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苏联重巡洋舰发展史

 fairyfail 2023-11-06 发布于北京

(题图为艺术家创作的“斯大林格勒”号航行的想象图)

“重巡洋舰”是一个非常具有时代感的名词。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做出限制,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最大不得超过1万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8英寸;而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则进一步规定,巡洋舰分为A、B两类,A型巡洋舰为主炮口径大于6.1英寸的巡洋舰,B型巡洋舰则为主炮口径小于6.1英寸的。随后,美国海军正式将A型巡洋舰分类为“重巡洋舰”,这个词也开始被广泛使用。

美国海军最早的重巡洋舰——彭萨科拉级,图为盐湖城号,1941年

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讲,二战前设计建造的重巡洋舰都免不了要受到条约限制,即便是1936年后条约到期,大多数国家新设计建造的“重巡洋舰”也都是一些装备8英寸主炮的巡洋舰,原因则是显而易见的:基于条约时期已经成熟的技术做改进,显然比研制其它口径的全新舰炮要来得方便。而对于从一开始就未纳入条约体系的苏联海军来讲,他们不存在条约限制问题,也不存在技术延续的考虑——因为对于他们来讲什么都是全新的,因此苏联人的重巡洋舰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跟别人不同的道路。这篇文章将带大家走进这段历史,一探在苏联海军目录下分类为“重巡洋舰”的舰种的究竟。

1.苏联巡洋舰的早期发展与巡洋舰X

1922年,新成立的苏联刚刚摆脱战乱,其海军力量继承自沙俄海军,但由于一战末期和内战时期,大量舰船被德国俘获或者加入白军,苏联海军内充斥着大量过时的老爷军舰和无法行动的受损舰/未完成舰,而彼时苏联海军甚至没有一艘可以开动的巡洋舰。基于国家实力原因,苏联被海军列强排除在了条约体系之外。与此同时,列宁为新成立的红海军制定了作战目标:保卫本国海岸线、保卫通商口岸和支援陆军。基于这个指导思想,海军部将未来几年海军建设的重心设定为修复受损的沙俄时代战列舰和续建一些沙俄时代未能完成建造的主力舰——例如伊兹梅尔号和沙皇尼古拉一世号,而由于人员和资金的短缺,甚至这些续建计划也大多被放弃,此时苏联海军手中大部分无法行动的古老巡洋舰和未完成舰都卖给德国拆船公司拆解以换取现金。到1924年列宁去世,苏联人手中能够开动的巡洋舰就只有“阿芙乐尔”号与“共产国际”号(原“水星记忆”号,1923年重新服役后改名)两艘。1925年,伏龙芝就任苏联陆军和海军事务人民委员,他一上任就驳回了海军部一份异想天开的造舰申请,其内容为8艘战列舰、16艘巡洋舰和40艘驱逐舰。伏龙芝如此向下属解释:“我们已经不再奉行进攻性的海军策略了,现在我们只需要建设防御型海军,需要更多的小型舰艇。”由于伏龙芝的支持,苏联海军开始将注意力放在潜艇和驱逐舰/巡逻舰身上,而巡洋舰则不在讨论范围。

共产国际号巡洋舰,原为一艘博加特里级防护巡洋舰“水星记忆”号,注意其原装的152火炮已经全部换装为130mm的单装火炮(原本舰艏炮塔是双联装152mm炮塔)

1925年9月,苏联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在喀琅施塔得举行了一次联合演习,演练内容为波罗的海舰队攻击假想敌波兰的海岸,而黑海舰队则扮演实力弱小的波兰海军。演习结束后,波罗的海舰队认为自己的战列舰数量不够,并且他们需要巡洋舰和航空母舰,以便于“进行更为现代化的海战”;而黑海舰队则认为,仅凭驱逐舰和潜艇,即便有海岸炮的帮助,也很难守住海岸,他们急需巡洋舰以上级别的中大型舰艇。两方尽管出发点不一,但是要求基本同步:需要更多的战列舰、巡洋舰和航空母舰。不久后,海军部向伏罗希洛夫——由于伏龙芝病逝,他接任苏联陆军和海军事务人民委员——提交了报告,不过时任苏联红军总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苏联海军当前不需要任何加强,因为无论如何加强都无法赶上列强的脚步;而苏联陆军有能力在空军的支援下阻挡一切从海上发起的针对苏联本土的入侵。伏罗希洛夫同意图哈切夫斯基的看法,海军的请求又一次被驳回,他们依旧只能继续使用两艘老掉牙的防护巡洋舰,并希望在列宁时期就已通过的续建两艘沙俄时代轻巡洋舰的计划(赤色职工国际号和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39年前后分别改名为赤色克里米亚号和红色乌克兰号,赤色职工国际号在1925年以前的名字是斯维特拉娜)能够尽快开工。

