白色"烟雾"大声说。

不少人站起身,伸长了脖子。

坐在后排右侧靠窗的我,揉了揉眼睛,迫不及待地向外张望着。


下了车,沿着凹凸不平的河床往下走一里地光景,便来到壶口瀑布前,刹时间,同车的每个人一下子被震惊了。

要是有人问我,最能表达当时心情的词语是什么?我想,最贴切的恐怕就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及"黄河在咆哮"了。

与周围游客一样,我抑制不住内心冲动,挤到最贴近瀑布的那一方石阶上,双手紧紧握住铁链,站稳脚跟,近距离目睹黄河的磅礴气势,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现场的热闹气氛。

300余米宽的洪流,一路奔腾至此,被两岸岩石所挟持,上宽下窄,上缓下陡,峡谷水流骤然收缩至40米宽的凹槽中,然后俯冲50米,跌落谷底,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浑黄的水体在沟底卷起滚滚巨浪,腾空而起的大小水珠,瞬间搭建起数十米高的白色水幕,在主瀑、侧瀑和北风的共同作用下,渐渐飘散,如雾如烟,如梦如幻,密密麻麻,飘飘洒洒,一波接着一波,由浓转淡,呈带状分布开来,足有150多米长呢,其势非常壮观,它像一张巨大的罗网,把一批批游客、两岸岩石统统笼罩其中,真所谓"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

要知道,由滚滚黄水变成抛向空中的亿万颗白色水珠、水雾,仅仅用了那么几秒钟时间!不是吗?抬头望,巨幅黄绢在头顶高悬,巨大的河水似银河决口,大海倒悬,源源不断地倾泄下来,黄河之水天上来之感顿然而生;俯身看,狂风卷起巨浪,水雾扑面而来,并迅速向四周扩散,黄河一改平静温顺模样,此时此刻在我们脚下怒吼、咆哮;大地在剧烈地颤抖,山谷回荡着雷鸣般的声响,仿佛在河水的巨大冲击下,它们已觉得再也无法抵抗,只得任凭肆虐,冲刷河床,卷走泥土,张牙舞爪……

那状态,那色彩,那气势,那神韵,令在场的所有人着迷。如果说江南园林是秀丽精致的艺术品的话,那么壶口瀑布就是狂野粗犷的天然馈赠;如果说江南园林是晶莹温润的小家碧玉的话,那么壶口瀑布就是气度不凡的大家闺秀;如果说江南园林体现的是一股专注且细腻的精神,那么壶口瀑布表达的是一种雄伟且壮美的气慨了。猛然间,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威力无比的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是何等的卑微渺小,对比之强烈,反差之悬殊,令我们这班南方人莫不为之愕然,眼界大开。

站在身后的小韩使劲挥动双臂,示意我马上离开石阶,当我瑟缩退回时,他靠过来在我耳边高声喊道:"你的衣服快湿透啦!"看着他那股认真严肃劲儿,我捋了一把湿漉漉的头发,掸一掸沾在衣服上的水珠,两人相视而笑。

"到上面去看看,怎么样?"他提议道。

"好啊,走。"

我们沿着河床往上走,在一个储满清水的石窝边停下脚步,"咦,这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我回头问小韩,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再看看四周,这样的石窝着实不少,小者如杯,大者如瓮,周边光滑,形体或斜或直或扭,在日光照耀下,犹如一面面宝镜,泛着银光,可以照见自己的面容,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石窝宝镜"。后来才知道,这种石窝地质学上叫做"涡穴",它是由于长期受黄河河水携带沙石自旋冲蚀(磨蚀)作用的结果。

这里登高望远,视野开阔,俯瞰壶口瀑布,大致分为三截:眼前一截,水面宽阔,浩浩渺渺,黄龙拖着长长的尾巴,一路穿越秦晋大峡谷而来;中间一截,黄龙急流直下,犹如一群脱缰野马狂奔,上部"烟雾"袅袅,下部白浪滔天,尽情地怒吼呼啸;远处一截,水流乖乖顺着河道,慢慢复归平静,黄龙默默地奔向远方。

我站在黄河边,凝视着,追忆着,不禁感慨万千:

黄河啊,您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您是伟大祖国的母亲河,您哺育了亿万炎黄子孙,您是我们心中不可替代的崇高偶像;

黄河啊,您历经磨难,矢志不渝,冲决一切阻挡着的峡谷险滩,昼夜不息,势如破竹,百折不挠,奔腾向前;

黄河啊,您可记得落后贫弱,备受外强蹂躏,生灵涂炭的屈辱历史,您可记得泛滥成灾,政治动荡,野有饿殍的悲惨岁月,您可看到发愤图强,振兴中华,勇立世界民族之林,阔步跨入小康社会的今天;

黄河啊,让我们共同见证万众一心,克难攻坚,强国富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美好明天吧!

一种暖流在我内心悄然萌动,并不断上升、蔓延,仿佛与眼前的黄河水一起奔腾、跳跃、欢歌。

在回车路上,我们相互交谈着观后感。

刘导不失时机地继续介绍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平水期的壶口瀑布,洪水期、枯水期、冰冻期又各具特色","旱地行船、冰锁壶口、孟门夜月、清浊并流等等都是这里的著名景观,可惜有些已经不复存在,有些也难得一见了…… 自然风光就是这样,因时因地而异,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希望下次能有机会重来这里,再请你做我们的导游,好不好?"同行的老沈说出了大家的心愿。"最好能有机缘见到你刚才所说的一二个难得一见的景观",有人马上予以补充。

"是的,是的。"众口一词。

“好,好啊”,黄导对着话筒,笑呵呵地应着。


作者档案

阿土:
1971年招工进入浙江建筑材料厂,先后当过工人、车间宣传员、厂校中学教师和科室干部;
1990年考入公务员,在萧山市政府办公室任秘书工作;
1993年调入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工作,现已退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