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南战地记者镜头下的中越战争,一组新发现的珍贵越军照片

 瓶瓶筐筐 2023-11-06 发布于四川

保持联系的方法(否则可能收不文章推送):点击上方右侧南疆烽烟正十年-右上角三个点-设为星标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和昆明军区,同时在广西和云南边境对越南进行了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这场短暂而激烈的中等规模边境局部战争,虽然在时间、空间,以及作战手段上都有限,但却直接改变了中美苏战略角逐的态势,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因而一直是军事、历史领域的热门话题,这篇图文就给读者介绍一组新发现的,由越南战地记者拍摄的照片。

图片

在同登地区修路的越军第3师工兵营(师直属第15营)士兵。越军第3师于1965年9月2日在平定省怀仁县恩义乡成立,为第五军区主力师。抗美战争结束之后,于1976年7月调驻河北省陆南县和陆岸县,改隶第三军区。1978年7月,改隶第一军区,调驻谅山、同登地区进行战备,准备和我国打仗。在我军自卫还击作战期间,该师遭到沉重打击,未能守住同登、谅山这一越南北部最为重要的战略方向,损失惨重,第12团大部被歼,第2团、第141团、炮兵第68团部分被歼。(其官方战史对伤亡情况讳莫如深,只说有数千人伤亡,没有具体数据)

图片

战斗中的高平省广和县民兵。越南武装力量体制师从于我国,实行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民兵三结合的方式,重视民兵这一群众性武装力量的建设。越南民兵结合劳动、生产单位编组,由各县(市)军事指挥部直接指挥,由省军事指挥部统一领导,最高建制为营。乡村民兵称游击队,城镇、机关、厂矿、学校民兵称自卫队。这股武装力量的优势在于规模庞大,熟悉地形民情,按县、乡、村逐段逐片地区分防守任务,战斗中凭借有利地形节节阻击我军进攻,主要任务是袭击我军交通线、指挥所和后方。8万人口的广和县,就有民兵1万多人,组成了62个连队。

图片

战斗中的高平省河安县诺海镇民兵。高平战区越军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加起来,总兵力在1.5万人左右。以此为依据,广州军区前指决定投入41军3个师、42军3个师、43军1个师,共计7个师,再加上其他兵种部队,参战总兵力为12万人左右,预计兵力可以达到8倍于敌,我军处于绝对优势,完成作战任务是有把握的。可是在战役发起之后,军区前指仍然觉得兵力不够用,颇有捉襟见肘之感。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战前计算敌我兵力对比时,只考虑了越军的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也就是正规军,而没有把越南的准军事组织,也就是民军的力量计算在内。高平战区8县1市的民军的数量,其实远远超过了越军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的总和。而军区前指战前计算敌我兵力对比时,没有把这样庞大的一支武装力量计算在内,是一个严重的失误,最终只能增加兵力,又投入了战役预备队的4个师。

图片

战斗中的黄连山省军事指挥部254团2营。第254团成立于1972年6月,驻北太省富平县,是生产部队,1973年改编为高炮团调驻黄连山省,担任柑塘矿区的防空作战任务,曾击落美机5架。1976年4月改编为步兵团,改隶黄连山省军事指挥部,调驻老街市东北的班菲地区,1978年9月转为战备值班部队,1979年2月保胜县独立营编入该团,下辖4个营近2800人,成为省主力步兵团。在我军自卫还击作战期间,该团作为一线部队遭到沉重打击,4个营全部失去战斗力,其中4营的逃兵多达239人。1979年6月,该团编入新成立的第355师。

图片

士兵段泰山夜间用B41(即RPG7)反坦克。越军对反坦克作战很重视,战前有准备,有具体的战术手段,给我军坦克造成了较大损失。其反坦克武器主要有:火箭筒、反坦克枪、无后坐力炮和反坦克导弹等。越军在重要地段上都构筑有反坦克阵地,形成远、中、近反坦克火力控制区,在坦克易于通行的道理和地段,设置反坦克障碍物(一般有反坦克地雷,陷坑、壕沟、断崖等),当坦克速度降慢时集火射击。有时放前打后,有时拦腰袭击。

