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以为家》看哭无数人:“我想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

 zhp001007 2023-11-06 发布于上海

图片


百年前,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孩子》中写道: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百年之后,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用极具戏剧性的剧情印证了这句话。

一个12岁男孩赞恩将生身父母告上法庭,罪名是:他们生了我!

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

原来是父母只生不养,反而只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和实现梦想的工具。

很多人观影后都感觉电影太悲苦了,而我看到的不仅仅是苦难,还有人性的救赎和心灵的治愈。

因为在整部电影中,始终有一道人性的光,透过小男孩赞恩的一举一动向我们传递一个真相:

家,是承载爱的地方,如果家中无爱,那又何以为家?

图片

赞恩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的父母没有固定工作,连自己都养不活,却还在不断地生孩子。

家里没有床,他只能蜷缩着和弟弟妹妹挤在地上睡觉。

12岁的赞恩,没有上过一天学,每天做着和大人一样的工作。

他每天要在房东的杂货店打工,用羸弱的身体拉着煤气罐从街头送到街尾,然后再拉着弟弟妹妹去街上卖自制的饮料。

甚至他还要拿着假处方,去药店一遍遍地撒谎,帮父母买制作“毒品”的原料,挣着微薄的薪水来维持家用。

求生的种种技能,好的坏的,他比大人还熟练。

父母生了他却没有给他一个合理存在的理由,更没有给他机会先做孩子再做大人。

不是父母在养他,而是他在养父母和一群弟弟妹妹。

都说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守护者,他们的理解和尊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可在赞恩家中,父母就是权威,孩子根本没有选择和说话的权利。

当妹妹萨哈初长成一名少女时,父母不顾妹妹的苦苦哀求,坚持要将她送给房东,以此来抵押上涨的房租。

赞恩想要上前去帮助妹妹,却换来了一顿毒打和威胁。

就这样,年仅11岁的妹妹萨哈在撕心裂肺的哭喊中,被父母生拉硬拽地送走了。

曾听过一句话:父母是世上门槛最低的“职业”。

在有些父母心中,只要生了孩子,就成了世人口中伟大的父母。

其实,父母这个身份,不仅是生育,更重要的是养,是教,是关爱,是用一生去努力经营的角色。

可是赞恩的父母却只顾自己,把孩子当成了他们的工具和商品,从没有在乎过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这样的父母,这样的家,冷得像冰窖一样,寒气逼人。

这个家给赞恩的只有冷漠,暴力和贬损,他每天如同奴隶一样活着。

家里除了争吵就是打骂抱怨,这种摇摇欲坠的日子,让赞恩感觉像是生活在地狱一般。

他无力挽救妹妹,更对父母绝望透顶,于是,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个冰冷的家。

图片

世间薄凉,愈是在最平凡、最晦暗的角落,我们愈是能发现人间最美的光。

赞恩离开家后,途中经过一个特别大的游乐园,门口还有位“蜘蛛侠”。

毕竟他还只是个孩子,瞬间就被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吸引了。

他走进游乐园,看着那么多好玩的游乐设施,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反而眼睛里充满了忧伤。

偌大的游乐园却没能装得下赞恩失落的神情。他独自一人在陌生的街道、陌生的人群中穿行。

他想在游乐场附近找一份工作谋生,却接连被拒。

世界那么大,却没有他的容身之所。

绝望之际,赞恩遇到了在餐厅打工的单亲妈妈泰格斯特。

泰格斯特和赞恩的命运同样悲哀,没有真正的身份,没有保障的生活,她自己还带着哺乳期的儿子。因没有户口,母子俩随时都面临被抓的风险。

可即便如此,泰格斯特从来没有逃避自己为人母的责任,反而是在生活的夹缝中,用尽全力去爱自己的孩子。

有人劝她把孩子送人,以此来减轻生活的负担,可她宁愿自己吃苦受罪也舍不得把儿子送人。

她每次上班都会把儿子带上,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当真是得不到半刻的休息。

无论泰格斯特生活多么不易,工作多么疲惫,但只要看到儿子,她就会露出温柔的笑容。

即使处境十分危险,可她丝毫没有怨天尤人,她对自己的孩子更是付出了满满的爱,没有殴打辱骂,永远都是拥抱和亲吻,耐心和保护。

就是这样一个善良而又处于危险边缘的人,收留了赞恩并放心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赞恩照顾。

