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案来了|长城汽车转型:魏建军如何超越魏建军

 转型刚刚好 2023-11-06 发布于北京
转型刚刚好设为“星标

文章更新即时到

 点击上方“转型刚刚好”关注公众号

来源:原文发表于《销售与市场》
作者:杨继刚


上篇:腾笼换鸟——一边销量上升,一边营收利润双增长,长城转型初见效

2023年10月8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汽车”)发布最新产销数据。今年1-9月累计销售864,045辆。

透过数据看结构体系。首先从季度数据看:一季度销量219,968辆,二季度销量达299,258辆(环比增长36.05%),三季度销量达344,819辆(环比增长15.22%);其次,从新能源车型占比看:今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销售新能源车型170,346辆(同比猛增75.77%),第一、二、三季度,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分别为12.64%、21.86%、22.37%(呈现逐季度提升态势);还有,从海外出口数据看:今年前三季度海外市场累计销量已经超过21.1万辆,同比增长高达89.45%,取得史上最好出口战绩(以上数据均来自长城汽车官网)。

对比去年同期数据,这种增势更加明显:2022年1-9月,长城汽车销量为802,313辆,其中新能源销量为96,916辆,海外销量为11.17万辆(以上数据均来自长城汽车官网)。用长城汽车自己的话讲:2023年,长城汽车实现了“集体性、阶梯式增长”,长期主义战略成果开始显现。

再来看营收和利润情况。根据长城汽车发布的三季度财报:2023年第三季度,长城汽车营收高达495.32亿元,同比增长32.63%;归母净利润为36.34亿元,同比猛增41.94%;扣非归母净利润达到30.58亿元,同比增长34.04%(第一、二、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为1.76亿元、11.87亿元、36.34亿元,第二、三季度环比分别暴涨581.30%、206.10%),高价格区间车型占比。真正实现“销量、营收、净利”三级跳。

营收增速超过销量增速,利润增速超过营收增速,唯一的解释是产品售价更高,更赚钱了。有数据为证:根据长城汽车财报,今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15万以上高价值车型占比持续提升,销售占比分别为15.28%、21.32%及23.53%。单车售价从第一季度的13.20万元,提升到第二季度的13.68万元,第三季度更是达到14.36万元,环比提升0.69万元,同比提升1.20万元。综合毛利率也从第一季度的16.07%,提升至第二季度的17.41%,第三季度毛利率增至21.66%。这个毛利水平已经超过特斯拉(2023年第三季度,特斯拉毛利率为17.9%),处于业界领先水平。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长城汽车在2019年启动的品牌向上、结构调整、产品竞争力提升等“腾笼换鸟”战略,已取得不小的成效。

但业绩背后的隐忧,也不容小觑。今年1月初,长城汽车发布《关于调整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及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的公告。公告显示:长城汽车2023年销量和净利润目标,已由原来的“不低于280万辆、净利润不低于115亿元”,下调到“2023年销量不低于160万辆、净利润不低于60亿元”。在解释有关为何要做出上述调整的时候,长城汽车是这么说的:“本次调整,使公司激励方案的2023年激励目标与公司的业绩增长更为匹配,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调整后公司层面的业绩考核指标仍是具有挑战性的业绩目标,更能有效发挥激励作用”。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一,即便是下调后的业绩目标,对长城汽车仍具有很大的挑战;第二,调整后,能让团队更好的拿到激励,而不是之前的高不可攀,丧失激励的价值;第三,长城汽车重新修正了之前的战略预期,在比亚迪逆袭夺冠、特斯拉降价不断、造车新势力前赴后继的大背景下,回到更具现实意义的增长逻辑,这或许是在为长城接下来的变革与转型争取战略空间。

与主动下调增长目标、调整产品结构相比,另一件事更具指标意义。2023年1月30日,长城汽车原总经理、有着汽车界“铁娘子”之称的王凤英,正式加盟小鹏汽车,出任小鹏汽车总裁,全面负责小鹏汽车的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以及销售体系。于小鹏汽车而言,王凤英的加盟,意味着其“造车”事业的又一个转折点;于长城汽车而言,王凤英的离开,意味着一个时期的翻篇——长城需要更新,长城需要迭代,长城需要再造“新长城”。就在同一天,长城汽车宣布,原领克汽车副总经理陈思英正式加入长城汽车,担任魏品牌CEO兼坦克品牌营销总经理一职,直接上级是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老将的出走,新人的空降,这一切都预示着2023年的长城汽车,还会有更多的转型故事上演。

下篇:转型之问——长城能否超越长城,魏建军能否超越魏建军

如果将时间线拉长,过去的2022年,是长城汽车连续第七年实现百万销量目标。而同期的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正从高峰时的2887万辆下滑到2686万辆,这减少的200万辆去了哪里?

