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西:探索严肃文学更多的表达方式

 置身于宁静 2023-11-05 发布于浙江

祝贺东西《回响》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在北京揭晓,现任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广西民族大学教授、作家东西的作品《回响》成为五部获奖作品之一,这也是广西作家首次斩获这一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的专访时,东西表示,“作家变来变去都是在写自己,写自己的内心,写自己对世道人心的理解与不理解。不变的是,我一直注意创作跟现实的紧密关系,注意小说的可读性和细节的准确生动,并努力追求语言的新颖。”

东西:探索严肃文学更多的表达方式

三年磨出一个开头

《回响》写的是“镜子里面的人”

“东西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这是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对作家东西的高度评价。1996年,东西的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就已惊艳文坛,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回响》是东西写作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以“案件”和“感情”两条线索同时推进小说,奇数章是女警察冉咚咚推理破案,偶数章则是冉咚咚和丈夫慕达夫的婚姻危机,在最后一章两线合并。两条线相互缠绕形成“回响”。

《回响》披着推理悬疑的外壳,具有相当强的可读性,命案的悬疑色彩紧紧地吸引读者,而内里这仍然是一本纯文学的作品,并非是一般的通俗小说。“这次我特别高兴的是我把类行小说和纯文学作品进行了嫁接,用推理的外壳来行纯文学之实,把这两种文体、两种写作方法结合起来,寻找到平衡点,让喜欢看推理小说的读者能够接受,让搞纯文学的人也能接受。”东西表示。

纵观过去四十多年诞生的五十多部茅奖作品和一众茅奖作家,东西和他的作品无疑是特别的,他的小说颇受影视行业青睐。国内有不少影视剧改编自茅奖作品,比如《白鹿原》《主角》,但大多数都是作品获奖了,而后才有了影视行业的改编,但东西的《回响》却正相反,先上线了网剧,而后作品才获奖。

打通严肃文学和类型文学、通俗文学之间的界限,这是东西在谈及自己文学创作时的一个观点。“《回响》里头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对人的心灵进行探寻,还运用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确实和以前的也不一样。”东西表示。《回响》是东西的第一部推理小说,创作周期长达四年,刚开始构思这本书时他想要写一个关于“信任危机”的故事,本以为能一鼓作气把它完成,没想写了几千个字就卡住了,到底要先写家庭还是先写案件让他感到困扰。最后东西写出来了两个开头,试图“二选一”。

没想到要开个头会如此艰难,从2017年到2019年,东西都在琢磨这部小说的开头,“每次写到五千字左右就开始怀疑自己这是不是最好的开头,一边写一边否定,一边否定一边思考……习惯性地想要从头再来。”《回响》这部小说涉及大量心理、刑侦的部分,这些领域对于东西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在创作这部小说时东西苦修了刑侦推理和心理学的知识,“看了很多书,也请教专业的朋友指点。”每写个一千来字他都要停下来重读,寻找错误和不足,不断修改丰富细节。

“如果说以前我是直接写人,那这次我是写镜子里面的人。”在《回响》新书发布时东西曾这样表述这本书,他认为现实有两种,一种是真实发生的,一种是“我认为它是这样发生的”。真实发生的事在经过人的讲述后,往往都变成了“我认为它是这样发生的”。而“我认为它是这样发生的”是小说家的天职,没有这个“我认为”,那就是社会新闻,而不是文学。

从山村走出的作家

三十余年创作不变的是“求变”

有不少读者在阅读时感到《回响》与东西过去的小说质感非常不同,不过在东西看来有变化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写作都是在变化的,我的每一部作品都和之前的不同。作家的认知、思想、经历的改变自然会带动写作发生改变。而且我不太喜欢重复自己的写作,我也不想重复别人,我就要改变、研究、思考、创新。”

回忆起这三十多年来自己的创作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东西笑着说“可太多了,在不同的时间段人考虑的问题都不一样,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可能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如果你要我清晰地讲出来那可得好好回忆一下,一时半会可说不清。”

东西本名田代琳。1966年出生于广西河池市天峨县谷里村,“那是一个交通不怎么便捷的小村子,但视野非常辽阔。”在他的童年回忆中,家乡风景特别美,“夕阳非常漂亮。”大自然滋养着他心中的诗意。

现在回过头来看,年轻时的东西并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作家,“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一个作家的,在十几岁时不会明确自己未来就要干这件事。但故乡的自然、接触到的人情世故都会在影响着你人格的形成,最后都融于文字当中。”

高中时东西离开家乡到县城读书,当时他的作文就常被老师拿出来当范文读,“那时候也看了些书,感觉当作家也不错,能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但那时还是一种遐想。”东西选择了更为现实的路子,成为一名老师,后来又到报社做副刊编辑,陆续发表了一些作品。再到了广东省青年文学院,“1994年广东省青年文学院在全国招聘了八个作家,包括了余华等人。那时候我才确定,这碗饭我可以吃下去。”

现在回过头去看自己早年的作品,东西评价为“不成熟的习作”。1982年,东西考入了河池师专,加入文学社开始学习写作,写过一些短篇小说不过都被退稿了,他第一个发表的作品是一首叫《山妹》的诗,发表在《河池日报》的副刊上,自己的作品被印刷成了铅字对于当时还在读大三的东西而言相当高兴,他也领到了人生中第一笔稿酬,八块钱。“那时候物价便宜,八块钱可以请同寝室的人每人去吃碗米粉,还能看电影。”

