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4年9月下旬,毛泽东在身边工作人员的建议下,来到玉泉山小住

 HZAAAAAAA 2023-11-06 发布于广东
1954年9月下旬,毛泽东在身边工作人员的建议下,来到玉泉山小住。第二天下午三时,毛泽东提出要爬到玉泉山顶上去看看。
登山游览途中谈古论今、谈天说地,是毛泽东的一大习惯,既是一种相互交流,也是一种精神放松。随行人员往往也是有所准备,回答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而更多的,当然还是毛泽东自己主讲。
果然,走出几步,毛泽东就开始提问:玉泉山海拔多高啊?山顶上的叫什么塔呀?
卫土有备而答:山高159米,塔叫玉峰塔。
毛泽东又问:玉泉山是从哪个朝代开始建造的?
这下,大家都答不上来了。毛泽东告诉大家:玉泉山经过金、元、明、清四朝的建设才有今天的规模,可以说这里是四朝皇家园林。
确实如此。玉泉山地势优越,山明水秀,自古就是名胜之地。
由于玉泉山倚山面水,且距都城不远,所以在公元12世纪末,就被当时的金朝统治者看中。金章宗完颜璟曾在中都郊外开辟了两处风景游览区,在东北郊建了一座行宫“大宁宫”,地点即今北海琼华岛;西北郊建了行宫“芙蓉殿”,即今香山玉泉山一带。他经常住在殿里避暑,仅有记载的就达六次之多。
辛亥革命后,玉泉山曾一度作为公园向群众开放,又修复了一些建筑物,湖光山色大体上完整如初,仍不失为一座保持着原有特色的行官御苑。
毛泽东一路上和大家又说又笑。他上山行走的方式很独特:在路稍宽的地方,走s形。他说,这叫蛇行,即像蛇一样行走。这样爬山,人不容易累和喘。
登上南峰山顶,毛泽东站在玉峰塔前,用手叉腰,长舒一口气,愉快地对大家说:山高人为峰,真是豁然开朗啊!
看着玉峰塔,毛泽东又问:玉峰塔是哪个朝代建造的?塔有多高啊?卫士们都说:不知道。杨科长则回答得很清楚:塔是清朝康乾盛世时建成的,高47.7米,直径15米,塔体为七层八面砖石结构。毛泽东听了,高兴地说:杨科长对塔的建筑情况很熟悉。你们听了要记住哇!
玉峰塔为七层八角琉璃砖塔,各层供奉铜制佛像,内有旋梯可攀登而上。这里是全园的最高点,是著名的“玉峰塔影”景观。城里游人可以“离城即望塔”。它又与昆明湖相互借景,形成“静明清漪常相借,高塔平湖共一园”的画面。 登临塔上,极目环眺,远近的湖光山色、平畴绿野、村舍田园尽收眼底。
毛泽东问:孙勇,你上过玉峰塔吗?孙勇笑着说:我和李德华上去过两次,七层塔每层都有不同的大小佛像,我俩还数了下,从一层到七层共有158个台阶,每层有四个窗口,可以看到四面八方。
毛泽东又间李银桥、赵鹤桐:你们上过塔吗?他们说:没有。毛泽东说:你们赶快去登塔,开开眼界吧!
叶子龙、孙勇、李德华等继续陪着毛泽东看四周的风景,不时地指指点点、谈笑风生。
整个玉泉山园区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景区:南山景区、东山景区和西山景区。由近及远,大家又望向远方。李德华用手指着东边说:这是颐和园,那是盘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看得多清楚呀!毛泽东又转身向北,问:那一片树林后的绿瓦建筑是什么?叶子龙说:是卧佛寺,旁边是八大处公园和象鼻子沟。毛泽东指向西边的山林问:这是一些什么地方呢?王振海笑着介绍说:这是香山、碧云寺,旁边是香山饭店,下边一片树林处的水池、房子,就是我们住过的双清别墅大院。毛泽东微笑着,对王振海说:你眼睛好,看得真清楚。
下山时,毛泽东又向孙勇:玉泉山有多大面积?孙勇回答说:前几天我和杨科长等人查看玉泉山周围环境和警卫哨位时走了一圈,有十华里,玉泉山总面积约有75公顷,其中水城大约13公顷。毛泽东又问:玉泉山内有几个湖泊和几座桥梁呢?孙勇回答:共有大小10个湖泊和6个大小桥梁。
走到一个岔路口时,毛泽东停下脚步,问:走哪条路呀?孙勇对毛泽东说:往西走就是原路返回住地,往东走就是玉泉山东门。毛泽东果断地说:不走回头路,到东门去参观一下。孙勇说这条路下山可不大好走,台阶多,而且山坡也陡。毛泽东笑着说:有你和李德华保驾,我怕什么!就从这儿下山。于是。孙勇和李德华一左一右保护着毛泽东安全地下了山,来到东门。
毛泽东以欣赏的目光观看着园里的太湖石假山、含晖堂,说:这里是典型的清朝皇家园林,有门庭和假山影壁。他指着“含晖堂”对大家说:你们看,这个大殿是坐西向东的五楹大殿,建得雄伟壮观。清史记载,康熙皇帝非常喜欢并多次在此居住,乾隆也在此住过。“含晖堂”三个字就是乾隆题的名。下午6点钟了,毛泽东乘车回到一号楼。
毛泽东成长于山,跋涉运动于山。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毛泽东一生热爱祖国的山水与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