一边是蛋糕总量的缩减,一边是包括长城在内的多家车企销量上涨,正是这七年,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两条清晰可见的转型路线:一是包括长城、吉利、长安、奇瑞等在内的中国自主品牌的集体上攻,合资品牌占比总体处于逐步下滑的态势;二是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从可有可无的边缘状态到风暴的中心,特别是特斯拉、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与“造车新势力”的示范效应,带动新能源汽车单月渗透率从2019年1月的4.06%增长到2022年12月的31.85%,上涨近7倍(数据引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而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2年全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27.6%)。

对长城而言,过去的这七年,恰好与这两条转型主线相交。再加上长城汽车多年坚持的“坚定过度研发投入,在核心技术方面真正做到掌握”的产品技术战略,以及长城汽车内在的“超强执行力”基因,这一切都构成了长城汽车不断进化的“天时地利人和”。然而,长城汽车所面临的,可不是一个静态发展的竞争环境。一方面,中国汽车市场依然是全球竞争最惨烈的市场之一,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豪华品牌、造车新势力等等,各方唱罢我登场,在增量市场有限的情况下,争夺巨大的存量市场,依旧是各家车企存活的第一要务,长城需要回归自己的竞争优势,完成细分市场的突围;另一方面,随时“汽车新四化”的深入,电动化的上半场还未结束,智能化的下半场早已开打。在这方面,包括长城在内的传统车企,面临包括特斯拉、华为、苹果、谷歌、小米等在内的科技造车派的冲击,就连丰田和大众都在忧心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诺基亚”,如果发生在智能手机时代的故事,注定会在智能汽车领域上演,那么,包括长城在内的传统车企,该如何快速提升自己的智能化水平,在智能化这一战中不掉队、不离场、不彷徨。

对长城而言,有两句话很重要:一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二是“好汉不提当年勇”。能做到连续7年销量过百万,说明长城已经完成了最初的使命,是汽车圈的“好汉”。但要做到“好汉不提当年勇”,就需要长城完成新的转型与变革。最重要的是两件事:长城能否超越长城,魏建军能否超越魏建军。前者的意思是,要再造一个“汽车新四化”时代的新长城,就需要与过去的长城不一样,需要克服路径依赖,甚至需要脱胎换骨。比如,如何用消费电子的视角看到汽车,如何从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的视角看到智能汽车,如何从人机交互的视角看待未来的汽车科技等等。对长城而言,转型难度不亚于TCL创始人李东生所言的“鹰的重生”;

者的意思是,对包括长城在内的所有(民营)自主品牌而言,创始人的影响无处不在,正是魏建军先生作为创始人的这种无条件、全身心的投入,才有了长城汽车今日的成就。但所有的自主(民营)品牌车企都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突破创始人的战略瓶颈与天花板?如何打造一个不依赖于创始人的职业化管理团队?如何实现公司的持续增长与基业常青?这才是魏建军如何超越魏建军的真正含义。具体而言,长城汽车需要回答转型三问:

第一问:从燃油车到新能源,长城如何形成“爆款产品”常态化

继哈弗H6之后,长城汽车的下一个爆款产品是哪款车?

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确切的说,“爆款”产品的出现,一定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哈弗H6之所以成为SUV赛道的爆款,与彼时中国城市SUV市场崛起、长城在SUV赛道的提前布局与技术储备,以及长城内在的超强执行力密不可分。复制爆款,其实是个奢望,但打造下一个爆款,却有章可循。本质上,长城仍需要回到“天时地利人和”的逻辑,要“在正确的时点,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这也就解释了长城近期的产品出新与人事变动,一切的一切,都在为下一个爆款而蓄力。

