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数人的2024,离不开这几人

 麦子熟了juypzh 2023-11-06 发布于四川

回想自己的每一年,都是年初Flag一立完,就感觉这一年美好而又充满期待;到了年尾一复盘,又怪梦想太难缠。

所以,2024开始,已经没有了具体数据的Flag,我把这一年的大体,都与这三人做了联系。

或许,我们大多数人的2024年,也都与这三人息息相关。

01、山涛,职场的标杆人物

这是我看完意公子的《你选择哪一种人生》之后的感悟,下来也查了关于山涛的资料,发现他还真是我们多数职场人的标杆。

A.把工作做到极致

作为竹林七贤的重要人物,我原以为他的人生只有热爱,没想到,他也是有主业的。

在乱世的争权夺利中,他选择了入世,在为官途中,尽管他也曾吐槽工作,还时不时提出离职,但始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

或许是为了远大志向,也或许像我们一样,只为了让日子过得安稳一点。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只要他还在职,就基本不会摸鱼,从后人的「山公启事」中就可以看出来,光是选拔人才一事,就做得无可挑剔。

不管你啥家世,我只看你有没有能力,这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是非常难做到的:不畏权势、不谋私利。

这也是他仕途之路一升再升的主要原因

所以,2024别问工资涨不涨、职位升不升,把工作的重心放到锻炼自己能力上来,你创造了多少的业绩、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获得了同事领导怎样的反馈。

离职的事,可以天天想,但别天天提,除非你真的不可替代

B.让领导深信不疑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成为这种人,你离离职不远了),说太优秀的人,是容易遭忌惮和敌意的,到了山涛这里,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一个能力如此强的人,不仅屡次辞职都不准,还深得领导的信任。

这就不得不说山涛的「藏巧于拙」,他是很有能力,但他表现出来的是无欲无求,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在自己事业的上升期屡次提出离职的原因。

一旦有了被提拔的迹象,就开始想告老还乡;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因为入世本就有违他本意,就像我们谁都不想996、考勤打卡一样。

他的状态就像现在不缺钱的打工人,去上班或许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而非干掉哪个领导,自立为王。

能做到职场被领导信任,是我们职场人该有的精神觉悟。

C.不乱本心

都知道他所在的职位,是许多达官贵胄争先着巴结讨好的对象,但他把所有「却之不恭」的财物,都原封不动地存放在自家阁楼。

他是对「财」守住了本心;而我们当下的职场,需要守住的是自己不八卦、不走捷径的本心。

做好自己的,不为杂事分心。

山涛在山水声乐间,选择了一种「入世出俗」的态度,让自己的职场不是只有碎银几两,还有光热可乘。

2024年,该像山涛一样做好自己的主业。

02、嵇康,做自己喜欢的

相比于山涛,同为竹林七贤的嵇康,就显得潇洒肆意得多了,我喜欢嵇康,但我没办法活成他的样子。

在诗和面包之间,成年人没得选,谋生是第一要义,其次都是其次。

即使是洒脱如嵇康,也不得不在满足山水音律之际,开启谋生的打铁铺;何况本就选择了烟火和碎银的我们。

但同时,嵇康给了内耗在谋生里的我们一个指向:谋生之外,还有热爱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一边在餐厅端着盘子,一边挤时间写作,如果不是他的这一份热爱,我们或许也看不到《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这样的佳作了。

就像我们,除了谋生的主业,还可以有热爱的副业。主业带来当下的物质满足,副业丰富我们单调的灵魂。

朋友圈有一客户,本职是在家带娃,但她热爱手作,于是她每天都会把孩子安顿好之后,享受自己的手作。用她的话来说,支撑她每天积极劳作的背后,就是有那么一刻,可以尽情地创作。

所以不管之前有没有,2024,都让自己都一份热爱的副业。

副业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多一份收入,更多时候是重燃了我们生活的希望。

因为热爱,嵇康才写出了我国最早的《养生论》;因为热爱,运动员们才能在枯燥的训练中,一次次打破纪录;也因为热爱,苏东坡才会在遭受乌台诗案后,仍创作出流传至今的名篇。

如果非要给「热爱」一个名义,那一定是「奇迹」

03、卖油翁,别放弃成长

开始写公众号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不行,最开始写的东西,也确实在暗示我:你干不好公众号。

我明白应该是自己方式方法没对,那就给自己三个月,去学、去写。

还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就有了不错的阅读量。

这不禁让我想起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

陈康肃公射箭了得,是当时数一数二的高手,一位卖油的老翁,在路过时,见陈尧咨在练习射箭,十射有八九次能中。

但站在一旁的老翁却不以为意,这让陈尧咨很纳闷,就问老翁是不是也懂射箭,自己是哪里射得不够好?

老翁轻松地回答,虽然不懂射箭,但我知道,无非就是练习多了而已。于是老翁展示了自己的倒油技术:把自己的葫芦放在地上,然后在葫芦口放上铜钱,老翁把油通过铜钱口精准地倒入葫芦中,铜钱还不沾一滴油。

老翁对于自己的绝活,也归咎于「练习」。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会,也不是我们不擅长;而是我们不愿静下心来学习、不愿反复打磨自己。

与其每天、每年都在质疑自己的能力,不如去踏踏实实地付出行动,一次做不好,就多做几次。

正如《认知觉醒》里说:你若放弃了成长,五年、十年之后,你肯定还是老样子;但只要去改变,就有可能收获全新的自己。

写在最后:

有人说,我们很多时候不是把一年过了365天,而是把一天重复了365次,其实人生没有那么多重要又紧急的事项,无非工作、热爱和成长。

2024,像山涛一样工作、像嵇康一样追求热爱,更要像老翁一样深耕自己。

新手做公众号,前往就这样开始做公众号(无保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