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谭延闿:各方面是赢家,只有奈命不何

 乡土天下 2023-11-05 发布于广东
谭延闿照片

文/ 陈胜乔

前两天我给大家讲了湖南邵东团山禹氏后裔、近代名人禹之谟的故事。为突出他是清末著名革命家、实业家和教育家,我着重讲了他的三件事:

一是讲他1902年在湖南创办织布厂,实践实业救国理想;

二是讲他最早加入孙中山和黄兴创办的华兴会、同盟会,特别是在1905年负责组建同盟会湖南分会并被推选为第一任会长;

三是讲他推动创办了湖南师大初中的前身——惟一学堂和湘乡一中。

禹之漠于1907年被清政府逮捕判处死刑,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纪念他对革命作出的贡献,追认他为中华民国陆军左将军,并以国葬规格将他安葬于长沙岳麓山。

禹之谟

我讲的这个故事(视频)发布后,引起很多老乡讨论。有一位对民国史颇有研究的老乡说,禹之谟死得太早了,要是他活到中华民国成立后,以他的资历资格(同盟会的最早会员且是同盟会湖南分会首任会长),大概率能当上湖南省长(都)。对比后来担任湖南省长的谭延闿、程潜等人,都没有他那样的履历和资格。

这位老乡说的确实有道理,但历史没有如果,只有遗憾。不过他的话倒激起我对谭延闿人生的思考。我现将我当时对谭的看法稍加整理,凑成一篇小文发给大家看。先声明一下:本文纯属闲谈之语,论述如有不当,敬请大家付之一笑,切勿较真。

很多人都说谭延闿是民国第一完人,因为:

论出身,其父谭钟麟是科举正途进士,做过户部左侍郎、工部尚书、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职,因此他是妥妥的官二代、贵公子;

学力,谭延闿24岁参加科举会试获第一名(会元),填补湖南在清代二百余年无会元的空白,并且参加殿试本是状元,因为与谭嗣同同姓,才降为二等进士;

论做官,谭延闿做过民国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至极品;

论艺术,他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楷书独步天下。并且他还是著名美食家、湘菜大师,著名的祖庵湘菜就是他的发明。

以上皆为事实。不过在我看来,谭延闿最厉害最过人之处并不是这几点,而是他深谙官场之术,最会见风使舵,是一个“官精”。

禹之谟故事(视频)

谭延闿在官场有多精呢?

他在清末官场的表现,以及在民国初期与程潜、赵恒惕等人争权夺位的事我就不讲了,在这里,我只讲他当上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之后,主动让位给蒋介石的事。

在民国初期,谭延闿是通过竭力追随孙中山获得国民党的支持,从而一步步坐上高位。1926年1月被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3月代理广州国民政府主席,4月任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7月又代理国民党中央党部主席。1927年9月宁汉沪三方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谭延闿出任大会主席。1928年2月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

从1926年1月到1928年10月,谭延闿登上人生的最高峰,但是他面对时局形势,却主动选择激流勇退。这个时局形势就是,当时的蒋介石通过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率军发挥北伐战争,不仅牢牢将军权抓在手中,而且消灭了盘踞武汉、江浙的吴佩孚、孙传芳等人的部队,统一全国指日可待,这使他个人的实力和威望远远超过了谭延闿。在仔细掂量对手的实力后,谭延闿认为自己无力对抗蒋,就决定主动提出让位给老蒋。

面对谭延闿让位,老蒋最初还假惺惺谦让,但谭延闿是何等人,哪会不明白他的用意,于是公开坚决辞职。就这样,老蒋于1928年10月合理合法合情地登上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大位,而谭也把上行政院长一职一直到去世。

谭延闿死后,老蒋感念他生前识趣,对他的丧事大办特办,将他安葬在中山陵孙中山墓旁边,规格近乎帝王。

据说谭延闿去世前对老蒋托孤,要老蒋关照自己的小女儿谭祥,而老蒋对此记在心上,后来给谭祥物色了一个丈夫,他就是国军一级上将陈诚。

老蒋一生宠臣不少,但几乎无人能像他对陈诚那样获得他的赏识和信任。老蒋败退大陆前,特意安排陈诚先去台湾当省长,经营台湾,相当于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陈。后来他还安排陈诚担任台湾当局“行政管理机构”院长、副领导人,国民党副总裁。

综合各方面来看,谭延闿确实是高人,他不仅为学为官搞艺术,样样精通,登峰造极,而且对自己的后事安排也极妥当,所托对人。但是这样一个各方面都是“赢家”的人,只有一样赢不了,那就是命。

1930年9月,谭延闿在南京检阅部队的时候,突发脑溢血倒地不起,只活了50岁。

作者简介:陈胜乔,湖南邵东人。做过期刊编辑,在企业担任高级传播主管十余年。业余专注乡土历史地理写作,希望能为普及历史常识、特别是大邵阳的乡土史尽绵薄之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