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我们30年前的青春(4)

 老家在刘堡 2023-11-06 发布于江苏

导师刘佳林教授

我们第一任班主任是教物理的鲍崇敬老师,他是三泰人,口音显著。物理课讲得很有趣,字写得很潇洒。鲍夫人是苏北人民医院的,长得也很好看。当时鲍老师夫妇是住在学校的教工宿舍里。胆子大的男生以向鲍老师请教问题为由,顺道看看漂亮的师娘。
学校确实破败,但老师们一个个学养丰厚,资历过人。教数理化的老师都是扬州各中学的骨干老师,专业课老师直接是扬大的教授,还有扬州无线电厂和宝城军工厂的高级工程师。1989年到1993年,当时他们的讲课费,据高师姐讲,1课时二到五元钱不等!教化学的好像是白皮肤高个子戴眼镜的周荣老师,他讲课音色清脆,“1摩瓦等于……”于是MOL单位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教英语的郭义老师喜欢卷着舌头“故弄玄虚”的英文发音,“张习鲁同学,ARE U READY?”舌头顶着牙齿,气流从边上出来,身体前倾,眼睛灼灼有神;电子线路分为低频和高频两门,张文健是学校的本土老师,黝黑的皮肤,感觉是《新闻调查》记者杨春的黑人版,人特别的厚道,最关心学生了。闲来和陈莘老师一起跟我们一帮同学玩四国大战军棋,总是不动声色;高频老师是宝城的李工,那老头真的让你倾慕他身上的科学家气质,讲课徐徐道来,不温不火,英文特别了得,班上无不折服…… 
陈莘老师给我的毕业留言是“胸怀天下,中流击水!”我很喜欢。他教我们的机械原理,我听得很认真,特别喜欢他讲的钢的“淬火”(通俗发音为ZHAN火)。陈莘老师就这样经常给我们淬火,年轻老师如他之活力,让人狂喜,自然他的时事分析,也让我们倾倒。当然到了中三、中四来了一对伉俪老师,给我们略显沉闷的班级带着了一股旋风:爱的气息在弥漫;风雅的潮流在激扬…… 对的,伉俪夫妇就是高师姐和刘教授了。那是一个青春风华的年代!……

当年王芳老师和高师姐

右为导师刘佳林教授、高师姐夫妇;左为树仁同学夫妇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先生的一部自传体小说,第一次接触到它的时候,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长篇评书中。那天晚自习下,教室里某同学的收音机里传来了充满激情的评说。一下子很感动。其实,我们的快乐的中专生活大概也是从二年级开始的,新来了一批像我们当年一样青涩的新生。我们的基础课接近尾声,充满期待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始展开。

    教授《电路基础》的朱嘉教授有着不多而呈波浪的头发,声如洪钟。课间,从水龙头抹一点水把头发捋一捋,纹丝不乱。讲《机械制图》的是陈莘老师,跟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张斌挺像,对时事政治又是那么地谙熟,虽然画图对我们来说烦一点,但是能在千头万绪中理出蛛丝马迹,或者在无限抽象中赋予立体图形,那又别一种“蓦然回首”之意。一脸络腮胡子的“老铁”吴红星每次画图都能得优,让你不得不惊叹于“造化弄人”,当然“老铁”的才华只是初露端倪罢了。若干年后,我才仿佛悟出了电子线路低频与高频的两门课程的区别与关联,这是两门好的专业课。还记得那叫锗和硅的PN结吗?那是电子线路最基本的要素,小到二极管、三极管,大到集成电路无不与它有关。

年轻“老铁”


精选目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