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伍连德、《浴火危城》说起(2)

 weipina 2023-11-06 发布于广西

 确定旱獭是东北大鼠疫的祸首是伍连德先生的功劳,当时大家都有这种看法,但伍连德先生并不仅仅总结一下就下最后结论,而是在大鼠疫后来到满洲里,并进入俄国境内,在一队哥萨克骑兵的护卫下,在大草原上风餐露宿一个多月,白天在露天做实验,夜晚宿营在帐篷中,实地考察了旱濑的捕获情况,亲身经历了捕获旱獭的现场,获得了宝贵第一手资料,并亲手进行了旱獭解剖,这才完成了东三省鼠疫防治的科学论文,于1913年发表在著名的LANCET杂志。

在这篇论文中,他确定了这次大鼠疫流行的源头为1910年10月初,在俄国大乌拉站一间华人工棚里,这是历次烈性传染病唯一的一次精确定位。

相比之下,2003年萨斯流行,专家南下广东20多次,到最后对于果子狸这个源头也没有过硬的资料,更不要说精确定位了。

和伍连德先生相比,我们的专家缺的不是学历、资金和机会,缺的是认真二字。

电视剧里提到病獭,这是因为      他了解到,旱獭一旦染上鼠疫就会失明失声、行动迟缓,被健康的同类逐出巢穴。在北满,猎人们很久以来约定成俗,不捕获染病的旱獭。但是由于闯关东的人日益增多,加上旱獭皮的高额利润,无数的人加入捕捉旱獭的行列。他们不能辨认染病的旱獭,反而因为容易捕获而不放过,使得鼠疫从旱獭传给人类。

但是,电视剧里关于为什么捕捉旱獭的说法,真让人到了我朋友说的看不下去的程度。

电视剧说法是因为给皇家上贡,摄政王过生日,满洲总督送来旱獭皮做的裘皮大衣,摄政王很高兴,分送诸位大臣。

你妹,这编辑和清王朝有多大的仇恨呀?虽说从鸦片战争开始,大清就没落,可是再怎么着也不可能惨到满朝大臣一人披一件土拨鼠大衣呀。

旱獭,土拨鼠也,它的皮之所以之前是因为它的一位近亲,海狸。旱獭和海狸都属于啮齿类松鼠科,但两者的毛皮不是一个档次。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旱獭是土生的,海狸是半水生的,因为这种习性,海狸皮能防水,尤其是河狸,出水后其皮毛滴水不沾,河狸香是四大名动物香之一。

海狸皮原来不是做裘皮大衣的,而是做帽子的,欧洲人很喜欢戴一整张海狸皮做的帽子,当然是贵族。欧洲原来有海狸,这样一来就绝种了,除了欧洲外,只有北美有野生的海狸,因为欧洲人初到北美后,干贸易的就是捣腾海狸皮。干这买卖的是法国人和荷兰人,他们不去捉海狸,而是和印第安人以货易货换海狸。为什么不用钱买?因为印第安人要黄金白银一点用都没有。印第安人本来正眼都不瞧这水耗子,没想到白人非要买,于是一拍即合,北美出现了毛皮贸易,一开始给点玻璃球就能换一独木舟海狸皮,后来印第安人明白了,要的东西就不一样了,加上多少年滥捕滥杀,海狸资源越来越少,就开始演北美版三国演义了。

和法国人交易皮毛的是阿尔根金族和休伦族,他们的敌人是强大的易洛魁族,这些印第安人部落以狩猎为生,为了占有资源,易洛魁人部落已经形成联盟。法国人塞缪尔·尚普兰带着蒙塔格奈人、阿尔根金人和休伦人去打易洛魁人,易洛魁人从来没有见过枪炮,结果被打死了三个酋长,双方结下仇,易洛魁人便投奔荷兰人,荷兰人用火器和其他生活用品换皮毛,导致易洛魁人一下子从石器时代跑步进入工业化时代,到17世纪30年代,易洛魁人部队的装备和欧洲国家的军队的装备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易洛魁人有了火器,海狸被过度猎杀,在他们居住的哈德逊河谷绝迹了,易洛魁人只好离开自己的地盘北上,到其他部族的地盘里抓海狸。易洛魁人在迁移中因为疾病等原因,人口快速下降,部落的首领感到这样下去就亡族灭种了,下决心进行一场征服之战,用武力控制住新的猎区。

法国人则戒心太重,不肯卖武器给自己的盟友,这样一来,易洛魁人就占据了军事上的优势,频频攻击他们的世仇。那些印第安部落是法国的盟友,盟友有难,法国人就不能不管。这就是北美殖民地初期最血腥的武装冲突,史称海狸之战。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