毕业后,东西分配到天峨县中学教书,也是从那时起,东西开始从乡村生活汲取写作的灵感。在他生活的地方当时有一个正在勘探中的龙滩水电站,他回忆到“当时有好多学生,他们父母是勘探队的或者是科技人员,带着他们在山里头住。这些孩子每周都要坐着解放牌大卡车,货车把他们拉到学校来上学,周末又把他们拉走。”这是一群非常特殊的孩子。1986年《广西文学》举办“红水河征文”比赛,当别人把目光集中在孩子口述的父母建设水电站的英勇事迹时,东西却想起了这群特殊的学生,以他们为原型写作了《龙滩的孩子们》,对孩子们寂寞、恐惧的描摹让这篇文章与众不同。

之后的《孤头山》《醉山》《稀客》等作品中的人物也有着悲苦幽微的心绪,在东西早期的创作中经常可以看见“苦难”的主题。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人物似乎都是在生活的苦难中挣扎沉浮,当记者问到“苦难”对于作家而言是否是一个重要的写作母题时,他笃定地否认了这一说法:“苦难不重要,人的困境最重要,我们写苦难,不是为了展示苦难而是为了去思考,面对困难我们如何挣脱,展示苦难有什么用呢?只是展示苦难的话这不叫写作,而是把伤口展示出来,还在上面绣花。”

多年的创作中,不变的是对“变”的追求。从1995年的《耳光响亮》到2005年的《后悔录》,从2015年《篡改的命》到近年的《回响》,东西的创作一直探索着严肃文学更多的表达方式,“作家变来变去都是在写自己,写自己的内心,写自己对世道人心的理解与不理解。不变的是,我一直注意创作跟现实的紧密关系,注意小说的可读性和细节的准确生动,并努力追求语言的新颖。”

东西的创作受到先锋文学的影响,在早期创作中也能看到他追求形式变革的影子,《城外》叙事时间的反转、《迈出时间的门槛》叙事视角的变换以及《商品》凸显的先锋特质都构建出了独属东西的风格,通过拆解人物内心的隐秘来反映现实,这使得他的作品带有寓言性的特征,“我是一个旁观者,一个生活的观察者,必须适当地站在稍远的角度来看,才看得更清楚。我想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照方式是多样的,但有追求的作家会进行反思,而不是照搬生活。”

回归初心和平静

每一次写作都是第一次

在8月11日茅奖刚刚公布评奖结果时,东西在采访中曾表示“很高兴!因为这个奖与其他奖不一样,它的影响力非常大,而且,对于我这样写了30多年的作者来说,还是渴望大奖的肯定,所以很高兴!”现在过去了十多天了,聊及生活上的变化,东西笑言“没什么变化啊,就是这几天采访多了点,随着采访的结束我慢慢就又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去了,好好工作,好好写作。”

《回响》此前已获得了2021年度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第五届施耐庵文学奖、第四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已经被翻译成俄文、越南文等版本在海外发行。目前,《回响》正在着手翻译成马来西亚文出版,并与法国的一家出版公司签订了出版合同。东西也希望这部作品能够在海外市场引发更多读者的共鸣,“文学容易在全世界找到共鸣,只要你这个作品好看好读,受众就能理解。”

现在东西已经开始构思下一部长篇了,计划静下心来写两到三年,“压力肯定是会有的,要想如何去超越自己。”东西坦言,“但你真正进入写作状态时不会想那么多,你不会去想我是一个获奖的作家在写作,这样的写作是很糟糕的。”

对于东西而言,每一次写作都会把自己设定成第一次写作,一个初学写作者,“我写作时把自己设定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个初学者,这样才写得纯粹,写得好。我会告诉自己这个是要写给编辑认可的,如果我写得不好都不会发表,要带着这样的心态,那才叫文学的初心,才叫文学的真实状态。”

快问快答

D=东西 S=沈昭

S:您的笔名很有个性,这是怎么来的?

D:为了好记,当时也是年轻,想要取个好记的名字,或者有点调皮的那种名字,就跟现在很多网络作家笔名取得非常出奇那样,东西这个笔名就蛮有个性的。

S:平时写作的习惯是什么?

D:我一般早上是打篮球,洗个澡吃早餐,然后开始处理一些杂务,最好的写作时间还是下午和晚上。

S:是因为下午和晚上比较有灵感吗?

D:不是,我养成习惯了。我原来在报社上班时上午要工作,编辑稿子,下午能跟主任请个假回家写作,长期下来养成这个习惯了。如果我写长篇的话就晚饭后把手机一关,写到11点多休息。写长篇是长跑运动,我必须养成一个规律的写作习惯,才能有充足的精力去完成写作。

S:学生时代都在看什么书呢?

D:好多名字都不记得了,那时候是什么流行看什么,战争小说、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什么都看,那时候也没人指点说你要看点什么书。

S:是什么让你一直坚持写作?

D:一来这是我的职业,二来作家有这个表达的欲望,我们每天置身于沸腾的生活,置身于丰富多彩、无比复杂的人群中,会有很多启发,作家这个表达的欲望就不会停歇。

S:您期待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作家?

D:能写我想写的东西,能以很高的完成度去完成就OK了,至于其他,我觉得想太多反而会分散写作的注意力。

文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祝贺东西《回响》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一次爱情与婚姻的争辩 | 东西《回响》


《回响》原作者兼编剧东西:人心才是最大的悬疑


东西长篇小说《回响》研讨会在京举办


东西《回响》荣获2021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人文社《太阳转身》《北地》 《回响》《靠山》入选“2021中国好书”!


稿件初审:周 贝
稿件复审:王 薇
稿件终审:王秋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