泰格斯特给赞恩洗澡,陪赞恩聊天,让他睡在软软的毯子上,还把餐厅客人吃剩下的蛋糕,拿回家给两个孩子吃。

看着两个孩子吃蛋糕的幸福模样,她欣慰地笑了,那一刻,这个家庭似乎比所有的家庭都快乐。

其实,我们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

严歌苓在《芳华》中写道:“一个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

一个陌生人给赞恩提供了一个避风港,一个情感意义上的家。

这是赞恩生活这么多年从没有过的温暖,也是他冰冷世界里一缕温暖的阳光,这份温暖让赞恩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图片

赞恩本以为自己可以得到幸福,可命运却再一次把他推向绝望的谷底。

有一天泰格斯特外出办事,就再也没有回来。

赞恩只好承担起大人的角色,可是他再怎么努力也只是个孩子,又怎么能照顾好泰格斯特的儿子呢?

为了让小男孩得到更好的生活,赞恩只能忍痛把孩子送人。

如此一来,赞恩又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

直到有一天他听人说,移民可能会过上好日子,但移民是需要身份证明的,所以赞恩只好回父母家拿自己的身份证件。

父母发现他回家后,对他百般辱骂,并恶狠狠地告诉他:我们这种人是没有身份证明的!

与此同时,赞恩还从父母口中得知一个噩耗——妹妹萨哈因怀孕流产而不幸去世。

此时的赞恩本就处于崩溃的边缘,而妹妹的死更是让他难以接受,突然,他幼小的身体里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愤怒。

他认为是当初买走妹妹的房东害死了妹妹,一气之下竟砍伤了房东,自己也因此被送进了监狱。

在监狱中,赞恩思考了很多以往没有认真去思考的问题,他既为逝去的妹妹感到悲伤,也对自己的父母充满了愤怒。

绝望之下的他在监狱里,拨通了电视台和法院的电话,提出了自己最痛苦的控诉:父母为什么要把自己带到这个世界?

他状告父母:让他来到这个世界,却没能够好好抚养他,没能给他应有的教育、健康和爱。

他站在法庭上大声喊道:我希望大人都能听我说,我想让那些照顾不好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了,否则我们长大后能回忆的是什么?

如果把我带到这个世界,只是为了遗弃、虐待、辱骂,那为什么要让我来到这个世界?

赞恩勇敢地向整个成人世界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当时震惊了全场的每一个人,就连他的父母也不由得惭愧地低下了头。

贫穷并不可怕,没有爱才真正可怕。

泰格斯特和赞恩的父母同样都生活在社会底层,但她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却截然不同。

泰格斯特为了让儿子有个家,拼尽全力努力生活,而赞恩的父母却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出卖。

赞恩有父有母,还有很多兄弟姐妹,但他却从未感受过家的温暖,而泰格斯特一个自顾不暇的单亲母亲却给了他满满的爱。

泰格斯特和孩子分开的这段时间,她无时无刻不牵挂儿子和赞恩,也许是这份爱感动了上天,她在监狱里遇见了赞恩。

原来她是因为签证问题被警察带走了。

都说只要眼里有光,心中有爱,就会苦尽甘来。

最后在律师和政府的帮助下,泰格斯特母子团聚,赞恩也得到了护照,此时的他终于露出了全片最灿烂的笑容。

图片

美国心理学家琳赛·吉布森在《不成熟的父母》中写道:

情感需求是我们的基本需求,情感需求最直接,最重要的来源就是父母。

其实孩子除了温饱之外,最需要的是父母对他们的尊重、理解与关爱。

赞恩出生在贫困的难民区,没有幸福的童年,更未得到过父母的庇护与关怀。

他看似有家可归,实则无爱可言。他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何以为家?家在哪里?

家,不只是身体的容身之所,更是心灵的归属之地。不要让孩子在寻找“家”的路途中,一次次失望而归。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家,愿每个人都能被世界温柔对待!


作者 | 晴空草,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

主播 | 闻悦,爱唱歌的主持者,公众号:闻悦来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