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llljjgg 2023-11-06 发布于北京

汉代的砖铭亦可分为模压而成与直接刻画两种。西汉时宫殿建筑普遍使用铺地砖,饰文空心墓砖亦开始流行。与厚葬丧俗相关,到东汉时,尤其是汉末两晋,铭字砖在民间广泛地出现。


铭字砖与瓦当一样,实用价值依附于建筑、墓葬的需要。因此其文字内容表现为以下几种:


1.制砖的地名、人名和管辖官署之名。这种仅几个字的记名,承继战国、秦代制陶工艺的习惯,多以戳记铃压于砖面,如右司空生产的砖上铃有“右空”“空”的戳记。以后民间制砖业发展,这种砖文上的记名逐渐被墓主人的姓名所代替。这种戳记原本是一种劳动工具,与汉代盛行的以检奸萌的印玺作用并不相同,但因其留下的印陶痕迹类似封泥,故被视为玺印的一个分支。


2,制砖人用于建筑上的标记。这种标记主要是数目、建筑使用方位以及尺寸等等。多为工匠以硬器直接刻画于砖上,如陕西凤翔汉代子母砖上的“四百卅”字样。成批制作时以戳记表现记号,或因建筑需要以毛笔墨书于砖上,这一种标记亦不乏其例。


3.纪年与纪事。汉代陵墓与民间墓葬中多见这种记录造墓时间的模印砖铭,如“建宁元年八月十日造作砖”“本初元年岁在丙戌砖”等。墓砖上还录了不遗徐力耗费巨资厚葬的史实,如辽宁省盖县东汉永和五年(140)的墓砖上所记:“永和五年造作,竭力无徐,用庸数千,士夫莫不相助,生死之义备矣。”


4.吉语、占祥祈祷之语。最初出现于几西汉宫殿官署建筑的铺地砖上,如“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砖、“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砖、长乐宫的“长乐未央、子孙益昌、千秋万岁”砖、“夏阳扶荔宫令壁与天地无极'砖等等,通常书法讲究。富装饰趣味,与宫殿瓦当之精美相匹配。此外西安建章宫旧址出土的长方形“延年益寿、与天相侍、日月同光”砖,虽非铺地砖,但亦展现了华贵的宫廷色彩.与上述铺地砖当为同一品类。东汉时代,厚葬习俗遍及民间,小砖室墓上吉语砖铭大量出现,最常见的吉语是“大吉祥”“宜子孙”“富贵昌”之类,且与图案花纹相互映衬,表现了特有的装饰美。


5.墓志。汉代的墓志尚在雏形,具有典型意义的汉代墓志是出上于洛阳的刑徒墓砖,类似秦代的葬瓦,所记录的仅为刑徒姓名、里籍、卒年等。


6.其他。在汉代砖铭中还可见到数量较少的“买地券”,这是一种类似地契的随葬品,铭文记录了死者姓名、死亡年月及所买土地来源、大小、范围、价值、证人等。汉代地券多见铅板条,扬州甘泉东汉墓《刘元台买地砖券》是一块七棱柱砖,七面阴刻文字,颇类汉木机书写。此外汉代砖刻中还有一类与墓主事迹、制砖人、制造地均无关的铭文,大抵为民间工匠在劳动之徐的信手刻画,东汉末年安徽毫县《曹操宗族墓砖》中的许多铭文即属此种类型。流传至今的汉代《急就抓传》砖、《公羊传》砖,则当是民间工匠中通于文墨的书手所写刻。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1 永始三年二月造 五鳳二年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2 天鳳三年二月 鄣郡□□□君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3 永平六年七月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4 □□大學受禮十六诗十七□十九受春秋以建初元年孟夏□□□爽平□六月□□□□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5 元和二年七(月)廿二日長安男子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6 章和二年九月作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7 永元十年造作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8 延平元年七月四日造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9 延光四年七月造作牢坚谨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10 延熹五年七月十日依馬君興作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11 延熹五年七月十日依馬君興作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12 昌陽郡劉氏之靈宅 延熹六年癸卯造記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13 千秋萬世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14 熹平三年 中平元年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15 萬歲千秋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16 萬世不傾 萬世不傾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17 萬載無傾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18 未央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19 太平未央大吉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20 常樂除凶利主大吉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21 常樂 常樂 安樂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22 富貴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23 富貴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24 大貴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25 壽若大山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26 延年益壽 千秋萬歲 長樂未央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27 大吉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28 大吉千秋 大吉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29 大吉利

汉砖铭精粹三十方赏

30 常宜子孫

古砖作为古代文字的载体,其学术功能不逊于甲骨、青铜器、石刻、简牍、法帖、书迹等。东汉以来,几乎每个时期的铭文砖都有实物存世,记载内容丰富,书法风格面貌多样。

清代中后期金石学振兴之后,学者重新关注古砖铭的价值,记录古砖的出土信息,对文字进行辨识,考证相关内容等。有一批著录问世:如严福基《严氏古砖存》、吴廷康《慕陶轩古砖图录》、陈璜《百甓斋古砖录》、陆心源《千甓亭古砖图释》、吕佺孙《百砖考》、吴隐《遯庵古砖存》、冯登府《浙江砖录》、宋经畲《砖文考略》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