由于国内资源向陆军倾斜,海军对于巡洋舰的需求在1931年才得到时任领导人斯大林的响应。不过由于奉行了多年的海岸防御策略,海军最初仅仅是要求建造一些高速轻巡洋舰,用以对自家的潜艇和大型驱逐舰提供火力支援,而其成果就是由意大利提供技术援助设计建造的26工程——基洛夫级轻巡洋舰。不过随着斯大林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响应海军要求,海军也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在进行基洛夫级设计工作的同时,也着眼于更大的军舰。1934年,海军内部有人提出苏联海军需要一型更大的军舰,用以对抗正在逐渐成为各国海军主力和先锋的条约型重巡洋舰,以更好地保卫本国海岸线。苏联海军向本国和合作伙伴意大利都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希望他们能拿出能够在性能上全面胜出的“大型巡洋舰”。他们对“大型巡洋舰”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 应拥有强大的主炮系统,能比现有任何条约型重巡洋舰更快速摧毁巡洋舰级别的对手,并对战列舰级别造成更大杀伤

  • 具有可靠的防雷能力和防空火力,为己方驱逐舰和潜艇提供有效支援

  • 具有能够侦测半径50英里范围的水上飞机

  • 拥有能够抵御敌方重巡洋舰炮弹和中型航空炸弹的防护能力

  • 尽可能高的航速和续航里程

接手了这个任务的海军部第一中央设计局(TsKBS-1)进行了初步研究,他们认为由于条约型重巡洋舰的吨位限制,其防护并不具有太高水准,以日本高雄级和德国德意志级作为参考,只需210mm~230mm的主炮便可保证将其摧毁之。装甲方面,115mm的侧面主装甲带和75mm的主装甲甲板足以满足需求。1936年5月,TsKBS-1的年轻设计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基于此拿出了一个第一个设计方案,命名为“巡洋舰X”。巡洋舰X设计吨位15520吨,设计航速38节——苏联设计师乐观地认为,既然用于45工程驱逐舰(奥尔忠尼启则号)上的瓦格纳高压锅炉可以令其两台轮机达到70000马力的出力,那大型巡洋舰应安装6座相同的轮机系统,可以达到210000马力的出力。巡洋舰X采用了12门240mm主炮,位于4个三联装炮塔内,而采用240mm口径的原因是他相信以后“大型巡洋舰”会面临比现时条约重巡防护更好的对手。副炮为则为12门130mm高平两用炮,同时还有两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巡洋舰X在设计上最大的特色在于其舰艉有一个巨大的机库和飞机操作平台,可以容纳11架水上飞机用于侦察、观测和防空作战,而其舰舯部还携带了两艘微型潜艇用于秘密潜入敌方港口。

巡洋舰X线图,注意其舰艉的水上飞机机库与操作平台与舰舯部的两台微型潜艇
计划装备于巡洋舰X上的微型潜艇

“巡洋舰X”只是一个开始,随后海军部又收到了更多方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设计局内的同事布热津斯基和尼基汀联手拿出了另一个方案,这个方案比巡洋舰X更重,设计吨位达到19500吨,并且使用了口径更大的250mm主炮,不过数量只有9门——位于3座三联装炮塔内,轮机系统和防护则完全相同,也同样拥有舰艉水上飞机平台。1936年,海军部又收到了意大利安萨尔多造船厂提供的方案(与UP41方案同时送抵苏联),采用9门250mm主炮,吨位进一步提升至22000吨。

