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爬出底层的人,都有这三种特质

 麦子熟了juypzh 2023-11-05 发布于四川
前段时间,看到很扎心的一个观点,说「穷」是可以遗传的,阶层也是。
加之自己所从事的教培行业,看到一个个家庭都在为改变家族命运而豪掷千金。
不禁让人思考:到底怎样才能爬出底层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两个画面:一是网上高调宣布自己「润」出去的北极鲶鱼;二是感叹自己拼尽好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坐在咖啡厅里悠闲喝咖啡的白领。
我们绝大多数都属于后者,如果阶层用「金钱」和「资源」来衡量的话,甚至我们还不敢保证自己的下一代,会不会又回到底层。
阶层的跨越,往后只会越来越难,能成功爬出来的,大抵都拥有以下几种特质。
01、拥有赌徒的勇气
《庄子.达生》里有一句形容人下注的心理变化: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㱪。
说一个人用瓦作赌注时,内心格外淡定,并且还能思考怎样去「赢」;而用金属和黄金注赌注的人,内心就充满了担忧,并且思考更多的是如何保住这些赌注。
这就像我们不同阶层对「冒险」表现出来的真实状态。
当一个底层人,什么都不具有的时候,勇敢去「赌」就是第一胜率。
对于底层人来说,输了无非就是回到现状,毕竟已经很惨了,也不会比现在惨到哪去;但是赢了,就是「单车变摩托」。
正如稻盛和夫说:财富藏在风险里,你越冒险,获得财富的可能性就越大。
看历史人物似乎也能验证这个说法。
草根出生的刘邦和朱元璋,都在一个时代里,把自己赌徒的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反正都是乱世,不争,无非继续成为草寇或流民,搏一搏,却能彻底改变家族的命运。
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结果也应了《孙子兵法》中说的: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这也像极了工薪家庭的父母,拿着收入的大头狂砸孩子的教育,下一个胜算最大的注:知识改变命运
以前一直觉得是江浙和广深这片地域的人智商要高些,不然那么多富豪和那些高GDP的城市怎么都出自这些地方,后来看历史才搞明白:
别人忙着下海搞钱的时候,巴蜀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抢不搏,唯一的愿望也就是不被人侵占。
所以至今都流传着「少不入川」的劝谏。
可见不管是一个人、一个家族还是一座城市,想要摆脱底层,必然要舍得「搏」、舍得「赌」。
老话「富贵险中求」也说的这个意思。
02、打磨自己的能力
光有「一腔孤勇」的赌徒气质,最多只能让我们「入流」,要想上升到「上流」,还得有过硬的本领才行。
不然即使凭赌徒的运气赢下根基,也会凭能力而散尽,最终打回原形。
还是借用《庄子.达生》里的故事:说孔子在林中,见到一驼背老人在树上粘蝉(用手捕蝉),一粘一个准,于是孔子就问他是不是有什么诀窍。
老人告诉他,无非就是不断的练习,自己不断在竹竿梢上不断垒丸子,从刚开始垒两个不掉,到后来垒五个还精准把控,练多了,也就在粘蝉时能做到快速进入状态,达到「用志不分」。
一个看似简简单单的捕蝉,都需要打磨捕蝉人的能力,何况是跨越阶层、守住财富呢?
鲁迅说过:如果一个人能用十年的时间,专注于一件事,那么他一定能够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别说是花十年时间,只要能守住家财,花上几代人的时间都愿意,这也是为什么只要金字塔尖的人不作死,就基本不会流到底层的原因。
《庄子》中关于赌徒的心理,还有后半句:凡外重者内拙
就是告诉我们:没点真本事可不行。
这也是为什么许许多多家庭最终「赌」出来的仅仅是「做题家」,而非扭转家族命运的引导者,更有甚者,直接选择「躺平」在上一代人的血汗薄上,吸食本就不够丰厚的资源。
与之相反,如果我们本身具有过硬的能力,即使在风浪中不幸倒下去了,也还有实力去重新站起来。
上演「真还传」的罗永浩,在破产负债之后,仍能在短时间内还清几亿欠款,重新操盘。我不知道他接下来会不会成功,我只知道,在失败时还有人愿意提供平台和资源,一定是他的个人能力在起作用。
如果我们本身没有什么值钱的能力,就一定要刻意练习;不一定要去补齐自己的短板或者开发新的技能,哪怕只是把现有擅长的,打磨到极致,也能是我们风险时的保护伞。
手艺人从古至今都「有市无价」,可见无论何时,「能力」都是财富的守护神
03、更新自己的认知
洛克菲勒曾说:财富是对认知的补偿,而不是对勤奋的奖赏。
可见在财富面前,努力还得往后靠一靠,没有「认知」的努力,不过是在重复不增值的体力活动。
能从底层爬出来,一定要时刻更新我们的认知体系,原来赚一块钱可以凭自己搬砖,但如果要赚十万甚至更多,原来的方式方法就势必要调整了。
二十年前,父母那辈万元户就算是村里的富户了,二十年过去了,父母还是做着之前的工作,却逐渐被淘汰出了富户圈。
十年前,摆个摊就能赚钱;五年前,靠着小喇叭吼吼就能吸引客户;现在,所有行业都在想尽办法搞流量、拉转化。
就连义务教育的语文课本,也被有心人发现,同一首古诗,以前和现在都未必是同一个作者了。
先不说其中的对错,就光是这做法,用专家的话来说,也是认知的一种更新迭代。
很多人都在抱怨说钱越来越难赚了、工作越来越难做了;事实是赚钱和工作的方式发生改变了,钱在流向更懂它的那部分人,简单的工作也只会被机器人代替。
抱陈守旧,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注定处于淘汰的那部分,就像我这篇文章(离开教培的人,有了第一批)提到的,离开的那一部分,未必是由于政策的原因。
古话说「富不过三代」,应该也是对认知更新的强调。
很喜欢《进化论》里的一句话: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快反应的。
更新自己的认知,是我们爬出底层的持续助力。
最后,把路遥的一句话送给与阶层抗争的我们:你在人群中看到的每一个耀眼的人,都是踩着刀尖过来的,你如履平地般的舒服,当然不配拥有任何光芒。
小白做公众号,请前往(就这样开始做公众号(无保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