下一个爆款赛道,毫无疑问是新能源汽车。从技术路线看,长城是国内少数几个在纯电、混动、氢能源都有技术储备和布局的自主品牌车企。除了欧拉在“更爱女性”的“她势力”细分市场的突围外,长城在新能源赛道已形成“SUV+多场景用车+多动力模式”的成熟打法。一方面,城市SUV赛道的风口还在,长城在哈弗系列产品布局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长城汽车多年来在“森林生态”的技术研发投入(电池垂直供应链优势、混动技术研发制造能力、氢能全产业核心技术等),也让其有了多动力模式选择的底气。而在“多场景用车”层面,以魏牌为例,在车型命名上,长城用了别具一格的咖啡品类,分别是“摩卡、拿铁、玛奇朵”;在款式层面,居然有了“原萃版、特调版、大师版”;在外观配色方面,设计了“焦糖黑、浆果红、气泡蓝、厚乳灰、方糖白、海盐蓝、布焦绿”等配色,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星巴克下单。要知道,一向以“直男”风格著称的长城,居然也玩起了咖啡的调调,这让业界有点不太适应。但或许就是这一点,才是长城持续打造爆款的根基:以用户价值为中心的技术研发,而不是技术自嗨;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车型设计,而不是追求完美;以用户场景为基础的产品逻辑,而不是理想主义。形成爆款产品的常态化,让爆款层出不穷,这要比爆款产品本身更重要。

第二问:从“报时人”到“造钟人”,长城如何超越“魏建军”

有着“保定车神”的长城创始人魏建军,在每周四早上,会准时来到测试场参与体验评车。这种亲力亲为、深入一线的工作作风,成就了长城汽车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一个又一个突破。亲力亲为的好处是,可以深入了解业务,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避免重大决策想当然,也能起到以身作则的效果,带动整个管理层躬身业务实践,而不是坐在办公室夸夸其谈。但,亲力亲为的作风也会带来问题,深陷各种细节,一竿子插到底,并不能换来公司战略层面的突破。

更重要的,从企业的长远发展看,不能形成对创始人的长期依赖。这不仅是基于持续增长与基业常青的考量,还要面对一个现实:创始人也会有视野和能力瓶颈。尽管大多数优秀企业创始人都会坚持学习与成长,但那些持续增长的公司,需要的并非一个伟大的能人,而是一个让能人辈出的团队与机制。用《基业常青》(Built to Last,中信出版社,1994年出版)那本书提到的观点,就是“造钟人”(构建一个不依赖于能人,而依靠机制与文化体系让企业自动运行的体系)与“报时人”(带领公司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事实上,优秀的创始人往往都能很好的扮演“报时人”角色,无论是老业务的深耕,还是新业务的创新,创始人都可以带领公司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但要想基业长青,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始人还要扮演“造钟人”角色。于长城汽车的发展而言,魏建军正在从“报时人”向“造钟人”转型,打造一个不依赖于创始人的职业化团队,建立一个不依赖于创始人的业务创新与运营管理机制,长城汽车才能真正超越“魏建军”,进入下一个增长周期。

说实话,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国内,出现过创始人巅峰时刻退居二线,让职业经理人团队进行管理,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创始人再次回归,最终让企业重回巅峰的案例。有人说,不解决产权问题,哪怕是上市公司,也很难摆脱职业经理人管理短视的问题。这句话并非没有道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便是创始人回归,持续增长与基业长青的问题就能解决吗?创始人自带责任光环是一码事,能不能回到行业发展规律与企业生命周期层面,为企业构建不依赖于能人的运营机制与企业文化是另一回事。如果这件事没解决,创始人也只能帮助企业“延缓衰老”,真要焕发青春,还得回到流程、机制与文化。

第三问:从团队执行力到战略领导力,长城如何适应VUCA

何为VUCA?VUCA最初来源于军事领域,用来形容战场环境的瞬息万变,具体指的是: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前高管罗伯特·麦克唐纳(Robert McDonald)曾借用VUCA一词来描述企业当前所面临外部竞争环境。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过去那个相对确定性、增长潜力无限、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随之而来的,是充斥着“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的复杂多变。这个时候,企业不仅需要卓越的团队执行力,更需要VUCA条件下的战略领导力,首先是做正确的事,其次才是正确的做事,对企业而言,前者的挑战更大。