关于“大型巡洋舰”计划的后续,我们将在下一节继续。

巡洋舰X的舱室布局图
巡洋舰X的比例模型

2.斯大林的战略调整与69工程

1930年代,斯大林在党内政治斗争中胜出,开始进行完全的权利掌控。作为海军爱好者的他,第一步就是立刻调整国内重陆轻海的政策,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渐增加海军预算。而由于海军奉行多年的近岸防御策略与斯大林个人的喜好完全不符,于是在1935年12月23日,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斯大林召集了伏罗希洛夫、叶戈罗夫等军方高层,在克里姆林宫开了一场会。第二天,苏联共产党的党报《真理报》即报道,苏共高层决定建设一支远洋海军。此时由于日本已然入侵中国东北,希特勒的反苏倾向也越来越明显,再加上邻国波兰,苏联海军走向大洋最大的阻碍已经非常明显,因此日本、德国和波兰成为苏联的假想敌。依照斯大林的意愿,1936年2月,海军部制定了一份造舰计划,时间上计划持续至1947年,内容则包括15艘战列舰、22艘重巡洋舰、31艘轻巡洋舰、162艘驱逐舰和驱逐领舰以及大量其他小型舰艇。在这份计划里,苏联海军为重巡洋舰设定的目标为对抗假想敌德国的德意志级装甲舰和日本的条约型重巡洋舰,与1935年初制订的“大型巡洋舰”作战目标并无太大改动,此前的研究和设计成果也得以沿用。

在造舰计划获得斯大林通过之后,海军部立刻开始给战列舰和重巡洋舰计划开始立项研制。战列舰计划项目代号21,而重巡洋舰计划获得了22的项目代号。海军部对比了此前提交的包括巡洋舰X在内的众多方案,认为这些方案的火力和防护均不能令人满意,使其在面对德国装甲舰的时候并没有明显优势。海军部发出了一个新的22工程的技术指标,要求设计吨位达到23000吨,使用9门254mm主炮,防护至少达到150mm主装水平。不过指标下发后没多久,苏联就和英国展开了海军军备限制的谈判,苏联同意遵守条约体系,而与条约规定严重不符的22工程重巡洋舰则尚未正式开始设计就被迫下马,其预想作战功能随后被项目代号25工程的小型战列舰代替。而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随后不到一年,由于日本和意大利退出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的谈判,条约体系也就此崩塌,苏联海军又修改了计划,准备同时建造B型战列舰(即25工程)和重巡洋舰,22工程又再度上马。

69工程/喀琅施塔得级的详细线图

不过计划还是赶不上变化。1937年8月,22工程重新上马没多久,大清洗运动波及到了苏联各舰船设计局,25工程的两位主设计师被处决,项目代号也被修改为64以和之前撇清关系。而设计过巡洋舰X的设计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以及设计另一方案的布热津斯基也遭遇了相同命运,TsKBS-1因此改名为第17中央设计局(TsKB-17),22工程为了避嫌也将代号修改为69。斯大林任命之前参与过大型巡洋舰设计的尼基汀为69工程的总设计师。经历了种种变故之后,苏联第一型重巡洋舰终于可以进入正式的设计阶段了。69工程一开始的技术指标沿用1936年海军部为22工程制订的指标,然而TsKB-17在完成初步设计之后发现,其吨位无法控制在23000吨以下。海军部同意设计局增加吨位,于是TsKB-17在1938年6月提交了69工程的第一个草案。该草案设计排水量26200吨,设计航速34节,采用9门254mm主炮。然而此时事情又起了变化,苏联重巡洋舰的假想对手(德国装甲舰)的后继型号——沙恩霍斯特级建成服役在即,斯大林要求69工程能有与其对抗的实力,而定位模糊并且不受斯大林待见的B型战列舰——64工程则被他叫停。根据斯大林的要求,海军部修改了69工程的技术指标,要求其设计排水量在31000吨左右,使用9门305mm口径主炮,航速至少32节,主装甲带厚度至少250mm。同年10月,设计局提交了新技术指标下的方案,但是海军部研究后认为此方案速度依旧不够快,无法追击敌方巡洋舰,并且130mm副炮的火力也不够强。同时由于从情报部门获悉,设计吨位26000吨的沙恩霍斯特由于建造时一再修改方案,其实际标准排水量已经达到31000吨以上,因此海军部决定再次提高69工程的吨位以保证优势。1939年1月,设计局提交了第三版草案,吨位提升至35000吨,设计航速提升至35节,130mm副炮也替换成152mm,防护能力也有所提升。海军部对这个方案比较满意,开始对其展开一系列技术测试。测试中发现,该方案由40mm露天装甲甲板+50mm上层装甲甲板的水平防护设计对500kg炸弹毫无抵抗能力,因此海军技术委员会要求设计局修改水平防护设计。设计局根据23工程上的经验,取消了露天装甲甲板,将上层作为主装甲甲板并加厚至90mm,并同时将中层的主甲板设计为30mm厚的装甲甲板以抵御冲击波和破片。然而抬高主装甲甲板的位置导致主装甲带的高度也必须提高,而维持原有主装厚度的话战舰的重量将难以得到控制,因此69工程的主装甲带厚度被削减为230mm。测试中还发现,由于舰型设计原因,69工程的舰体阻力过大——即便为了瘦身已经采用了三轴推进,舰体的方形系数还是过大——因而不能达到35节的设计航速,最快只有33节。不过由于修改舰体设计要耗费更多时间,再加上69工程已经计划采用231000马力的大功率轮机(同苏联级相同),海军部没有再强制要求提速。

