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绿色技术发展方向简析

 江西拟态王格 2023-11-06 发布于江西

图片

一、绿色技术概念

2019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绿色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蓄势待发,未来三年将认定1000家绿色技术创新企业。

据介绍,面向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都属于绿色技术。具体来说,绿色技术是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等领域在内,涵盖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的技术。

二、十大前沿绿色技术类别、特征及细分领域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在《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发展》课题研究中提出了十大主要绿色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并对每一类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图片
图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十大前沿绿色技术详情

1.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即使产业已经逐渐成熟,在电池寿命、稳定性、能量密度、成本、电耗、热管理有技术突破的科技型初创企业仍会获得资本的青睐。在动力电池新技术领域,我们重点关注的赛道是与目前主流液态电解液锂电池不同的新型固态电解液锂电池及今后数年市场空间将迅速爆发的动力电池回收和利用技术。

2. 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链条长,从制氢、输/储氢、加氢到电堆、系统和整车。电堆及储氢瓶成本为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成本构成。目前产业链上大量设备和零部件依赖进口,国产替代和降本空间巨大。从投资角度,可以关注的领域众多,包括电堆核心部件如膜电极、双极板、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加氢设备、储氢瓶、新型固态燃料电池、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和储氢材料等。

3. 新型光伏电池和组件技术:行业近年来最大的技术竞争以晶硅技术胜出薄膜技术、单晶硅技术胜出多晶硅技术为趋势。总体来说,光伏技术的发展已相对成熟,新技术投资高峰已过数年。经历几轮周期演化,技术改进和创新主要来自现有龙头公司的投资,更多是已有技术的产能扩张。相对来说,钙钛矿和异质结这两种新型光伏电池技术仍存在面向中小企业的投资机会。

4. 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随着技术发展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中国陆上风电已开始逐步进入平价时代。在风机市场,市场竞争头部化格局已经形成,金风科技、明阳智慧、远景能源和上海电气等前几大企业已占据大部分市场分额。国内海上风电从2019年开始进入大规模发展期。相对陆上风电,我国海上风机的技术进步存在更多机会,尤其是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的漂浮式海上风机。

5. 大功率储能技术:大规模储能技术,即时间长、功率大、适用于电网的储能技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大规模储能技术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普及的战略性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 2018 年底,我国储能装机为 31.2GW,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 1.6%,低于世界 2.7%的平均水平 9。据中国能源研究会预测,到 2050 年,我国储能装机将达到 200GW 以上 10 ,占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提高至10%~15%,可以催生一个万亿级的产业。尽管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大规模储能技术路线目前仍不够成熟。目前主要应用的几种储能技术仍需要不断的研发投入,才能具备商业化应用的条件。

6.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和发电排放源中以不同方法分离后经过压缩、运输后灌注到地底岩层中封存或利用,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工业过程。虽然 CCUS 技术已经提出多年,有不少项目也获得了实验成功,但是至今仍缺少具规模的产业化应用,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成本太高。虽然成本是目前 CCUS 技术应用的主要障碍,但考虑到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排放量约占全球 1/4,该技术的投入仍属十分必须。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发布了 26项国家级 CCUS 技术相关的政策文件,均明确鼓励发展 CCUS 技术。

7. 固废处理新技术:固废处理技术创新一般通过多学科融合,提供工程技术和解决方案,比较偏集成和应用。同时,固废领域技术创新包罗面极广,既包括不同种类固废的处理技术,如干、湿垃圾、危废和可循环利用废弃物,也包括前端产生和中端分类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如易降解和处理的新材料和垃圾自动分类技术,还包括广义的土壤修复和治理。

8. 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的新技术领域,近年来投资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高效污水处理技术(如厌氧氨氧化)、农村污水解决方案、关键膜材料、催化吸附材料等的国产替代、高端环境监测/检测仪器和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领域。

9. 微生物农业技术:微生物农业技术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绿色技术,它通过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固氮、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虫害等。由于全球对于健康可持续农业作物的需求急剧上升,农业微生物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前景。据美国知名市场研究机构 Research and Markets 的报告显示,2018 年,微生物农业的市场价值为 34.5 亿美元,预计在 2019-2024 年间,这一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 18.6%,中国市场也有较大的发展机遇。

10. 人造肉技术:人造肉分为两种,第一种是 植物蛋白肉,主要以大豆、豌豆、绿豆、蚕豆、椰子油、甜菜汁等植物的提取物为原料制成的拥有类似肉的口感的食物;另一种则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 培育肉”,即研究人员用糖、氨基酸、油脂、矿物质和多种营养物质“喂养”干细胞,让它不断“长大”。虽然人造肉行业在中国的发展还面临技术瓶颈、食品安全问题、制作成本与价格、饮食习惯和消费理念等因素的制约,但在国民健康和绿色意识提升以及中国碳减排承诺与行动的背景下,相关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仍释放了积极信号,国家也计划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例如,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表示“人造肉”是未来食品的标志性产品,具有极大的商业化潜力,加大科技投入是行业未来发力的重要方向;此外,“人造植物肉”的国标制定已于 2019 年启动,国标制定有利于规范、培育市场,也是影响资本投资的重大因子。



来源: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