反坦克小组三五成群,游动袭击我军坦克。每组2至3人,隐蔽在坦克通过的公路两侧和山脚下,利用我坦克通过公路转弯处、隘路、上坡、河溪、桥梁等地,速度较慢时突然袭击。发现我军坦克有步兵协同时,首先以轻武器杀伤步兵,迫使步坦脱节,然后打冒进坦克。越军对我军坦克战斗编号和性能较熟悉,重点打指挥车,并利用隐蔽的地形条件,在几米、十几米、几十米距离上从侧后打,或者专打观察器材。

图片

越军在高平省原平县明心乡缴获的部分武器装备。1979年3月12日,50军150师448团奉命从原平县班英地区向北清剿回撤(明心乡境内),由于军工作组(副军长关豁明、副政委侯培聚、副军长刘忠和)的错误指挥(行动前错误选择回撤路线,行动中强令部队前进,又不向上级及时准确地报告情况),导致回撤失利,2营、1连、8连蒙受重大损失,造成542人失散(其中219人被俘回归),丢失各种枪支407支(挺),各种火炮24门和其他装备物资一部。448团的这次失利,是1979年对越作战最大的一次损失,也是整个十年对越作战最大的一次损失。

图片

正在休息的第337师士兵。第337师于1976年2月在义静省组建,为第四军区生产师。1978年7月28日改编为步兵师,下辖步兵第4团、第52团、第92团和炮兵第108团。1979年2月18日,紧急北调谅山地区参战,奉命坚守谅山市西北庆溪桥(我军称之为巴别桥)地区,阻止我军从这一方向越过奇穷河迂回包围谅山市(其实我军并无此计划)。该师在649高地、庆溪桥、559高地地区与我军54军161师、55军165师爆发激烈战斗,遭到沉重打击,仅阵亡即高达600至700人。该师战后被命名为“庆溪师”。

图片

准备埋设地雷的越军士兵。越军将地雷作为阻止、迟滞我军进攻的主要障碍物。越军阵地前沿布设有大量地雷,同时在重要城镇周围主要接近道路,我军侦察分队活动之区域进行重点布设或临时布设。此外,还特别选择我军可能利用的小路两侧草丛、耕地或山坡,或者有利于我军疏散、展开或休息的地域布设地雷。在反坦克雷区前布设有防步兵地雷,并将压发雷和绊发雷混合使用。草深林密处多为绊发雷,植被稀疏处多为压发雷。重点区域1枚绊发雷旁边布设1至3枚压发雷,用树叶、树枝、杂草掩盖。绊发雷使用细铁丝、绳子、布条、藤条引发。

2月17日第一天的战斗结束之后,针对越军地雷造成的严重威胁,部队总结出一条经验:“各部都必须十分重视排除地雷,敌在我必经之路线两侧设置不规则地雷场,对我进攻影响甚大,也是造成我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后必须严密组织排雷,不可粗心大意。

图片

越南全国总动员之后报名参军的青年。1979年3月5日晚10时,河内发布消息称,越南国会常务委员在主席长征的主持下,举行特别会议,按照政府会议的建议作出决定,“一、在全国总动员。一切法定适龄公民,都要按政府会议的计划加入各种武装力量。动用一切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以保证救国抗战的需要。二、政府会议有具体的计划和措施,以实施这次总动员。”越南主席孙德胜按照法定程序,根据国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发布了主席令,“在全国总动员,以保卫祖国。”

越军《人民军队报》于3月7日刊登了越南政府会议根据国防部长和内务部长建议,于3月5日作出的“实现全民军事化、全民武装、保卫祖国的决定”。以河内当局3月5日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命令为标志,越南建立起了战时体制,全国被置于军事管制之下。陷入南北两线(柬埔寨、中国)战争泥潭的越南,由此丧失了宝贵的发展机遇长达1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