喀琅施塔得级各部分舰型设计及装甲分布

1939年7月13日,尽管一些细节设计还没有完成,69工程的设计方案还是被批准建造。原计划于同年9月1日开工,不过由于建造苏联级所要耗费的人力和物资超出想象,再加上苏联国内生产钢材的速度和质量都不能令人满意,69工程的开工日期推迟到11月。11月30号,69工程首舰终于在列宁格勒的海军部造船厂开工,并被命名为“喀琅施塔得”号;二号舰则于稍早前的11月5号在黑海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命名为“塞瓦斯托波尔”号。

3.苏德合作与82工程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深知本国的造船工业实力不如德国,再加上23工程和69工程的建造工作一拖再拖,因此向海军部指示,要向德国申请一些技术支援。同年10月27日,苏联舰船制造委员特沃斯杨来到柏林,向希特勒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 向苏联提供俾斯麦级战列舰和齐柏林伯爵级航空母舰的设计计划图纸

  • 向苏联出售欧根亲王、塞德利茨、吕佐夫三艘重巡洋舰

  • 向苏联出售装甲板、轮机等军舰附属配件

  • 向苏联出售包括38cm SK C/34在内的一系列舰用大口径火炮

  • 为苏联建造一些维修舰、补给舰等辅助舰种

作为交换,苏联会向德国提供大量的食物、石油和其他生产原材料。希特勒与雷德尔等人商谈后决定,同意出售吕佐夫号重巡洋舰、舰船配件、舰用火炮和辅助舰艇,而驳回了苏联对于俾斯麦级和齐柏林伯爵级图纸及另外两艘重巡洋舰的申请。

抵达苏联不久的“吕佐夫”号重巡洋舰,随后改名为83工程/“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号

1940年2月11日,贸易协定在莫斯科签署,协定签署期间斯大林向希特勒询问,是否有可能在自己的69工程上安装德国为俾斯麦级设计的38cm主炮和炮塔。斯大林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69工程使用的305mm主炮研发进度严重滞后,在喀琅施塔得号和塞瓦斯托波尔号已经开工的当下,她们计划使用的B-50型主炮连样炮的生产都未能排上日程。希特勒询问了克虏伯的专家,起初他们表示需要仔细研究69工程的设计方案才能下结论,但随后又告知希特勒,工厂已经开工6个计划用于替换沙恩霍斯特级主炮的38cm主炮炮塔,而已经在外执行任务的两艘沙恩霍斯特级看起来没有希望在战争结束前完成换装。得知此事的斯大林立即拍板,决定购买这6个炮塔,连同之前就已决定购买的38cm SK C/34型火炮,并命令造船委员会尽快通知设计局修改设计方案——他做决定前甚至没有进行任何技术可行性研究。同年4月,尚未完工的“吕佐夫”号重巡洋舰移交苏联,并在9月更名为“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号。苏联人计划在德国人提供的图纸和技术协助下完成该舰的建造工作,并为其取了83的工程项目代号。如若完成,这将是苏联第一艘条约体系下的8英寸主炮重巡洋舰。与此同时,69工程的换炮计划也进入设计阶段,TsKB-17在1940年10月16日提交初步设计。由于德制炮塔比原定安装的国产炮塔座圈尺寸更大,高度也更高,并且需要更多电力,设计师提升了2号主炮塔高度并计划使用更大型的涡轮发电机,这些变化导致吨位上升了1000吨左右。换炮后的69工程方案很快便被接受,成为69-I。1941年4月10日,苏联国防委员会批准喀琅施塔得号和塞瓦斯托波尔号按69-I标准建造。