如何保证企业在“做正确的事”?对长城汽车而言,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到“天时地利人和”。首先,长城要完成从燃油车时代向新能源汽车时代的转型,这可不仅仅指的是电池、电控、电芯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垂直布局,以终为始重新定义智能汽车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在电气化与智能化两个方向自我革命。同时,对所有车企业而言,新能源只是上半场,智能化才是下半场,如果没有智能化战略层面的突破,下半场突围的难度很大。

其次,在长城2025战略描述中,有这么一段:“继续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创,打造多方共赢的“森林式”产业生态,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为全球用户打造更绿色、更智慧、更安全的产品;以产业互联网为依托,深化C2B用户运营模式;建立“产品+软件+服务”的全新商业模式,推动价值链向后端转移,打通汽车消费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链条”。要完成这一目标,长城汽车需要全面变革现有的组织架构、流程体系、研发机制、中台模式、企业文化等。毫无疑问,变革是痛苦的,尤其是既得利益群体会“很受伤”,甚至还会伴随着高管团队的大换血,搞不好,还会有剧烈的组织震荡,这对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容易。

怎么办?长城汽车不仅要继续保持在业界享有盛誉的团队执行力,还要着重提升中高管的战略领导力——站在未来看现在,站在终局看开局,站在行业看企业。无论是组织架构调整,还是业务变革与创新,抑或是重塑“让一线呼唤炮火”的管理体系,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中高管团队具备战略领导力,尤其是面对VUCA时,高管能为企业找到方向,中层能带领团队找到路径,基层能有信心落地执行,这才会有“ONE GWM——一个长城”的愿景达成。

再向悬崖攀新顶,无限风光在险峰。

(全文完)

点击下方“转型刚刚好”关注公众号

转型快人一步,职场少走弯路

▲ 点击上方“转型刚刚好”关注公众号
点赞/转发/评论/吐槽,怎么都行


转型刚刚好 热点文章
TOP1:方案来了|管理者要被目标牵引,而非被问题绑架(三大策略)
TOP2:方案来了|内卷时代,向韦尔奇学管理
TOP3:真相来了|理想突围:靠的是组织竞争力
TOP4:方案来了|终结业绩与价值观背离的三个方案
TOP5:方案来了|大众转型:三场硬仗,向死而生
TOP6:华为“持久战”: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
TOP7:真相来了|三问”特斯拉”:车企只是外壳,能源与科技才是底色
TOP8:方案来了|行业深度调整期的四大增长路径
TOP9:福特转型:是时候重回亨利·福特路线了
TOP10:方案来了|领导牛人,就靠这四招

转型新观察  热点视频
TOP1:华为利润暴涨超去年,手机和汽车遥遥领先
TOP2:小米发布操作系统,人车家全生态来了
TOP3:理想月销量突破3万,打破增收不增利魔咒
TOP4:护送爱将到英伟达,何小鹏联盟黄仁勋
TOP5:阿里改革P序列,内卷时代怎么活
TOP6:ChatGPT助力微软AI时代超车
TOP7:OPPO挥泪斩芯片,阿里调整自动驾驶
TOP8:Stellantis入股零跑,传统车企牵手新势力
TOP9:大众恋上小鹏,抱团取暖可行
TOP10:马斯克又要搞事情,成了xAI意欲何为

管理麻辣烫  TOP 10 视频
TOP1:先对齐目的,再对齐目标
TOP2:做管理,就要导向打胜仗
TOP3团队内耗扯不断,全都毁在这三点
TOP4:变革可以进三步退两步
TOP5:你不是心太软,而是没原则
TOP6:人才融入的前提,是认同不是交易
TOP7:业务创新无响应,团队沉默为哪般
TOP8团队能力跟不上,目标就是镜中花
TOP9:用人所长,也包括用上级所长
TOP10:走出决策瘫痪,四招解决问题

管理避坑指南  TOP 10 视频
TOP1:授权这事不简单,先过自己那道坎
TOP2:新员工留不住,真的是因为薪资低?
TOP3:怨天怨地怨空气,为何总是外归因
TOP4:新年又定新目标,讨价还价为哪般
TOP5:绩效面谈有障碍,根源还在面谈外
TOP6:警惕管理近视症,资源导向打胜仗
TOP7:复盘不是走过场,表面文章没效果
TOP8:争功诿过伤团队,透支信任难复原
TOP9:潜力要变真绩效,人岗匹配是前提
TOP10:总有员工想躺平,不想进化是假象

转发,点赞,在看,一起“转型刚刚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