GIF
换装德制38cm主炮的69-I计划线图

由于69工程的作战目标与最开始的“大型巡洋舰”已经相去甚远,而根据斯大林命令将沙恩霍斯特作为假想敌的她在换装38cm主炮后看上去更像是一艘战列舰,苏联海军认为自己仍需要一型较小但是数量较多的重巡洋舰,以突破敌方巡洋舰对己方港口可能的封锁。尤其是在1940年底,德-意-日三国轴心体系已经形成并且拒绝了苏联的一系列势力划分提议后,苏联海军将在波罗的海、黑海和太平洋三个方向上面临威胁,而数量稀少的69工程重巡洋舰显然不能满足需求(1940年中期,海军缩减了在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中计划建造的大型军舰数量而增加了更多的小型军舰,原计划在1938~1947这10年间开工的8艘23工程战列舰与6艘69工程重巡洋舰被分别削减为6艘和4艘,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主要的原因一是本国造船工业基础薄弱,二是军方内部大多数将领不赞成将如此大的预算投资于海军而非陆军)。1941年3月,波罗的海舰队总司令伊萨科夫向TsKB-17提出,要求他们设计一型与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号尺寸与战斗力相似的重巡洋舰,并给予82的工程项目代号。1941年10月,TsKB-17提交了82工程的初始方案,该方案设计排水量22000吨,装备8门203mm主炮,设计航速36节。然而随着德军早已于6月22日开始入侵苏联,已经步步逼近列宁格勒,82工程的设计工作也因此被搁置。基于同样原因,69工程和83工程的建造工作也被暂停。1941年底,塞瓦斯托波尔和列宁格勒相继被围,计划用于建造喀琅施塔得号的材料被用于加固工事,已经安装两座主炮炮塔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号则用炮击支援了守军。1942年,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号被德国空军击沉,同年塞瓦斯托波尔沦陷,仍在建造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号船体被德军肢解用于回收材料。

船坞中的喀琅施塔得号舰体,由德国空军在1942年拍摄
描绘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号在列宁格勒作战的油画

尽管受到挫折,苏联重巡洋舰的计划仍没有停止。1943年,在局势陷入僵持的时候,苏联人捞起了沉没于列宁格勒港内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号,并更名为“塔林”号,以期能够修复并再度发挥作用。同年,撤退至后方的TsKB-17收到海军部命令,继续进行82工程的设计工作,不过技术标准进行了一些修改。海军部要求82工程排水量在20000~22000吨之间,使用9门口径在210~230mm之间的主炮,12门130mm高平两用炮作为副炮,32门37mm高射炮,主装甲带厚度150mm,航速36节。海军为82工程设定的任务目标除去之前猎杀重巡洋舰、突破敌方巡洋舰封锁外,还添加了一条伴随航空母舰进行护航与防空,因此大幅增加了高射炮的数量。于此同时,海军还计划将未完成的喀琅施塔得号舰体改装为航空母舰,以期能够尽快建成一艘航母。TsKB-17先后提交了6个方案,不过无一能令海军技术委员会和造船委员会满意。1944年11月,由于从先前设计局提交的各款方案都难以满足全部指标,技术委员会修改了指标,吨位上升至25000~26000吨,航速下调为33节,同时根据时任海军委员的库兹涅佐夫指示,主炮口径设定为220mm。1945年,技术委员会将高射炮的数量调整为18门130mm高平两用炮、32门45mm高炮和20门25mm高炮。1945年,220mm速射火炮的研发工作启动,库兹涅佐夫同时指示TsKB-17尽快展开82工程的细节设计工作。不过由于斯大林本人对于库兹涅佐夫所青睐的220mm炮并不感冒,他认为现在的82工程速度慢、火力弱、防护差,达不到他的期望。他更希望本国的重巡洋舰是装备305mm主炮、有35节航速和更好防护、能够全面碾压西方国家重巡洋舰——尤其是美制得梅因级——的超级重巡,即便这会意味着26000吨的吨位也不够用。设计局知道斯大林的口味,因此以工作量过大为由拒绝了库兹涅佐夫的要求,迟迟没有展开82工程的后续详细设计工作。

69AV计划线图,以残存的喀琅施塔得号舰体改建为航空母舰的方案

1947年,支持海军建设应以航空母舰和护航的82工程重巡洋舰为重心的库兹涅佐夫因叛国罪被解除海军委员和海军总司令职务,并被调到远东的太平洋舰队任职,斯大林终于可以直接指示设计局,将82工程修改为他所喜欢的样子。原本设计局计划采用本应用于69工程上的54倍径B-50主炮,不过随后斯大林指示应该使用更新型的更高倍径的主炮。技术委员会因此指示设计局设计新型的62倍径主炮。不过由于与西方世界的政治纷争,斯大林一时无暇顾及海军,直到1949年才要求TsKB-17提交305mm主炮的重巡洋舰设计。3月份,早已做好准备的TsKB-17提交了几份吨位均在40000吨左右、航速34节、主装甲带厚度180mm并装备9门305mm主炮和16门130mm副炮的方案,几份方案的不同仅仅在于舱室和副炮/高射炮布局。海军技术委员会和造船委员会均对一份将4座双联130mm副炮炮塔布置与中轴线,另外4座布置于两侧的方案十分中意,因此要求设计局进行详细设计工作,并将方案提交斯大林。然而出乎造船委员会预料的是,斯大林驳回了这个方案,他认为40000吨的吨位过于浪费,要求降至36000吨,并要求航速一定要达到35节以上。已经在进行细节设计的设计局无奈,将原本位于舰艉中轴线上的两座双联130mm副炮炮塔移除,同时削减了油箱容积和弹药库容积以容纳更大功率的轮机。海军部高层大多对斯大林的要求表示不解,而斯大林则表示,西方的巡洋舰常年需要海外作战,而苏联的重巡洋舰只需要对威胁苏联海岸线的西方巡洋舰进行打击就足够了,因此续航能力和弹药库存少一点没有关系,但是必须要有更高的航速。同时斯大林认为,82工程的防空应由伴随的68工程轻巡洋舰(恰巴耶夫级)和其他驱逐舰负责,自己并不需要很好的中远程防空,因此砍掉4门130mm高平两用炮问题不大,45mm高射炮的数量也应该减少以节省重量和空间。

82工程/斯大林格勒级线图

海军部的高层军官们尽管一肚子意见,但是谁也不敢忤逆斯大林——毕竟库兹涅佐夫的下场摆在那里。1950年3月25日,按照斯大林所有要求修改过的82工程详细设计方案获得通过,同年12月各项细节设计完成。不过由于此时建成开始海试的恰巴耶夫号暴露出适航性问题,海军部指示设计局采用相似舰艏造型的82工程修改舰艏设计以保证更好的适航性,82工程因此获得了一个更长、外飘更明显以及上扬角度更大的新舰艏,而这也导致82工程的最大长度和吨位略微有所增加。造船委员会原计划于1954~1955年开工82工程,不过由于斯大林本人的强烈要求,82工程的建造工作被设定为最优先。1951年12月,首舰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并被命名为“斯大林格勒”号,而稍早时候为82工程设计的全新主炮的样炮也生产完毕开始进行测试。1952年9月,2号舰在奥尔忠尼启则造船厂铺下龙骨,并被命名为“莫斯科”号。同年10月,3号舰在莫洛托夫斯克动工,不过其舰名有争议,只能知道是“喀琅施塔得”或“阿尔汉格尔斯克”。

准备用于测试的305mm/62 SM-33型舰炮的样炮,即为斯大林格勒级计划使用的主炮

4.66工程与导弹时代苏联重巡洋舰最后的绝唱

1951年,库兹涅佐夫官复原职,其中原因很有可能是斯大林已经意识到库兹涅佐夫一些看法的正确性。库兹涅佐夫一回来,就继续极力向斯大林进谏,阐述航空母舰及其防空护航舰的重要性。库兹涅佐夫认为,已经成型的82工程造价过于昂贵,而且基本没有伴随航母进行护航的能力,而己方预定于编入航母编队的68型(恰巴耶夫级)和68bis型(斯维尔德洛夫级)轻巡洋舰则无力面对美国大量的8英寸主炮重巡洋舰,尤其是得梅因级和巴尔的摩级,而用造价昂贵的82工程去对抗她们显然是不经济也不够合算的做法。他仍然极力主张废除现有的82工程设计,而转为设计建造220mm主炮的重巡洋舰。斯大林考虑再三,认为库兹涅佐夫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他没有叫停他最为钟爱的82工程,而是命令设计局按照库兹涅佐夫要求设计一款稍小的重巡洋舰,安装220mm主炮,并将主要设计目标设定为与美制得梅因级重巡洋舰作战。库兹涅佐夫随后下发了技术标准,与他被流放前为82工程设定的标准并无二致,不过为其起了一个全新的项目代号:66工程。由于先前在82工程设计时早已完成过类似的草案设计,TsKB-17很快便在1952年提交了方案,并迅速获得通过。原计划于1953年开工首舰,不过随着当年3月份斯大林去世,一切都起了变化。

66工程详细线图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然病逝,先前由他所主导的苏联远洋海军建设计划也立即被叫停,尤其是他最为看重的82工程/斯大林格勒级。斯大林格勒级的设计建造原本就不被众多海军高层,尤其是库兹涅佐夫所认同,因此斯大林死后,82工程的后续建造工作被取消,已经开工的三舰则停工听候发落。而库兹涅佐夫所坚持的66工程也遭到了其他海军部高层的批评,认为其水平防护差、续航力不足。并且随着66工程的详细设计再1953年8月份完成,海军部也发现,66工程的预计造价并不比斯大林格勒级低多少,之前库兹涅佐夫所坚持的低造价重巡以对抗美国得梅因级的预想无法实现。因此在1954年,66工程项目下马。不过66工程项目下马后,已经完成样炮制造的220mm SM-40主炮还是进行了一系列性能测试,最终的结果是无一能达到当初设定的技术指标,因此在完成各项测试后,220mm舰炮也就没有了下文。

陈列于圣彼得堡中央海军博物馆内的66工程模型,远处即为82工程模型

尽管斯大林死后,三艘82工程的建造工作被叫停,但是苏联海军高层当时并未想好如何处理这三条船。由于导弹技术的发展,海军部考虑到斯大林格勒级较大的舰体和吨位,很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远程巡航导弹或弹道导弹载体。当时苏联已经基于德国V-1导弹开发出了P-1反舰导弹和10Kh巡航导弹,基于V-2导弹开发出了R-1弹道导弹,TsKB-17基于此向海军部提交了几个使用10Kh/16Kh巡航导弹(16Kh是10Kh的改进版)或者R-1弹道导弹的改进型82工程修改方案,称为82R。与此同时,当时担任浮动兵营的83工程“塔林”号安装P-1反舰导弹的修改计划也被提上日程。不过这两个方案很快就因为成本原因以及赫鲁晓夫上台后海军更青睐潜艇而迅速遭到废弃,挽救斯大林格勒级最后的努力也宣告失败。1955年,斯大林格勒号的舰体被拖出外海,被当做靶舰进行反舰导弹和舰炮的射击测试,而她的两艘姊妹舰则在1953年底就在船台上就低拆毁。自此,苏联最后一艘重巡洋舰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此后苏联海军内再无此分类。直到1975年,“重型载机巡洋舰”基辅号的服役,这个从未有一艘军舰在苏联海军内建成服役的舰种分类,才算是在苏联海军的历史中找到了一丝慰藉。

被拖出外海当做靶舰的“斯大林格勒”号船体,1956年,呈现这个姿势是因为在拖曳过程中触礁导致舰体破损进水
1143型“重型载机巡洋舰”基辅级,可看作是苏联一系列重巡洋舰发展计划的继承者,尽管她们只是名字上有些关联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